微型跳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6999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跳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荧光灯预热启动用的自动延时开关,俗称跳泡,尤其是一种外形尺寸很小的微型跳泡。
目前公知的跳泡主要有两种外形结构(参阅《灯与照明》2001/4期封二“各种节能灯、启辉器用跳泡使用参数”),一种为平头跳泡,简称平泡,如

图1所示;另一种为尖头跳泡,简称尖泡,如图2所示。图中1、玻壳;2、玻珠;3、芯柱;4、热变形电极;5、不变形电极;6、引出线;7、排气管余尾。
平泡的结构特点是电极装在芯柱上,外壳的密封由玻璃管壳与芯柱喇叭边的熔接来实现;尖泡的结构特点是电极装在玻珠上,外壳的密封由玻管与玻珠引出线的熔封来实现。为了抽出泡壳内的空气与充入工作气体,尖泡玻壳的顶部拉细构成排气管(平泡的芯柱带有排气管),在排气工艺完成后将其封死而成尖顶状。
平泡因采用芯柱,启动性能较好,但体积较大,价格较贵;尖泡用玻珠不用芯柱,直径较小,价格较低,但启动性能较差,表现在性能稳定性不好,有效工作寿命较短。主要原因是玻珠与封口端之间存在一段处在管内的引线,这段引线在熔接封口时会严重氧化,工作时(气体放电的气氛下)会放出杂质气体而使跳泡性能恶化。另外,它的尖顶也增加了跳泡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现有跳泡结构存在的缺点,采用新的结构设计,使跳泡既有好的启动性能又有更短、更小的外形尺寸,成本也因此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电极装在玻珠的导丝上形成管芯,再将管芯放入一端已封口的玻管中,在完成排气等工艺后,将玻管与玻珠直接连接〔如熔接〕而构成密封的玻璃外壳与完整的跳泡,如图3至图6所示。必要时玻壳内放置少量发射性物质用来产生初始电子与在电极上涂敷电子发射物质来降低工作电压。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与目前大量应用的平头跳泡相比,跳泡的长度、直径等外形尺寸大幅度缩小,成本大幅度降低;与目前也有相当用量的尖头跳泡相比,不仅启动性能明显提高,且长度大幅度减短,直径也进一步缩小,成本亦明显降低。尺寸缩小、性能提高且成本降低的突出特点有效地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与提高了产品的性能价格比。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3与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正视图,图4为侧视图。
图5与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图5为正视图,图6为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过程说明图。
图3与图4所示实施例是一种有极性结构,其热变形电极〔4〕〔U形双金属片〕的面积显著地大于不变形电极〔5〕的面积。
图5与图6所示实施例是一种无极性结构,其二个电极〔图中均为热变形电极〕面积基本相等。
图3至图6所示实施例的玻壳内壁均涂有微量放射性物质以产生初始电子。并充入工作气体氩气。
从图3至图6中均看不到排气管,那么怎么抽除管内的空气与充入工作气体呢?如图7所示,排气时将装有管芯的长玻管接入排气系统,玻珠被巧妙地阻挡在玻管的缩颈部分,由于玻珠与缩颈的玻管接触处并不密封,气体可以从玻珠与缩颈之间流通而完成抽出管内空气与充入工作气体的必需的工艺过程。排气工艺完成后,用旋转火头将缩颈处的玻管与玻珠熔封,构成全密封外壳。随后除去下面多余的玻管。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跳泡,由玻壳、玻珠、热变形电极、不变形电极或另一只热变形电极及引出线等构成,玻壳内充有工作气体,有的还在玻壳内放置微量放射性物质及在电极上涂有电子发射物质,其特征为其中的玻壳[1]与玻珠[2]直接连接,如熔接,而构成密封的玻璃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跳泡,其特征是其长度L为5mm至15mm,且其外径D为3mm至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跳泡,其特征是其长度L为15mm至20mm,且其外径D为5mm至6.5mm。
专利摘要一种微型跳泡,属于一种荧光灯预热启动用的自动延时开关,用于荧光灯启辉器与单端荧光灯的内启动,解决了现有同类产品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性能欠佳等主要缺点,具有实用性更好、成本更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H05B41/00GK2593522SQ02264178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6日
发明者李博, 李先栗 申请人:李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