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发热体、使用该面状发热体的面状发热体板及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48120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状发热体、使用该面状发热体的面状发热体板及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层压薄膜等树脂薄膜覆盖用不锈钢形成的电阻发热体、使用该面状发热体的面状发热体板及上述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屋顶融雪用加热器、楼板采暖用加热器或垫子用加热器(包含地毯)等使用的面状发热体已被公知。
例如,日本专利第2586180号公报中公布的面状发热体,在把冲压成S形的板厚50μ左右的不锈钢箔用绝缘性的上下的树脂薄膜覆盖挟持之后,去除连结片和上下的树脂薄膜部分,经粘接材料加压及加热全体做成一体。
但是,上述公报中记述的面状发热体,冲压形成S形的不锈钢箔,由于是极薄的构件,所以强度弱,在加压及加热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加热器类型的变动等原因,存在着容易产生变形、扭曲、折曲等问题。
另外,为了吸收发热时不锈钢箔的伸长作用,用具有间隙的断面为コ字型的绝缘框覆盖上下的树脂薄膜的端部,面状发热体的构成变得复杂,不仅在加压和加热时增加了麻烦,还必须把绝缘框覆盖在上下树脂薄膜的端部上,存在着制造作业变繁杂和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把不锈钢形成具有一定的板厚(70μm以上的板厚)的带状,把该带状的不锈钢带连结成S形来形成电阻发热体,把它们埋设在绝缘树脂层内的方案。
但是,这样的面状发热体,当成为长尺寸和大面积时,制造后出现起伏现象并不密接在载置面上,因发热不均匀妨碍有效的加热,存在受地板铺面材料和屋顶垫板材料等的重量作用,电阻发热体(加热器类型)断线、不耐使用等问题。
这起因于上下的树脂薄膜和电阻发热体的热收缩率不同。
另外,当为了符合设置部分的形状而折曲面状发热体时,存在着在不锈钢带上产生皱纹且电阻值变动、不能得到稳定的发热性能的问题。
再有,使用上述那样的面状发热体的原有的面状发热体板,通过层压面状发热体和隔热体而构成,但由于面状发热体板的全体的温度不均匀,存在产生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难以产生变形、扭曲、折曲等,即使成为长尺寸、大面积也不产生起伏和皱纹,即使为了符合设置部分的形状稍微折曲面状发热体也不影响发热性能,可以用廉价且简单的工艺方法制造的面状发热体及该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再有,提供使用上述面状发热体的面状发热体板,即能有效抑制温度不均匀的产生的面状发热体板。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把长尺寸不锈钢带的端部用连线用的短尺寸不锈钢带连接形成电阻发热体,用树脂薄膜覆盖该电阻发热体的外部,通过从设置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或者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上的端子部供给电源,使上述电阻发热体发热,由奥氏体系不锈钢或者析出硬化系不锈钢形成上述不锈钢带。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上述树脂薄膜和上述电阻发热体的粘接强度是15Kg剥离强度以上。由于把树脂薄膜和上述电阻发热体的粘接强度做成15Kg剥离强度以上,所以可以使面状发热体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用不透明构件覆盖接合了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的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的两端部分,从其上面覆盖上述树脂薄膜。由于这样的构成,可以隐藏由短尺寸不锈钢带连接的连接部分,可以提高面状发热体的外观性。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可以把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及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的板厚做成70μm-250μm,难以产生断线和折曲等不正常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预先折曲形成上述电阻发热体的一部分,使之符合面状发热体的设置部分的形状。这样,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即使折曲也难以产生皱纹,对发热性能影响小,所以可以比较自由地变更其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板,使用上述面状发热体,是以上述面状发热体、金属片及隔热材料的顺序层压形成的面状发热体板。
作为上述金属薄膜,最好是用热传导性优良的铝形成的薄膜(铝片),另外,片厚可以做成0.05mm~1mm左右。
根据本发明,经上述金属片,面状发热体的热量传递到面状发热体板的几乎全体,可以把面状发热体板的全体加热到大致均匀的温度。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用连线用的短尺寸不锈钢带连接长尺寸不锈钢带的端部形成电阻发热体,用树脂薄膜覆盖该电阻发热体的外部,通过从设置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或者短尺寸不锈钢带上的端子部供给电源,使上述电阻发热体发热,由具有17Cr-7Ni、18Cr-8Ni或17Cr-7Ni-1Al的成分的弹簧用不锈钢形成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及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至少从一面加热上述电阻发热体,准备了把上述电阻发热体加热到预先设定的第一温度的第一加热手段和把上述树脂薄膜加热到预先设定的第二温度的第二加热手段,在由上述第一加热手段把上述电阻发热体加热到第一温度之后,把由上述第二加热手段加热到上述第二温度的上述树脂薄膜紧密接触在上述电阻发热体的表面上并把上述树脂薄膜熔敷在上述电阻发热体上。
再有,上述弹簧用不锈钢,由于用热处理进行软化,所以即使折曲,在折曲部也难以产生皱纹,即使为了符合设置面状发热体的设置部分的形状而部分地折曲面状发热体,也可以减小对其发热性能的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上述第二加热手段是配置在上述电阻发热体的两面的,把上述树脂薄膜加热到预先设定的上述的第二温度的加热滚轮,上述第一加热机构,在上述加热滚轮的附近并配置在上述加热滚轮之间的插入上述电阻发热体的入口侧,在把上述电阻发热体加热到上述第一温度之后,在上述加热滚轮之间插入上述电阻发热体并把加热到上述第二温度的上述树脂薄膜熔敷到上述电阻发热体的两侧。
根据本方法,可以由加热滚轮均匀无皱纹地把树脂薄膜熔敷在电阻发热体上。另外,通过适当设定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可以使树脂薄膜的冷却速度和电阻发热体的冷却速度相同,可以防止因收缩率不同产生皱纹等。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上述第一加热手段是加热鼓风机,把从该加热鼓风机吹出的热风指向上述加热滚轮的入口,在上述加热鼓风机和上述加热滚轮之间准备了遮蔽构件,由该遮蔽构件把流向上述加热滚轮侧的上述热风在上述入口附近引导到上述电阻发热体上,而且,上述加热鼓风机不加热上述加热滚轮的上述树脂薄膜。这样,当设置遮蔽构件并把流向加热滚轮的热风集中到入口附近的电阻发热体上时,可以在上述入口附近使电阻发热体的温度接近作为目标温度的第一温度。另外,由于树脂薄膜不被加热鼓风机的热风加热,所以,可以更正确地把树脂薄膜加热到作为目标温度的第二温度。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把上述第一加热手段配置在上述电阻发热体的两侧,从两侧把上述电阻发热体加热到上述第一温度。这样一来,可以正确地把电阻发热体的两面加热到第一温度,另外,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电阻发热体加热到上述第一温度。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加热滚轮的出口侧设置用于调整上述树脂薄膜及上述电阻发热体的冷却速度的慢冷却手段。这样一来,可以防止由树脂薄膜和电阻发热体的收缩率和不同而产生皱纹。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上述第一温度是50℃~200℃,上述第二温度是50℃~200℃。当把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设置在该范围内时,可以减小电阻发热体和树脂薄膜的收缩之差,可以有效地防止皱纹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的一端上连接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同时在上述长尺寸不锈刚带的另一端上安装剥离构件,从上述一端侧把上述树脂薄膜覆盖在上述长尺寸不锈刚带上之后,在安装了上述剥离构件的上述另一端上部分地剥离上述树脂薄膜,把上述剥离构件从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上取下来并在长尺寸不锈钢带的另一端上连接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把上述树脂薄膜熔敷在上述另一端上。这样一来,顺序从产尺寸不锈钢带的一端输送到另一端的皱纹和内部空气在长尺寸不锈钢带的另一端被开放,由此,可以不产生皱纹和不残留空气。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的两端上连接短尺寸不锈钢带,用不透明的构件覆盖接合了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的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的一端,同时用不透明的剥离构件覆盖另一端并形成电阻发热体,在从上述一端侧开始把上述树脂覆盖在该电阻发热体上之后,在安装了上述剥离构件的上述另一端上部分地剥离上述树脂薄膜,部分地切除上述另一端的上述剥离构件,同时在上述剥离构件的表面上涂布与上述树脂薄膜粘接的粘接材料,把上述树脂薄膜熔敷在上述另一端上。根据该方法,作为不透明构件可以使用剥离构件,对成本是有利的。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说明层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图,是概略地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3是说明层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图,是概略地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图5是表示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6是面状发热体板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
面状发热体的构成的说明如图1所示,第1实施例的面状发热体1具有通过在端子21a、21a之间加上电压进行发热的电阻发热体2和从上下两面覆盖该电阻发热体2的透明的层压薄膜4。
电阻发热体2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并列配置的长尺寸不锈钢带21、与该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两端部垂直接合的短尺寸不锈钢带22、从上下两侧覆盖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两端的从外部看不见长尺寸不锈钢带21与短尺寸不锈钢带22的接合部的不透明的构件3。
长尺寸不锈钢带21被形成为板厚70μm~250μm左右,宽10mm左右,长1000mm~4000mm左右,在制作电阻发热体2时,在一个方向上均等间隔地并列配置多根(6根~10根左右)。另外,位于电阻发热体2两侧的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一端,从不透明构件3突出一部分形成端子部21a、21a。
短尺寸不锈钢带22被形成为板厚70μm~250μm左右,宽度10mm左右,与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间隔相对应的长度。而且,在制作电阻发热体2时,用点焊等接合在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端部上。
作为构成长尺寸不锈钢带21及短尺寸不锈钢带22的不锈钢,使用奥氏体系不锈钢或者析出硬化系不锈钢。
奥氏体系不锈钢具有加热软化的性质,即便使其与设置面状发热体的设置部分的形状相符合并弯曲上述面状发热体,在弯曲部分上难以产生皱褶,具有可以减小皱褶引起的电阻的变动的优点。
在奥氏体系不锈钢中,作为弹簧用不锈钢,可以使用成形加工性优良的SUS301,SUS304(按JIS标准,SUS301具有17Cr-7Ni的组成,SUS304具有18Cr-8Ni的组成)。
另外,以SUS631(JIS标准,具有17Cr-7Ni-1Al的组成)为代表的析出硬化系不锈钢,是在冷轧后实施析出硬化热处理的材料,具有能得到比SUS301、SUS304高的强度的优点。
作为不透明构件3,可以由无纺布和树脂等绝缘性构件形成,使用粘接材料等粘接在长尺寸不锈钢带21及短尺寸不锈钢带22上。不透明构件3,可以是板状的构件,但也可使用具有柔软性的薄膜状的构件,与长尺寸不锈钢带21及短尺寸不锈钢带22的接合部的形状相符合地粘接不透明构件3。
作为层压薄膜4,例如可以使用具有100μm左右的厚度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聚乙烯树脂(PET)薄膜。而且,用该PET薄膜覆盖电阻发热体2的上下两面,由热熔接粘接在电阻发热体2上。
在这种场合下,层压薄膜4和电阻发热体2的粘接强度是15Kg剥离强度以上,最好是20Kg剥离强度以上,这样一来,可以提高面状发热体的耐久性。
在这里,所谓“剥离强度”表示树脂薄膜和不锈钢带的粘接强度。该剥离强度可以由使用拉伸试验机的剥离试验进行侧定,具体地讲,准备粘接树脂薄膜和不锈钢带的宽度10mm、长度200mm左右的试验片,在预先剥离该试验片的一端的部分的状态下,由上述拉伸试验机的把持部抓住上述一端,以100mm/min的拉伸速度拉伸。剥离强度可以由剥离树脂薄膜和不锈钢带时的拉伸负荷求得。
层压薄膜4向电阻发热体2上的熔敷,可以预先把比电阻发热体2大的片状的层压薄膜4覆盖在电阻发热体2上,边用熨斗等加热手段加热层压薄膜4边将其熔敷在电阻发热体2的表面上,这时,为了在层压薄膜4上不产生皱纹而且在层压薄膜4和电阻发热体2之间不残留空气,可以从电阻发热体2的一端慢慢地熔敷层压薄膜4。
另外,通过使粘接材料介于层压薄膜4和电阻发热体2之间,可以得到较高的剥离强度。作为上述的粘接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体等增大与金属的粘接性的材料,最好使用乙烯-甲荃丙烯酸共聚体。
再有,通过使用备有以下说明的加热滚轮的层压装置,可以高效且漂亮地把层压薄膜4熔敷在电阻发热体2上。
下面参照图2及图3说明用加热滚轮把层压薄膜4熔敷在电阻发热体2上的层压装置的实施例。层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2是说明层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图,是概略地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在图2中,一边从图中左侧向右侧输送电阻发热体2一边进行层压薄膜4的熔敷。
层压装置51具有对向配置的二个加热滚轮510、510、设置在加热滚轮510、510的入口侧(图2中左侧)并把电阻发热体2导向到加热滚轮510、510之间的输入工作台515、设置在加热滚轮510、510的出口侧(图2中右侧)并引导熔敷了层压薄膜4的电阻发热体2输出的输出工作台516、配置在加热滚轮510、510入口附近的作为用于把电阻发热体2的表面加热到规定温度的加热手段的加热鼓风机513。
层压薄膜4,在接触电阻发热体2的一面上涂布粘接材料,在卷绕成滚筒状的状态下保持在未图示的层压薄膜供给部上。该层压薄膜供给部与二个加热滚轮510、510相对应地设置二个,从各层压薄膜供给部出来的层压薄膜4被卷绕在各加热滚轮510上。加热滚轮510、510内藏在未图示的加热器内,通过在能熔化上述粘接材料的温度下加热层压薄膜4,同时使各个加热滚轮510、510向卷入电阻发热体2的方向回转,使层压薄膜4从上下压附并熔敷在电阻发热体2上。由加热滚轮510、510加热层压薄膜4的加热温度,在50℃~200℃的范围内,最好在120℃~180℃的范围内。
加热鼓风机513可以设置在电阻发热体2的上侧或者下侧的任何一侧,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电阻发热体2的上面侧及下面侧配置2个,从上下两面加热电阻发热体2。这样一来,可以均匀且用短时间加热超过100μ的比较厚的电阻发热体。
由加热鼓风机513加热电阻发热体2的加热温度,与由上述加热滚轮510、510加热层压薄膜4的加热温度大致相同或者比它高一些,具体地讲,在50℃~200℃范围内,最好在140℃~200℃范围内。
这样,之所以把电阻发热体2的加热温度设定成比层压薄膜4的加热温度高,是因为考虑到随着冷却两者的收缩率不同。即,是为了通过加热滚轮510、510把层压薄膜4熔敷在电阻发热体2上之后,随着冷却使层压薄膜4的收缩率和电阻发热体2的收缩率接近,防止皱纹的产生。一般说来,层压薄膜4比用不锈钢带形成的电阻发热体2温度下降得慢,而且热收缩率也大,为此,最好使电阻发热体2的温度比层压薄膜4的高,在涂布在层压薄膜4的表面上的粘接材料达到固化温度之前的期间内,使两者的收缩率尽可能地接近。这样一来,在冷却过程中可以防止在层压薄膜4上产生皱纹。
在层压薄膜4被熔敷时,最好使由加热鼓风机513吹送热风的位置尽可能地靠近加热滚轮510、510的入口,使电阻发热体2的表面温度尽可能接近该温度。另外,考虑到从热风的吹送位置到层压薄膜4被熔敷的位置电阻发热体2在移动期间的温度下降,最好把电阻发热体2的加热温度设定在比上述的140℃~200℃高一些的温度上。
再有,最好如图2中假想线所示的那样把遮蔽构件514、514配置在加热滚轮510、510的入口附近。这样一来,可以把从加热鼓风机513吹出来的热风在入口附近高效率地集中在电阻发热体2上,而且可以阻止流向加热滚轮510、510的热风,并可以防止层压薄膜4过度加热,这样做是有利的。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最好在加热滚轮510、510的出口附近设置切断层压薄膜4的截断器。在该截断器上最好设置加热器,使之能够在切断后用高温加热并熔敷上下的层压薄膜4、4的切断部分。这样,通过切断后熔敷上下的层压薄膜4、4,使接下来的电阻发热体2的接受变得容易。
当然,也可以操作者用手工作业切断层压薄膜4来代替设置截断器。
再有,电阻发热体2沿输入工作台515及输出工作台516的输送,即可以由操作者用手工作业进行,也可以设置输送滚轮等,以规定的速度自动地输送电阻发热体2。层压装置的第2实施例图3是说明层压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图,是概略地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在图3中,与图2的层压装置相同的部分及相同的构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滚轮510的入口附近设置加热用加热器523代替加热鼓风机。加热用加热器523可以设在电阻发热体2的上下两侧,使之可以从上下两面加热电阻发热体2,也可以设置在任何一侧。也可以在加热滚轮510的上游一侧配置多个加热用加热器523,使之可以慢慢地把电阻发热体2加热到设定的温度。
另外,在加热滚轮510、510的出口侧,在加热滚轮510、510的出口附近,配置多个慢冷加热器524。
该慢冷加热器524使层压薄膜4及电阻发热体2慢慢冷却到粘接材料固化的温度,由此,可以防止皱纹的产生。
作为慢冷加热器524,可以使用镍铬系电热合金线加热器和陶瓷加热器等公知的加热器。
另外,也可以用加热鼓风机代替慢冷加热器524。这时,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把遮蔽构件514设置在加热滚轮510、510的出口侧。制造方法的说明下面参照图4及图5说明本发明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
图4是表示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一个端部,如图2及图3所示那样,预先与短尺寸不锈钢带22连接,再安装不透明构件3。
在该状态下,把用加热鼓风机等加热到规定温度的长尺寸不锈钢带21插入加热滚轮510、510之间并从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一端部开始熔敷加热到规定温度的层压薄膜4。
在该第一阶段的层压薄膜4的熔敷中,在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另一个端部上不连接短尺寸不锈钢带22,而是把与层压薄膜4剥离性好的剥离构件7安装在另一个端部上代替短尺寸不锈钢带22。这时,剥离构件7的端部被做成从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另一个端部突出一定的长度(参照图4(a))。
而且,在该状态下把长尺寸不锈钢带21送入加热滚轮510、510之间,从一端部到另一端部被层压薄膜4覆盖。
此后,用截断器8切断层压薄膜4的另一端部,在剥离构件7处把层压薄膜4从电阻发热体2上剥离,向一端部折返露出剥离构件7(参照图4(b))。
接着,从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另一端部上取下剥离构件7并把短尺寸不锈钢带22用点焊等连接到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另一端部上(参照图4(c))。再用无纺布等不透明构件3覆盖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另一端部及短尺寸不锈钢带22(参照图4(d))。此后,使向一端部折返的层压薄膜4覆盖上述另一端部并进行熔敷(参照图4(d))。
这时,可以使电阻发热体2的另一端部部分地通过加热滚轮510、510并熔敷层压薄膜4,也可以用另外的加热手段加热层压薄膜4并熔敷在电阻发热体2上。
用以上的顺序形成面状发热体1。
图5是表示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在该实施例中,预先完成电阻发热体2并覆盖和熔敷层压薄膜4。
具体地讲,把短尺寸不锈钢带22连接到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两端部上,用无纺布等不透明构件3覆盖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一端部及该端部的短尺寸不锈钢带22。
另一方面,在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另一端部及该另一端部的短尺寸不锈钢带22上覆盖与层压薄膜4剥离性良好的树脂制或者布制的不透明构件3′。
作为该不透明构件3′,也可以使用与在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剥离构件7(参见图4)相同的材料。
另一端部的透明构件3′,比不透明构件3的标准长度长,从长尺寸不锈钢带21的另一端部突出出来。在该状态下,在电阻发热体2上覆盖层压薄膜4。
覆盖后,与不透明构件3′一起用截断器8切断层压薄膜4的另一端(参照图5(a))。
此后,在该另一端侧的开放端开放从电阻发热体2的一端送来的皱纹和气泡(参照图5(b))。而且,在另一端部从电阻发热体2上剥离层压薄膜4的一部分并向一端部折返。另外,再用截断器8切断不透明构件3′的另一端,形成不透明构件的正规的长度(参照图5(c))。
接着,在不透明构件3′的表面上涂布与层压薄膜4及不透明构件3′双方熔敷性好的粘接材料9(参照图5(d))。该粘接材料9的涂布,既可以由操作者手工作业进行,也可以使用在一面上涂了粘接材料的涂布滚轮自动地进行。
此后,把向一端折返的层压薄膜4覆盖并熔敷在不透明构件3′上。
按以上的顺序形成面状发热体1。
下面参照图6说明使用上述的面状发热体的面状发热体板的实施例。
图6是该实施例的面状发热体板的分解透视图。
在该实施例的面状发热体板10中,在面状发热体1和隔热材料12之间设置具有与面状发热体1大致相同大小的金属片11。
金属片11可以用热传导性优良的金属形成。但是从材料成本和成形的难度的观点出发,也可以用铝形成的铝片。该铝片的片厚可以做成0.05mm~1mm左右。
根据这样的面状发热体板10,由面状发热体1产生的热量,经热传导性优良的金属片11传导到面状发热体板10的大致全体。因此,不会使面状发热体板10的全体不均匀,可以以大致均匀的温度进行加热。
上面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层压薄膜4使用透明的材料,但层压薄膜4也可以是不透明的或者半透明的,无论是有色的还是无色的都可以。
另外,用不透明构件3覆盖并隐藏长尺寸不锈钢带21和短尺寸不锈钢带22的接合部分,也可以不额外设置不透明构件3。
再有,在上述说明中,一边向横向输送电阻发热体一边覆盖层压薄膜,也可以在上下方向(最好从上方向下方)一边输送电阻发热体一边覆盖层压薄膜。
另外,由加热鼓风机对电阻发热体2等的加热,即可以自动地进行,也可以由操作者用手工作业进行。
本发明由于上述的构成,难以产生变形、扭曲、折曲等问题,即使成为长尺寸大面积,也可以得到不产生起伏和皱纹的面状发热体。另外,即使为了符合设置面状发热体的设置部分的形状进行部分地折曲,在折曲部分也难以产生皱纹,可以减小对发热性能的影响。
另外,对现有的层压装置只实施简单的改良,即可以把层压薄膜均匀且无皱地熔敷在电阻发热体上,可以廉价地制造外观及热效率优良的高品质的面状发热体。
权利要求
1.一种面状发热体,把长尺寸不锈钢带的端部用连线用的短尺寸不锈钢带连接形成电阻发热体,用树脂薄膜覆盖该电阻发热体的外部,通过从设置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或者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上的端子部供给电源,使上述电阻发热体发热,其特征在于,由奥氏体系不锈钢或者析出硬化系不锈钢形成上述不锈钢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奥氏体系不锈钢是具有17Cr-7Ni或者18Cr-8Ni成分的弹簧用不锈钢;上述析出硬化系不锈钢是含有17Cr-7Ni-1Al成分的弹簧用不锈钢。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薄膜和上述电阻发热体的粘接强度是15Kg剥离强度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用不透明构件覆盖接合了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的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的两端部分,从其上面覆盖上述树脂薄膜。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及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的板厚是70μm-250μm。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预先折曲形成上述电阻发热体的一部分,使之符合面状发热体的设置部分的形状。
7.一种面状发热体板,是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状发热体的面状发热体板,其特征在于,以上述面状发热体、金属片及隔热材料的顺序层压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状发热体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片是片厚0.05mm~1mm的铝片。
9.一种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用连线用的短尺寸不锈钢带连接长尺寸不锈钢带的端部形成电阻发热体,用树脂薄膜覆盖该电阻发热体的外部,通过从设置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或者短尺寸不锈钢带上的端子部供给电源,使上述电阻发热体发热,其特征在于,由具有17Cr-7Ni、18Cr-8Ni或17Cr-7Ni-1Al的成分的弹簧用不锈钢形成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及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至少从一面加热上述电阻发热体,准备把上述电阻发热体加热到预先设定的第一温度的第一加热手段和把上述树脂薄膜加热到预先设定的第2温度的第2加热手段;在由上述第一加热手段把上述电阻发热体加热到第一温度之后,把由上述第二加热手段加热到上述第2温度的上述树脂薄膜紧密接触在上述电阻发热体的表面上并把上述树脂薄膜熔敷在上述电阻发热体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加热手段是配置在上述电阻发热体的两面的、把上述树脂薄膜加热到预先设定的上述第二温度的加热滚轮,上述第一加热手段在上述加热滚轮的附近并配置在上述加热滚轮之间的插入上述电阻发热体的入口侧,在把上述电阻发热体加热到上述第一温度之后,在上述加热滚轮之间插入上述电阻发热体并把加热到上述第二温度的上述树脂薄膜熔敷到上述电阻发热体的两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热手段是加热鼓风机,把从该加热鼓风机吹出的热风指向上述加热滚轮的入口,在上述加热鼓风机和上述加热滚轮之间准备了遮蔽构件,由该遮蔽构件把流向上述加热滚轮侧的上述热风在上述入口附近引导到上述电阻发热体上,而且,上述加热鼓风机的热风不加热上述加热滚轮的上述树脂薄膜。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上述第一加热手段配置在上述电阻发热体的两侧,从两侧把上述电阻发热体加热到上述第一温度。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加热滚轮的出口侧设置用于调整上述树脂薄膜及上述电阻发热体的冷却速度的慢冷却手段。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温度是50℃~200℃,上述第二温度是50℃~200℃。
15.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的一端上连接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同时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的另一端上安装剥离构件,从上述一端侧把上述树脂薄膜覆盖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上之后,在安装了上述剥离构件的上述另一端上部分地剥离上述树脂薄膜,把上述剥离构件从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上取下来并在长尺寸不锈钢带的另一端上连接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把上述树脂薄膜熔敷在上述另一端上。
16.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的两端上连接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用不透明的构件覆盖接合了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的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的一端,同时用不透明的剥离构件覆盖另一端形成电阻发热体,在从上述一端侧开始把上述树脂薄膜覆盖在该电阻发热体上之后,在安装了上述剥离构件的上述另一端上部分地剥离上述树脂薄膜,部分地切除上述另一端的上述剥离构件,同时在上述剥离构件的表面上涂布与上述树脂薄膜粘接的粘接材料,把上述树脂薄膜熔敷在上述另一端上。
全文摘要
一种面状发热体,把长尺寸不锈钢带的端部用连线用的短尺寸不锈钢带连接形成电阻发热体,用树脂薄膜覆盖该电阻发热体的外部,通过从设置在上述长尺寸不锈钢带或者上述短尺寸不锈钢带上的端子部供给电源,使上述电阻发热体发热,在该面状发热体中,用由含有17Cr-7Ni或18Cr-8Ni成分的弹簧用不锈钢等构成的奥氏体系不锈钢或者由含有17Cr-7Ni-1Al成分的弹簧用不锈钢等构成的析出硬化系不锈钢形成上述不锈钢带。这样一来,难以产生变形、扭曲、折曲等缺陷,即使是长尺寸大面积也不产生起伏和皱纹,可以提供即使为了符合设置部分的形状而稍微折曲面状发热体也不影响发热性能的廉价制造的简单的面状发热体。
文档编号H05B3/12GK1482836SQ0312776
公开日2004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2日
发明者佐久間隆文, 堀川靖明, 佐久 隆文, 明 申请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