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致发光显示系统和场致发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799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场致发光显示系统和场致发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场致发光显示系统和场致发光板。
背景技术
场致发光(以下简称为EL)材料是发光材料中的一种。已研发出各种类型的EL发光板并已投入实际使用。EL发光板通常是依次层叠第一电极、发光层、绝缘层(即光反射层)、第二电极和保护层(即上涂层)而形成的。通常,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加交流(AC)电压,发光层中的荧光材料、即EL发光元件就会发光。
已知另一种类型的EL发光板,它具有独特的工作和效果(例如,见专利文件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Hei-8-153582)。这种EL发光板是依次层叠电极部分、绝缘层和发光层而形成的。电极部分包括多个电极对,每一对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多个电极对形成梳形。然后以薄膜的形式在发光层上形成任意形状的导电材料,将薄膜干燥,形成显示电极。这样,发光层中其上以薄膜的形式形成显示电极的各部分发射光。在EL发光板中,可以形成具有适应用户爱好的形状的显示电极,从而获得所需的发光形状。
但在这种早期研发的EL发光板中,当其上设置有细线条的发光图形或点状发光图形时,EL发光层常常发光不足或常常形成光发射的斑点。这种早期研发的EL发光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可能很容易地制造出显示电极,因为要制造显示电极就需要淀积和干燥导电材料。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研发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形成AC电场的高概率的场致发光显示系统和场致发光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场致发光显示系统包括场致发光板,它包括含有场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层以及含有多个电极对的电极部分,所述电极对按预定布局布置,每一对电极对都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二者借助于间隔区相互电隔离并按预定布局布置在发光层的一侧表面;以及电压施加单元,用以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电压,其中,当在发光层的另一侧表面设置导电材料并由电压施加单元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发光层的对应于设置导电材料的部分发射光;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各自的宽度是0.2-0.5mm,而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区的宽度为0.2-0.3mm。
上述间隙或宽度的定义的理由如下。
当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小于0.2mm时,在没有设置导电材料的区域中很有可能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光发射(自发发射)。当间隙大于0.3mm时,特别是在有细线条图形的情况下,会出现光发射的斑影。在一定条件下,即当EL板的发光区为140mm×92mm,起始电压为250V到270V,电流为100mA到130mA时,对分别从所述间隙分别为0.2mm和0.15mm的两个EL发光板发射的光的亮度作了比较。结果,间隙为0.2mm的EL发光板发射的光亮度为3±0.5烛光,而间隙为0.15mm的EL发光板发射的光亮度为6±0.5烛光,大约为0.2mm间隙时的两倍。因此,可以认为,当假定作为工业产品在普通房间里常规使用时,由0.2mm间隙获得的3±0.5烛光的发光亮度是一个下限。另一方面,当第一和第二电极本身的宽度尺寸小于0.2mm时,就会产生发射的光亮度降低以及因大规模生产中发生的分路或断路而降低生产率等问题。当宽度尺寸大于0.5mm时,就会有这样的问题,即如果用笔画细线设置光发射的点状图形,与另一个电极形成AC电场的概率就会降低,因为细图形很可能位于一个电极的宽度之内。当宽度尺寸不大于0.5mm时,与另一个电极形成AC电场的概率就会增加,因为所设置的点状图形位于一个电极之外的概率远大于所述图形被设置在一个电极中心的概率。
所以,按照本EL发光显示系统,与早期研发的情况相比,即使在导电材料是细线条或点状图形时,也能够维持有预定亮度的发光,并抑制光发射的斑影的发生。
所述导电材料最好可以附着到发光层的另一侧表面上并可去除掉。
按照本EL发光显示系统,还可以在其上自由地附着细线条图形或点状图形,以便允许光发射的各种变化。
电极部分可以包括多个电极对。
按照本EL发光显示系统,由于有多个电极对,通过控制加在每个电极对上的电压,就能够借助于不同的光发射系统和/或不同的光发射范围进行各种类型的光发射。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场致发光板包括其中包括场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层;以及包括多个电极对的电极部分,所述电极对按预定布局布置,每一对电极对都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二者借助于间隔区相互电隔离并按预定布局布置在发光层的一侧表面,第一和第二电极各自的宽度是0.2-0.5mm,而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区的宽度为0.2-0.3mm。
按照本EL发光板,与早期研发的情况相比,即使在导电材料是细线条或点状图形时,也能够维持有预定亮度的发光,并抑制光发射的斑影的发生。


图1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EL发光板主要部分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2是显示电极层的一部分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是绘图板的外观的透视图;图4是显示置于绘图板内的EL发光板的电极图案外形实例的平面图;图5是绘图板的功能方框图;图6是按照EL发光板变动方案1的主要部分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7是显示按照EL发光板变动方案7的电极图案外形的平面图;图8A和8B是按照EL发光显示系统变动方案1的广告牌的平面图;图9是按照EL发光显示系统变动方案1的广告牌的控制方框图;以及图10是按照EL发光显示系统变动方案2的绘图板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中将参阅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A.EL发光板1.总体配置图1是本发明用于其中的EL发光板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中,EL发光板10是通过依次层叠底层11、电极层(电极部分)12、防水层13、发光层14和上涂层15而形成的。
2.细节结构(1)底层11底层11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类似绝缘材料制成。也可以以基底膜(衬底板)的形式构成底层11。此时,基底膜由透明或不透明树脂制成。例如,可用PET作为此例的树脂。底层11可由玻璃制成。
(2)电极层12
通过在底层11上淀积金属(例如铜,铝等)、然后对淀积的金属层进行刻蚀等来形成具有预定电极图案的电极层12。或者,通过借助丝网印刷工艺在底层11上以预定的图案淀积含有银粉的粘稠银浆、含有铜粉的粘稠铜浆、另一种导电浆料(例如碳)等来形成电极层12,然后进行浆料热干燥。
图2是显示电极层12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1的电极层12是沿图2的A-A’线截取的电极层12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这样形成第一电极12a,12a,...以及第二电极12b,12b,...,以便分别具有梳状图案,并且这样形成这些电极,以便它们彼此啮合、同时在它们的齿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每个齿之间的间隔区是这样设置的、使得各个齿不会相互触及。由于每个第一电极12a,12a,...相互电连接,所以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同样的电位。由于每个第二电极12b,12b,...也是相互电连接的,所以它们中的每一个也都具有同样的电位。
最好按照预定的布局布置多个电极对,如上所述,各电极对具有第一电极12a,12a,...以及第二电极12b,12b...。
顺便说说,最好这样形成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使得它们之间的间隔区在发光区的每单位面积上基本上相同。
所述发光区中彼此相邻的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之间的间隙S1可以是例如大约0.1-2.0mm,并且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本身的宽度S2可以是例如大约0.1-5.0mm,仅就发光而言这些尺寸是足够的。
但是,当考虑到要布置与梳状图案电极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细线条的发光图形、或点状发光图形时,相邻的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之间的间隙S1最好大约为0.2-0.3mm,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本身的宽度S2最好大约为0.2-0.5mm,理由如上所述。
(3)防水层13防水层13是电极层12的保护层,由树脂制成。可使用以下树脂。即,它们是,例如,诸如4-氟化乙烯树脂、氟化橡胶等的碳氟树脂;诸如硅橡胶等的硅树脂。具有高密封性能的其它树脂,例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尿烷树脂、聚脂树脂、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等,也可使用。这些树脂用紫外(UV)固化,红外(IR)固化,双液体固化,热固化等方法固化。
(4)EL发光层14EL发光层14是由用密封树脂密封的有机或无机EL发光材料元件(荧光材料)制成的。通过将EL发光材料分散在透明树脂粘合剂中而将它们固定。
可以选择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树脂,例如聚脂树脂等,作为树脂粘合剂。EL发光层14层的厚度大约为30-40μm,耐压大约为50-150v,介电常数大约为10-30。EL发光层14的厚度最好是EL发光材料元件直径的1.5倍或更大。在这样的厚度的情况下,可以认为EL发光层14的表面是光滑的,并且,例如可以认为其表面粗糙度大约为30μm或更小。
当在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之间加电源电压时,上述结构的EL发光层14发出预定色彩的光,例如兰绿色等。
(5)上涂层15上涂层15紧密粘结到或固定到EL发光层14上以保护EL发光层14。上涂层15层叠到EL发光层14上,也是为了提高EL发光层14的光滑度以及导电材料30的可去除性。当EL发光层14本身可以确保必要的光滑度和可去除性时,就不必特别设置此上涂层15。
可以使用以下树脂作为上涂层15。即,它们是,例如诸如4-氟化乙烯树脂、氟化橡胶树脂等的碳氟树脂;诸如硅橡胶等的硅树脂;聚脂树脂;尿烷树脂等。由于设置上涂层15的主要目的是使EL发光层14的表面光滑并提高导电材料可从表面去除的性能,所以,上涂层15的厚度只要能达到所述目的就够了。另一方面,上涂层15的厚度尽可能薄较为合适。原因在于其厚度越大,EL发光板10的发光强度下降越大。实际上所述厚度最好以大约1-2μm为有效值。关于这一点,“有效值”指的是设置在EL发光层14上面的上涂层15的厚度大小。产生大约5-8μm厚度的涂层值就足以获得大约为1-2μm的厚度有效值。关于这一点,“涂层值”指的是在没有不平整的表面上进行涂敷时保护层15的厚度。
可以通过将薄膜状或板状元件以固定的方式粘合到EL发光层14上或将柔性材料元件紧密设置其上来形成上涂层15。
(6)导电材料30可以使用以下材料作为导电材料30。即,所述导电材料包括粘附型着色材料,例如众所周知的墨水、铅笔、蜡笔、彩色粉笔等;具有导电性的板材(以下称为导电板)等。至于粘附型着色材料,例如墨水、铅笔、蜡笔、彩色粉笔等,可以使用包括有机或无机着色颜料的材料。
具有以下特性的墨水最好。例如在涂敷状态下表面电阻值等于或小于106Ω/□,具有透光性,溶剂中含有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粉末,例如氧化铟,氧化锡,锑,氧化锌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导电聚合物例如聚乙烯二氧噻吩等,或导电聚合物和导电材料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墨水。此时,可以使墨水长时间发光,直到用擦除法等去掉墨水。此外,导电材料30可以由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水或溶剂组成。此时,用干燥器干燥导电材料,或用纸巾,纱布,海绵等擦除导电材料,就很容易去除掉导电材料30。
3.工作和功能导电材料30以所需图案附着到上涂层15上。导电材料30的附着方法包括用刷子、钢笔、铅笔、蜡笔、彩色粉笔等绘制,用喷墨打印机打印,或丝网漏印,或粘接导电板等等。在此状态下,将AC电源电压加到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之间。也可以在AC电源电压事前已加上之后再将导电材料30附着到上涂层15上。
然后,通过导电材料30附着到上涂层上,在EL发光层14中形成AC电场,且只在附着的导电材料30下面的部分局部发光。也就是说,由于EL发光层14具有高的介电常数,于是形成由第一电极12a、EL发光层14、导电材料30、第二电极12b等组成的电路,在EL发光层14中形成AC电场。仅在附着的导电材料30下面的EL发光层部分发光。另一方面,在没有附着导电材料30的部分下面的EL发光层14其余部分处的AC电场强度不足以使EL发光层14发光,于是这其余部分不发光。EL发光层14的厚度和介电常数应设置为使附着的导电材料30下面的EL发光层选择性地发光。
当导电材料30是液体时,导电材料30有可能通过划痕,针孔等渗透过EL发光层14到达防水层13。但防水层13防止导电材料30的进一步渗透。而且,防水层13也防止空气中的水气或湿度渗透。
4.有利效果按照本发明,在附着的导电材料30下面的EL发光层部分形成AC电场,且只有这一部分局部发光。这表明,当导电材料30以所需图案附着在上涂层15上时,就可获得以所需图案发射的光。这样,就可以提供用户可以容易地产生所需发光图案的EL发光板。
EL发光板10的电极层12,如上所述,是由淀积金属而形成的。当想要用例如淀积铝来形成电极层12时,电极层12的厚度最好为大约300-1000(10-10m),更好为400-800。由于电极层非常薄,且由淀积铝而形成,所以,如果用户例如用切刀划伤EL发光板或敲钉子,那么,只有电极层12的与切刀或钉子接触的部分几乎与所述缺陷同时消失。于是整个电极层短路的最坏的情况不会产生,因而用户不会触电。
EL发光板10的发光颜色可以靠形成EL发光层14而改变,方法是用混在其中的着色颜料密封EL发光元件;在EL发光层14和上涂层15之间布置滤色片;将所述上涂层15着色;或者,将着色颜料与导电材料30混合。
B.EL发光显示系统图3示出绘图板的外观透视图,作为包括上述EL发光板的EL发光显示系统的实例。
1.总体配置在绘图板50中,具有预定厚度的板状主体59支撑着设置在该主体内的EL发光板51。上表面上具有上涂层15的EL发光板51从开口59a处暴露在外。绘图板50配置成具有增强显示(highliht)笔53,其笔尖53a由含有荧光材料的导电墨水浸渍导电材料30的浸渍材料制成;笔托52,用于以竖立的状态固定所述增强显示笔53;凹形托盘54,用于使所述增强显示笔53以其侧面横卧在所述托盘54内的状态固定所述增强显示笔53;擦除元件58,它带有一块吸水性能优异的海绵58a,用以从EL发光板51的上表面去除导电元件30;托盘57,盛放擦除元件58,使之可以被从托盘取出;用于转换发光方式的转换开关55以及电源开关56。
2.如何使用用户从托盘54中取出笔53,并且通过将导电材料30涂敷在绘绘图屏幕幕(即上涂层15的从开口59a露出的上表面部分)上来绘制任意的发光图形。在图3中,绘制了字“ABC”。接通电源开关56时,导电材料30、电极12a,12b等形成闭合电路。结果,EL发光层发光,所发射的光穿透过导电材料30被辐射。即,由于笔53所绘制的部分的底下部分在发光,看起来好像字符“A”“B”“C”本身在发光。
3.细节结构(1)电极图案以下将说明绘图板50中EL发光板51的电极图案。图4是显示绘图板50内置的EL发光板51的电极图案70的轮廓的平面图。电极图案70指的是在底层11上形成的电极层12的形状。在此图中,电极71a(第一电极)和电极71b(第二电极)构成电极对71,并且电极71a和电极71b具有与电极12a和电极12b基本上相同的梳形图案。电极图案70包括6个电极对71-76,它们各自具有与电极对71基本上相同的结构。电极对71-76对齐排列。图中电极对71-76中电极71b-76b的上末端部分相互连接,形成一条接地的电极线(地线)。另一方面,电极71a-76a互不相连。
当将预定电压(AC)电压加到每一个电极71a-76a时,每一个电极对71-76呈现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更具体地说,当把导电材料30涂敷在绘图屏幕61上且电压加在所有电极71a-76a上时,在导电材料30和绘图屏幕61上任何地方的一个电极对之间会通过EL发光层14形成闭合电路。但是,当电压只加到部分电极71a-76a时,只有对应于加有电压的电极的电极对部分能形成闭合电路(在本说明书中,此状态称为“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除上述状态外的状态称为“不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
当考虑到要布置与梳状图案电极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细线条的发光图形或点状发光图形的情况时,彼此相邻的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之间的间隙S1最好为大约0.2-0.3mm,而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本身的宽度S2最好为大约0.2-0.5mm,理由如上述。
(2)内部电路图5是绘图板50的功能方框图。图中,绘图板50配备有由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等组成的控制单元110;由干电池组成的电池130;以及电压施加单元120。电压施加单元120包括用以将由电池130提供的直流(DC)电压变换为AC电压的逆变器(inverter)电路121和升压电路(未示出)。电压施加单元120根据从控制单元110输入的控制信号在电极图案70的地线70b和每一对电极对71-76之间施加大约100-300V的有效AC电压。
控制单元110把指示在每一种发光方式下向电极图案70施加电压的步骤的程序存储在ROM中。控制单元110根据从转换开关55输入的方式选择信号读出相应的程序,并向控制单元110输出控制信号。
于是,控制加到电极对71-76的电压就可实现各种发光方式。在绘图板50中,通过切换转换开关55来执行全部发光方式(方式I),全部闪烁方式(方式II),顺序发光方式(方式III),和波浪式发光方式(方式IV)。
(3)发光方式(a)全部发光方式全部发光方式是将电压同时并连续地加在所有电极对上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此方式是指全部电极对71-76都处在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状态的方式。如果导电材料30涂敷在全部绘图屏幕61上,绘图屏幕61的整个表面就连续发光。
(b)全部闪烁方式全部闪烁方式是将电压同时并间歇地加在所有电极对上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此方式是指在预定时间间隙内全部电极对71-76同时交替地处在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或不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的方式。如果导电材料30涂敷在全部绘图屏幕61上,绘图屏幕61的整个表面就间歇地发光。
(c)顺序发光方式顺序发光方式是按电极对71-76的排列顺序将电压累加式地加到电极对71-76上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此方式是指已处于不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的电极对71-76在预定时间间隙依次变为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的方式。如果导电材料30涂敷在全部绘图屏幕61上,则绘图屏幕61整个面积的每个六分之一的面积部分依次发光(因为有六个电极对),且发光的面积逐渐增加。有时,在所有电极对已变为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后,在预定时间后停止对所有电极对71-76施加电压,使所有电极对71-76都处于不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这样电极对71-76回复到初始状态,重复执行依次发光。
(d)波浪式发光方式波浪式发光方式是按电极对71-76的排列顺序将电压间歇式地加到电极对71-76上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此方式是指每个电极对71-76按预定时间滞后转换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和不可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的方式。如果导电材料30涂敷在全部绘图屏幕61上,绘图屏幕61整个面积的每个六分之一的面积部分依次发光和不发光,于是发光的部分看上去就象在作波浪式移动。
4.有利的效果如上所述,在绘图板50上,可以通过用增强显示笔53容易地涂敷导电材料30来绘制发光图形。而且,涂敷的导电材料30也很容易去除掉。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反复绘制发光图形。
另外,在EL发光板中形成有多个电极对,且控制单元110控制着向每个电极对施加电压的执行过程。这样,发光图形的发光方式可以作各种改变,借助于改变涂敷导电材料的位置,就有可能实现有趣的光发射。
顺带说一下,不用说,EL发光显示系统可以应用于其它玩具。此时,玩具不限于目的在于绘制发光图形的EL发光显示玩具(例如绘图板50),也可以是将EL发光显示系统作为玩具一部分的玩具。
C.EL发光板的变动方案1.EL发光板的变动方案1
(1)总体配置如图6所示,按变动方案1的EL发光板10a具有如下配置依次层叠底层11、电极层12、防水层13、光反射层16、EL发光层14和上涂层15。由于底层11、电极层12、防水层13、EL发光层14和上涂层15的结构基本上与本发明实施例中EL发光板10的结构相同,各元件附有相同的标号,故其说明在此省略。以下主要说明光反射层16。
(2)细节结构光反射层16设置在防水层13和EL发光层14之间。光反射层16粘附到EL发光层14上。光反射层16的厚度大约为10-30μm,耐压大约为200-300v,介电常数大约为30-100,最好是60-100。
光反射层16的制法是将无机铁电粉末(例如钛酸钡或罗谢尔(Roche11)盐)分散到作为粘结剂的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中。由于无机粉末例如铁电粉末是一种显示白色的颜料,故光反射层16成为白色的,因此光反射层16可有效地呈现反射功能。
2.EL发光板的变动方案2在变动方案1中,防水层13设置在电极层12和光反射层16之间,在变动方案2中,防水层13设置在光反射层16和EL发光层14之间。此时,不一定需要上涂层15。
3.EL发光板的变动方案3变动方案3是对变动方案1作进一步的改变。按照变动方案3的EL发光板的结构是依次层叠底层11、第一和第二电极12a和12b之一、防水层13、第一和第二电极12a和12b中的另一个、光反射层16和EL发光层14。此时,不一定需要上涂层15,且光反射层16也可省略。
4.EL发光板的变动方案4变动方案4是对变动方案1作进一步的改变。按照变动方案4的EL发光板的结构是依次层叠底层11、第一和第二电极12a和12b之一、光反射层16、防水层13、第一和第二电极12a和12b中的另一个和EL发光层14。此时,不一定需要上涂层15。
5.EL发光板的变动方案5变动方案5是对实施例的EL发光板10,10a或51,或变动方案1-4之一的进一步的改变。按照变动方案5的EL发光板具有的结构中其EL发光层14和/或光反射层16具有代替防水层13或除防水层13之外的对水等的防渗透功能。此时,不一定需要上涂层15。
具有防渗透功能的EL发光层14由例如有机或无机的磷颗粒或磷光颗粒的EL发光元件,以及用以固定分散态EL发光元件的透明树脂粘结剂组成。变动方案5使用具有防水性能或防湿性能的树脂作为树脂粘结剂。可使用以下树脂。即,所述树脂是例如诸如4-氟化乙烯树脂、氟化橡胶等的碳氟树脂;诸如硅橡胶等的硅树脂;其它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尿烷树脂;聚脂树脂;以及具有高密封性的树脂如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等。这些树脂用UV固化,IR固化,双液体固化,热固化等方法固化。
另外,使用以下具有防水或防湿性能的树脂作为构成具有防渗透功能的光反射层16的树脂。这些树脂是例如,诸如4-氟化乙烯树脂、氟化橡胶等的碳氟树脂;诸如硅橡胶等的硅树脂;其它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尿烷树脂;聚脂树脂;以及具有高密封性的树脂如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等。这些树脂用UV固化,IR固化,双液体固化,热固化等方法固化。
按照变动方案4,由于光反射层16防止水等的渗透,就可避免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之间发生电解。而且,因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的氧化而引起的断丝(损坏)也可避免。
6.EL发光板的变动方案6在变动方案6中,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形成在具有防渗透功能的基底膜或玻璃板(底层11)的背面上。例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基底膜。
按照变动方案6,由于基底膜或玻璃板防止水等从前侧渗透,就可避免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之间发生电解。而且,因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的氧化而引起的断丝(损坏)也可避免。
或者,所述配置使用在EL发光板被包括在外壳内的情况。当EL发光板如上所述被包括在外壳内时,背面通常是密封起来不暴露在外的。所以不需要考虑来自背面侧的水等的附着。必要时,用具有防渗透功能的树脂涂敷暴露的电极,或对暴露电极进行氧化铝膜处理即可。
或者,虽然在变动方案6中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设置在衬底板的背面上,但也可以把衬底板设置在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之间。
7.EL发光板的变动方案7图7示出变动方案7中电极图案的轮廓。图中,电极图案700是由总共六对梳形电极对组成的二维排列,其中三对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在上面一行,三对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在下面一行。此外,电极对710这样排列、使得每个电极对的电极在上下方向上啮合。然后,每个电极对的地侧电极端形成一个整体作为上下两行电极对之间的地线700b。如果要附着细线光发射图形或要附着点状光发射图形,那么,相邻的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之间的间隙最好为大约0.2-0.3mm,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12b本身的宽度最好为大约0.2-0.5mm。
利用电极图案700,总共用6对电极对就可形成各种发光图形。
而且,由于将地线700b安排在上下两行电极对之间,上下两行电极对之间的间隙就可以变窄。即,如果在上下两行电极对之间设置平移断开侧电极710a,那么,就不能将上行电极710a和下行电极710a彼此连接,就需要在它们之间设置预定的空间。于是,上下两行之间的间隙变宽,且在一些发光图形中的间隙变得明显。另一方面,如果将地线设置在中间,就可以消除或至少可减少上述缺陷。
D.EL发光显示系统的变动方案1.EL发光显示系统的变动方案1按照EL发光显示系统的一种变动方案,广告牌900示于图8A和8B。广告牌900内配置有EL发光板910。EL发光板910包括在底层11上淀积铝而形成的直线性排列的四对电极对。对应于每个电极对921,922,923和924(以下统称为电极对920)的按钮931,932,933和934(以下统称为按钮930)设置在绘图屏幕的一侧,即EL发光板上涂涂层的上表面。除电极对的排列配置外,EL发光板910和广告牌900的配置与EL发光板10和绘图板50的配置相同。按钮930作成拨动式开关。按钮930配置成在按压下按钮930时可输出按压的信号。
图9是广告牌900的控制方框图。广告牌的配置与图3所示的绘图板50的配置基本上相同。广告牌900配有按钮930。在图10中,控制单元110选择并确定应发光的区域,也就是说,根据从按钮930输入的按压信号选择和确定应加预定电压的电极对。例如,当按压按钮931和932时,控制单元110选择和确定电极对921和922。然后控制单元110根据用转换开关55所选的发光方式将电压加到所选择和确定的电极对921和922上。
图8b是示出广告牌900处在按压下按钮931的状态下的实施例的视图。由于电极对921处于能形成闭合电路的状态,所以,表示“TODAY’S BARGAIN”的字符部分(已用导电材料30画出)在所述绘图屏幕的设置有电极对921的区域发光。
或者,按钮930可由转换开关构成,使其除接通和断开电极对外还可选择发光方式。此时,可以实现在图8B中绘制有“TODAY’SBARGAIN”的区域为闪烁发光而其余区域为连续发光的发光形式。
2.EL发光显示系统的变动方案2(1)示意的配置图10是显示作为包括上述EL发光板的EL发光显示系统的实施例的绘图板1000的外观的透视图。
如图10所示,绘图板1000配备有在EL发光板1100上的透明盖板1110。盖板1110构造成可以打开和关闭。在盖板的背面,附有凸起部分1111。凸起部分1111用来在盖板1110关闭时接通装在绘图板内的电源控制开关(图中未示出)。发光板1100的配置等与绘图板50基本上相同。
(2)功能和有利效果EL发光显示系统仅接通电源开关1256还不能工作。只有当电源开关1256和电源控制开关都接通时系统才能工作,成为能形成闭合电路状态。所以,即使液体导电材料30渗透到EL发光板1100中使电极对短路,也没有AC电流加到电极对上,除非盖板1110是关闭的。因此可以提高安全性。
E.本发明的另一变动方案(1)最好在EL发光板的防水层13中含有有机或无机的着色颜料,使得因着色而从前面看不到电极图案。这种着色不仅能使从前面看不到电极图案,而且可以放宽从前面作设计的选择范围。在设置光反射层16的情况下,与防水层13相比,需要将光反射层16设置成更靠近EL发光层。
(2)在EL发光显示系统的变动方案2中,凸起部分1111附在盖板1110的背面,当盖板1110关闭时,系统工作,成为能形成闭合电路状态。但盖板1110的开闭可以用任何适当的机械、电、或光学方式检测,仅当盖板1110闭合时才会成为能形成闭合电路状态。或者,也可以使用在盖板1110开启时电源开关1256就锁住的结构。
按照本发明,有可能获得这样的EL发光显示系统和EL发光板,它们在其上布置导电材料时具有提高光发射概率并且抑制光发射的斑影的产生。
2002年8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Tokugan 2002-254617,和2003年4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Tokugan 2003-122787,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等,全部通过引用而被包括在本文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场致发光显示系统,它包括场致发光板,它包括包含场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和包含多个电极对的电极部分,所述各电极对按预定的布局布置,每一对所述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间隔区彼此电隔离并按照预定的布局布置在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以及电压施加单元,用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电压;其中,当导电材料布置在所述发光层的另一侧表面并且由所述电压施加单元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发光层中对应于所述布置的导电材料的部分发光;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各自的宽度是0.2-0.5mm,而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间隔区的宽度为0.2-0.3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可以附着到所述发光层的另一侧表面上并可去除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分包括多个电极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分包括多个电极对。
5.一种场致发光板,它包括包含场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包含多个电极对的电极部分,所述各电极对按预定的布局布置,每一对所述对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间隔区彼此电隔离并按照预定的布局布置在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各自的宽度是0.2-0.5mm,而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区的宽度为0.2-0.3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场致发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分包括多个电极对。
全文摘要
一种场致发光显示系统,它具有包括包含场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和包含多个电极对的电极部分的场致发光板,所述各电极对按预定的布局布置,其中,每一对电极对都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间隔区彼此电隔离并按预定布局布置在发光层的一侧表面;以及电压施加单元,用以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的电压。第一和第二电极各自的宽度是0.2-0.5mm,而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区的宽度为0.2-0.3mm。当导电材料布置在发光层的另一侧表面并由电压施加单元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发光层中对应于所布置的导电材料的部分发光。
文档编号H05B33/08GK1492720SQ0315793
公开日2004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30日
发明者渡边公贵, 山中广之, 高桥勇, 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托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