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7318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可用于民用取暖、工业干燥,也可用于医学理疗。
背景技术
目前红外电热器,主要是卤素灯,由玻壳、设置在玻壳内的电热丝,以及置于电热丝两端引出壳体的电极所组成,电热丝的材质为金属,如镍铬合金丝等。这种红外电热器,升温时间长,热效率低,且金属电热丝和电极易氧化烧断,影响使用寿命。纳米复合碳素纤维效率高、省电、具有杀菌防霉、促进人体微循环作用,但市场上尚未见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用于大功率红外电热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红外辐射性能好,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符合环保要求的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由玻壳、置于玻壳内的电热体,以及设置在电热体两端的电极所组成,所述的电热体为织物状态纤维原材料,经真空高温烧制形成均匀分布的纳米级微孔,并粘附纳米碳颗粒后形成的纳米复合碳素纤维,制成带状。所述的玻壳用耐热玻璃制作,玻壳内抽真空后填充抗氧化物质。电热体带状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由固定于芯柱上的钨钼支撑丝支撑固定后,呈圆环状、螺旋状、W状或其他所需形状,所述的玻壳形状与电热体固定后的形状相匹配。玻壳背面局部涂覆铝反射膜,以增加工作面热反射,玻壳内填充的抗氧化物质是一种惰性气体。电热体两端的电极是钨钼合金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通电后发出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具有杀菌防霉、促进人体微循环作用,符合环保要求,波长为0-15μm的红外线辐射强度是普通卤素灯的4倍,产生的热效应是普通卤素红外灯的2倍,热效率高,可节电30%以上。电热体为织物状纳米复合碳素纤维,且玻壳内充填有抗氧化物质,因此断线故障少,工作寿命长。


图1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结构示意图(圆环形灯芯);图2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结构示意图(W形灯芯);图3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结构示意图(螺旋形灯芯)。
图中,1玻壳,2铝反射膜,3芯柱,4电极,5电热体,6支撑丝,7抗氧化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由玻壳1,置于玻壳1内的电热体5,设置在电热体5两端的电极4所组成,所述的电热体5是经真空高温烧制,形成均匀分布的纳米级微孔,并粘附有纳米碳颗粒的纳米复合碳素纤维,制成带状,由固定于芯柱3的钨钼支撑丝6支撑固定,所述的玻壳1内抽真空后填充抗氧化物质7并密封。
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电热体5带状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由固定于芯柱3的钨钼支撑丝6支撑固定后,图1呈带缺口的圆环状,图2呈W状,图3呈螺旋状,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所需形状。图1和图2所示灯状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电热器,玻壳1背面局部涂覆铝反射膜2,以增加热反射。
所述的玻壳1内填充的抗氧化物质7是一种惰性气体。
权利要求1.一种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由玻壳(1),置于玻壳(1)内的电热体(5),设置在电热体(5)两端的电极(4)所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热体(5)是具有均匀分布的纳米级微孔、粘附有纳米碳颗粒的纳米复合碳素纤维,呈带状,并由固定于芯柱(3)的钨钼支撑丝(6)支撑固定,所述的玻壳(1)内填充抗氧化物质(7)并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热体(5)带状纳米复合碳素纤维固定后呈圆环状、螺旋状或W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玻壳(1)背面局部涂覆铝反射膜(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玻壳(1)内填充的抗氧化物质(7)是一种惰性气体。
专利摘要一种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电热体是具有纳米级微孔,并粘附有纳米碳颗粒的纳米复合碳素纤维,呈带状,由固定于芯柱的若干钨钼支撑丝支撑固定,玻壳背而局部涂覆铝反射膜。通电后电热体发出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具有杀菌防霉、促进人体微循环作用,符合环保要求。纳米复合碳素纤维红外电热器产生的热效应是普通卤素红外电热器的2倍,热效率高,可节电30%以上。电热体为织物状纳米复合碳素纤维,且玻壳内充填有抗氧化物质,因此断线故障少,工作寿命长。
文档编号H05B3/14GK2650443SQ200320109299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8日
发明者卢孝先, 黄树威 申请人:上海中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