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881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链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机构,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折叠式电子装置上的铰链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蓬勃发展,移动电话、PDA等携带式电子装置竞相涌现,令消费者可随时随地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而其中折叠式电子装置因其结构玲珑新颖而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折叠式电子装置应用铰链机构连接本体和翻盖。一种现有铰链机构,如美国专利第6,609,273号所揭示的铰链机构,包括壳体、弹性件、收容于弹性件内的转动件及与壳体一体设置位于其末端的座体,其中所述壳体上设有收容弹性件的收容空间,且该收容空间内设有凹部,而弹性件上对应凸伸设有与所述凹部配合的配合部。又,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弹性件内部,包括一座体及设置于该座体内的弹簧及凸轮机构。作动时,转动件在弹性件内部转动,其内部的凸轮依靠弹簧而可在弹性件内部作伸缩运动。当移动到固定位置时,所述凸轮收容于所述弹性件的配合部内而实现定位,从而可使得应用该铰链装置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翻盖在指定位置实现定位。然,该专利揭示的铰链机构结构复杂、安装较为繁琐,且如发生损坏或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不利于拆卸修理,也会损坏其他元件,而不利于在制造过程中重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铰链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铰链机构,包括壳体、转动件、弹性件及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座体,其中壳体包括一具有一圆孔的顶盖;转动件包括一位于其上端的头部及位于其下端的转动部,其中转动部上凹陷设有凹部;所述弹性件可收容转动件的转动部,包括一基部及由该基部向上弯折延伸而成的弹性臂,该弹性臂上设有与所述转动件凹部配合的凸部,而基部与所述座体配合固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弹簧及凸轮机构而使得结构简单、组装起来也比较便捷,方便制造过程中重工及使用过程中维修。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铰链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铰链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铰链机构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铰链机构另一实施方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铰链机构包括壳体1、转动件2、弹性件3、座体4及用以连接壳体1与座体4的插销5。其中,壳体1、转动件2及弹性件3分别与座体4安装在一起。
所述壳体1成立方体结构,包括四侧壁11、顶端具有一圆孔120的半封闭顶盖12及由该侧壁11及顶盖12围设成的收容空间13,其底端开口(未标号)。其中,两对应侧壁11的下端分别对称设有两第一插孔110。
所述转动件2包括位于其上部方形柱状头部21及位于其下部的圆柱形转动部22,其中所述转动部22的两侧上分别凹陷设有一弧形凹部221。所述转动件2还包括位于方形柱状头部21与圆柱形转动部22中间的环形部23,该环形部23比所述头部21及转动部22略宽,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为圆柱形结构。
所述弹性件3包括一位于其底端的基部31、由该基部31一侧向上弯折为竖直板状结构的连接部32及由该连接部32上端两侧分别向前弯者延伸而成的弹性臂33,其中所述弹性臂33位于所述基部31的上方。所述基部31为一方形板状结构,其中间部分设有一开口310,而每一弹性臂33靠近自由端处分别向内凸伸设有一弧形凸部331。另外,所述连接部32与所述弹性臂33围设形成一收容腔34。
所述座体4包括四周侧面41及一顶面42,其中两侧面41上分别对称设有两第二插孔410,而所述顶面41为方形结构。
结合图1至图5所示,组装时,先将转动件2与弹性件3组装在一起。其中所述转动件2转动部22大部分容置于弹性件3的收容腔34内,所述转动件2环形部23的下表面抵在弹性件3连接部32及弹性臂33的上缘上,而转动部22的凹部221与弹性件3弹性臂33的凸部331正好配合设置,又所述转动部22的底缘收容于所述弹性件3基部31的开口310内。其次,将所述转动件2与弹性件3一起设置在座体4上,其中所述弹性件3基部31抵接在座体4顶面42上(所述弹性件3基部31与座体4顶面的形状大小相适)。然后,将壳体1扣于所述转动件2、弹性件3及座体4的外部,该三者收容于壳体1的收容空间13内,所述座体4的形状大小正好与壳体1收容空间13相适而使得所述座体4不会在壳体1内转动。因为所述弹性件3基部31与座体4顶面的形状大小相适,亦可防止所述弹性件3在壳体1的收容空间13内转动。其中,所述转动件2的头部21由壳体1顶盖12的圆孔120伸出,而转动件2的环形部23的上表面与壳体1顶盖12的内表面相抵,而此时所述壳体1设置第一插孔110的两侧壁11位于座体4设置第二插孔410的侧面41的外部,其第一插孔110正好与座体4的第二插孔410对齐设置。最后,将插销5分别穿过第一插孔110及第二插孔410,从而将盖体1、转动件2、弹性件3与座体4固定在一起,以此实现将此铰链机构100的各元件皆组装在一壳体1内便于和电子装置装配(诚然,所述壳体1与座体4之间也可通过其他固持方式固定,如过盈配合或设置倒钩装置等方式)。
使用时,所述转动件2的头部21与外部机构件(如翻盖)相连,并随之转动。转动时,所述转动件2转动部22的凹部221与所述弹性件3弹性臂33的对应凸部331配合解除,而所述弹性件3弹性臂33受到转动件2转动部22外表面的抵接而向外扩张,同时也给所述转动件2转动部22以一定的弹性压力。当所述转动件2转动部22转过一定角度后(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0度),该转动部22的每一凹部221分别与所述弹性件3弹性臂33的另外一凸部31配合而使得转动件2与弹性件3固定。所述翻盖等外部机构件如需回至初始位置,该转动件2在弹性件3内作所述运动的反运动而回复到原位,以此来实现铰接功能。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铰链机构100′弹性件3′的基部31′为沿所述连接部32′继续延伸而成的板状固定片结构,其上设置一孔310′结构。通过将插销5′穿过该孔310′及所述座体4′侧面41′上的第二插孔(未标号)而将所述弹性件3′固定,同时所述插销5′亦可穿过壳体1′侧壁11′上的第一插孔110′而将壳体1′与座体4′固定,所述转动件2′及弹性件3′收容于壳体1′内,从而将铰链机构100′组装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铰链机构(100,100′)无需设置弹簧及与之配合的凸轮机构而仅通过转动件(2,2′)与弹性件(3,3′)上设置相应的配合结构而实现铰链功能,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起来也比较便捷,方便制造过程中重工及使用过程中维修。
权利要求1.一种铰链机构,包括壳体、转动件、弹性件及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座体,其中壳体包括一具有一圆孔的顶盖;转动件包括一位于其上端的头部及位于其下端的转动部,其中转动部上凹陷设有凹部;所述弹性件可收容转动件的转动部,包括一基部及由基部向上弯折延伸而成的弹性臂,该弹性臂上设有与所述转动件凹部配合的凸部,而该基部与所述座体配合固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部为圆柱形,所述凹部设置在该圆柱形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头部与转动部之间还设有一环形部,所述环形部比头部及转动部略宽。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中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基部为一板状结构,所述弹性件还包括一由基部一侧竖直向上弯折而成的连接部,所述弹性臂由该连接部两侧弯折延伸而成且位于该基部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凸部位于弹性臂的末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基部设有一开口,所述转动件转动部的底缘收容于所述弹性件基部的开口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侧壁,该侧壁上设有第一插孔,而座体上设有第二插孔,该铰链机构还设有一插销,通过插销穿过该壳体第一插孔及座体第二插孔而将该壳体与座体连接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铰链机构,应用于折叠式电子装置上,包括壳体、转动件、弹性件及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座体,其中壳体包括一具有一圆孔的顶盖;转动件包括一位于其上端的头部及位于其下端的转动部,其中转动部上凹陷设有凹部;所述弹性件可收容转动件的转动部,包括一基部及由该基部向上弯折延伸而成的弹性臂,该弹性臂上设有与所述转动件凹部配合的凸部,而基部与所述座体配合固持。通过这样设置,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弹簧及凸轮机构而使得结构简单、组装起来也比较便捷,方便制造过程中重工及使用过程中维修。
文档编号H05K7/16GK2681532SQ20032011900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日
发明者吴熴灿, 赵子豪 申请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