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连接和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轿厢门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816817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门连接和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轿厢门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轿厢门与竖井门进行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一种对轿厢门进行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和一种对轿厢门应急去栓锁的方法,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接合器与设置在竖井门上的滚轮配合将轿厢门与竖井门可开释的连接和第一栓锁机构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和第二栓锁机构对竖井门栓锁或去栓锁。
背景技术
轿厢门是电梯轿厢的组成部分,所述电梯轿厢沿停靠站点可移动地设置。停靠站点构成电梯轿厢的进出口和具有竖井门。轿厢门与竖井门配合对电梯乘客或物品进出电梯轿厢或停靠站点进行控制。为此在停靠站点轿厢门暂时与竖井门连接。当电梯轿厢不在停靠站点的入口范围内或在自由运行时,进行强制栓锁或栓锁机构保持轿厢门和竖井门栓锁,或当电梯轿厢在停靠站点的入口范围内和存在登梯指令时,对轿厢门和竖井门去栓锁。
在专利说明书EP166860A1中披露了一种装置,利用所述装置一个位于停靠站点范围内的电梯轿厢的轿厢门与竖井门一起开启。当电梯轿厢在停靠站点之外时,轿厢门被同一装置保持栓锁。在自由运行时接合器平行四边形闭合,为与竖井门连接所述平行四边形在两个设置在竖井门上的离合滚轮张开。接合器平行四边形被平行杠杆导向和具有第三轨,所述第三轨在离合滚轮存在的情况下被控制和因此使轿厢门去栓锁或在离合滚轮不存在的情况下,例如在两个楼层之间,使轿厢门处于栓锁状态。
已知装置的缺点在于,在第二轨上必须伸展和设置有一个具有最小尺寸的第三轨。另外要求具有一个动力件,所述动力件将第三轨保持在其工作状态。此点造成装置易于受到污染和磨损和因此要求的维护作业量很大。所述装置的构件数量多并因而成本昂贵。另一个缺点在于,没有应急去栓锁功能。在电梯轿厢停在停靠站附近时此点将难于实现对关在轿厢内的乘客的应急疏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和提出一种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和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具有轨的接合器与设置在竖井门上的滚轮配合将轿厢门与竖井门可释放地连接在一起,第一栓锁机构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和第二栓锁机构对竖井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其特征在于,平行杠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杠杆的一端上,杠杆的另一端与接合器的轨连接,枢转设置,其中平行杠杆的移动和轨的移动被传递给第一栓锁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有益的进一步设计,每个杠杆分别具有一个短臂和一个长臂,其中轨枢接在短臂上和第一栓锁机构枢接在长臂上。
根据本发明的有益的进一步设计,第一栓锁机构具有一个与杠杆枢接的栓锁杆,栓锁杆将轨的垂直移动传递给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第一栓销。
根据本发明的有益的进一步设计,第一栓销具有一个下凹,栓销杆的杆栓销插入下凹内和由轨和平行杠杆的移动决定下凹的形状。
实现本发明另一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对轿厢门的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具有轨的接合器利用第一栓锁机构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其特征在于,利用应急杠杆对栓锁机构进行控制,实现对轿厢门的去栓锁。
根据本发明有益的进一步设计,利用牵引绳或拉杆对应急杠杆进行控制。
实现本发明再一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对轿厢门应急去栓锁的方法,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具有轨的接合器利用一第一栓锁机构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其特征在于,利用一应急杠杆对栓锁机构进行控制,实现轿厢门的去栓锁。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在于,利用杠杆对和轨将平行杠杆的移动直接传递给第一栓锁机构。因而不再需要第三轨。因此也就不再需要用于对第三轨定位的复原件和及其支撑位置。此点简化了制造和安装,因而构件的成本低廉。消除了需要维护和易于磨损的构件,但仍可以保证轿厢门的迅捷和可靠的栓锁或去栓锁。
除了栓锁机构的正常工作外,另外利用应急杠杆不必付出大的附加的代价可直接对栓锁机构控制,用于应急疏散工作。该应急去栓锁的优点在于,可以对轿厢门以简单的方式不必采用昂贵的部件从外面手动去栓锁。利用这种应急去栓锁专业人员可以迅捷和可靠地对对轿厢门应急去栓锁和在必要的情况下迅速地进行电梯乘客的应急疏散。


下面将对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图中示出图1示出本发明的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装置,其中竖井门处于栓锁状态,没有栓榫;图2示出本发明的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装置,其中竖井门处于栓锁状态,具有栓榫;图3示出本发明的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装置,其中竖井门处于去栓锁位置;图4示出本发明的用于对轿厢门进行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其中处于栓锁位置,和图5示出本发明的用于对轿厢门进行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其中处于去栓锁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一种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锁的装置。所述装置由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接合器1,所述接合器1与一个设置在竖井门上的滚轮对2一起将轿厢门与竖井门可释放地连接,和由一个用于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的第一栓锁机构10,以及由一个对竖井门进行栓锁或去锁的第二栓锁机构3构成。在门被闭合和栓锁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接合器1被闭合和可以顺畅地在滚轮对2之间移动,其中电梯轿厢正处于在两个停靠楼层之间运行或驶过不停靠的楼层。
图2示出处于嵌合状态的图1的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锁的装置。固定在轿厢门上的接合器1被闭合和可以实现接合器1在滚轮对2之间顺畅的移动。在接合器1上设置有一个卡爪15,只要卡爪15在阻塞器16的阻塞范围内,所述卡爪15将防止轿厢门开启。
这种图1和2所示的接合器1的闭合位置与关闭的轿厢门相对应。即电梯轿厢正在运行或至少准备运行。
图3示出图1和2的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即轿厢门利用接合器1和滚轮对2与竖井门连接。竖井门利用已知的第二栓锁机构或竖井门栓锁机构3被去栓锁,和卡爪15不与阻塞器16啮合。轿厢门可以移动。
下面举例对接合器1的机械结构加以说明接合器1利用基板23与轿厢门连接。在基板23上至少两个几何形状相同的平行的杠杆4、5可旋转地固定在支撑位置L14、L15上,在支撑位置可旋转地固定有轨6。支撑位置设置在平行杠杆4、5的一端上,轨6与平行杠杆4、5一起构成一个单侧开口的第一平行四边形。平行杠杆4、5被轨6平行导向。由一个端止挡21对轨6的移动进行限制。通常弹簧22和/或在此未进一步描述的控制装置,例如控制连杆对平行四边形的位置进行限定。另外几何形状相同的杠杆7、8利用支撑位置L48、L57固定在轨6对面的平行杠杆4、5的另一端上。杠杆7、8在短端7k、8k具有支撑位置L79、L89,在支撑位置上安装有第二轨9。轨6、9与平行杠杆4、5共同构成闭合的第一平行四边形。
在杠杆7、8的第二长端上设置有支撑位置L711、L811,在所述支撑位置固定有栓锁杆11。栓锁杆11根据第二轨9在支撑位置上的移动对轨9平行移动。栓锁杆11与轨9和杠杆7、8共同构成第二平行四边形。该第二平行四边形的移动一方面受杠杆止挡19和另一方面受栓锁止挡17限制。
栓锁杠杆11基本因其自重和被连接部分保持在一个被杠杆止挡19限定的位置上。第一和第二平行四边形通过第二轨9具有一个共同的部分,因此可以预先给定,轨6、9和栓锁杆11根据平行杠杆4、5和杠杆7、8的的杠杆几何形状平行移动。
栓锁杠杆11具有一个销轴12,所述销轴利用栓锁连杆13对栓销14进行控制。因此实现对与栓销14固定连接的卡爪15的控制。栓锁连杆13最好具有一个滑衬层或栓锁连杆由塑料衬构成,所述塑料衬具有必要的滑动和导向特性。另外销轴12当然也可以由相应的滑动材料构成。
接合器1固定在轿厢门上,使轨6、9对准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
在接合器1处于闭合位置时,如图1和2所示第一平行四边形被变窄。轨6、9之间的间隔尽可能最小。选定的尽可能最小的间隔应使设置在竖井门侧的滚轮对2可以具有充足的通过间隙。
栓锁杆11位于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的下面的端位置,由杠杆止挡19构成所述端位置。卡爪15位于相对于阻塞器16的阻塞位置。其中阻塞器16允许卡爪15移动很小的路径。因此轿厢门被卡爪15和阻塞器16栓锁。
当启动轿厢门开启时,第一平行四边形被控制装置张开。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张开首先消除了对应于竖井门侧的滚轮对2的作用和此后滚轮对2的滚轮被相背推离。滚轮对2的强制背离通过竖井门栓锁3实现竖井门的去栓锁。在张开第一平行四边形的同时,栓锁杆11与第二轨9同步移动。由栓锁连杆13吸收栓锁杆11的移动,而栓锁本身不被激活,或卡爪15不离开其在阻塞器16的阻塞位置。所述栓锁连杆设置在栓锁14上。仅滚轮对2的滚轮产生的反作用力起着阻碍第二轨9的开启移动的作用,其中利用杠杆7、8对栓锁杠杆11附加进行移动。该附加的移动如图3对栓锁14激活,从而使卡爪15离开阻塞位置。
因此产生轿厢门与竖井门的连接和轿厢门和竖井门被去栓锁和可以开启和接着再次被闭合。相反的移动过程相应产生关闭过程。
当电梯轿厢不位于在停靠楼层的入口区段内时,在此位置上没有竖井侧的滚轮对2。因此通过滚轮对2的滚轮的压力产生反作用力没有加在第二轨9上,和栓锁杆11不进行任何附加的移动,因此栓锁14不被激活。卡爪15因此保持与阻塞器16啮合的状态和轿厢门被保持栓锁。
这种设置的优点在于在于省去了诸如第三轨等其它具有支撑位置的移动部件。因而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受污染和受磨损的可能性。同时保证了轿厢门和竖井门的可靠和迅捷的栓锁和去栓锁。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对轿厢门利用应急去栓锁装置进行去栓锁。
图4以上述的连接装置为例示出用于对轿厢门进行去栓锁的装置的方案。接合器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位于关闭位置。应急杠杆19位于待机状态。应急杠杆19可旋转地设置在基板23上。应急杠杆19的设置应利用应急杠杆19的旋转直接或间接地消除轿厢门的栓锁。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应急杠杆的旋转。在所示的例子中此点利用绳子20加以实现,所述绳子固定在应急杠杆19上。
图5示出接合器和位于去栓锁状态的轿厢门的栓锁。利用应急杠杆19对栓锁杆11进行控制,所述栓锁杆对轿厢门进行去栓锁或栓锁。
出于不同的原因轿厢会停靠在停靠站附近,但位于正常的通向停靠站的入口范围的外面。此点是由于大楼停电、控制装置故障或在电梯设备内出现机械或电气故障造成的。当这时电梯轿厢仅略微在正常的入口范围之外,需要利用轿厢门/竖井门的开启快速和方便地解救出关在轿厢内的乘客。根据本发明一名经授权的专业人员可以利用对轿厢门去栓锁的装置实现对轿厢门的去栓锁,以便迅速和方便地解救出被关在轿厢内的乘客。
当电梯轿厢位于所述的的初始位置时,略微在正常的入口范围之外,利用标准钥匙专业人员实现对竖井门的去栓锁。根据电梯标准的要求和长期已知,必须对竖井门应急去栓锁。由于轿厢门如对照图1和2所述被栓锁,所以专业人员对要想推开轿厢门是不可能成功的。为实现应急去栓锁设置有如图4和5所示的应急杠杆19,从而通过应急杠杆的摆动实现对杠杆7的移动,以便实现栓锁杆11的移动,和如图3所示实现卡爪15从阻塞器16的阻塞范围的去栓锁,从而实现轿厢门的去栓锁。为便于对应急杠杆19的控制设置有一个牵引绳20。因此即使当接合器不在授权专业人员的直接视野内也可以对应急杠杆19进行激活。替代牵引绳20也可以联想到采用诸如拉杆等其它件。
在应急杠杆被控制后,可以推开轿厢门和电梯乘客可以在专业人员引导下在保证诸如在疏散时避免轿厢出现意外的移动或对任何竖井开口进行保险等必要的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离开电梯轿厢。
当然在了解本说明书的情况下也可以改变具体的实施。根据移动过程通过对接合器的开启实现去栓锁,反之也可以在接合器关闭时实现去栓锁,或者对所示的杠杆也可以就其形状和大小进行适配调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的和用于对门栓锁或去栓锁的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具有轨(6、9)的接合器(1)与设置在竖井门上的滚轮(4)配合将轿厢门与竖井门可释放地连接在一起,和一个第一机构(10)对轿厢门进行栓锁和去栓锁,和一个第二栓锁机构(3)对竖井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其特征在于,平行杠杆(4、5)可旋转地设置在杠杆(7、8)的一端上,杠杆的另一端与接合器(1)的轨(9)连接,枢转设置,其中平行杠杆(4、5)的移动和轨(9)的移动被传递给第一栓锁机构(1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杠杆(7、8)分别具有一个短臂(7k、8k)和一个长臂(7l、8l),其中轨(9)枢接在短臂(7k、8k)上和第一栓锁机构(10)枢接在长臂(7l、8l)上。
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栓锁机构(10)具有一个枢接在杠杆(7、8)上的栓锁杆(11),和栓锁杆将轨(9)的垂直移动传递给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第一栓销(14)。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栓销(14)具有一个下凹(13),栓销杆(11)的杆栓销(12)插入下凹内和轨(9)和平行杠杆(4、5)的移动决定下凹(13)的形状。
5.一种用于对轿厢门的应急去栓锁的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具有轨(6、9)的接合器(1)利用一第一栓锁机构(10)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其特征在于,利用应急杠杆(19)对栓锁机构(10)进行控制,实现轿厢门的去栓锁。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牵引绳(20)或拉杆(20)对应急杠杆(19)进行控制。
7.一种用于对轿厢门应急去栓锁的方法,其中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具有轨(6、9)的接合器(1)利用一第一栓锁机构(10)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其特征在于,利用一应急杠杆(19)对栓锁机构(10)进行控制,实现对轿厢门的去栓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轿厢门与竖井门和用于对轿厢门应急去栓锁的装置,由一个设置在轿厢门上的接合器(1)构成,所述接合器(1)与设置在竖井门上的滚轮对(2)配合可释放地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连接在一起,和由一个用于对轿厢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的第一栓锁机构(10)和一个用于对竖井门进行栓锁或去栓锁的第二栓锁机构构成。在门处于关闭和栓锁状态时,接合器(1)被闭合和可顺畅地在滚轮对(2)的两个滚轮之间移动,其中处于运行中的电梯轿厢在两个楼层之间或在一个不提供服务的楼层驶过。栓锁机构(10)的特征在于,其被直接控制。
文档编号B66B13/20GK1597489SQ20041007918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7日
发明者斯特凡·科谢 申请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