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621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角度调整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以调整一显示面板观看角度的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可供使用者外接使用的电脑周边设备中,显示器是属于一种输出设备。传统显示器是利用阴极射线管产生影像,因此,当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标示尺寸越大,其体积愈大,重量也愈重,不但是占空间,移动搬运也十分麻烦。相较于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由于近年来发展的液晶显示器具有轻薄短小且不占空间,以及低辐射与低耗电量等多项优点,因此大受消费者欢迎而选用率倍增。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数位影音资讯的多元化及普及化,使得电脑在功能上,除了提供个人或商业软体使用及网页浏览等传统用途,还可增加娱乐性例如欣赏多媒体设计抑或聆听数位音乐、收听数位广播电台,还可外接因应消费者需求的周边设备与电脑结合,增加额外功能,如加增机上盒收看电视节目等。而为方便显示器的资料提供与展示,现今的液晶显示器多已具有供液晶显示面板调整视角以便于浏览的设计。
在此列举一种现有的角度调整装置。如图1所示,该角度调整装置是装设于一显示面板的背面(图未示)与一支撑壁的顶端(图未示)之间,并包含一第一固定板11、一第二固定板12、一第一支架13、一第一枢接机构14、一第二支架15、一支撑板16、一第二枢接机构17,及一第三枢接机构18。
该第一固定板11是以复数锁固件(图未示)锁设并固定于该显示面板的背面,而该第二固定板12也是以复数锁固件(图未示)锁设并固定于该支撑座的顶端。该第一支架13具有一与该第一固定板11背面111平贴的基板131,及一由该基板131顶缘朝前方延伸形成的上侧壁132,及分别由该基板131的左右侧缘朝前方延伸形成的一左侧壁133及一右侧壁134。而该第一枢接机构14是穿设于该第一支架13的基板131及该第一固定板11,再使用一锁固件(图未示)锁紧,使该第一支架13及该第一固定板11于施力时可相对枢转,用以调整该显示面板外缘与一桌面(图未示)的平行度,不施力时则可自动定位。
该第二支架15具有一与该第二固定板12的顶面平贴的基板151、一由该基板151前缘朝上方延伸的前侧壁152,及分别由该基板151的左右侧缘朝上方延伸形成的一左侧壁153及一右侧壁154。该支撑板16也是复数锁固件(图未示)锁设并固定于该第二支架15上,并具有一与该第二支架15前侧壁152平贴的第一侧片161,及一由该第一侧片161顶缘朝后方延伸的第二侧片162。而该第二枢接机构17是穿设经该第二支架15的基板151,以及该第二固定板12中,再使用一锁固件(图未示)锁紧,使该第二支架15及该第二固定板12于施力时可相对枢转,用以调整该显示面板(图未示)左右偏转角度,不施力时也可自动定位。
该第三枢接机构18是分别穿设于该第一支架13的左侧壁133与该第二支架15的左侧壁153中,以及穿设于该第一支架13的右侧壁134与该第二支架15的右侧壁154中,再分别使用一锁固件(图未示)锁紧,使该第一支架13及该第二支架15于施力时可相对枢转,用以调整该显示面板的左右偏转角度,不施力时也可自动定位。
然而,以往的角度调整装置为保有枢转调整功能,该等锁固件不能将该等枢接机构锁设过紧或完全固定,否则将丧失其枢转调整功能,又,在此锁设不能过紧的考虑之下,也将致使该显示面板的重心作用线容易偏离该第二枢接机构的轴线,还易因桌面摇晃、人为碰触、或其他外力因素而产生振动,不但是极易造成元件损耗,还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具有构件简单、方便组装、元件损耗率低、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具工作效率、不易受外力因素影响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装设于一显示面板的背面及一支撑座的顶端之间,并包含一第一固定件,装设于该显示面板的背面,并定义通过该第一固定件几何中心的一水平线;一支撑构件,包括沿一平行该水平线的第一直线间隔排列且设于该第一固定件远离该背面的一面的一第一翼部及一第二翼部;及一第二固定件,装设于该支撑座的顶端上,并包括一与该第一翼部相间隔的第一连结面,及一与该第二翼部相间隔的第二连结面;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构件的第一翼部更具有一纵向的第一弧状导轨,该第二翼部具有一纵向的第二弧状导轨,且该第一、第二弧状导轨是沿一平行该水平线的第二直线相对设立;该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更包含一导滑单元,该导滑单元包括一装设于该第一连结面上的第一导滑件、一与该第一导滑件互相组装并夹设该第一翼部的第二导滑件、一装设于该第二连结面上的第三导滑件,及一与该第三导滑件互相组装并夹设该第二翼部的第四导滑件,且该第一导滑件具有一靠近该第一弧状导轨的第一侧面,及至少一由该第一侧面朝第一弧状导轨穿伸且外露一端的第一卡销,该第二导滑件具有一靠近该第一弧状导轨的第二侧面,及至少一由该第二侧面朝内贯穿且相对应该第一卡销的第一插孔,该第三导滑件具有一靠近该第二弧状导轨的第三侧面,及至少一由该第三侧面朝第二弧状导轨穿伸且外露一端的第二卡销,该第四导滑件具有一靠近该第二弧状导轨的第四侧面,及至少一由该第四侧面朝内贯穿且相对应该第二卡销的第二插孔,及一阻尼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的其中之一且相对应该第一弧状导轨的一侧的第一阻尼件,及至少一设置于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其中之一且相对应该第二弧状导轨的一侧的第二阻尼件,借助与该第一、第二阻尼件迫紧相配合的弧状导轨,使该第一、第二卡销定位。
所述的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翼部更具有一装设于该第一固定件上的第一直立基板,及一由该第一直立基板朝远离该第一固定件方向延伸并与该第一连结面相间隔的第一直立侧板,而该第一弧状导轨是纵向贯穿形成于该第一直立侧板。
所述的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翼部更具有一装设于该第一固定件上的第二直立基板,及一由该第二直立基板朝远离该第一固定件方向延伸并与该第二连结面相间隔的第二直立侧板,而该第二弧状导轨是纵向贯穿形成于该第二直立侧板。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以往的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的实施例;图3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第一导滑件及一第一阻尼件;图4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第三导滑件及一第二阻尼件;图5是一立体组合图;图6是一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位于一预定观看角度;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实施例位于另一预定观看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5、6,本新型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是装设于一显示面板21的背面211及一支撑座22的顶端221之间,并包含一第一固定件3、一支撑构件4、一第二固定件5、一导滑单元6,及一阻尼单元7。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用液晶显示面板为例,然其他型式显示器也可适用而无特定限制。
该第一固定件3是包括一与该显示面板21的背面211连接的板本体31、二分别由该板本体31的左右两侧缘对称地朝内延伸形成的上缺口32、二也分别由该板本体31的左右两侧缘对称地朝内延伸且位于该上缺口32的下方的侧缺口33、一由该板本体31的底缘朝内延伸形成的下开口34、三分别由该板本体31的顶缘朝靠近该显示面板21的背面211方向同向延伸并弯折顶抵于该显示面板21内的顶抵段35、二分别由该板本体31的顶缘朝外延伸且介于二二顶抵部35之间的延伸段36、二分别由该延伸段36的顶面朝内贯穿的呈圆形的上穿孔37、六分别由该板本体31顶面间隔且对称朝内贯穿且位于该下开口34的左右两侧的呈圆形的下穿孔38、四分别由该板本体31顶面间隔且对称朝内贯穿且介于该等侧缺口33之间的呈圆形的侧穿孔39,及四也分别由该板本体31顶面间隔且对称朝内贯穿并介于该等侧穿孔39上下侧的呈圆形的第一定位孔391,并定义通过该第一固定件3的几何中心的一水平线L。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用复数锁固件(图未示)穿经该等穿孔38、39,进而将该第一固定件3锁设固定于该显示面板21的背面211。
该支撑构件4具有沿一平行该水平线L的第一直线L1间隔排列且设于该第一固定件3远离该背面211的一面的位于右侧的第一翼部41,及一位于左侧的第二翼部42。
该第一翼部41是具有一概呈矩形的第一直立基板411、一由该第一直立基板411的右侧缘朝远离该第一直立基板411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立侧板412,及一纵向贯穿该第一直立侧板412形成的第一弧状导轨413。其中,该第一直立基板411具有二间隔地由顶面朝内贯穿形成且分别相对应该第一固定件3右侧的第一定位孔391的第二定位孔414。
该第二翼部42是具有一概呈矩形且与该第一直立基板411相间隔的第二直立基板421、一由该第二直立基板421右侧缘朝远离该第二直立基板421方向延伸且与该第一直立侧板412相间隔的第二直立侧板422,及一纵向贯穿该第二直立侧板422形成的第二弧状导轨423,且该等弧状导轨413、423是沿一平行该水平线L的第二直线L2相对设立。该第二直立基板421具有二间隔地由顶面朝内贯穿形成且分别相对应该第一固定件3左侧的第一定位孔391的第三定位孔424。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用复数锁固件(图未示)穿经该等定位孔414、424、391,进而将该等翼部41、42及该第一固定件3锁设固定于该显示面板21的背面211。
该第二固定件5是包括一横断面概呈H字形状且装设于该支撑座22顶端221的座本体51、一位于该座本体51右侧且与该第一翼部41相间隔的第一连结面52、一位于该座本体51左侧且与该第二翼部42相间隔的第二连结面53、二分别由该第一连结面52纵向且间隔地朝内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孔54、一由该第一连结面52朝内延伸形成且位于该等第一连接孔54之间的呈圆形的第一加强孔55、二分别由该第一连结面52的顶缘及底缘(图未示)朝内延伸形成的概呈矩形的第一凹槽56、二分别由该第二连结面53纵向且间隔地朝内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孔57、一由该第二连结面53朝内延伸形成且位于该等第二连接孔57之间的呈圆形的第二加强孔58、二分别由该第二连结面53的顶缘及底缘朝内延伸形成的概呈矩形的第二凹槽59。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用复数锁固件(图未示)将该第二固定件5锁设固定于该支撑座22的顶端221。
该导滑单元6包括一第一导滑件61、一第二导滑件62、一第三导滑件63,及一第四导滑件64。
配合参阅图3,该第一导滑件61概呈椭圆形,装设在该第一连结面52上,并具有一靠近该第一翼部41的第一侧面611、二分别由相反于该第一侧面611的一面的顶缘及底缘朝该第一连结面52凸伸且相对应该等第一凹槽56的第一凸块612、二间隔地由该第一侧面611朝该第一弧状导轨413同向穿伸且外露一端的第一卡销613、二分别由该等第一卡销613顶面朝内贯穿形成的第一连接孔614,及一由该第一侧面611朝内贯穿形成且位于该等第一连接孔614之间的第一加强孔615。该第一卡销613包括一顶抵于该第一翼部41的概呈矩形的限位部616,及一由该限位部616朝该第一弧状导轨413凸伸且外露一端的插接部617。
该第二导滑件62概呈椭圆形,与该第一导滑件61互相组装且夹设该第一翼部41,并具有一靠近该第一翼部41的第二侧面621、二由该第二侧面621间隔朝内贯穿形成且纵向排列并各别相对应该等第一卡销613的第一插孔622,及一由该第二侧面621朝内贯穿形成且位于该等第一插孔622之间的第一加强孔623。
配合参阅图4,该第三导滑件63概呈椭圆形,装设在该第二连结面53上,并具有一靠近该第二翼部42的第三侧面631、二分别由相反于该第三侧面631一面的顶缘及底缘朝该第二连结面53凸伸且相对应该等第二凹槽59的第二凸块632、二间隔地由该第三侧面631朝该第二弧状导轨423同向穿伸且外露一端的第二卡销633、二分别由该等第二卡销633顶面朝内贯穿形成的第二连接孔634,及一由第三侧面631朝内贯穿形成且位于该等第二连接孔634之间的第二加强孔635。该第二卡销633包括一顶抵于该第二翼部42的概呈矩形的限位部636,及一由该限位部636朝该第二弧状导轨423凸伸且外露一端的插接部637。
该第四导滑件64概呈椭圆形,与该第三导滑件63互相组装且夹设该第二翼部42,并具有一靠近该第二翼部42的第四侧面641、二由该第四侧面641间隔朝内贯穿形成且纵向排列并与该等第二卡销633相配合的第二插孔642,及一由该第四侧面643朝内贯穿形成且位于该等第二插孔642之间的第二加强孔643。
该阻尼单元7是包括二分别间隔设置于该第一侧面611且相对于该第一弧状导轨413两侧的概呈长方形的第一阻尼件71,及二分别间隔设置于该第三侧面631且相对于该第二弧状导轨423两侧的概呈长方形的第二阻尼件72。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一阻尼件71与该等第二阻尼件72的数目分别是为二,该等第一阻尼件71与该等第二阻尼件72的数目也可依实际情况而分别为一,或者二以上。
将该第一导滑件61装设于该第一连结面52上,使该等第一凸块612穿设于相对应的第一凹槽56,以及将该第三导滑件63装设于该第二连结面53上,使该等第二凸块632穿设于相对应的第二凹槽59。再分别将该等第一卡销613穿经该第一弧状导轨413,使该等第一卡销613的插接部617穿伸入相配合的该第二导滑件62的第一插孔622,以及将该等第二卡销633穿经该第二弧状导轨423,使该等第二卡销633的插接部637穿伸入相配合的该第四导滑件64的第二插孔642,并藉由该第一导滑件61与该第二导滑件62互相组接并夹设该第一翼部41,该第三导滑件63与该第四导滑件64互相组接并夹设该第二翼部42,可将该第一阻尼件71压设并迫紧于该第一直立侧板412的一侧,以及将该第二阻尼件72压设并迫紧于该第二直立侧板422的一侧。
然后,使用复数锁固件(图未示)穿设经该第二导滑件62的第一插孔622、该第一弧状导轨413、该第一导滑件61的第一连接孔614,及该第一连结面52的第一连接孔54进而锁接固定,以及穿设经该第四导滑件64的第二插孔642、该第二弧状导轨423、该第三导滑件63的第二连接孔634,及该第二连结面53的第二连接孔57进而锁接固定,以及穿设经该第二导滑件62的第一加强孔623、该第一弧状导轨413、该第一导滑件61的第一加强孔615,及该第一连结面52的第一加强孔55进而锁接固定,以及穿设经该第四导滑件64的第二加强孔643、该第二弧状导轨423、该第三导滑件63的第二加强孔635,及该第二连接面53的第二加强孔59进而锁接固定。
藉此,该导滑单元6可顺沿该等弧状导轨413、423的弧度变化而作不同角度调整,并藉该等阻尼件71、72迫紧相配合的弧状导轨413、423,使该等卡销613、633与相配合的该第二导滑件62的第一插孔622及该第四导滑件64的第二插孔642不施力时可定位而不位移。
配合参阅图7,当使用者手部施力下移该显示面板21,藉由该等导滑单元6顺沿该等弧状导轨413、423的弧度变化,使该显示面板21移动至一预定观看角度,一但使用者手部的施力自该显示面板21释放后,受该阻尼单元7提供的平衡作用,该等翼部41、42连同该显示面板21即自动停止定位于该预定观看角度。反的,当使用者手部施力上移该显示面板21至另一预定观看角度时,也只需略为施力即可轻易将该显示面板21调整至该预定观看角度。
归纳上述,由于该第一固定件3是锁接定位于该显示面板21的背面211,该第二固定件5是锁接定位于该支撑座22的顶端221上,不但是结构稳固,组装作业也十分简易,而可达到省时又省力的效,并具工作效率。另外,由于该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是藉由该等导滑单元6滑设于该等弧状导轨413、423,顺沿弧度变化进而调整观看角度,以及利用该等阻尼件71、72使该显示面板21在调整适当位置后产生平衡作用而不位移,构件简单且制程十分容易,不易受外力因素影响而滑移,且元件损耗率低,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装设于一显示面板的背面及一支撑座的顶端之间,并包含一第一固定件,装设于该显示面板的背面,并定义通过该第一固定件几何中心的一水平线;一支撑构件,包括沿一平行该水平线的第一直线间隔排列且设于该第一固定件远离该背面的一面的一第一翼部及一第二翼部;及一第二固定件,装设于该支撑座的顶端上,并包括一与该第一翼部相间隔的第一连结面,及一与该第二翼部相间隔的第二连结面;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构件的第一翼部更具有一纵向的第一弧状导轨,该第二翼部具有一纵向的第二弧状导轨,且该第一、第二弧状导轨是沿一平行该水平线的第二直线相对设立;该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更包含一导滑单元,该导滑单元包括一装设于该第一连结面上的第一导滑件、一与该第一导滑件互相组装并夹设该第一翼部的第二导滑件、一装设于该第二连结面上的第三导滑件,及一与该第三导滑件互相组装并夹设该第二翼部的第四导滑件,且该第一导滑件具有一靠近该第一弧状导轨的第一侧面,及至少一由该第一侧面朝第一弧状导轨穿伸且外露一端的第一卡销,该第二导滑件具有一靠近该第一弧状导轨的第二侧面,及至少一由该第二侧面朝内贯穿且相对应该第一卡销的第一插孔,该第三导滑件具有一靠近该第二弧状导轨的第三侧面,及至少一由该第三侧面朝第二弧状导轨穿伸且外露一端的第二卡销,该第四导滑件具有一靠近该第二弧状导轨的第四侧面,及至少一由该第四侧面朝内贯穿且相对应该第二卡销的第二插孔,及一阻尼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的其中之一且相对应该第一弧状导轨的一侧的第一阻尼件,及至少一设置于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其中之一且相对应该第二弧状导轨的一侧的第二阻尼件,借助与该第一、第二阻尼件迫紧相配合的弧状导轨,使该第一、第二卡销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翼部更具有一装设于该第一固定件上的第一直立基板,及一由该第一直立基板朝远离该第一固定件方向延伸并与该第一连结面相间隔的第一直立侧板,而该第一弧状导轨是纵向贯穿形成于该第一直立侧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翼部更具有一装设于该第一固定件上的第二直立基板,及一由该第二直立基板朝远离该第一固定件方向延伸并与该第二连结面相间隔的第二直立侧板,而该第二弧状导轨是纵向贯穿形成于该第二直立侧板。
专利摘要一种显示面板角度调整装置,包含一装设于该显示面板背面的第一固定件、一支撑构件、一装设于该支撑座的顶端的第二固定件、一导滑单元,及一装设于该导滑单元上用以定位的阻尼单元。该支撑构件是装设于该第一固定件上,并包括二纵向且间隔排列的第一弧状导轨与第二弧状导轨。该导滑单元是用以夹设该等翼部,并且顺沿相配合的弧状导轨的弧度变化而可作不同角度调整。
文档编号H05K7/00GK2765292SQ20042007556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
发明者邱伯森 申请人:富鸿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