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

文档序号:802310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于由可挠性材料制作的自动扶梯、移动步行道等栏杆上、与踏板一起移动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中,有一种层叠有合成树指薄膜和粘接剂层的粘接片,合成树指薄膜的应力为0应变为4%以下,2%模数为7MPa以下,再将合成树指薄膜未有屈服点的扶手用粘接片贴附在乘客输送机用扶手上。这样,在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上不会发生皱纹和开裂,可进行具有耐磨损性的广告、指南、装饰、抗菌处理等的表面加工。又,可简单地以广告等形式来调换表面状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3-276975号公报(摘要、图4)在传统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中,移动扶手的表面加工是通过将扶手用粘接片贴附在扶手上来进行的,故存在着因后述移动扶手的驱动机构动作所引起的易剥落或易损伤的问题。即,在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驱动机构中,有一项是夹压式驱动,该驱动机构中,驱动轮与直线配置的移动扶手的横剖面C字状的凹处宽度的中央相对地配置,又,推压轮与横剖面C字状的外表面宽度的中央呈对向且与驱动轮相对地配置。
通过推压轮将移动扶手推压到驱动轮,随着驱动轮的旋转,利用移动扶手与驱动轮的磨擦来驱动移动扶手。
又,在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驱动机构中,还有一项是卷挂式驱动,该驱动机构中,将驱动轮与移动扶手的横剖面C字状的凹处宽度的中央相对地配置,将移动扶手弯曲而卷挂在驱动轮上。
并且,为了增大移动扶手对驱动轮的卷挂角度,在以驱动轮为中心的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配置有压轮,对移动扶手的横剖面C字状的外表面进行推压,将移动扶手推压在驱动轮上。由此,移动扶手是一种随着驱动轮的旋转、利用卷挂牵引作用来驱动移动扶手的结构。
在上述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驱动机构中,因配置了对移动扶手的横剖面C字状的外表面进行推压的推压轮、压轮,故在移动扶手的横剖面C字状的外表面即移动扶手的表面上会沾染污垢而被弄脏或者发生擦伤等的损伤。为此,在移动扶手的强度、刚性方面,即使是不易劣化且可功能性使用的材料,也大多需要进行新的移动扶手调换。因此,资源被浪费使用,又增加了产业废弃物,影响地球环境保护。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修补表面而可容易地恢复美观性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发明内容在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中,采用以下两种工序进行加工,即对形成横剖面C字状的移动扶手的芯体的外表面上所形成的表面层的表面进行削除、至少除去污损部位的削除工序;在削除了表面的所述表面层上熔合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再生层的再生层熔合工序。
又,适用于本发明的再生方法的移动扶手,作为最佳例,芯体是通过埋入由纤维材料组成的补强材料而形成,表面层由热硬化性橡胶构成,具有由合成纤维制或金属制的任一种构成并内装于所述芯体内的抗张体。
又,在本发明的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中,作为最佳例,在削除了表面的表面层与再生层之间配置熔合促进材料。
又,在本发明的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中,作为最佳例,作为熔合促进材料,在与削除了表面的表面层的相对面上,涂覆具有与热硬化性橡胶亲和性的第1粘接剂,再在与再生层的相对面上,涂覆具有与热可塑性弹性体亲和性的第2粘接剂,又,在本发明的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中,作为最佳例,将熔合促进材料着色成任意色,将再生层的热可塑性弹性体定为无色透明。
并且,在本发明的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中,作为最佳例,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再生层,在由移动扶手的驱动机构进行的推压部位处具有2mm以上的厚度。
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通过将可再生的移动扶手的表面层上的表面的至少污损部位削除而形成削除表面,再在削除表面上包覆·熔合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表面层。由此,在移动扶手的表面上不贴附扶手用粘接片,在移动扶手上形成了熔合着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表面层的再生表面。这样,可消除因移动扶手的驱动机构的动作所引起的易剥落以及易损伤的不良现象。并且,装备在正在使用的乘客输送机上而被污损的移动扶手,只要是可功能性使用,则可通过修补表面而容易地恢复美观性。由此,可抑制过份地调换新的移动扶手,防止资源被浪费使用,减少了产业废弃物,具有地球环境保护容易化的效果。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是再生加工前的移动扶手的横剖面图。
图2是对图1的移动扶手进行表面削除加工后的横剖面图。
图3是对图2的移动扶手进行再生熔合加工后的横剖面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概念性表示对移动扶手的表面削除加工装置的图。
图6是概念性表示对移动扶手的再生熔合加工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图1~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图1是再生加工前的移动扶手的横剖面图,图2是对图1的移动扶手进行表面削除加工后的横剖面图,图3是对图2的移动扶手进行再生熔合加工后的横剖面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概念性表示对移动扶手的表面削除加工装置的图,图6是概念性表示对移动扶手的再生熔合加工装置的图。
图中,移动扶手1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制作。
即,将由多枚帆布等的纤维材料组成的补强材料通过粘接性橡胶等粘接而形成埋入状态的芯体2,形成为一侧开口的横剖面C字状。并且,在横剖面中形成凹处C字的内面侧及C字的开口部端面上配置滑体3。该滑体3使用了由天然纤维、金属制等组成的织物。在芯体2的层内,内装有使用合成纤维、钢带、钢丝等的、合成纤维制或金属制的强度构件,即抗张体4。
在由芯体2等组成的横剖面C字状的外表面,包覆着由热硬化性橡胶组成的表面层5,表面层5经过了适当的色彩加工而形成移动扶手1的表面6。
对移动扶手1进行表面削除加工(详见后述),如图4所示,在移动扶手1的表面削除加工后的表面层5的削除表面7上配置熔合促进材料8。熔合促进材料8设置有由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等组成的布制的基体基材9,在这些削除表面7侧,涂覆具有与表面层5的热硬化性橡胶亲和性的第1粘接剂10。
在熔合促进材料8的基体基材9的与削除表面7的反向侧上,涂覆具有与后述的热可塑性弹性体亲和性的第2粘接剂11。
在由芯体2、表面层5、熔合促进材料8等组成的横剖面C字形状的外表面上,包覆着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经过了适当的色彩加工而形成有移动扶手1的再生表面12的表面层13,经熔合而再生移动扶手1。
在图5所示的移动扶手的表面削除装置14中,配置有相互分离的多个环状的导轮15,将再生加工的环状的移动扶手1嵌合配置在这些导轮15上,再沿着移动扶手1的长度方向,将削除移动扶手1的表面层5的削除机16、粘接剂涂覆机17、干燥机18和牵拉机19相互分离地按顺序进行配置。
在图6所示的移动扶手的再生层熔合装置20中,配置有相互分离的多个环状的导轮21,将进行了表面削除加工后的再生加工的环状的移动扶手1嵌合配置在这些导轮21上,再沿着移动扶手1的长度方向配置下述的机器即配置成形机23,该成形机23用于将来自供料部22的熔合促进材料8包覆在削除了移动扶手1的表面层5表面的削除表面7上而成形。
其次,成形机23是将压出机24、冷却水槽25和牵拉机26沿着移动扶手1的长度方向相互分离地按顺序进行配置,用于在削除了移动扶手1的表面层5表面的削除表面7上,将形成再生表面12的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表面层13进行包覆·熔合。
如上所述,采用上述的加工装置来进行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加工。即,将进行再生加工的移动扶手1以保持环状的形态从乘客输送机取下后搬入工场。其次,对于进行再生加工的移动扶手1检查芯体2、滑体3和抗张体4是否还残留有强度、刚性等所需功能方面的性能。当抗张体4是钢带和钢丝时进行磁性探伤,有时也可使用小型的X线透视装置。
用目视方法检查来判断滑体3是否可再使用。为了提高可否再使用的判断精度,有时也可参考该移动扶手1的使用履历。即,因在实际的乘客输送机上配置有通常走行距离仪,故可以看清进行再生加工的移动扶手1已经走行了多少距离。该走行距离履历可与前述的磁性探伤和X线透视的结果配合进行可否再使用的判断。然后,将进行再生加工的移动扶手1放置在表面削除装置14上。
当为了再生加工而将移动扶手1取下但不能让乘客输送机运转休止的场合,临时装上移动扶手1进行运转,其后再调换成再生后的移动扶手1。作为临时的移动扶手1,若使用热可塑性弹性体制的材料,则在乘客输送机的设置现场方便于环状的连接加工。在表面削除装置14上,通过牵拉机19拉住进行再生加工的移动扶手1来移动。
由此,通过削除机16的动作,将移动扶手1的表面6、即表面层5上的厚度的一部分削除而形成削除表面7,再通过粘接剂涂覆机17将粘接剂涂覆在削除表面7上,由干燥机18将涂覆后的粘接剂干燥,然后,将进行再生加工的移动扶手1从表面削除装置14取下,放置在再生层熔合装置20上。
接着,在再生层熔合装置20上,通过牵拉机26将移动扶手1拉住进行移动,从供料部22向移动扶手1的削除表面7供给熔合促进材料8,由成形机23进行成形。然后,对于在削除表面7上配置了熔合促进材料8的移动扶手1,通过压出机24将移动扶手1的形成再生表面12的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表面层13推出,中介熔合促进材料8地被包覆熔合在削除表面7上。
这样,在表面层13上形成了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再生表面12,再通过冷却水槽25使移动扶手1冷却,结束移动扶手1的再生加工。
如上所述,在移动扶手1的表面不需要贴附扶手,可在移动扶手1上形成熔合着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的表面层13的再生表面12。由此,可消除因移动扶手1的驱动机构的动作所引起的易剥落以及易损伤的不良现象。
并且,装备在使用中的乘客输送机上而被污损的移动扶手1,只要是可功能性使用,则可通过修补表面而容易地恢复美观性。由此,可抑制过份地调换新的移动扶手1,防止资源被浪费使用,减少了产业废弃物,可良好地保护球环境。另外,在再生加工后的移动扶手1的芯体2的层面等上表示出重复利用标记(环保标记),以明示环保性优良。
图1~图6的实施例中,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表面层13所构成的再生表面12,因在热熔合的过程中浸透在纤维性的基体基材9中,发挥粘接力,故有时也可省略熔合促进材料8的第2粘接剂11。又,图1~图6的实施例中,当表面层13的热可塑性弹性体使用尿烷时,对尿烷的着色不作限定,但有时会要求采用限定以外的颜色。
此时,熔合促进材料8采用指定色,将表面层13的热可塑性弹性体定为无色透明。由此可容易地得到所要求的合适颜色的移动扶手1。
又,将图1~图6的实施例中的表面削除装置14及再生层熔合装置20的双方作成一体化的装置。
使用上述的双方作成了一体化的装置,通过牵拉机19将进行再生加工的移动扶手1拉住来移动,在移动扶手1的拉住移动的前方行程中进行表面削除加工,在移动扶手1的拉住移动的后方行程中进行再生熔合加工。这样,即使再生加工移动扶手1,也能获得与图1~图6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
又,在图1~图6的实施例中,通过削除机16的动作将移动扶手1的表面6即、表面层5上的厚度的一部分削除来形成削除表面7。但是,在移动扶手1的表面6上,污损会集中于前述的移动扶手1的驱动机构的推压轮、压轮的推压部位上。
为此,也可通过削除机16只对移动扶手1的表面6上的推压轮等所污损的部位进行削除来形成削除表面7。并且,在该削除表面7上熔合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表面层13,以形成再生表面12,可修复移动扶手1的表面美观性。在该再生加工中,可节省移动扶手1表面的美观修复费用。
又,在图1~图6的实施例中,将进行再生加工的移动扶手1保持环状的形态从乘客输送机取下,由表面削除装置14、再生层熔合装置20进行再生加工。但即使是在将移动扶手1从乘客输送机切断而取下、再生加工后装在乘客输送机上进行环状形态连接,也能获得与图1~图6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
若通过前述的移动扶手1的驱动机构来将移动扶手1弯曲,则在表面层13与熔合促进材料8的熔合界面上会发生剥离力,并且,在与移动扶手1的驱动机构的推压轮、压轮的推压宽度对应的区域中,由推压轮的推压力所引起的剥离力与前述的剥离力一起作用。即,表面层13与熔合促进材料8的熔合界面上所发生的剥离力在推压轮的推压部位处为最大。
然后,前述的剥离力因熔合后的表面层13的厚度增加而得到缓和。对于这种剥离力的缓和作用,通过发明者的实验可以看出,将推压轮等的推压部位处的表面层13的厚度设定为2mm以上时为佳。由此,可预防移动扶手1的实际使用时因移动扶手1的弯曲而引起的表面层13与熔合促进材料8的熔合界面的剥落发生。在推压轮等的推压部位以外,即使表面层13的厚度不足2mm,在表面层13与熔合促进材料8的熔合界面上也不会发生剥落。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形成横剖面C字状的移动扶手的芯体的外表面上所形成的表面层的表面进行削除、至少除去污损部位的削除工序;在削除了表面的所述表面层上熔合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再生层的再生层熔合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芯体是通过埋入由纤维材料组成的补强材料而形成,表面层由热硬化性橡胶构成,具有由合成纤维制或金属制的任一种构成并内装于所述芯体内的抗张体。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削除了表面的表面层与再生层之间的熔合促进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熔合促进材料,在与削除了表面的表面层的相对面上,涂覆具有与热硬化性橡胶亲和性的第1粘接剂,再在与再生层的相对面上,涂覆具有与热可塑性弹性体亲和性的第2粘接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熔合促进材料着色成任意色,将再生层的热可塑性弹性体定为无色透明。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再生层,在由移动扶手的驱动机构进行的推压部位处具有2mm以上的厚度。
全文摘要
一种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再生方法,通过将可再生的移动扶手(1)的表面层(5)上的表面(6)削除而形成削除表面(7),再在削除表面(7)上包覆·熔合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表面层(13)。由此,在移动扶手(1)的表面上不贴附扶手用粘接片,在移动扶手(1)上形成了熔合着由热可塑性弹性体组成的表面层(13)的再生表面(12)。由此,可消除因移动扶手(1)的驱动机构的动作所引起的易剥落以及易损伤的不良现象,使用中的乘客输送机上而被污损的移动扶手(1),只要是可功能性使用,则可再生表面而恢复美观性。采用本发明,可通过修补表面而可容易地恢复美观性,抑制移动扶手整体更新并防止资源被浪费使用。
文档编号B66B23/24GK1715171SQ200510076068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日
发明者渡邉英纪, 釜池宏, 横田达 申请人: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托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