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陶瓷锅之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6361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陶瓷锅之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调器具,特指一种通过电加热并能自动控温的烹调器具。
背景技术
电热陶瓷锅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加热方式升高温度实现烹调目的,其对温度的控制是通过感温元件对加热温度上升或下降的感应进而对加热电路进行控制而实现的。由于陶瓷类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而且加工和烧制过程中容易变形,尺寸难以保证准确统一,这些都给陶瓷锅的温度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有陶瓷锅的温度控制方式,大多采用感温元件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温面,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止感温元件被其它热源干扰的措施,即使有一些措施,也是生硬的、不灵活的结构或只是采用单一的浮动结构。由于陶瓷工艺和材料的特殊性,其导热性较差和尺寸难以精确,如果没有良好的防热干扰措施,往往会出现其它热源干扰感受温元件测温的情况(例如,由于陶瓷内胆的传热较慢,胆内温度还没有明显上升时,发热体产生的大量的热辐射或产生的热气流就直接影响感温元件,导致误测。)这样严重影响了测温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烹调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温控准确的电热陶瓷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其包括有上盖、壳体、隔热体以及发热盘,发热盘上安装有电热元件,发热盘上盘面上放置一内胆,于隔热体底壁上安装有由感温器外壳、感温器内壳、外壳弹簧、内壳弹簧、弹簧固定片、感温元件、定位环组成的感温器组件,感温器组件顶部与内胆接触,感温器外壳与外壳弹簧组成一个自适应高度的屏蔽层,感温器外壳的顶部与内胆相贴形成感温区,感温器内壳与内壳弹簧、感温元件组成一个自适应高度的感温器。
所述的弹簧固定片安装在隔热体的底部,外壳弹簧安装于定位环和弹簧固定片之间,内壳弹簧安装于感温器内壳和弹簧固定片之间,且定位环的向上延伸部与感温器外壳的内壁相互顶抵并紧固在一起。
感温器外壳呈凹型,其凹面中间开设有通孔,感温器内壳顶面由通孔穿出。
定位环的横面与感温器外壳的凹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感温器内壳的高度。
所述的感温器外壳的顶部成型有一圆环面或圆圈线,该圆环面或圆圈线与内胆底部紧贴接触。
感温器外壳的顶部与内胆的底部相贴,在外壳弹簧作用下形成一个浮动的、自适应高度的屏蔽体。
所述的感温器内壳顶面与内胆底面接触。
所述的通孔周边开设有一组小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能达到以下的有益效果第一,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外壳弹簧、内壳弹簧的双弹簧结构,感温器在外壳弹簧的作用下,形成自适应高度的屏蔽体,有效防止外界热量对感温元件的干扰;第二,感温器在内壳弹簧的作用下,使感温器的感温面更好地与被测体(陶瓷内胆)相接触,这样保证了测温的准确性,有利于整锅的温度控制,使烹饪效果更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内胆(负重)时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内胆(无负重)时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感温组件无负重时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感温器外壳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有一上盖10、一壳体20、一隔热体30以及一发热盘40,该发热盘40上安装有电热元件60,发热盘40上盘面上放置一陶瓷内胆50,于隔热体30底部安装有由感温器外壳71、感温器内壳72、外壳弹簧73、内壳弹簧74、弹簧固定片75、感温元件76、定位环77组成的感温器组件。感温器组件顶部与内胆50接触,感温器外壳71与外壳弹簧73组成一个自适应高度的屏蔽层,感温器外壳71的顶部A与内胆50的底部相贴,形成一个浮动的、自适应高度的屏蔽体。感温器外壳71的顶部A与内胆50相贴形成感温区,感温器内壳72与内壳弹簧74、感温元件76组成一个自适应高度的感温器。所述的弹簧固定片75安装在隔热体30的底部,外壳弹簧73安装于定位环77和弹簧固定片75之间,内壳弹簧74安装于感温器内壳72和弹簧固定片75之间,且定位环77的向上延伸部771与感温器外壳71的内壁相互顶抵并紧固在一起。感温器外壳71呈凹型,其凹面C中间开设有通孔711,感温器内壳72顶面B由通孔711穿出,所述的通孔711周边开设有一组小孔712(见附图5所示),该组小孔712起到热阻的作用,即可延缓热传递的速度,减少干扰热源对感温元件的干扰,使测温更加准确。所述的感温器外壳71的顶部成型有一圆环面或圆圈线A,该圆环面或圆圈线A与内胆50底部紧贴接触,使得内胆50在放置到发热盘40时,感温器外壳在外壳弹簧的作用下,形成自适应高度的屏蔽体,有效防止外界热量对感温元件的干扰。
见附图4所示,当内胆50未放入壳体20中时,感温器内壳72处于自由状态,其顶面B比感温器外壳71的顶面A高,当放入内胆50后,感温器外壳71不与发热盘40接触,感温器内壳72不与感温器外壳71接触,所述的感温器内壳72顶面B与内胆50底面接触,因此测温时,不会对测温区形成热干扰,可测到准确的温度数据。
定位环77的横面E与感温器外壳71的凹部下底面D之间的最小距离S小于感温器内壳72的高度H(如附图4所示),以保证感温器内壳72顶面B负重时,整个感应器内壳72不被压入通孔711内。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普通电热锅,特别适用于电热陶瓷锅或用类似材料(如玻璃等)制成的电热锅。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电热陶瓷锅之改良结构,其包括有上盖(10)、壳体(20)、隔热体(30)以及发热盘(40),发热盘(40)上安装有电热元件(60),发热盘(40)上盘面上放置一内胆(50),其特征在于于隔热体(30)底壁上安装有由感温器外壳(71)、感温器内壳(72)、外壳弹簧(73)、内壳弹簧(74)、弹簧固定片(75)、感温元件(76)、定位环(77)组成的感温器组件,感温器组件顶部与内胆(50)接触,感温器外壳(71)与外壳弹簧(73)组成一个自适应高度的屏蔽层,感温器外壳(71)的顶部(A)与内胆(50)相贴形成感温区,感温器内壳(72)与内壳弹簧(74)、感温元件(76)组成一个自适应高度的感温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陶瓷锅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固定片(75)安装在隔热体(30)的底部,外壳弹簧(73)安装于定位环(77)和弹簧固定片(75)之间,内壳弹簧(74)安装于感温器内壳(72)和弹簧固定片(75)之间,且定位环(77)的向上延伸部(771)与感温器外壳(71)的内壁相互顶抵并紧固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陶瓷锅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感温器外壳(71)呈凹型,其凹面(C)中间开设有通孔(711),感温器内壳(72)顶面(B)由通孔(711)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陶瓷锅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温器外壳(71)的顶部(A)成型有一圆环面或圆圈线,该圆环面或圆圈线与内胆(50)底部紧贴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陶瓷锅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环(77)的横面(E)与感温器外壳(71)的凹部下底面(D)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感温器内壳(72)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陶瓷锅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感温器外壳(71)的顶部(A)与内胆(50)的底部相贴,在外壳弹簧(73)作用下形成一个浮动的、自适应高度的屏蔽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陶瓷锅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温器内壳(72)顶面(B)与内胆(50)底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热陶瓷锅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711)周边开设有一组小孔(7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调器具,特指一种通过电加热并能自动控温的烹调器具。其包括有上盖、壳体、隔热体以及发热盘,发热盘上安装有电热元件,发热盘的盘面上放置一内胆,于隔热体底部安装有由感温器外壳、感温器内壳、外壳弹簧、内壳弹簧、弹簧固定片、感温元件、定位环组成的感温器组件,感温器组件顶部与内胆接触,感温器外壳与外壳弹簧组成一个自适应高度的屏蔽层,感温器外壳的顶部与内胆相贴形成感温区,感温器内壳与内壳弹簧、感温元件组成一个自适应高度的感温器。通过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结构合理、温控准确的效果。
文档编号H05B3/68GK2774345SQ20052005435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日
发明者罗喜沃, 肖平, 何万里 申请人:罗喜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