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架模组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791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架模组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音响等电子产品的机架模组,尤其是其一侧边可翻转的机架模组,以方便机架模组内部各电子元件的布置、组装、布线及维修作业。
背景技术
早期电子产品的机架均为固定式的结构,电子元件依序组装于机架内部。由于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使机架内部的空间愈来愈小,因而使机架内部各电子元件间的布线愈来愈困难,且在更为狭窄的空间进行电子元件的更换、维修作业更为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曾申请并已核准的台湾新型专利第246941号,公开一种可展开并可拆式的电子装置机壳,及台湾专利公告第559457号,公开一种可展开式电子装置机壳,均使电子装置的机壳可展开,甚至可拆开,以方便机壳内部各电子元件的布置、组装及维修作业。
上述专利是使电子元件组装于机壳设置的槽孔内,本实用新型是于机壳内另具有使电子元件安装于机架的可翻转模组的结构,该翻转模组可与机架分离及翻转的功能,均为上述专利所没有的。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进一步使电子产品的机架模组,具有可翻转及方便开启及扣合的机构,使组装于机架模组的电子元件,例如电源供应器、散热风扇、光碟机、多种记忆卡读卡机等电子元件,可随翻转模组翻转一角度,以利电子元件之间的布线及维修等作业,而提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架模组翻转机构,使翻转模组可脱离或枢接机架,枢接时并可翻转一角度,且方便翻转及扣合的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架模组翻转机构,使组装于翻转模组的各电子元件的布置、组装、布线及维修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免用螺丝,使翻转模组与机架的扣合更稳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包括一机架具有底板、一第一翻转模组、一前架体、一后架体;该底板的一端及该第一翻转模组的侧板的底端分别具有交错、间隔的枢接孔,该等枢接孔枢接一轴;该前架体的内侧边具有与该第一翻转模组的前端相对应的档片;当该第一翻转模组的前端被置于该前架体的档片的内侧边时,受到该档片的限制,使该第一翻转模组无法翻转而获得定位;当使用者施力于该第一翻转模组,使第一翻转模组的前端脱离该前架体的档片的内侧边时,即可使该第一翻转模组翻转。
其中该底板另枢接一可动单元;该可动单元的一端具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具有固定孔;该可动单元的另一端结合一弹性元件的一端,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结合该底板,该弹性元件提供该固定件维持靠向该侧板一方的力量;该侧板相对于该固定件及该固定礼的位置分别结合一按压单元及一凸销;该侧板对应于该按压单元的活动端具有一孔;当该凸销被容置于该固定孔内时,受到该固定孔壁的限制,使该凸销无法移动,进而限制该侧板无法移动或翻转而获得定位,当使用者施力于该按压单元的活动端,使该活动端施力于该固定件,使该固定件往离开该侧板的方向移动,直到该固定孔脱离套接该凸销的位置,使该凸销不受限制,即可使该侧板移动或翻转。
其中该侧板的上端具有一扣耳,该扣耳的开口朝向该机架的前方;该前架体、该后架体的上端结合一中架体;该中架体具有与该扣耳相对应的第一槽孔,该第一槽孔并具有向机架的前方延伸的扣槽,当该凸销被容置于该固定孔内时,该扣耳也扣入该扣槽内;当该固定孔脱离套接该凸销的位置时,使用者必须进一步施力使该侧板往该机架的后方移动,使该扣耳脱离该扣槽,才能使该侧板翻转。
其中该按压单元的活动端具有一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该孔容置该凸出部。
其中该固定件的一端对应于该凸销的位置具有一导槽,使该凸销沿着该导槽往该固定件的前端移动,并压制该固定件往离开该侧板的一方移动。
其中该中架体并具有与该扣槽相对应的第二槽孔;该前架体、该后架体的上方分别枢接一第二翻转模组的一侧边的支架的两端相对应的枢轴;该第二翻转模组的另一侧边具有与该第二槽孔相对应的耳片;当该耳片置于该第二槽孔内,再使该扣耳扣入该扣槽内并压制于该耳片的上方时,使该第二翻转模组两侧边均被固定;当使该扣耳脱离该扣槽,才能使该耳片进一步脱离该第二槽孔,使该侧板翻转。
其中该前架体、该后架体分别具有相对应由该中架体的一方向另一方倾斜的导槽;该两导槽分别容置该第二翻转模组的支架的两端相对应的枢轴。
其中该底板具有向上方延伸并水平弯折的挡片;该可动单元的一端的另一边置于该挡片及该底板之间。
其中该底板具有向上方延伸并水平弯折的扣耳;该弹性单元的另一端结合该扣耳。
其中该固定件的中间处对应于该凸销的位置,具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与该凸销的接触壁由该固定件的后端往前端倾斜,逐渐接近该侧板的一方,利用该定位槽容置该凸销,使该侧板呈直立的状态。
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底盖板置于该底板下边,该底盖板具有向上方弯折的挡片;该挡片阻挡该轴。


图1A、1B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与侧板在同一平面及部分结构放大的立体示意图。
图2A、2B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与侧板呈90度组合及部分结构放大的立体示意图。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前架体、后架体枢接第二翻转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及部分结构放大的剖面示意图。
图4A、4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翻转模组与中架体及部分结构放大的立体示意图。
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各架体扣合状态及部分结构放大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功效,请参阅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A、图1B、图2A、图2B所示,图中箭头指向F的方向为机架10前方的方向。本实用新型机架模组翻转机构的实施例,包括一机架10的底板11的一端及第一翻转模组12的侧板120的底端,分别具有间隔交错的枢接孔131、132,该等枢接孔131、132枢接一轴13,使侧板120可往底板11的后方移动,并翻转至底板11的侧边,与底板11在同一平面,如图1A所示,或翻转至与底板11呈90度的状态,如图2A所示。一底盖板21置于底板11下边。底盖板21具有向上方弯折的挡片211,挡片211抵靠轴13,使轴13不会脱离底板11及侧板120的枢接端。当拆开底盖板21,再使轴13脱离框接孔31、32之后,即可使第一翻转模组12分离底板11。底板11具有一转轴110,转轴110枢接一可动单元111相对应的枢孔,使可动单元111枢接底板11。可动单元111的一端靠近侧板12的一边具有一固定件112。固定件112的一端具有固定孔113。可动单元111的一端的另一边置于由底板11向上方延伸并水平弯折的挡片114及底板11之间。可动单元111的另一端结合一弹性元件115的一端。弹性单元115的另一端结合底板11向上方延伸并水平弯折的扣耳116。弹性元件115提供固定件112维持靠向侧板120一方的力量。侧板120相对于固定件112、固定孔113的位置分别结合一按压单元121、一凸销122。固定件112的另一端及中间处对应于凸销122的位置,具有一导槽117及一定位槽118。导槽117及定位槽118与凸销122的接触壁由固定件112的后端往前端倾斜,逐渐接近侧板120的一方。按压单元121的一端结合侧板120,另一端为活动端具有一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123。侧板120具有一容置凸出部123的孔124。当固定孔113容置凸销122时,使用者可按压凸出部123,使凸出部123内缩,并使按压单元121压制固定件112往离开侧板120的一方移动,使凸销122脱离固定孔113的限制,才能使侧板120可往底板11的后方移动,使凸销122进入定位槽118,并受到定位槽118的限制,无法再往底板11的后方移动。使用者必须再按压凸出部123,使凸出部123内缩,并使按压单元121压制固定件112往离开侧板120的一方移动,才能使凸销122脱离定位槽118的限制,使按压单元121及凸销122移动至固定件112的导槽117的后方,如图1A、图2A所示。当侧板120由水平翻转至垂直位置时,由于侧板120较底板11向后方移动一小段距离,使凸销122仍置于导槽117的后方,未制压固定件112。侧板120的上端具有一扣耳125,扣耳125的开口126朝向机架10的前方。机架10的前架体14、后架体15的上端结合一中架体16。中架体16具有与扣耳125相对应的第一槽孔161。第一槽孔161并具有向机架10的前方延伸的扣槽162以结合扣耳125。中架体16并具有与扣槽162相对应的第二槽孔163,如图2所示。
请参阅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图4B、图5A所示。本实用新型机架10的前架体14、后架体15的上方,具有对应于中架体16的一方向另一方倾斜的导槽17;前架体14的内侧边具有与第一翻转模组12的前端127相对应的档片141,如图2A、图2B所示。两导槽17可分别容置第二翻转模组18的一侧边的支架181的两端相对应的枢轴182,如图3B所示。使第二翻转模组18的一侧边分别与前架体14、后架体15框接,并可翻转呈水平状态,如图5A所示。第二翻转模组18的另一侧边具有与中架体16的第二槽孔163相对应的耳片183,如图3A、图4A、图4B所示。
请参阅图1B、图4A、图4B、图5A、图5B、图6所示。第二翻转模组18的耳片183可向下方移动置入中架体16的第二槽孔163内,如图4B所示,此时,侧板120的扣耳125尚未扣入扣槽162内,凸销122置于定位槽118内,使侧板120呈直立的状态。当第二翻转模组18的耳片183置入中架体16的第二槽孔163内,即可推动侧板120往机架10的前方移动,使扣耳125扣入扣槽162内,并压制于耳片183的上方,使第二翻转模组18的两侧边均被固定。同时凸销122沿着定位槽118压制固定件112,使固定件112往离开侧板120的一方移动,并使可动单元111拉伸弹性元件115;凸销122并往前方移动,直到凸销122扣入固定孔113内,不再压制固定件112;同时,第一翻转模组12的前端127置于前架体14的档片141的内侧边;此时由弹性元件115的恢复弹力,带动固定件112恢复抵靠侧板120的位置;此时按压单元121的活动端抵靠固定件112,且扣耳125扣入扣槽162内。由于凸销122被容置于固定孔113内,受到固定孔113壁的限制,使凸销122无法移动,且扣耳125受到扣槽162的限制,进而限制侧板120无法翻转或往机架10的后方移动,使侧板120获得定位;同时,前架体14的档片141,也进一步限制第一翻转模组12,使其无法翻转,如图6所示;再结合一上盖板及侧盖板,即完成机壳的组装。
当使用者要使第一翻转模组12及第二翻转模组18翻转,进行维修或更换电子元件时,要先拆开上盖板及侧盖板,再施力于按压单元121的凸出部123,使按压单元121的活动端施力于固定件112,使固定件112往离开侧板120的方向移动,并拉伸弹性元件115,直到固定孔113脱离套接凸销122的位置,使凸销122不受限制;再使侧板120往底板11的后方移动,使凸销122抵靠定位槽118,此时扣耳125脱离扣槽162的限制,且第二翻转模组18的耳片183不受扣耳125的限制,即可使第二翻转模组18向上方翻转,并进一步可与前架体14及后架体15相分离。使用者可再按压凸出部123,使凸出部123内缩,并使按压单元121压制固定件112往离开侧板120的一方移动,使凸销122脱离定位槽118的限制,再使侧板120往底板11的后方移动,使凸销122移至导槽117后方,即可使第一翻转模组12翻转,呈图1A所示的型态。
本实用新型第一翻转模组12可结合电源供应器31、光碟机32及多种记忆卡读卡机等电子元件。第二翻转模组18可结合硬碟33等电子元件。第一翻转模组12及第二翻转模组18可先分别在不同的区域组装电子元件后再组装于机架,使组装作业更多样化。
本实用新型利用施力于按压单元以解除第一翻转模组被限制往后方移动的状态,进而使第一翻转模组往后方移动,解除限制第一翻转模组及第二翻转模组翻转的状态,使第一翻转模组及第二翻转模组均可翻转一角度,本实用新型控制第一翻转模组及第二翻转模组翻转的结构,其开启及扣合作业十分方便,且免用螺丝即可十分稳固的扣合。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翻转模组及第二翻转模组可翻转的结构,不需拆开机架的面板,就能方便组装于第一翻转模组及第二翻转模组的各电子元件进行布置、组装、布线及维修作业。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术者运用本实用新型所为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实用新型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具有底板、一第一翻转模组、一前架体、一后架体;该底板的一端及该第一翻转模组的侧板的底端分别具有交错、间隔的枢接孔,该等枢接孔枢接一轴;该前架体的内侧边具有与该第一翻转模组的前端相对应的档片;该第一翻转模组的前端被置于该前架体的档片的内侧边时,由该档片的限制,该第一翻转模组无法翻转而定位;第一翻转模组的前端脱离该前架体的档片的内侧边时,该第一翻转模组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板另枢接一可动单元;该可动单元的一端具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具有固定孔;该可动单元的另一端结合一弹性元件的一端,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结合该底板,该弹性元件维持该固定件靠向该侧板一方;该侧板相对于该固定件及该固定礼的位置分别结合一按压单元及一凸销;该侧板对应于该按压单元的活动端具有一孔;该凸销被容置于该固定孔内时获得定位,该活动端施力于该固定件,该固定件往离开该侧板的方向移动,到该固定孔脱离套接该凸销的位置,该凸销不受限制使该侧板移动或翻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侧板的上端具有一扣耳,该扣耳的开口朝向该机架的前方;该前架体、该后架体的上端结合一中架体;该中架体具有与该扣耳相对应的第一槽孔,该第一槽孔并具有向机架的前方延伸的扣槽,该凸销被容置于该固定孔内时,该扣耳也扣入该扣槽内;该固定孔脱离套接该凸销的位置时,须施力使该侧板往该机架的后方移动,该扣耳脱离该扣槽,使该侧板翻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按压单元的活动端具有一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该孔容置该凸出部。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一端对应于该凸销的位置具有一导槽,该凸销沿着该导槽往该固定件的前端移动,并压制该固定件往离开该侧板的一方移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中架体并具有与该扣槽相对应的第二槽孔;该前架体、该后架体的上方分别枢接一第二翻转模组的一侧边的支架的两端相对应的枢轴;该第二翻转模组的另一侧边具有与该第二槽孔相对应的耳片;该耳片置于该第二槽孔内,再使该扣耳扣入该扣槽内并压制于该耳片的上方,该第二翻转模组两侧边均被固定;该扣耳脱离该扣槽,使该耳片进一步脱离该第二槽孔,该侧板翻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架体、该后架体分别具有相对应由该中架体的一方向另一方倾斜的导槽;该两导槽分别容置该第二翻转模组的支架的两端相对应的枢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板具有向上方延伸并水平弯折的挡片;该可动单元的一端的另一边置于该挡片及该底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板具有向上方延伸并水平弯折的扣耳;该弹性单元的另一端结合该扣耳。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中间处对应于该凸销的位置,具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与该凸销的接触壁由该固定件的后端往前端倾斜,逐渐接近该侧板的一方,该定位槽容置该凸销,该侧板呈直立的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底盖板置于该底板下边,该底盖板具有向上方弯折的挡片;该挡片阻挡该轴。
专利摘要一种机架模组翻转机构,包括一机架的底板及一第一翻转模组的侧板相枢接;底板另枢接一可动单元;可动单元的一端具有一固定件,固定件具有固定孔;可动单元的另一端结合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弹性元件的另一端结合底板,弹性元件提供固定件维持靠向侧板一方的力量;侧板相对于固定件及固定孔的位置分别结合一按压单元及一凸销;侧板对应于按压单元的活动端具有一孔;当凸销被容置于固定孔内时,受到固定孔壁的限制,使凸销无法移动,进而限制侧板无法翻转而获得定位;当使用者施力于按压单元的活动端,使按压单元的活动端施力于固定件,使固定件往离开侧板的方向移动,直到固定孔脱离套接凸销的位置,使凸销不受限制,即可使侧板翻转。
文档编号H05K5/00GK2826905SQ20052010560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6日
发明者陈江科 申请人:大众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