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对重平衡块和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1119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对重平衡块和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梯对重平衡块和制作方法是电梯中与载体相平衡配重体,配重体为相重叠的条块状,采取外壳内填充填料方法制作。
背景技术
已有的电梯对重平衡块,为长条块状,两端带有滑道耳。但是这种电梯对重平衡块都是实体的铸铁,以保证单位体积的重量,用铸铁的量非常大,所以造价比较高。重叠的电梯对重平衡块不便于把持搬动。电梯对重平衡块只要能够保证单位体积的重量,外表不易破损、不易变形,整体不散架就可以,对整体的强度没有特殊要求。而采用混凝土的电梯对重平衡块,单位体积大部到应有的重量,外表碰易破损、易变形,整体还会碰撞散架。有用铁板制作外壳,再在外壳内填充混凝土的,但是外壳容易变形与内部的混凝土脱离,更主要是混凝土的配比及制作方法不合理,使得形成标准重量的电梯对重平衡块体积过大,不能符合原有电梯对平衡块体积尺寸的要求,不能直接替代安装在电梯系统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解决已有铸铁电梯对重平衡块造价比较高问题和已有混凝土电梯对重平衡块单位体积重量比较低、表面容易破损的问题和成分配比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单位体积的重量,外表不易破损、不易变形,整体不散架并且造价比较低,并能满足电梯系统原有的要求的电梯对重平衡块和制作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梯对重平衡块,为长条块状,两端带有滑道耳,其特征在于下面边部带有凹缺,便于把持搬动;外层为钢结构壳体,不会碰撞破损和整体散架;壳体内侧之间连有筋,确保保持外表壳体不变形,也不易使壳体与内部填充体离缝;壳体内及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混凝土内间隔含有碎钢和铁矿石块,大大降低了造价又保证单位体积的重量。壳体内侧之间连有筋为连接在壳体内侧之间的纵横筋。纵横都有筋,可以保证纵横方向壳体形状和强度,特别是壳体内壳体内沿纵向有一条筋,横向的筋与纵向的筋连接,可以纵横筋相互增强并保证整体交错受力,更有效保证各方向的壳体形状和不变形,还增强了混凝土抗变形的能力。为了合理形成电梯对重平衡块,保证单个电梯对重平衡块在原有的尺寸体积前提下,具有原有铸铁平衡块的重量,所以混凝土成分的重量配比最好是水泥4-6%、碎钢铁30-45%、铁矿石渣50-65%。另外还最好额外含有0.15-0.2%重量的防水剂。同时本发明电梯对重平衡块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钢板制作上面为敞口槽型外壳,在外壳内侧之间焊接筋,同时按水泥4-6%、碎钢铁30-45%、铁矿石渣50-65%重量配比,外加有3-4%的水配制混凝土,然后将混凝土填充到带有筋的敞口槽型外壳内,并压制振捣,固化成型后外表涂油漆。配制混凝土最好额外还加有0.15-0.2%重量的防水剂。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优点如下表面保持不易变形,受到碰撞也不会破损,整体不会散架,还大大降低了造价成本;确保了单位体积的重量,能在原有的电梯系统对平衡块要求的尺寸体积前提下,保证单个重量;而且纵横的拉筋不但有效保持外壳的形状和强度,也有效增强了内部混凝土的强度,保证整体的可靠性和综合性能;另外保证不大量吸附水份,不随意破坏对重平衡块平衡范围,不影响电梯对重平衡块的标准质量。


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一种电梯对重平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这种电梯对重平衡块结构主视图,图2为这种电梯对重平衡块结构仰视剖视图,图3为这种电梯对重平衡块结构主视剖视图。下面结合附图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一种如附图表示的本发明电梯对重平衡块和制作方法,其形状为长条块状体1,长条块状体的两端带有滑道耳3,下面边部带有凹缺2。外形保持总长1130mm,宽度为160mm,厚为74mm。在这样的尺寸和体积下,这种本发明电梯对重平衡块,外层为钢结构壳体11,壳体用重量为2.4公斤钢板焊接而成;壳体内侧之间焊接连有钢的筋板12、13,筋板重量为2.9公斤。壳体内壳体内沿纵向有一条筋13,连续排列的九条横向的筋12上下交错分布并与纵向的筋交错连接。壳体内及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4,混凝土内间隔含有碎钢14和铁矿石块15。混凝土成分的重量配比是水泥5公斤、碎钢铁40公斤、铁矿石渣55公斤。同时按上述重量配比,外加有3%重量的水配制混凝土,然后将混凝土填充到带有筋的敞口槽型外壳内,并压制振捣,与外壳体上面一平,固化成型后外表涂油漆。成型后的单个电梯对重平衡块总重量仍能保持在50±1公斤,并有效保证各方向的壳体形状并不变形,还增强了混凝土强度及抗变形的能力。
实施例二、一种如附图表示的本发明电梯对重平衡块和制作方法,其形状为长条块状体1,长条块状体的两端带有滑道耳3,下面边部带有凹缺2。外形保持总长1035mm,宽度为160mm,厚为70mm。在这样的尺寸和体积下,这种本发明电梯对重平衡块,外层为钢结构壳体11,壳体用重量为2公斤钢板焊接而成;壳体内侧之间焊接连有钢的筋板12、13,筋板重量为2.5公斤。壳体内壳体内沿纵向有一条筋13,连续排列的九条横向的筋12上下交错分布并与纵向的筋交错连接。壳体内及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4,混凝土内间隔含有碎钢14和铁矿石块15。混凝土成分的重量配比是水泥4公斤、碎钢铁31公斤、铁矿石渣65公斤。同时按上述重量配比,外加有4公斤的水和0.15公斤的防水剂配制混凝土,然后将混凝土填充到带有筋的敞口槽型外壳内,并压制振捣,与外壳体上面一平,固化成型后外表涂油漆。成型后的单个电梯对重平衡块总重量仍能保持在43±1公斤,并有效保证各方向的壳体形状并不变形,还增强了混凝土强度及抗变形的能力。
实施例三、一种如附图表示的本发明电梯对重平衡块和制作方法,其形状为长条块状体1,长条块状体的两端带有滑道耳3,下面边部带有凹缺2。外形保持总长1130mm,宽度为160mm,厚为74mm。在这样的尺寸和体积下,这种本发明电梯对重平衡块,外层为钢结构壳体11,壳体用重量为2.5公斤钢板焊接而成;壳体内侧之间焊接连有钢的筋板12、13,筋板重量为3公斤。壳体内壳体内沿纵向有一条筋13,连续排列的九条横向的筋12上下交错分布并与纵向的筋交错连接。壳体内及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4,混凝土内间隔含有碎钢铁14和铁矿石块15。混凝土成分的重量配比是水泥5公斤、碎钢铁44公斤、铁矿石渣50公斤。同时按上述重量配比,外加有3.5公斤的水和0.18公斤的防水剂配制混凝土,然后将混凝土填充到带有筋的敞口槽型外壳内,并压制振捣,与外壳体上面一平,固化成型后外表涂油漆。成型后的单个电梯对重平衡块总重量仍能保持在50±1公斤,并有效保证各方向的壳体形状并不变形,还增强了混凝土强度及抗变形的能力。在潮气很重的条件下也不改变电梯对重平衡块重量标准。
实施例四、一种如附图表示的本发明电梯对重平衡块和制作方法,其形状为长条块状体1,长条块状体的两端带有滑道耳3,下面边部带有凹缺2。外形保持总长1035mm,宽度为160mm,厚为70mm。在这样的尺寸和体积下,这种本发明电梯对重平衡块,外层为钢结构壳体11,壳体用重量为2公斤钢板焊接而成;壳体内侧之间焊接连有钢的筋板12、13,筋板重量为2.5公斤。壳体内壳体内沿纵向有一条筋13,连续排列的九条横向的筋12上下交错分布并与纵向的筋交错连接。壳体内及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4,混凝土内间隔含有碎钢14和铁矿石块15。混凝土成分的重量配比是水泥5公斤、碎钢铁35公斤、铁矿石渣60公斤。同时按上述重量配比,外加有4公斤的水和0.2公斤的防水剂配制混凝土,然后将混凝土填充到带有筋的敞口槽型外壳内,并压制振捣,与外壳体上面一平,固化成型后外表涂油漆。成型后的单个电梯对重平衡块总重量仍能保持在43±1公斤,在潮气很重的条件下也不改变电梯对重平衡块这个重量范围,并有效保证各方向的壳体形状并不变形,还增强了混凝土强度及抗变形的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对重平衡块,为长条块状,两端带有滑道耳,其特征在于下面边部带有凹缺,外层为钢结构壳体,壳体内侧之间连有筋,壳体内及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混凝土内水泥间隔含有碎钢铁和铁矿石渣。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电梯对重平衡块,其特征在于壳体内侧之间连有筋为连接在壳体内侧之间的纵横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电梯对重平衡块,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壳体内沿纵向有一条筋,横向的筋与纵向的筋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说的电梯对重平衡块,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壳体内沿纵向有一条筋,横向的筋上下交错分布并与纵向的筋交错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说的电梯对重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成分的重量配比是水泥4-6%、碎钢铁30-45%、铁矿石渣50-65%。还含有0.15-0.2%重量的防水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电梯对重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成分还含有0.15-0.2%重量的防水剂。
7.一种电梯对重平衡块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钢板制作上面为敞口槽型外壳,在外壳内侧之间焊接筋,同时按水泥4-6%、碎钢铁30-45%、铁矿石渣50-65%重量配比,外加有3-4%的水配制混凝土,然后将混凝土填充到带有筋的敞口槽型外壳内,并压制振捣,固化成型后外表涂油漆。
8.如权利要求7所说的电梯对重平衡块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成分还外加有0.15-0.2%重量的防水剂。
全文摘要
为了解决造价比较高和单位体积重量比较低、表面容易破损的问题,电梯对重平衡块和制作方法是,外层为长条状钢板焊接的壳体,两端带有滑道耳,下面边部带有凹缺;壳体内侧之间焊接连有筋;按水泥4-6%、碎钢铁30-45%、铁矿石渣50-65%重量配比,外加有3-4%的水配制混凝土,并填充到带有筋的敞口槽型外壳内,并压制振捣,固化成型后外表涂油漆。大大降低了造价又保证单位体积的重量。保证纵横方向壳体形状和强度,相互增强并保证整体交错受力,更有效保证各方向形状不变形,提高了整体抗变形的能力。
文档编号B66B17/00GK1899945SQ20061004683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5日
发明者李长文 申请人:李长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