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665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电缆的电子设备,尤其涉及用于使电缆薄膜接地的结构。
背景技术
诸如便携式电脑的电子设备配备有用来连接安装在外壳中的各种模块的电缆。
第2003-124649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中公开了具有连接线固定构件的电子仪器盒。该电子仪器盒中的多个连接线固定构件从仪器盒的侧面板上凸起来,并且以锯齿形排列挟持住电缆。
为了将电缆的薄膜与外壳的接地层相连,例如,可以用例如金属片将电缆压在接地层上。另外,也可以将接地线连接到电缆薄膜上,从而使电缆薄膜与接地层相连。所以,在将电缆的薄膜接地的过程中,必须另外提供单独的接地构件。
电子仪器盒除采用连接线固定构件,例如还需要采用单独的构件使电缆接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使电缆的薄膜接地而不需要设置任何连接到外壳上的单独构件的结构的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包含在外壳中的模块,设置在外壳中的接地层,从外壳的内表面凸起的多个凸起,以及与模块电连接的电缆。在至少一个凸起的侧面上包括与接地层电连接的导体层。电缆包括导电膜,且被凸起各自的侧面支撑。
依据这种设置,电缆的薄膜通过凸起的导体层接地。因此不需要设置任何连接到外壳上的单独构件就能使电缆的薄膜接地。
后面将介绍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以及优点。部分内容在说明书中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了解。通过后面详细指出的手段和组合的方式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


结合在说明书中作为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图解,并与上文给出的总体概述以及下文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来阐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例性立体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凸起的示例性剖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线F3-F3得到的凸起的示例性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例性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例性剖视图;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凸起的示例性剖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线F7-F7得到的凸起的示例性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例性剖视图;图9是沿图8的线F9-F9得到的凸起的示例性剖视图;和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例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应用到便携式电脑中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到3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作为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1。如图1所示,便携式电脑1具有主体2,显示单元3以及位于主体2与显示单元3之间的一对铰链部4。
如图1所示,主体2具有主体底座6和主体罩7。主体底座6是第一壳体构件的实例。主体罩7是第二壳体构件的实例。主体罩7从上面与主体底座6结合。这样,主体2具有盒状外壳8,外壳8包括上壁8a、底壁8b以及侧壁8c。外壳8内部具有电路板9,电路板9是模块的实例。
外壳底壁8b的内表面8ba上具有第一接地层10。第一接地层10通过镀膜或者电镀例如导电材料形成。
显示单元3具有壳体底座12(称为罩),壳体罩13(称为屏框)。底座12是第一壳体构件的实例。罩13是第二壳体构件的实例。罩13与底座12结合。从而,显示单元3具有盒状显示单元壳体14,显示单元壳体14包括前壁14a、后壁14b以及侧壁14c。
显示单元壳体14包括液晶显示模块15。模块15具有显示屏幕15a。屏幕15a通过前壁14a上的开口14d暴露在显示单元壳体14的外面。
如图1所示,显示单元壳体后壁14b的内表面14ba上具有第二接地层17。第二接地层17通过镀膜或者电镀例如导电材料形成。但是,第一接地层10和第二接地层17可以通过例如层压很薄的铝或者铜的金属箔来形成。
铰链部4设置在主体2的后端部,用来支撑显示单元3。如图2所示,每个铰链部4具有可旋转的铰链机构18。因此,显示单元3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其中闭合位置是显示单元3被放平从上面盖住主体2的上壁8a,打开位置是显示单元3抬起使主体2的上壁8a可以显露出来。
便携式电脑1具有从主体2延伸到显示单元3的连接线21。更具体地说,连接线21穿过铰链部4在显示单元壳体14中延伸到外壳8中。连接线21是电缆的实例。如图3所示,连接线21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器22。通过第一连接器22,连接线21和液晶显示模块15电连接。如图1所示,连接线21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器23。第二连接器23将连接线21和电路板9电连接。
如图2和3所示,连接线21具有导线部25、膜屏蔽(film shield)26和绝缘膜27。导线部25通过将例如电源线以及信号线等绑在一起形成。膜屏蔽26由导电膜形成,它环绕导线部25,导电布带是膜屏蔽26的实例。然而,膜屏蔽26不局限于导电布带,也可以用导电管代替。
虽然膜屏蔽26的一个例子是一种作为抗电磁干扰的膜,但也可以采用为实现其它目的的膜屏蔽层。绝缘膜27环绕膜屏蔽26。绝缘带是绝缘膜27的一种实例。
主体2和显示单元3具有它们各自的凸起部31。下面是对显示单元3的凸起部31的详细描述。由于主体2的凸起部31与显示单元3的凸起部31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用相似的标号来表示相似的构件,并省略对于相似部件的描述。
如图2所示,凸起部31位于液晶显示模块15和铰链部4之间连接线21通过的地方。凸起部31具有分别从后壁14b的内表面14ba上凸起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凸起32,33,34。第一到第三凸起32到34是与壳体底座12一体形成的圆柱体。换句话说,这些凸起的侧面形成为曲面形状。
第一到第三凸起32,33,34相互之间都处在不同的水平位置,比如,三个凸起处于两行中。换句话说,三个凸起按锯齿形状排列。第一和第二凸起32和33之间的间隔宽度基本上等于连接线21的膜屏蔽26的外径。第三和第二凸起34和33之间的间隔宽度也基本上等于连接线21的膜屏蔽26的外径。
如图2和3所示,在第一到第三凸起32到34每个的侧面S(即,外表面)上都具有导体层35。导体层35是凸起的导体层的例子。导体层35的一个例子是通过电镀将导体层35集成到第二接地层17上,并与第二接地层17电连接。只有导体层35与第二接地层17电连接,导体层35也可以不依赖第二接地层17而形成。
期望第一到第三凸起32到34中的至少一个含有导体层35。在第一到第三凸起32到34的表面上可以不具有镀导体层35,每个凸起本身可以用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
如图2所示,连接线21上穿过凸起部31的部分没有绝缘膜27,使得膜屏蔽26在这一部分被暴露出来。从液晶显示模块15延伸出来的连接线21具有被第一到第三凸起32到34卡住的主干部分,并且连接线21绕着凸起32,33,34延伸用作引导件。
连接线21被装配成在第一和第二凸起32和33之间、以及第三和第二凸起34和33之间穿过。连接线21被保持在第一和第二凸起32和33之间、以及第三和第二凸起34和33之间,由此将其位置固定。连接线21以迂回的形式被以锯齿形排列的第一到第三凸起32至34支撑。延伸到铰链部4中的连接线21轻微地弯曲以适应游隙(enjoy some play)。
下面将对便携式电脑1的操作进行描述。
由于连接线21保持在第一到第三凸起32到34之间,连接线21上的膜屏蔽26与凸起32到34的各个导体层35相接触。通过导体层35,膜屏蔽26与第二接地层17相连接而接地。由于膜屏蔽26接地,从而可以减小便携式电脑1产生的电磁辐射。
另一方面,在主体2中延伸的连接线21的膜屏蔽26被主体外壳8的凸起部31所保持,并通过第二接地层10接地。具体来说,第一和第二接地层10和17通过连接线21的膜屏蔽26彼此相连接,从而使第一和第二接地层10和17具有相同的电位。因此,由于在两个接地层10和17之间的电势差所引起的干扰电磁辐射的产生将会被抑制。
依据这种方式构造的便携式电脑1,连接线21的薄膜可以接地,而不需要在外壳8上设置其它单独的构件。这样,膜屏蔽26可以通过设置在它们各自的侧面S上具有导体层35的凸起32,33,34,并使连接线21与凸起32,33,34通过配线相互配合而接地。换句话说,不需要另外的单独构件将连接线21压在第二接地层17上,或者不需要任何接地线单独地接到膜屏蔽26上。
这种实现接地的结构比传统方式占用的空间更少,从而可以实现便携式电脑1的小型化。由于不需要另外的构件,这样,便携式电脑1的尺寸可以进一步减小。通过将连接线21保持在凸起32,33,34之间,从而使膜屏蔽26接地。更具体地,这样就可以避免安装单独构件的繁复操作,从而使便携式电脑1可以具有更好的组装性。
如果连接线21以迂回的方式被第一到第三凸起32到34所支撑,那么更为特别地,连接线21在这些凸起之间将被固定得更紧,因此膜屏蔽26能够更加安全地接地。
期望至少一个凸起具有导体层35。如果多个凸起都具有各自的导体层35,那么能够用更小的电阻实现接地连接。
第一到第三凸起32到34并不局限于圆柱形,还可以是例如沿着连接线21延伸的平板形。如果和连接线21相接触的每个凸起的表面为曲面形状,则膜屏蔽26和导体层35之间的接触面积将增大,这样能够用更小的电阻实现接地连接。
凸起的数量也可以不仅限于3个,可以是2个或4个或者更多。另外,凸起的排列也不仅限于锯齿形,可以是其它任何一种适合的形状。
下面参照图4介绍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作为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41。这里对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中具有相似功能的构件采用相似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对这些构件的描述。
便携式电脑41包括凸起部42。凸起部42上的第一和第三凸起32和34都具有在它们各自的顶部开口的螺纹孔43。每个螺纹孔43都是连接孔的例子。
便携式电脑41的壳体罩13上具有第一、第二凸台44、45。第一凸台44从前壁14a向第一凸起32延伸,并面向凸起32。第二凸台45从前表面14a向第三凸起34延伸,并面向凸起34。
第一、第二凸台44、45分别具有开向外壳8的外侧的开口46,并且和螺纹孔43相通。通过将壳体罩13和壳体底座12结合在一起,将螺钉47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凸台44和45各自的开口46中。每个螺钉47是固定构件的实例。每个螺钉47的远端都和其相应的螺纹孔43啮合。这样壳体罩13和壳体底座12就相互固定。换句话说,第一,第三凸起32,34是用来固定显示单元壳体14的凸台,连接线21通过这些凸台接地。
如果便携式电脑41按上述方式构造,连接线21上的膜屏蔽26通过凸起32,33,34各自的导体层35来接地。因此,不需要其它任何单独的构件用于接地。这样,能够使便携式电脑41的尺寸减小、成本降低,组装性改进。
如果第一,第三凸起32,34也作为用于拧螺钉的凸台,如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电脑41一样,接地结构需要的空间就可以省略或者减小,司时便携式电脑41的成本可以进一步地降低。
根据本实施例,两个凸起32和34都被用作用于拧螺钉的凸台,只有一个凸起可以兼作用于拧螺钉的凸台。或者,任何一个凸起都可以兼作凸台。
下面将参考图5到图7介绍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作为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51。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中具有相似功能的构件采用相似的标号。这些构件下面将不再做介绍。
便携式电脑51中的主体2以及显示单元3具有它们各自的凸起部52。如图5到7所示,每个凸起部52都处在连接线21通过的位置上。下面将详细介绍显示单元3中的凸起部52。显示单元3中的凸起部52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凸起53,54,55,这些凸起都从背壁14b的内表面14ba凸起来。
第一到第三凸起53到55以例如两行交错排列。换句话说,它们按锯齿形排列。第一和第二凸起53与54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大于连接线21上的膜屏蔽26的外径。第三和第二凸起55与54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大于膜屏蔽26的外径,第一到第三凸起53到55在各自的侧面上都具有导体层35。
如图6所示,连接线21具有被第一到第三凸起53到55在左侧和右侧卡住的主干部分,并绕着凸起53到55延伸用作引导件。连接线21沿凸起53到55各自的侧面S排布,并绕着凸起53到55延伸,从而缠绕在侧面S上。
更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第一到第三凸起53到55排列成左右两行。连接线21在右行沿着第一和第三凸起53和55各自的右侧面以及在左行沿着第二凸起54的左侧面延伸。这样,连接线21通过位于凸起部52上的外围区域的侧面延伸。
连接线21保持为迂回的形状,使得连接线21的相对侧的面,左面和右面,由按锯齿形排列的第一到第三凸起53到55交替地支撑。
或者,如图2所示的排布,连接线21也可以沿着右行中凸起的左侧面,以及左行中凸起的右侧面延伸,也就是说,通过位于凸起部52的内部外围区域上的侧面延伸形成。
第一到第三凸起53到55的形状不仅限于圆柱形,也可以是例如沿连接线21延伸的平板形。如果与连接线21接触的每个凸起的表面是曲面的形式,那么能够用更小的电阻实现接地连接。
下面将对便携式电脑51的操作进行介绍。
由于第一到第三凸起53到55两两相互之间的间隔宽度大于连接线21的厚度,从而连接线21不能被凸起53到55固定。由于连接线21也通过铰链部4延伸到主体2中,随着显示单元3的打开或闭合,连接线21将相应地拉伸或弯曲。这样,当显示单元3在被打开或闭合时,连接线21在位置上将有稍微的改变。
由于连接线2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被缠绕在凸起53到55上,以和它们相接触,然而,即使连接线21的位置有点改变,连接线21都与至少一个凸起相接触。由于连接线21被保持与至少一个凸起53到55接触,膜屏蔽26始终与第二接地层17相连接而接地。
按上述方式构造的便携式电脑51,连接线21上的膜屏蔽26通过凸起53,54,55各自的导体层35接地,从而不需要提供单独的接地构件。通过将连接线21缠绕凸起53到55,膜屏蔽26可以接地。这样便携式电脑51的尺寸、成本可以减少,组装性可以得到改进。
凸起的数量不仅限于3个,也可以是2个,4个或者更多。另外,凸起的排列也不仅限于锯齿形。
下面将参照图8以及图9介绍对应于第四实施例的作为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61。与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和51具有相似功能的构件用相似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对相似构件的介绍。
便携式电脑61包括凸起部62。凸起部62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凸起53,54,55分别具有从壳体底座12上凸起的凸起部63和从凸起部63的凸起端平行于内表面14ba延伸的延伸部64。更具体地说,第一到第三凸起53到55是爪形。延伸部64从凸起部63延伸出来,以悬在连接线21的上方。
根据上述方式构造的便携式电脑61,通过凸起部53,54,55上各自的导体层35,连接线21上的膜屏蔽26得以接地,从而没有必要提供任何单独的接地构件。这样便携式电脑61的尺寸、成本可以减小,以及组装性可以得到改进。
如果第一到第三凸起53到55都成爪形,更具体的,连接线21将会不容易从凸起部62上脱离。这样,膜屏蔽26接地将更可靠。
下面将参照图10介绍对应于第五实施例的作为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71。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41以及51具有相似功能的构件用相似的编号表示,并省略对相似构件的介绍。
便携式电脑71包括凸起部72。在凸起部72上的第一和第三凸起53和55各自的顶端上具有螺纹孔43。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三凸起53和55为用来固定显示单元壳体14的凸台,连接线21通过这些双重用途的凸台来接地。
按上述方式构造的便携式电脑71,通过凸起53,54,55各自的导体层35,连接线21上的膜屏蔽26得以接地,这样就不需要另外提供任何单独的接地构件。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便携式电脑71的尺寸、成本可以减小,组装性可以得到改进。
虽然这里介绍了对应第一到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41,51,61,71,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例如,第一到第三凸起32到44或者53到55都可以不仅限于所描述的形状,可以使用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的凸起。膜屏蔽26并不总是用来将第一和第二接地层10和17的电势调节为相同的电势的导电膜,它也可以用作其它目的。
在依据第二和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41和71中,凸起32,34,53以及55单独设置有连接孔43,凸台44和45也可设置有孔46。或者,凸起32,34,53以及55也可设置有孔46,凸台44,45也可设置有孔43。在这种情况下,螺钉47可以穿过壳体底座12上的孔46安装在壳体罩13上的螺纹孔43中。
连接线21不仅限于连接液晶显示模块15,也可以用在其它方面上,比如,用来连接多个电路板。本发明的实施例适用的电子设备不仅限于便携式电脑。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任何其它电子设备中,比如,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个人数码助理(PDA)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修改。因此,从更广的范围上讲,本发明不仅限于上面详细介绍的细节和实施方式。因此,在不背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8,14);包含在所述外壳(8,14)中的模块(9,15);设置在所述外壳(8,14)中的接地层(10,17);从所述外壳(8,14)的内表面(8ba,14ba)凸起的凸起(32,33,34,53,54,55),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凸起的侧面(S)上包括与所述接地层(10,17)电连接的导体层(35)。与所述模块(9,15)电连接并包含导电膜(26)的电缆(21),并且电缆(21)被所述凸起(32,33,34,53,54,55)各自的侧面(S)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缆(21)位于并被保持在凸起(32,33,34)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凸起(32,33,34)包括支撑电缆(21)的三个凸起(32,33,34),并且电缆(21)在凸起(32,33,34)之间曲折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缆(21)沿凸起(53,54,55)各自的侧面(S)被环绕引导并缠绕着凸起(53,54,55)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凸起(53,54,55)以大于电缆(21)的厚度的间隔宽度排列。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凸起(32,33,34,53,54,55)中的任何一个包括导体层(3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每个凸起(32,33,34,53,54,55)与电缆(21)接触的表面为曲面形状。
8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外壳(14)包括第一壳体构件(12)、第二壳体构件(13)和固定构件(47),在第一壳体构件(12)包括形成在其上的凸起(32,33,34,53,54,55),第二壳体构件(13)与第一壳体构件(12)相结合,固定构件(47)将第二壳体构件(13)固定到第一壳体构件(12)上,至少一个凸起(32,33,34,53,54,55)设置有孔(43),在该孔中被组装到第二壳体构件(13)上的固定构件(47)被连接。
全文摘要
根据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包括外壳(8,14),包含在外壳(8,14)中的模块(9,15),以及设置在外壳(8,14)中的接地层(8,14),从外壳(8,14)的内表面(8ba,14ba)凸起的多个凸起(32,33,34,53,54,55),以及与模块(9,15)电连接的电缆(21)。凸起(32,33,34,53,54,55)中的至少一个凸起在其侧面(S)上包括与接地层(10,17)电连接的导体层(35)。电缆(21)包括导电膜(26),且电缆(21)被凸起(32,33,34,53,54,55)各自的侧面(S)支撑。
文档编号H05K5/02GK101031188SQ20061017200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
发明者巳上真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