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996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利用一散热器1设置于一诸如电子设备的热源17(Heat Source)上,以一泵18(Pump)为动力来源,使工作流体在散热器1内流动并循环至一热沉19(Heat Sink),以将热源17的热能带至一热沉19,并搭配一风扇191(Fan)来加速热沉19的热量散逸至外界,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优点在于借由工作流体的循环流动可将高通量的热迅速传递至外界,使热源17温度不致过高。
参阅图2,一般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1包括一下板片11及一上板片12,该等板片11、12对合后形成一容置空间13,而该下板片11上形成位于容置空间13内的数条相互间隔且平行的肋条14,两两肋条14间形成供工作流体流通的渠道15。上板片12位于方形的二对角邻近位置各形成一与该容置空间13相连通的通水口16,工作流体经泵18(见图1)加压使由一通水口16进入该容置空间13而于各渠道15间流动,吸收热源17(见图1)所产生的热,并由另一通水口16流出。
参阅图3,为以往另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2,该散热器2同样包括一下板片21及一上板片22,且该等板片21、22对合后形成一容置空间23。为增加工作流体于容置空间23内的流动路径,该散热器2于容置空间23内形成一将该容置空间23间隔为一U型流道231的隔板24,上板片22并于对应该隔板24的两侧各形成一供工作流体进出的通水口25。该上、下板片22、21配合该隔板24顺沿U型流道231,各形成数条相互间隔且平行的U型肋条26,两两U型肋条26间还形成供工作流体流通的U型渠道27。下板片21与上板片22对合后,上、下板片22、21上的U型渠道27于位置上对称相连。
综观上述二种构造,欲利用多数肋条14、26增加工作流体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以达到充分传热的效果,但是流体于各渠道15、27间独立流动,渠道15、27间的工作流体彼此并不相通,所以造成各渠道15、27内工作流体的温度与无法均匀的分布。
此外,由于各渠道15、27呈单一流向的流动,且受到各通水口25、16的位置影响,使各渠道15、27内流动速度分布不均,于某些部位容易形成流体停滞不动的滞留情形而影响到均热效果,基于上述情形,仍有许多需改善的空间。另,由于渠道15、27狭小,其间的工作流体多以层流状态流动,因而易使边界层厚度增长而导致热传效率变差,所以上述现有散热器1、2的散热能力并非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干涉工作流体流动,引起混乱流动、干涉层流边界层发展,而提升热传系数,增加流体带走热量的速度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和一电子设备的热源热连接,该散热器导入一工作流体使用,包括一壳体单元及多数干涉元件。该壳体单元为导热材质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壳体单元具有二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并供该工作流体出入的通水口,而所述干涉元件则布设于该容置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功效在于所述干涉元件可干涉该工作流体于该流道内的流动方向,引起混乱流动而提升热传系数,增加工作流体能带走热源热量的速度。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循环工作流程;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习知一散热器结构;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习知另一散热器结构;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一下板片设置有二组倾斜角度分别左右镜像对称的肋条;图5是一图4的局部放大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两两平行间隔的肋条间形成供该工作流体流动的连续渠道;图6是一类似图4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上板片同样设置有二组倾斜角度分别左右镜像对称的肋条,且与该下板片上的肋条于结构上呈镜像反置;
图7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二板片对合后使二板片上的所有渠道呈交错状的相互连通;图8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9是该干涉单元的一局部放大图,说明该干涉单元具有二呈上下叠置的肋条层;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是以多数规格相同的流道鳍片干涉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图11是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工作流体受到各流道鳍片的干涉而不断的产生及破坏边界层;图1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流道鳍片分为倾斜鳍片及转向鳍片,以此引导工作流体于流道中不断改变方向并与其它流道流体混合;图13是一图12的局部放大图,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流道鳍片及倾斜鳍片布设于U型流道内的相对位置;及图14是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工作流体于流道中的流动行为。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四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参阅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壳体单元4、一分隔板5,及多数干涉元件。该壳体单元4为导热材质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间43,该壳体单元4具有一上板片41及一与该上板片41对合的下板片42,该上板片41上形成二与该容置空间43相连通的通水口411;该分隔板5是位于容置空间43的中心线L1上,将容置空间43分隔成一U型流道431,而该等通水口411分别对应地设置于该U型流道431的二端。
本实施例中,该壳体单元4的长与宽均为50公厘,而厚度是2公厘。而在其它较佳的实施范围中,该壳体单元4的长与宽均在不小于20公厘到不大于70公厘之间,而厚度在不小于0.5公厘到不大于5公厘之间。
该等干涉元件于本实施例中是为多数肋条7,该等肋条7倾斜地分别设置于二板片41、42上,并位于该U型流道431内。如图4及图5所示,该下板片42设置有二组倾斜角度分别左右镜像对称的肋条7,每组肋条7于结构上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此两组肋条7有衔接的部分于该U型流道431内形成V型相交结构。该等V型结构以该中心线L1两侧对称的设置,而两两平行间隔的肋条7间形成供该工作流体流动的连续渠道71。
如图6所示,该上板片41同样置有二组倾斜角度分别左右镜像对称的肋条7,而两组肋条7有衔接的部分同样于该U型流道431内形成V型相交结构,惟上板片41上的肋条7与该下板片42上的肋条7于结构上呈镜像反置,如图7所示,因此当二板片41、42对合后则形成二层干涉工作流体流动的结构,且二板片41、42上的所有渠道71呈交错状的相互连通。
每组肋条7相对于该中心线L1的倾斜角度是为30度,而在其它的较佳实施态样中,其间的角度范围在不小于15度到不大于60度之间。而每一肋条7的高度是0.4公厘,渠道71的宽度是为0.7公厘,而在其它的较佳实施态样中,其高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间,而渠道71的宽度是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2公厘之间。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该多数导流肋条6,该等导流肋条6分别设置于该U型流道431的二端。当工作流体由一通水口411进入散热器后,入口端的多数个导流肋条6导引该工作流体分流入各渠道71中,工作流体于U型流道431中的流动分别受到上、下板片42呈交错状的渠道71导引,而在渠道71内不断转折而流至U型流道431各部位,最后再由出口端的多数个导流肋条6导引该工作流体汇流,并由另一通水口411流出该散热器。
过程中,工作流体呈现不规则的混乱流动情形,因此得增加其热传系数,同时也能减少工作流体于散热器内的滞留情形,能均匀地与散热器各部分接触,提高其热传性能。
参阅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壳体单元4、一分隔板5、一干涉单元40,以及多数肋条7。本实施例中,该壳体单元4以及分隔板5的结构与配置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因此不再赘述,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干涉单元40夹设于上板片41与下板片42之间,并与该二板片41、42上的肋条7形成四层干涉工作流体流动的结构。
干涉单元40呈平板状,并具有一框体401、一分隔板402,以及二呈上下叠置的肋条层403。该框体401中间形成一镂空区域400,且分隔板402的设置位置还与该壳体单元4上的分隔板5重叠对应,也就是说该镂空区域400与U型流道431对应配合,并且相互连通。如图9所示,干涉单元40上的每一肋条层403包括二组倾斜角度分别左右镜像对称的肋条7,而二组肋条7有衔接的部分同上、下板片41、42上的肋条7般,形成连续的V型结构,该等V型结构是以该分隔板402两侧对称的设置,而两两平行间隔的肋条7间隙则形成镂空的渠道71。
要注意的是,散热器可以夹设有多数个干涉单元40,而一干涉单元40也可以仅设置一层的肋条层403,但如本实施例中在一干涉单元40设置二层(或二层以上)的肋条层403时,为使工作流体可以于该等肋条层403之间流通,该二肋条层403上的肋条7于结构上为呈镜像反置,也就是说二肋条层403叠置时所形成之镂空的渠道71是呈交错状的上、下连通。
设置于上、下板片41、42上的肋条7分别与二肋条层403邻贴,同样为使渠道71上下连通,上板片41上的肋条7应与上层的肋条层403于结构上呈镜像反置,而下板片42上的肋条7也与下层的肋条层403镜像反置,如图8所示,当二板片41、42与该干涉单元40对合后使二板片41、42及肋条层403上的所有渠道71呈交错状的相互连通。
在此还要说明的是,干涉单元40并非一定要有框体401,在没有框体401的情况下,上述二肋条层403也可以配合U型流道431的高度而直接置入U型流道431内,也就是说将二肋条层403直接夹置于二板片41、42的肋条间,而在其它类似的实施态样中,熟知本项技艺者当然也可以将该等肋条7设计成四层或更多层于结构上呈镜像反置的连续肋条7,并将上述肋条7直接置入U型流道431内,同样都可以使工作流体于流通的过程能呈现不规则的混乱流动,因而提高热传性能,且二肋条层403叠置时所形成之镂空的渠道71是呈交错状的上、下连通可降低流体流动阻力。
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壳体单元4、一分隔板5,及多数干涉元件。本实施例中,关于壳体单元4、分隔板5以及导流肋条6的叙述与规格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完全相同,因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该等干涉元件于本实施例中是为多数规格相同的流道鳍片8,作以干涉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每一流道鳍片8的高度为0.5公厘、宽度为0.1公厘。在其它的较佳实施态样中,每一流道鳍片8的高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间,而宽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1公厘之间。
该等流道鳍片8分别成排地设置于二板片41、42上,并位于该U型流道431内。位于U型两侧的流道内的流道鳍片8是以平行该中心线L1的方向设置,而位于该U型底部的流道内的流道鳍片8是以垂直该中心线L1的方向设置。
所有流道鳍片8成排地间隔设置并以其间隔供该工作流体流动,二相邻流道鳍片8间平行地设置,并有另一流道鳍片8平行上述二流道鳍片8地设置于上述间隔的下游位置,也就是说,上游成排排列的流道鳍片8与下游邻近成排排列的流道鳍片8间隔且错位。二平行相邻的流道鳍片8之间距为1.2公厘,而该间隔距离的选择范围是在不小于0.5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间。在较佳的比例范围中,流道鳍片8的长度是宽度的不小于2倍到不大于15倍之间,平行相邻的两流道鳍片8的间距离为流道鳍片8长度的不小于1倍到不大于3倍之间。
然而,该等流道鳍片8应不以分别设置于二板片41、42上为限,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该等流道鳍片8也可仅设置于该下板片42或是仅设置于该上板片41上,当上板片41与该下板片42对合后,同样能达到本实施例中欲达到干涉工作流体流动的目的,而该目的将于下文中继续叙述。
配合参阅图11,当工作流体进入散热器后,工作流体即受到各流道鳍片8的干涉,并于通过每一流道鳍片8时,因为流体的粘滞性影响,会在各流道鳍片8的周围产生边界层(图未示),且又由本实施例中各流道鳍片8间并不连续,所以边界层会从工作流体接触一流道鳍片8的顶端开始发展,并随着流道鳍片8长度而增长变厚,至流道鳍片8尾端而破坏,再从下一流道鳍片8重新再产生边界层。由于工作流体需经过边界层与该等板片41、42传热,边界层越厚其热阻越大,热传性能也越差,而如此周而复始的产生及破坏边界层,可降低层边界层产生的热阻。再者,工作流体于每一流道中的流动还在一流道鳍片8被分为二条流线,而每一流线更与邻近流道中同样被分离出的流线交错混合,因而达到提高热传性能的结果。
参阅图12及图13,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壳体单元4、一分隔板5,及多数流道鳍片8。本实施例中,关于壳体单元4、分隔板5以及导流肋条6的叙述与规格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完全相同,因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流道鳍片8分为倾斜鳍片81及转向鳍片82。所有流道鳍片8间隔设置,并以其间隔供该工作流体流动,二相邻流道鳍片8间于结构上平行设置,并有另一流道鳍片8平行上述二流道鳍片8地设置于上述间隔的下游位置,换言之,上游成排排列的流道鳍片8与下游邻近成排排列的流道鳍片8间隔且错位。
如图13所示,每一转向鳍片82概呈一弓形,相对于该中心线L1于二自由端同向弯折成二个角度的倾斜,作为引导由其上游的倾斜鳍片81引入的工作流体以另一个角度转向,并由下游的倾斜鳍片81继续引导工作流体流动。而二倾斜鳍片81的倾斜角度分别平行于其上、下游的转向鳍片82的二倾斜自由端,并位于二转向鳍片82形成的间隔的上、下游位置。
本实施例中,每一流道鳍片8的高度为0.5公厘、厚度为0.1公厘,而结构上平行相邻的两流道鳍片8的间距为2.2公厘。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流道鳍片8的高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间,厚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1公厘之间,平行相邻的两流道鳍片8的间距在不小于0.5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间。在较佳的比例范围中,每一倾斜鳍片81与工作流体于巨观的U型流道431的流动方向的夹角在不小于15度到不大于45度之间,而流道鳍片8的长度是宽度的不小于2倍到不大于15倍之间。
然而,该等流道鳍片8不应以分别设置于二板片41、42上为限,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该等流道鳍片8也可只设置于该下板片42或是仅设置于该上板片41上,当上板片41与该下板片42对合后,同样能达到本实施例中欲达到干涉工作流体流动的目的,而该目的将于下文中继续叙述。
配合参阅图14,当工作流体进入散热器后,除达成该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之周而复始的产生及破坏边界层的功效外,更使工作流体流经倾斜鳍片81及转向鳍片82时扭曲工作流体流动的行程,促进流体于容置空间43内的混合,提高热传性能。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是利用于U型流道431中布设多数作以干涉工作流体流动的干涉元件,以使工作流体于流动时能以充分混合、不断改变流动方向,及不断造成边界层的发展与破坏等方式,达到提高热传效果而增加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和一电子设备的热源热连接,并导入一工作流体使用,其特征在于该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包括有一壳体单元,为导热材质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壳体单元具有二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通水口;至少一分隔板,将该容置空间分隔成弯折的流道,所述通水口分别对应地设置于该弯折的流道的首、末端;及多数干涉元件,布设于该弯折的流道中,用以干涉工作流体于该流道内的流动,引起混乱流动、干涉层流边界层发展,而提升热传系数,增加工作流体带走热量的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分隔板,该分隔板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中心线上,将该容置空间分隔成U型的流道,二通水口分别对应地设置于该流道的首、末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数导流肋条,所述导流肋条分别设置于该U型流道的二端,以导引该工作流体由二通水口分流入及汇流出该干涉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元件是为多数相对于容置空间的中心线呈一角度的倾斜的直型肋条,所述肋条分别布设于该流道内的上、下壁面上,每一壁面上的所有肋条于结构上相互平行地间隔设置,间隔的部分并形成供该工作流体流动的渠道,且上、下壁面上的所有渠道呈交错状的相互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元件是为多数肋条并分别布设于该流道内的上、下壁面上,每一肋条的结构呈对称的V型波折,两壁面上的肋条于结构上呈镜像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干涉元件为一肋条,而所述肋条组成一干涉单元,该干涉单元设置于该流道内并形成至少一肋条层,该肋条层的肋条于结构上相互平行且间隔,而每两肋条的间隔的部分为镂空,以形成供该工作流体流通的渠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肋条层的每一肋条的结构是呈对称的V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元件是为多数流道鳍片,所有流道鳍片间隔设置并以其间隔容该工作流体流动,二相邻流道鳍片间平行地设置,并有另一流道鳍片平行该二流道鳍片地设置于该二流道鳍片间供工作流体流动下游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的长与宽均在不小于20公厘到不大于70公厘之间,厚度在不小于0.5公厘到不大于5公厘之间。
10.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导入一工作流体使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包括有一壳体单元,为导热材质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壳体单元具有一第一板片及一与该第一板片对合的第二板片,该壳体单元还具有二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通水口;以及多数肋条,设置于二板片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每一板片上的所有肋条相对于容置空间的中心线呈至少一组角度的倾斜,且该组肋条于结构上相互平行地间隔设置,间隔的部分并形成供该工作流体流动的渠道,所述肋条于二板片对合后使二板片上的所有渠道呈交错状的相互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板片上各设置有二组倾斜角度分别左右镜像对称的肋条,二组肋条有衔接的部分于该容置空间内形成连续的V型相交结构,且所述V型结构是于该中心线两侧对称的设置,而两两平行间隔的肋条间形成供该工作流体流动的连续渠道,二板片上的肋条还于结构上呈镜像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分隔板,该分隔板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中心线上并将该容置空间分隔成一U型流道,所述通水口分别对应地设置于该U型流道的二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板片上各设置有二组倾斜角度分别左右镜像对称的肋条,二组肋条有衔接的部分于该U型流道内形成连续的V型结构,且所述V型结构是于该分隔板两侧对称的设置,而两两平行间隔的肋条间形成供该工作流体流动的连续渠道,二板片上的肋条还于结构上呈镜像反置。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干涉单元,该干涉单元具有至少一肋条层,该肋条层包括二组倾斜角度分别左右镜像对称的肋条,二组肋条有衔接的部分形成连续的V型结构,而两两平行间隔的肋条间隙形成镂空的渠道,并与所述板片上的渠道呈交错状的相互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干涉单元还具有一分隔板,该分隔板的设置位置与该壳体单元上的分隔板重叠对应,而每一肋条层的肋条是于其分隔板两侧对称的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干涉单元具有二分别上下叠置的肋条层,且该二肋条层上的肋条于结构上呈镜像反置,而其间所形成的渠道还与所述板片上的渠道呈交错状的相互连通,形成四层干涉工作流体流动的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1、13或14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组肋条相对于该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在不小于15度到不大于60度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肋条的高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间,每一渠道的宽度是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2公厘之间。
19.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导入一工作流体使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包括有一壳体单元,为导热材质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壳体单元具有一第一板片及一与该第一板片对合的第二板片,该壳体单元还具有二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通水口;以及多数流道鳍片,设置于二板片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位于该U型流道内,所有流道鳍片间隔设置并以其间隔供该工作流体流动,二相邻流道鳍片间平行地设置,并有另一流道鳍片平行该二流道鳍片地设置于该间隔的下游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分隔板,该分隔板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中心线上并将该容置空间分隔成一U型流道,所述通水口分别对应地设置于该U型流道的二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鳍片分别设置于二板片上,并位于该U型流道内;位于U型两侧的流道内的流道鳍片是以平行该中心线的方向设置,而位于该U型底部的流道内的流道鳍片是以垂直该中心线的方向设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流道鳍片的高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间,流道鳍片的宽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1公厘之间,平行相邻的两流道鳍片的间距在不小于0.5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间。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流道鳍片的长度是宽度的不小于2倍到不大于15倍之间,平行相邻的两流道鳍片的间距为鳍片长度的不小于1倍到不大于3倍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鳍片分别设置于二板片上并分为转向鳍片及倾斜鳍片;每一倾斜鳍片相对于U型流道的局部皆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每一转向鳍片概呈一弓形,相对于该中心线于二自由端同侧弯折成二个角度的折角,并于其上、下游各布有倾斜鳍片。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流道鳍片的高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间,鳍片的厚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1公厘之间,而平行相邻的两流道鳍片的间距在不小于0.5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流道鳍片的长度是鳍片宽度的不小于2倍到不大于15倍之间,每一倾斜鳍片相对于U型流道的局部倾斜角度在不小于15度到不大于45度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和一电子设备的热源热连接,并通以一工作流体使用,包括一壳体单元及多数干涉元件。该壳体单元为导热材质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壳体单元具有二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通水口,该等通水口供工作流体进出。该等干涉元件布设于该流道中,使工作流体于流动时能以充分混合、不断改变流动方向,及不断造成边界层的发展与破坏等方式,达到提高热传效果而增加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功效。
文档编号G12B15/00GK2912205SQ20062011561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9日
发明者杨建裕, 叶竣达, 刘玮辑 申请人:中央大学,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