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997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板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电路板清洁机,尤指一种在一壳体上枢设至少一上滚轮组及下滚轮组,该上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上清洁滚轮及上导引轮,该下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下清洁滚轮及下导引轮,使一电路板可经该等导引轮上所设的复数个凸轮间通过该等滚轮组,以对该电路板进行杂质与灰尘的清洁。
背景技术
已知的一种软性电路板清洁机,请参阅图1所示,是设有一机壳,该机壳内是设有一支架10,该支架10的两侧是分别与该机壳上的一输入口11及一输出口12相对应,该支架10上包括复数个滚轮组,该等滚轮组是平行排列地枢设在该支架10上,各该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上清洁滚轮13及一下清洁滚轮14,且该支架10在各该上、下清洁滚轮13、14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尚设有至少一个上导引轮15及下导引轮16,在各该上、下清洁滚轮13、14相背对的位置上,尚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除尘轮17,且该除尘轮17是与各该上、下清洁滚轮13、14相接触,如此,当一电路板18经该输入口11被该等上、下清洁滚轮13、14辗过时,由该等上、下清洁滚轮13、14表面所设的一具粘性的塑性体吸附该电路板18上的尘埃及杂质,再经该等除尘轮17粘除该等上、下清洁滚轮13、14上的尘埃及杂质,即可完成清洁该电路板18的目的。
为使该电路板18的清洁进行的更加顺利,在该电路板18自该输入口11被送入该机壳内,并且自该输出口12被送出的过程中,各该下导引轮16除了具有导引该电路板18的目之外,亦可防止该电路板18掉落至相邻二组的上、下清洁滚轮13、14间所形成的一间隙内,然而,当该上、下清洁滚轮13、14的数量增加时虽可提高该电路板18的清洁度,但是于相邻的各该上、下清洁滚轮13、14间所形成的间隙亦随之增加,即导致所需设置的该下导引轮16的数量亦大幅增加,将使该电路板18与更多的该下导引轮16相接触,进而使该电路板18极易受到太多磨擦而导致损坏,如此,虽可使该电路板18的清洁进行的更加顺利,但却造成该电路板18极易损坏的窘境。
为解决此一问题,便有业者开发出另一种电路板清洁机,请参阅图2所示,在一机台的一壳体20内部设有呈横向配置的至少一个粘尘滚轮组,该粘尘滚轮组是由该上、下滚轮21、22以固定的间距平行叠置而成,且该上、下滚轮21、22是分别以一驱动装置(图中未示)驱动而以一固定的转速转动,以对进入该上、下滚轮21、22间的一电路板23形成压制、传送的作用,该壳体20在该上、下滚轮21、22相互背对的一侧上是分别设有一除尘轮24,且与该除尘轮24相接触,当该上、下滚轮21、22对电路板23进行压制、传送时,该上、下滚轮21、22即沾粘该电路板23上的粉尘、杂质,而该上、下滚轮21、22上的粉尘、杂质则再沾粘于该除尘轮24上,即可维持该上、下滚轮21、22的光洁,而得以持续对该电路板23进行清洁。
为避免该电路板23的一端向下倾斜,掉落至相邻二组的该上、下滚轮21、22间所形成的一间隙内,使得整部清洁机被卡死,在该上、下滚轮21、22的二侧是分别相对应地设有至少一个上导引轮25及下导引轮26,该上滚轮21与二侧的该上导引轮25,是相互交错地绕设有复数个塑性线体27,该下滚轮22与二侧的该下导引轮26,亦相互交错地绕设有复数个塑性线体27,由此,当该电路板23送入该上、下滚轮21、22间时,即可受该塑性线体27的支撑,而不致掉落至该间隙内。
惟,此一作法虽可避免电路板23掉落至该间隙内,以及该电路板23受该下导引轮26的磨擦而产生损坏的情形,但却也产生出其它问题,首先,各该塑性线体27并不一定会与该上、下滚轮21、22一同转动,即使该电路板23在传送的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该电路板23的传送方向产生偏移,造成该电路板23挤压在该壳体20内部而无法传送到该壳体20外,其次,该塑性线体27因为受力不均匀,亦极易发生断裂的情形,此外,该电路板23的边缘亦极易绞入该塑性线体27与上滚轮21间,或该塑性线体27与下滚轮22间,造成该电路板23的损坏,又,若因为故障而需要加以清洁、更换或维修其中一条塑性线体27,则必须将其中欲更换的该塑性线体27所连结的该等滚轮21、22及导引轮25、26同时拆除后,方能将该塑性线体27卸除并更换,如此,不但将使整个作业趋于繁复,且需再次进行该等塑性线体27绕设、定位的动作,对现场进行维修人员产生诸多困扰及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前述的电路板清洁机易与该电路板间发生磨损,或使用塑性线体所衍生的诸多缺点,导致在使用、维修或更换上的不便,创作人依其多年从事相关实务的经验,并经过长久的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板清洁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板清洁机,该清洁机中的电路板不易与清洁机发生磨损,且在使用、维修或更换上的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的二对应侧分别开设一供电路板通过的输入口及一输出口;一框架,活动地设在该壳体内,该框架的二对应侧分别与该输入口及输出口相对应;一上滚轮组,枢设在该框架的二对应端间,该上滚轮组由至少一上清洁滚轮及上导引轮所组成;一下滚轮组,枢设在该框架的二对应端间,该上滚轮组由至少一下清洁滚轮及下导引轮所组成;供该电路板自该等导引轮的凸轮间通过的复数个凸轮,等距地设在该等导引轮两端间的表面;一传动部,设在该框架的两端,且与该下滚轮组相接;另一传动部,设在该框架的另端,且分别与该上滚轮组及传动部相接。
其中该等清洁滚轮上均包括复数个凹槽,该等凹槽是分别面对该等导引轮上所设的该等凸轮,容纳该等凸轮,且在同一滚轮组内相邻的该等清洁滚轮上所设的该等凹槽是呈相互交错状。
其中该上导引轮是设在该上清洁滚轮的至少一侧,该下导引轮是设在该下清洁滚轮的至少一侧,且该上导引轮上所设的该等凸轮是与该下导引轮上所设的该等凸轮相面对。
其中该传动部至少包括一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面对该框架的一面是与该下清洁滚轮的一端相接,该驱动齿轮的另一面是供一驱动轴插接,该驱动轴转动即带动该驱动齿轮及下清洁滚轮转动;一导引齿轮组,设在该驱动齿轮的一侧,且与该驱动齿轮相啮合,该导引齿轮组是与下导引轮的一端相接;至少一带动齿轮,与该下导引轮的另端相接。
其中该传动部尚包括另一导引齿轮组,设在该驱动齿轮的另一侧,且与该驱动齿轮相啮合,该另一导引齿轮组是与该等下清洁滚轮间所设的该下导引轮的一端相接;一传递齿轮,是设在该另一导引齿轮组背对该驱动齿轮的一侧,该传递齿轮的一侧与该另一导引齿轮组相啮合,另一侧与另一个导引齿轮组相啮合。
其中该等导引齿轮组包括一第一导引齿轮,是与该驱动齿轮相啮合,该驱动齿轮转动即带动该第一导引齿轮转动;一第二导引齿轮,与该第一导引齿轮相啮合,且与该下导引轮的一端相接。
其中该框架的另一端上尚设有另一传动部,该另一传动部包括至少一第三导引齿轮,该第三导引齿轮是与该带动齿轮相啮合,且与该上导引轮的另端相接。
其中该等上清洁滚轮间所设的二个上导引轮的一端分别设有一第四导引齿轮,其中一个上导引轮的另端设有该第三导引齿轮,在该等上导引轮的第四导引齿轮间是啮合另一带动齿轮。
其中该壳体在该框架与该输入口及输出口间,尚分别枢设与该导引轮组相平行的一外导引轮组,各该外导引轮组是包括至少一个外导引轮,该外导引轮的两端是枢设在该壳体的两对应端间,且邻近该上导引轮及下导引轮面对该壳体外的一侧。
其中各该外导引轮的两端间尚包括复数个另一凸轮,该等另一凸轮是等距地设在该等导引轮两端间的表面,且与相邻的该等导引轮上所设的该等凸轮呈相互交错状。
其中该驱动轴上尚包括一外驱动齿轮,绕设在该驱动轴邻近该驱动齿轮的一端上;一传动带,该传动带设在该外驱动齿轮及该壳体其中一侧的该外导引轮一端上,该驱动轴转动即带动该传动带转动该外导引轮。
其中该驱动轴上尚包括另一外驱动齿轮,绕设在该驱动轴上,且邻近该外驱动齿轮;另一传动带,该另一传动带是设在该另一外驱动齿轮及该壳体另外一侧的该外导引轮一端上。
其中该外导引轮邻近其一端上尚绕设有一机壳齿轮,该机壳齿轮与该壳体内所设的另一机壳齿轮相啮合,该另一机壳齿轮是与另一个外导引轮上所设的机壳齿轮相啮合。
其中该等上清洁滚轮的两端分别枢设在一块体及另一块体上,该块体是容纳在该框架一端上所设的一缺口上,该另一块体是容纳在该框架另端上所设的另一缺口上。
其中该等块体背对该框架的一面上是分别设有一推动气压阀,该推动气压阀的一端是抵靠在该缺口向背对该框架的方向所延伸出的一平面上,该推动气压阀的一端接近或离去该缺口的一面。
其中该等清洁滚轮的外部是为一粘性塑性体所包覆。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清洁机,该清洁机中的电路板不易与清洁机发生磨损,且在使用、维修或更换上的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清洁机,该清洁机中的电路板不易与清洁机发生磨损,且在使用、维修或更换上的较为方便。


为便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其中图1是已知的一种电路板清洁机;图2是已知的另一种电路板清洁机;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清洁机的外观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清洁机的传动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清洁机的清洁滚轮组及导引轮组上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清洁机的清洁滚轮组及导引轮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清洁机的另一传动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路板清洁机,请参阅图3、图4所示,是设有一壳体3,该壳体3的二对应侧则分别开设有一输入口31及一输出口33,是用以供一电路板通过,该壳体3内是可活动地设有一框架4,且该框架4的二对应侧是分别与该输入口31及输出口33相对应,该框架4上是分别设有至少一上滚轮组40、至少一下滚轮组41、复数个凸轮42、一传动部43及另一传动部44,其中该上滚轮组40是枢设在该框架4的二对应端间,该上滚轮组40组是由至少一上清洁滚轮400及上导引轮402所组成,该下滚轮组41是枢设在该框架4的二对应端间,该下滚轮组41是由至少一下清洁滚轮411及下导引轮413所组成,该等凸轮42是等距地设在该等导引轮402、413两端间的表面,可供该电路板自该等导引轮402、413的凸轮42间通过,该传动部43是设在该框架4的两端,且与该下滚轮组41及设在该框架4另端的该另一传动部44相接,而该另一传动部44又与该上滚轮组40相接,当该传动部43转动时,即同时带动该另一传动部44及该等滚轮组40、41,且使该等滚轮组40、41向该壳体3同一侧转动。
如此,当该电路板自该输入口31进入该壳体3内,经过该壳体3的一侧后即经该等凸轮42间通过该上导引轮402及下导引轮413,由于该电路板被该等凸轮42所支撑,即不会掉入该等清洁滚轮400、411及该等导引轮402、413间所形成的一间隙内,而可顺利地进入该上清洁滚轮400及下清洁滚轮411间,由该等清洁滚轮400、411外部所包覆的一粘性塑性体,即可将该电路板上的杂质与灰尘除去,再经该输出口33将该电路板送出该壳体3外,即完成对该电路板的清洁,如此,利用该等凸轮42与该电路板间极小的接触面积,不仅可避免该电路板受到磨损,且可防止该电路板掉入该间隙内,并可免去已知的电路板清洁机使用塑性线体所发生的诸多缺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3~图5所示,该等上清洁滚轮400及下清洁滚轮411的表面上是包括复数个凹槽45,该等凹槽45是分别面对该上导引轮402及下导引轮413上所设的该等凸轮42,并可供容纳该等凸轮42,且在同一滚轮组内相邻的该等清洁滚轮400、411上所设的该等凹槽45是呈相互交错状,又,该上导引轮402是设在该上清洁滚轮400的至少一侧,该下导引轮413是设在该下清洁滚轮411的至少一侧,且该上导引轮402上所设的该等凸轮42是与该下导引轮413上所设的该等凸轮42相面对,如此,即可使该上导引轮402可更接近于该上清洁滚轮400,并使该下导引轮413可更接近于该下清洁滚轮411,以缩小该等清洁滚轮400、411及该等导引轮402、413间之间隙,使该电路板得以更顺利地进入该上清洁滚轮400及下清洁滚轮411间。
在该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6所示,该传动部43至少包括一驱动齿轮430、一导引齿轮组431及至少一带动齿轮432,其中该驱动齿轮430面对该框架4的一面是与该下清洁滚轮411的一端相接,该驱动齿轮430的另一面是供一驱动轴46插接,该导引齿轮组431是设在该驱动齿轮430的其中一侧,且与该驱动齿轮430相啮合,该导引齿轮组431是与下导引轮413的一端相接,而该带动齿轮432是与该下导引轮413的另端相接,当该驱动轴46开始转动时,即带动该驱动齿轮430及下清洁滚轮411转动,并带动该导引齿轮组431、该下导引轮413及带动齿轮432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所示,该传动部43在二个清洁滚轮组间尚包括另一导引齿轮组434及一传递齿轮435,其中该另一导引齿轮组434是设在该驱动齿轮430的另一侧,且与该驱动齿轮430相啮合,该另一导引齿轮组434是与该等下清洁滚轮411间所设的该下导引轮413的一端相接,当该驱动齿轮430转动时,即同时带动该另一导引齿轮组434及该等下清洁滚轮411间所设的该下导引轮413转动,而该传递齿轮435是设在该另一导引齿轮组434背对该驱动齿轮430的一侧,该传递齿轮435的一侧是与该另一导引齿轮组434相啮合,该传递齿轮435的另一侧是与另一个导引齿轮组431相啮合,当该另一导引齿轮组434转动时,亦同时带动该传递齿轮435及另一个导引齿轮组431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所示,该导引齿轮组431是由一第一导引齿轮4310及第二导引齿轮4312所组成,其中该第一导引齿轮4310是与该驱动齿轮430相啮合,而该第二导引齿轮4312是与该第一导引齿轮4310相啮合,且与该下导引轮413的一端相接,如此,当该驱动齿轮430转动时,即带动该第一导引齿轮4310转动,该第一导引齿轮4310再带动该第二导引齿轮4312及下导引轮413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6、图7所示,该框架4的另一端上尚设有另一传动部44,该另一传动部44包括至少一第三导引齿轮441,该第三导引齿轮441是与该带动齿轮432相啮合,且与该上导引轮402的另端相接,该带动齿轮432转动,即带动该第三导引齿轮441及上导引轮402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图7所示,该等上清洁滚轮400间所设的二个上导引轮402的一端是分别设有一第四导引齿轮442,其中一个上导引轮402的另端设有该第三导引齿轮441,在该等上导引轮402的第四导引齿轮442间是啮合另一带动齿轮443,当其中一个上导引轮402的另端所设的该第三导引齿轮441转动,即带动其中一个第四导引齿轮442转动,再带动依序该另一带动齿轮443及另一个第四导引齿轮442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所示,该壳体3在该框架4与该输入口31及输出口33间,尚分别枢设有与该等导引轮402、413相平行的一外导引轮组35,各该外导引轮组35是包括至少一个外导引轮351,该外导引轮351的两端是枢设在该壳体3的两对应端间,且邻近该上导引轮402及下导引轮413面对该壳体3外的一侧,而各该外导引轮351的两端间尚包括复数个另一凸轮353,该等另一凸轮353是等距地设在该等外导引轮351两端间的表面,且与相邻的该等外导引轮351上所设的该等另一凸轮353呈相互交错状,如此,使该电路板在进行该输入口31或送出该输出口33时,可为该等另一凸轮353所支撑,得以更顺利地进行传送的动作,以送入该等滚轮组40、41内或送出该输出口33外。
在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7所示,该驱动轴46上尚包括一外驱动齿轮461、一传动带462、另一外驱动齿轮463及另一传动带464,其中该外驱动齿轮461是绕设在该驱动轴46邻近该驱动齿轮430的一端上,该传动带462是设在该外驱动齿轮461及该壳体3其中一侧的该外导引轮351一端上,当该驱动轴46转动时,即带动该传动带462转动该外导引轮351,该另一外驱动齿轮463是绕设在该驱动轴46上,且邻近该外驱动齿轮461,而该另一传动带464是设在该另一外驱动齿轮463及该壳体3另外一侧的该外导引轮351一端上,当该驱动轴46转动时,即带动该传动带462转动该壳体3另外一侧的该外导引轮351。
在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7所示,该外导引轮351邻近其一端上尚绕设有一机壳齿轮355,该机壳齿轮355是与该壳体3内所设的另一机壳齿轮37相啮合,该另一机壳齿轮37是与另一个外导引轮351上所设的机壳齿轮355相啮合,当该外导引轮351转动时,即带动另一个外导引轮351转动,如此,在该电路板清洁机中,仅需该驱动轴46开始转动,该壳体3上所有的该等清洁滚轮400、411及该等导引轮402、413均会同步转动,动作方式简单且设计精巧,且因该电路板受力均匀而可确保传送的方向正确。
在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6、图7所示,该等上清洁滚轮400的两端是分别枢设在一块体404及另一块体406上,该块体404是容纳在该框架4一端上所设的一缺口47上,该另一块体406是容纳在该框架4另端上所设的另一缺口48上,而该等块体404、406背对该框架4的一面上是分别设有一推动气压阀49,该推动气压阀49的一端是抵靠在该等缺口47、48向背对该框架4的方向所延伸出的一平面490上,当该推动气压阀49的一端接近或离去该平面490时,即带动该上清洁滚轮400远离或接近该下清洁滚轮411,如此,当该上清洁滚轮400及下清洁滚轮411上所包覆的粘性塑性体,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厚度日渐变薄时,由该等块体404、406与该推动气压阀49的相配合,即可维持该上清洁滚轮400及下清洁滚轮411间之间距,确保该电路板的清洁动作得以顺利进行。
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一具体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术者在本实用新型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以下本案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的二对应侧分别开设一供电路板通过的输入口及一输出口;一框架,活动地设在该壳体内,该框架的二对应侧分别与该输入口及输出口相对应;一上滚轮组,枢设在该框架的二对应端间,该上滚轮组由至少一上清洁滚轮及上导引轮所组成;一下滚轮组,枢设在该框架的二对应端间,该上滚轮组由至少一下清洁滚轮及下导引轮所组成;供该电路板自该等导引轮的凸轮间通过的复数个凸轮,等距地设在该等导引轮两端间的表面;一传动部,设在该框架的两端,且与该下滚轮组相接;另一传动部,设在该框架的另端,且分别与该上滚轮组及传动部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清洁滚轮上均包括复数个凹槽,该等凹槽是分别面对该等导引轮上所设的该等凸轮,容纳该等凸轮,且在同一滚轮组内相邻的该等清洁滚轮上所设的该等凹槽是呈相互交错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导引轮是设在该上清洁滚轮的至少一侧,该下导引轮是设在该下清洁滚轮的至少一侧,且该上导引轮上所设的该等凸轮是与该下导引轮上所设的该等凸轮相面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动部至少包括一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面对该框架的一面是与该下清洁滚轮的一端相接,该驱动齿轮的另一面是供一驱动轴插接,该驱动轴转动即带动该驱动齿轮及下清洁滚轮转动;一导引齿轮组,设在该驱动齿轮的一侧,且与该驱动齿轮相啮合,该导引齿轮组是与下导引轮的一端相接;至少一带动齿轮,与该下导引轮的另端相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动部尚包括另一导引齿轮组,设在该驱动齿轮的另一侧,且与该驱动齿轮相啮合,该另一导引齿轮组是与该等下清洁滚轮间所设的该下导引轮的一端相接;一传递齿轮,是设在该另一导引齿轮组背对该驱动齿轮的一侧,该传递齿轮的一侧与该另一导引齿轮组相啮合,另一侧与另一个导引齿轮组相啮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导引齿轮组包括一第一导引齿轮,是与该驱动齿轮相啮合,该驱动齿轮转动即带动该第一导引齿轮转动;一第二导引齿轮,与该第一导引齿轮相啮合,且与该下导引轮的一端相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架的另一端上尚设有另一传动部,该另一传动部包括至少一第三导引齿轮,该第三导引齿轮是与该带动齿轮相啮合,且与该上导引轮的另端相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上清洁滚轮间所设的二个上导引轮的一端分别设有一第四导引齿轮,其中一个上导引轮的另端设有该第三导引齿轮,在该等上导引轮的第四导引齿轮间是啮合另一带动齿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在该框架与该输入口及输出口间,尚分别枢设与该导引轮组相平行的一外导引轮组,各该外导引轮组是包括至少一个外导引轮,该外导引轮的两端是枢设在该壳体的两对应端间,且邻近该上导引轮及下导引轮面对该壳体外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外导引轮的两端间尚包括复数个另一凸轮,该等另一凸轮是等距地设在该等导引轮两端间的表面,且与相邻的该等导引轮上所设的该等凸轮呈相互交错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轴上尚包括一外驱动齿轮,绕设在该驱动轴邻近该驱动齿轮的一端上;一传动带,该传动带设在该外驱动齿轮及该壳体其中一侧的该外导引轮一端上,该驱动轴转动即带动该传动带转动该外导引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轴上尚包括另一外驱动齿轮,绕设在该驱动轴上,且邻近该外驱动齿轮;另一传动带,该另一传动带是设在该另一外驱动齿轮及该壳体另外一侧的该外导引轮一端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导引轮邻近其一端上尚绕设有一机壳齿轮,该机壳齿轮与该壳体内所设的另一机壳齿轮相啮合,该另一机壳齿轮是与另一个外导引轮上所设的机壳齿轮相啮合。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上清洁滚轮的两端分别枢设在一块体及另一块体上,该块体是容纳在该框架一端上所设的一缺口上,该另一块体是容纳在该框架另端上所设的另一缺口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块体背对该框架的一面上是分别设有一推动气压阀,该推动气压阀的一端是抵靠在该缺口向背对该框架的方向所延伸出的一平面上,该推动气压阀的一端接近或离去该缺口的一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板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清洁滚轮的外部是为一粘性塑性体所包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路板清洁机,设有一壳体,该壳体内的一框架的二对应端间是枢设一上滚轮组及下滚轮组,该上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上清洁滚轮及上导引轮,该上导引轮是设在该上清洁滚轮的至少一侧,该下滚轮组是包括至少一下清洁滚轮及下导引轮,该下导引轮是设在该下清洁滚轮的至少一侧,该等导引轮两端间的表面是等距地设有复数个凸轮,而该框架的两端是设有一传动部,该传动部可带动该下滚轮组及该框架另端上所设的另一传动部转动,该另一传动部可带动该上滚轮组转动,使该等滚轮组同步转动,并使该电路板自该等导引轮的凸轮间通过该等清洁滚轮以清洁杂质与灰尘。
文档编号H05K3/26GK2909787SQ20062011617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2日
发明者叶荣华 申请人:叶荣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