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898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上涉及一种固定结构,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控板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现今电子产品可说是玲琅满目,而进入到我们的工作及生活中,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更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甚钜。目前常见的个人计算机(PC)的类型包括桌上型计算机及可携式计算机,而可携式计算机的类型更包括笔记本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Pocket PC)及平板计算机(Tablet PC)等。就笔记本计算机而言,常见的指令输入方法是透过键盘(Keyboard)输入指令。为了方便使用者对计算机系统输入指令,另一种常见的输入方式是在笔记本计算机上设置一触控板来进行输入,以取代鼠标的作用。
图1为先前技术透过塑料框架定位触控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先前技术中触控板50安装于笔记本计算机,主要是透过突出于塑料框架10的四个凸肋12(rib,两侧各二),来定位触控板50,再通过金属的支撑架(未绘示)来锁固于机壳(未绘示)。然而,生产触控板50的厂商全球只有两家,其中一家的技术不成熟,而另一家厂商则定出较大的公差。在较大的公差之下,很难管控塑料框架10的尺寸。主要是因为塑料模具固定,塑料框架在成型时受到模具限制,尺寸稳定。
亦即,相对两侧凸肋12的距离会配合模具尺寸而固定,当触控板50过大或过小时,便无法与两侧凸肋12的距离相配合。当触控板50的尺寸过大时,塑料框架10便会因为触控板50与两侧凸肋12在结构上的干涉,而产生单体变形,甚至无法装入,而当触控板50的尺寸过小,且安装到尺寸较大的塑料框架10时,又会产生触控板50的松动,对使用者的操作感不佳。如此一来,将会造成产线组装作业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对触控板公差的容许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控板的固定结构,适于将一触控板固定至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壳体。此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一塑料框架(frame)以及一金属支撑架(bracket)。塑料框架配设于触控板的一侧与壳体之间,且具有一第一开口。金属支撑架覆盖触控板相对的另一侧,且分别冲有多个弯折的多个第一导引部。这些第一导引部分别位于金属支撑架的相对两侧,用以让触控板对位于金属支撑架,而使得第一开口对应暴露出触控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金属支撑架为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金属支撑架还具有一第二开口,而这些第一导引部位于第二开口的相对两侧,使得第二开口暴露出触控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塑料框架还具有多个第二导引部,位于第一开口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板的固定结构还包括一黏着胶体,配设于金属支撑架与触控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多个定位凸起,而金属支撑架还具有多个定位孔,分别对位与适配于这些定位凸起,以固定金属支撑架相对壳体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多个定位凸起,而塑料框架具有多个定位孔,分别对位与适配于这些定位凸起,以固定塑料框架相对壳体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板的公差为+/-0.3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能够通过金属支撑架上多个第一导引部来进行触控板的定位。因此,利用金属的延展特性,即可对触控板的公差有较宽容的容许度。此外,这些第一导引部能够在冲压金属支撑架时一并成型,加工上相当便利。另外,更可通过在金属支撑架与触控板之间,配设黏着胶体,而能够提供更佳的固定效果。并且,塑料框架上位于第一开口的同一侧的这些第二导引部,不但能辅助定位,亦能够容许触控板的公差。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先前技术透过塑料框架定位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A为图2的触控板与金属支撑架安装关系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触控板与金属支撑架沿I-I’的剖视图。
图4A为图2的触控板与塑料框架安装关系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触控板与金属支撑架沿II-II’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的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2,触控板的固定结构100包括一塑料框架110以及一金属支撑架120,用以将一触控板50固定至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60。塑料框架110配设于触控板50的一侧与壳体60之间金属支撑架120覆盖触控板50相对的另一侧。以整体的组装关系来说,就是依序为壳体60、塑料框架110、触控板50,再来则为金属支撑架12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50的公差例如为+/-3mm,并且例如由一家新思厂商所生产。
进一步来说,塑料框架110具有一第一开口112,而金属支撑架120具有多个第一导引部122。这些第一导引部122分别位于金属支撑架120的相对两侧,用以让触控板50对位于金属支撑架120,使得第一开口112对应暴露出触控板50。亦即,触控板50可通过这些第一导引部122(图3A中示意为4个)的导引,而与金属支撑架120的相对位置固定。
图3A为图2的触控板与金属支撑架安装关系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触控板与金属支撑架沿I-I’的剖视图。请参考图3A与图3B,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支撑架120可为一体成型,而这些第一导引部122例如自金属支撑架120冲压成型,而形成冲压孔124。此外,这些第一导引部122还可分别自金属支撑架120相对于触控板50弯折。由于这些第一导引部122折弯的方向(如图3A中向上弯折的情形)与原来相反(如图3A区域A中,金属支撑架120向下弯折),因此还可增加金属支撑件120的强度。
就金属支撑架120的材质而言,金属支撑架120的材质例如为铁。由于金属材质具有延展性,所以这些第一导引部122的弯折角度便可适度地调整。也就是说可利用金属的特性,来有效消除触控板50因刀模冲切所产生的毛边或子弹孔所带来的″尺寸偏大″引起的组装干涉。因此,当触控板50配置于金属支撑架120上时,即使触控板50的尺寸过大时,这些第一导引部122便会对应地向外侧弯折,而可让触控板50完全卡入,亦不会造成金属支撑架120的变形。相对地,触控板50的尺寸较小时,便可与这些第一导引部122贴合固定,而能够避免触控板50的松动。另外,在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还可在金属支撑架120与触控板50之间,配设一黏着胶体,以更强化触控板50的固定效果。
图4A为图2的触控板与塑料框架安装关系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触控板与金属支撑架沿II-II’的剖视图。请参考图4A与图4B,塑料框架110还可具有多个第二导引部114,位于第一开口112的一侧。由于这些第二导引部114位于第一开口112的同一侧,所以不但能达到辅助定位的效果,亦可避免因为触控板50的公差而影响组装作业。亦即,通过这些第二导引部114可让触控板50大致对位,而更方便地进行触控板50的组装。第一开口112的相对另一侧由于并未配置第二导引部114,所以并不会与触控板50在结构上有所干涉。因此,触控板50的公差并不会造成塑料框架110的变形。
请再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60可具有多个定位凸起64。金属支撑架120还可具有多个定位孔126,而塑料框架110亦可具有多个定位孔116。这些定位孔116、126分别对位与适配于这些定位凸起64。当这些定位凸起64穿设于这些定位孔116、126时,便可固定金属支撑架120、塑料框架110相对壳体60的位置。另外,金属支撑架120还可具有一第二开口128,且这些第一导引部122位于第二开口128的相对两侧。当触控板50安装至金属支撑架120之后,第二开口122便会对应暴露出触控板5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由于能够通过金属支撑架上多个第一导引部来进行触控板的定位。因此,利用金属的延展特性,即可对触控板的公差有较宽容的容许度。此外,这些第一导引部能够在冲压金属支撑架时一并成型,加工上相当便利,对模具的变更亦没有困难。另外,更可通过在金属支撑架与触控板之间,配设黏着胶体,而能够提供更佳的固定效果。并且,塑料框架上位于第一开口的同一侧的这些第二导引部,不但能辅助定位,亦能够容许触控板的公差。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板的固定结构,适于将一触控板固定至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塑料框架,配设于该触控板的一侧与该壳体之间,且具有一第一开口;以及
一金属支撑架,覆盖该触控板相对的另一侧,且分别冲有多个弯折的第一导引部,其中该些第一导引部分别位于该金属支撑架的相对两侧,用以让该触控板对位于该金属支撑架,而使得该第一开口对应暴露出该触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支撑架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支撑架还具有一第二开口,而该些第一导引部位于该第二开口的相对两侧,使得该第二开口暴露出该触控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框架还具有多个第二导引部,位于该第一开口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黏着胶体,配设于该金属支撑架与该触控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多个定位凸起,而该金属支撑架还具有多个定位孔,分别对位与适配于该些定位凸起,以固定该金属支撑架相对该壳体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多个定位凸起,而该塑料框架具有多个定位孔,分别对位与适配于该些定位凸起,以固定该塑料框架相对该壳体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的公差为+/-0.3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控板的固定结构,适于将一触控板固定至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此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一塑料框架以及一金属支撑架。塑料框架配设于触控板的一侧与壳体之间,且具有一第一开口。金属支撑架覆盖触控板相对的另一侧,且分别冲有多个弯折的第一导引部。这些第一导引部分别位于金属支撑架的相对两侧,用以让触控板对位于金属支撑架,而使得第一开口对应暴露出触控板。
文档编号H05K5/02GK201134059SQ20072007743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7日
发明者杨成群, 杨永吉 申请人: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