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8912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模块,尤其涉及具有外壳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其中该外壳 被安排为覆盖多层模块本体的安装器件的安装表面,在该多层模块本体中安装器件 被安装在多层板上。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元件正在被小型化。符合小型化的这类电子元件所广泛使用的构
造是多层模块,其中诸如ic芯片和电容器之类的安装器件被安装在具有针对电路
等的三维安排的内部导体的多层板上。
这种多层板模块包括具有被配置为覆盖安装表面的外壳的被包覆的多层模
块,诸如IC芯片和电容器之类的安装器件被安装在该安装表面上。
如图12所示,提出了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一个示例,其中金属外壳52的爪 部53与作为多层模块本体的多层板51接合。在被包覆的多层模块中,通过使用焊 料56将金属外壳52的爪部53与接地电极55接合而使金属外壳52附连在多层板 51上,其中接地电极55通过电镀或焙烧在凹部54中形成,凹部54的宽度大且在 多层板51的侧面51a上形成(参见专利文献l)。
在上述被包覆的多层模块中,如果使用焊料56将金属外壳52的爪部53与宽 度大的接地电极55接合,则爪部53可与大宽度接地电极55可靠地接合。然而, 当大宽度接地电极55形成时,接地电极55的质量变大,因此接地电极55可能从 多层板51的侧面51a上脱落。由于这个原因,金属外壳52与接地电极55的接合 的可靠性并不够。
同时,可以使用一次制造多个个体陶瓷多层板的方法,即一次制造多个元件 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多层母板生坯上形成通孔,其在分割后变成多个多层板; 用与用于形成内部导体的相似的导电胶填充通孔;烧制多层母板并且焙烧导体胶以 形成通孔电极;随后分割多层母板使得通孔被切成两半,从而形成个体多层板,其 中每个个体多层板具有接合电极,用于接合其中半个通孔(凹部)用导体填充的金属外壳的爪部;以及将金属外壳的爪部与个体多层板的接合电极接合。这样,制造 了其外壳的爪部与接合电极接合的多个个体陶瓷多层板。在使用该方法的情况下, 接合电极的面积(宽度)可能不够大。
特别地,当使用一次制造多个元件的方法时,如果接合电极的面积(宽度) 增大,则必须增大通孔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填充到通孔中的导电胶可能脱落, 从而难以形成具有大面积的可靠的接合电极。因此,当将金属外壳的爪部焊接到接 合电极时,金属外壳相对于多层板的接合强度可能不够,或者焊接接合部分由于诸 如其质量之类的负荷而可能脱落,从而导致可靠性低。
另外,即使在不使用上述制造多个元件的方法时,由于促进电子元件小型化 的需要,因此难以增大用于将金属外壳的爪部接合在多层板的侧面上的接合电极的 宽度。如果将金属外壳的爪部焊接到多个接合电极,则仍然难以充分确保接合的可 靠性。
如图3所示,专利文献1也公开了一种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配置,其中大体 上U形的加强导体58a和58b与沿着层压方向形成的狭窄凹部处形成的端部电极 57相连接,其作为与外部器件的连接电极,以便提供与外部器件的可靠连接。该 电极并不用于接合金属外壳52的爪部53,并且即使该电极用于接合金属外壳52 的爪部53,在如图13所示的端部电极57具有较小宽度的情况下,也难以提供足 够的接合强度。
专利文献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06-25256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外壳相对 于多层板的接合强度而不需要复杂结构或增大产品尺寸的高可靠的被包覆的多层 模块。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l)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包括多层
模块本体,其中安装器件被安装在多层板上;以及金属外壳,其被安排为覆盖多层
模块本体的至少一个主表面。该多层模块本体具有多个层压陶瓷层以及至少一个内 部导体层,内部导体层在陶瓷层之间形成。该多层模块本体的形状由一对相对的主表面和连接这对主表面的侧面限定。沿陶瓷层的层压方向延伸的多个侧电极被设置 在至少一个侧面上。至少一个内部导体层暴露于设置有多个侧电极的侧面,其处于
被夹在一对相邻排列的侧电极之间的区域中。金属外壳具有顶板和爪部。爪部被形 成为沿着设置侧电极的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延伸。爪部被焊接到侧电极和暴露于侧 面的内部导体层。
基于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配置,在根据权利要求2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中, 该多个内部导体层暴露于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的夹在该对相邻排列的侧电极之间 的区域中,使得当沿着陶瓷层的层压方向看时,内部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叠加在另 一内部导体层上。
基于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配置,在根据权利要求3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中, 内部导体层暴露于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使得该内部导体层从该对相邻排列的侧电 极中的一个延伸到另一个。
优点
在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l)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中,沿着陶瓷层的层压方向 延伸的多个侧电极被设置在多层模块本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该至少一个内部导体 层在设置有多个侧电极的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上暴露,其处于被夹在该对相邻排列 的侧电极之间的区域中。金属外壳的爪部被焊接到多层模块本体的侧电极并且被焊 接到在侧面上暴露的内部导体层。因此,可提供高可靠性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其 中外壳相对于多层模块本体具有大的接合强度而不需要复杂的结构或者增大产品 的尺寸。
特别地,在本发明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中,该至少一个内部导体层在设置有 多个侧电极的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上暴露,其处于被夹在该对相邻排列的侧电极之 间的区域中。因此,当将金属外壳的爪部焊接到多个侧电极时,不仅可将爪部焊接 到侧电极,还可将其焊接到在侧面上暴露的内部导体层,并且该内部导体层将焊料 保持在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因此,可提高金属外壳相对于多层模块本体的接合强 度而不使用特殊构件或者增大产品尺寸以增大侧电极的面积,从而获得高可靠性的 被包覆的多层模块。
在本发明中,关于侧电极,应注意"在陶瓷层的层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侧电 极"的表达,其是指排列侧电极使得该多个侧电极中的每一个都都在该多个陶瓷层 上形成且以在厚度方向上横跨这些陶瓷层,但并不是指侧电极的外形在陶瓷层的层 压方向上是长的。因此,侧电极的形状不限于特定形状。同样,基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配置,与根据权利要求2的被包覆的多 层模块相似,示出了其配置,其中该多个内部导体层暴露于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上 夹在该对相邻排列的侧电极之间的区域中,使得当沿着陶瓷层的层压方向看时内部 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叠加在另一内部导体层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控制并防止焊 料在陶瓷层的层压方向上流动,并且可将焊料可靠地保持在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 上。因此,可进一步显著提高金属外壳相对于多层模块本体的接合强度,从而使本 发明更有效。
应注意"该多个内部导体层在侧面上暴露使得当沿着陶瓷层的层压方向看时 内部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叠加在另一内部导体层上"的表达,其是指各种情况,包 括该多个内部导体层从该对侧鬼极中的一个延伸到另一个的情况,如图3和图6 所示;以及设置了从一个侧电极向另一侧电极延伸但并未到达另一侧电极的内部导 电层,设置了从另一侧电极向这一侧电极延伸但并未到达这一侧电极的内部导电 层,并且当沿着陶瓷层的层压方向看时两个内部导电层的端部部分叠加的情况,如 图9所示;等等。
同样,基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配置,与根据权利要求3的被包覆的多
层模块相似,示出了内部导体层在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上暴露使得该内部导体层从 该对相邻排列的侧电极中的一个延伸到另一个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焊料进 一步可靠地保持在夹在该对侧电极之间的区域,从而充分确保金属外壳相对于多层 模块本体的接合强度。因此,可提供更高可靠性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使内部导体层在侧面上暴露从而使得该内部导体层从 该对相邻排列的侧电极中的一个延伸到另一个,并且延伸到该对侧电极之外。在这 种情况下,可增大焊接面积,并且可提高焊接保持能力。因此,本发明可以更有效。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多层板(多层模块
本体)的侧面的示图。
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制造过程中使接 地电极内部导体层能在多层模块本体侧面暴露的方法的示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制造过程中当内部导体层与布线内部导体共面时使内部导体层能在多层模块本体侧面暴露的方法 的示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多 层板(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的示图。
图7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制造过程中使接 地电极内部导体层能在多层模块本体侧面暴露的方法的示图。
图8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制造过程中当内 部导体层与布线内部导体共面时使内部导体层能在多层模块本体侧面暴露的方法 的示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多
层板(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的示图。
图10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制造过程中使接
地电极内部导体层能在多层模块本体侧面暴露的方法的示图。
图1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制造过程中当内 部导体层与布线内部导体共面时使内部导体层能在多层模块本体侧面暴露的方法 的示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金属外壳的附件结构的示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示图。 参考标记
1多层模块本体(多层板) 2第一主表面(上表面) 3侧面
4 (4a, 4b) 侧电极 5内部导体层
5a内部导体层端部(内部导体暴露部分)
5al 内部导体暴露部分
5a2 内部导体暴露部分
5G 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接地电极)
5G1 上侧凸部
5G2 下侧凸部5G3, 5G4凸部 5L布线内部导体层 6焊料
8第二主表面(下表面) 9凹部 11子板
14a, 14b 通孔 21金属外壳 22爪部 31安装器件 35浮动电极
SG1,SL1陶瓷印刷电路基板 SG2,SL2陶瓷印刷电路基板 SG3,SL3 陶瓷印刷电路基板 L,L1浮动电极长度 W上侧凸部宽度,下侧凸部宽度 W1,W2 凸部宽度 WT 通孔宽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征。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构造的透视图,并 且图2是图1的放大透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被包覆的多层模块包括多层模块本体(多层板)1, 其中安装器件31被安装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第一主表面(上表面)2上;以及金 属外壳21,其被安排为覆盖多层模块本体1的第一主表面2。
通过使用焊料6使金属外壳21的爪部22与设置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侧面3 的侧电极4相连接并且与暴露在侧面3上的内部导体层5 (在下文中,也称为内部 导体暴露部分5a)相连接而将金属外壳21固定在多层模块本体1上。
8以下更具体地描述被包覆的多层模块的构造。
在本实施例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中,通过层压多个陶瓷层形成多层模块本体 1,其中每个陶瓷层具有内部导体层,在内部导体层的表面上形成(印刷)预定的
图案。用于安装安装器件的平台(未示出)被设置在第一主表面(上表面)2上, 以使安装器件31,比如IC芯片、芯片滤波器、芯片冷凝器、芯片电阻等等,被安 装在平台上。
在多层模块本体l的第二主表面(下表面)8上形成外部电极(未示出),多
层模块通过这些外部电极与其它板等等相连接。
与金属外壳21的爪部22接合的侧电极4被设置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侧面3 上。侧电极4由填充在凹部9中的电极材料制成。侧电极4的电极材料与内部导体 层5的材料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侧电极4 (4a, 4b)被设置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每个侧面3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焙烧填充在凹部中的导电胶形成侧电极4 (4a, 4b),其 中凹部在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3形成。
同样,设置在多层模块本体l中的内部导体层5,具体地是内部导体层5的端 部(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侧面3上暴露。该多个暴露的内 部导体层5 (5a)中的每一个从一个侧电极4a延伸到另一个侧电极4b以与侧电极 4a和4b连接,并且延伸到侧电极4a和4b之外的区域。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内部导体层5 (5a)在多层模块本体l的侧面3上暴露。 该多个在侧面3上暴露的内部导体层5 (5a)中的每一个从该对相邻排列的侧电极 4a和4b中的一个延伸到另一个,并且延伸到侧电极4a和4b之外的区域。
该实施例的多层模块包括,比如内部导体层5、布线内部导体层以及接地电极 内部导体层。通常,根据需要,接地电极的内部导体层5中的预定层在多层模块本 体l的侧面3上暴露。
在具有这种构造的多层模块中,多个内部导体层5 (5a)在多层模块本体l的 侧面3上暴露于被夹在一对相邻排列的侧电极4 (4a, 4b)之间的区域,并且金属 外壳21的爪部22被焊接到两个侧电极4 (4a, 4b)并且被焊接到在多层模块本体 1的侧面3上暴露的内部导体层5 (5a)。因此,金属外壳21的爪部22不仅被焊接 到侧电极4 (4a, 4b),还被焊接到内部导体层5 (5a),并且该多个在侧面3上暴 露的内部导体层5 (5a)使焊料6能被保持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侧面3上。这可充分确保金属外壳21相对于多层模块本体1的接合强度,从而提供高可靠性的被包 覆的多层模块,而没有由于使用特殊构件而导致的复杂的制造程序或者由于侧电极 面积的增大而导致的产品尺寸的增大。
接下来,描述了一种制造多层模块的方法。 [印刷有内部导体层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的制造]
首先,制备了用于形成多层模块本体1的陶瓷印刷电路母基板,特别是其上
印刷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5G (在下文中,也仅称为"接地电极5G")的陶瓷印刷
电路基板以及其上印刷布线内部导体层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
此时,如图3所示,为了使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侧面3 暴露,使得每个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从一个侧电极4a延伸到另一个侧电极4b以 与侧电极4a和4b相连接,并且延伸到侧电极4a和4b之外的区域,制备了陶瓷印 刷电路基板SG1 (图4)和陶瓷印刷电路基板SL1 (图5)。用于多个子板ll的陶 瓷印刷电路基板SG1具有通孔14a和14b (图4),这些通孔在形成用于形成侧电 极的凹部的位置上形成,并且具有用于多个子板ll的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5G,该 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5G以矩阵形式印刷于其上。用于另一多个子板11的陶瓷印 刷电路基板SL1具有通孔14a和14b (图4),这些通孔在形成用于形成侧电极的 凹部的位置上形成,并且具有用于另一多个子板ll的布线内部导体层5L,该布线 内部导体层5L以矩阵形式印刷于其上。
在其上形成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5G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SG1中,如图4所 示,用于形成侧电极的通孔对14a和14b在形成用于形成侧电极4 (图3)的凹部 的位置上形成,例如,在相对于邻近子板11的上下边界部分。
在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5G的印刷图案中,上侧凸部5G1和下侧凸部5G2延 伸到子板ll的端部(在图4中,上侧和下侧),并且连接到邻近子板ll的接地电 极5G。确定接地电极5G的上侧凸部5G1和下侧凸部5G2的宽度W,以使得上侧 凸部5G1和下侧凸部5G2的每一个都向相反设置而非相向的通孔对14a和14b的 端部之外凸出。
当将导电胶印刷在陶瓷印刷电路基板SG1上以形成接地电极内部导电层5G 时,也将导电胶印刷在通孔14a和14b上以形成电极,这些电极在分割后成为侧电 极。
其上印刷布线内部导体层5L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SL1中,为了使内部导体暴 露部分5a能以图3所示的方式暴露,除了布线内部导体层5L以外还形成了以下所述的浮动电极35和35。
特别地,如图5所示,用于形成侧电极的通孔对14a和14b在陶瓷印刷电路基 板SL1上的形成用于形成侧电极的凹部的位置上形成,其中陶瓷印刷电路基板SL1 是设置有布线内部导电层5L的层,例如,在相对于邻近子板ll的上下边界部分。
然后,将用于形成布线内部导体层5L的导电胶印刷在预定区域中,并且也将 导电胶印刷在包括通孔14a和14b的区域中。因此,形成了带状的浮动电极35和 35,其每一个都从一通孔14a的外端之外的区域延伸到另一通孔14b的外端之外的 区域。同样,通孔14a和14b用导电胶填充以形成电极,这些电极在分割后成为侧 电极。
在制备陶瓷印刷电路基板SG1和SL1时,必要时可同时形成用于夹层连接的 通路孔。用与形成内部导体层相同的导电胶填充通路孔以形成通路孔导体。 [陶瓷印刷电路基板的层压和烧制]
接下来,包括其上印刷如上所述的内部导体层(内部导体图案)的陶瓷印刷 电路基板SG1和SL1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包括其上未印刷内部导体层的陶瓷印 刷电路基板)以预定次序层压以形成层压母体,并且随后在预定条件下烧制该层压 母体。
接下来,将安装器件安装在烧制层压母体的子板(多层模块本体)上。 然后,层压母体在相对于邻近子板11的边界部分被分割。 因此,如图2所示,可提供其中安装了安装器件31的多层模块本体,并且侧 电极4 (4a, 4b)和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以上述方式在侧面3上暴露(参见图3)。
[金属外壳的附加;i
接下来,如图1和图2所示,金属外壳21被附着于多层模块本体1,并且焊 料6被施加于多层模块本体1的侧面3上的侧电极4和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的附 近,即焊料6被施加于金属外壳21的爪部22和多层模块本体1之间的接合部分。 然后,通过回流,金属外壳21的爪部22被焊接到多层模块本体1的侧面3上的侧 电极4和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使得金属外壳21被接合并固定在多层模块本体1 上。因此,可提供具有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的多层模块。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在设置有接地电极5G的层上和设置有布线内部导体层 5L的层上设置变成暴露内部导体层的内部导体图案时,可在期望层上设置至少一 个变成暴露内部导体层的内部导体图案。
11第二实施例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多层模块的多层模块本 体的侧面结构的示图。
在第二实施例的多层模块中,如图6所示,该多个在多层模块本体l的侧面3
上暴露的内部导体层5中的每一个从一对相邻排列的侧电极4a和4b中的一个延伸 到另一个,但并未延伸到侧电极4a和4b之外的区域。
例如通过下述方法可制造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这种多层模块。
首先,制备如图7所示的其上印刷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5G的陶瓷印刷电路基 板SG2以及如图8所示的其上印刷布线内部导体层5L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SL2 以作为用于形成多层模块本体1的陶瓷印刷电路母基板。
如图7所示,构造其上印刷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5G的陶瓷印刷电路母基板 SG2,以使用于形成侧电极的通孔对14a和14b在形成用于形成侧电极的凹部的位 置上形成,例如,在相对于邻近子板11的上下边界部分。上侧凸部5G1和下侧凸 部5G2延伸到每个子板11的端部(在图7中,上端和下端),并且与邻近子板11 的接地电极5G相连接。确定接地电极5G的上侧凸部5G1和下侧凸部5G2的宽度 W,以使上侧凸部5G1和下侧凸部5G2中的每一个都从一通孔14a延伸到另一通 孔14b但并未向通孔14a和14b的外端之外凸出。同样,通孔14a和14b用导电胶 填充以形成侧电极。
如图8所示,构造其上印刷布线内部导体层5L的陶瓷印刷电路母基板SL2, 以使用于形成侧电极的通孔对14a和14b在形成用于形成侧电极的凹部的位置上形 成,例如,在相对于邻近子板11的上下边界部分。同样,设置了布线内部导体层 5L,并且设置了带状浮动电极35和35,其每一个在相对于邻近子板U的每个边 界部分处从一通孔14a延伸到另一通孔14b,但并未向通孔14a和14b的外端之外 凸出。浮动电极35和35的长度L与接地电极5G的上侧凸部5G1和下侧凸部5G2 的宽度W基本上相同。
接下来,层压了具有如图7所示构造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SG2和SL2,并且 随后通过应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法,如图6所示,可获得多层模块本体l,其 中该多个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侧面3上暴露的内部导体层5中的每一个都从相邻排 列的侧电极对4a和4b中的一个延伸到另一个,但并未延伸到侧电极4a和4b之外 的区域。
然后,金属外壳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接合并固定在多层模块本体1上,从而获得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大接合强度金属外壳的高可靠性的多层模块。 利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多层模块,可获得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优点。 第三实施例..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多层模块的多层模块本 体的侧面结构的示图。
如图9所示,在第三实施例的多层模块中,两个侧电极4 (4a和4b)、内部导 体暴露部分5al以及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2设置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侧面3上。内 部导体暴露部分5al从一个侧电极4a的左右两端凸出但并未到达另一侧电极4b。 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2从另一侧电极4b的左右两端凸出但并未到达这一侧电极4a。 设置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l和5a2的位于侧电极4a和4b之间的端部部分以使得当 沿着陶瓷层的层压方向看时这些端部部分是叠加的。
例如通过下述方法可制造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这种多层模块。
首先,制备如图10所示的其上印刷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5G的陶瓷印刷电路 基板SG3以及如图11所示的其上印刷布线内部导体层5L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SL3 以作为用于形成多层模块本体1的陶瓷印刷电路母基板。
如图10所示,构造其上印刷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5G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 SG3,以使用于形成侧电极的通孔对14a和14b在形成用于形成侧电极的凹部的位 置上形成,例如,在相对于邻近子板11的上下边界部分,并且凸部5G3和凸部5G4 设置在包括通孔14a和14b的上区域和下区域中的每一个。凸部5G3的宽度Wl 大于通孔14a和14b的宽度WT。凸部5G4的宽度W2小于通孔14a和14b的宽度 WT。印刷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5G使得具有不同宽度的两个凸部5G3和5G4之间 的位置关系在上部和下部是两侧对称的。同样,通孔14a和14b用导电胶填充以形 成侧电极。
如图11所示,构造其上印刷布线内部导体层5L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SL3, 以使用于形成侧电极的通孔对14a和14b在形成用于形成侧电极的凹部的位置上形 成,例如,在相对于邻近子板11的上下边界部分中的每一个。同样,在上部和下 部设置带状浮动电极35和35。单个子板11的上部中的一个浮动电极35的长度 Ll与接地电极5G的上部处的凸部5G3的宽度Wl基本上相同,使得这一浮动电 极35仅在一通孔14a上叠加,并且从这一通孔14a的左右两端凸出。下部中的另 —浮动电极35的长度Ll与接地电极5G的下部处的凸部5G3的宽度Wl基本上相 同,使得该另一浮动电极35仅在另一通孔14b上叠加,并且从该另一通孔14b的左右两端凸出。
尽管并未特别地示出,但是制备了要在上述陶瓷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下两层处
层压的陶瓷印刷电路母基板。在陶瓷印刷电路基板中,带状浮动电极35和35设置 在上部和下部,使得单个子板11的上部中的一个浮动电极35仅在另一通孔14b 上叠加且从该另一通孔14b的左右两端凸出,并且下部中的另一浮动电极35仅在 这一通孔14a上叠加且从这一通孔14a的左右两端凸出,其方式与图11示出的上 述印刷电路基板相反。即该陶瓷印刷电路基板的构造与图ll示出的这一陶瓷印刷 电路基板在平面图中旋转180。后相同。图11所示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尤其可用作 要在预定的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下两层上层压的印刷电路基板。
层压这些陶瓷印刷电路基板,并且其后应用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因此, 如图9所示,可提供多层模块本体l,其构造如下侧电极4a和4b、内部导体暴 露部分5al以及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2设置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侧面3,并且当沿 着陶瓷层的层压方向看时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l和5a2的位于侧电极4a和4b之间 的端部部分是叠加的。
然后,金属外壳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接合并固定在多层模块本体1上, 从而获得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大接合强度金属外壳的高可靠性的多层模块。
利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多层模块,可获得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在设置接地电极5G的层以及设 置布线内部导体层5L的层上暴露,但是内部导体暴露部分5a可仅在这些层中之 一暴露。
关于期望暴露的层的数量,内部导体层可在由一种类型或者两种类型的层组 成的期望层上暴露。
特别地,利用本发明,可以下列一种方式或两种方式形成内部导体暴露部分
(1) 利用接地电极形成内部导体暴露部分的方法,以及
(2) 使内部导体暴露部分在设置有布线内部导体层的层的侧面上暴露的方法。
在内部导体层印刷在陶瓷印刷电路基板上的情况下,印刷程序并不会变得复 杂,即使同时印刷变成内部导体暴露部分的内部导体层也是如此。因此,通过在其 上印刷接地电极内部导体层的层上和其上印刷布线内部导体层的层上同时印刷变 成内部导体暴露部分的内部导体层,^且使内部导体暴露部分在设置内部导体层的 层上暴露,可有效地制造其中很多内部导体暴露部分在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上暴露
14的多层模块,并且使金属外壳高可靠地与多层模块接合。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多层模块本体的具 体构造(例如,陶瓷层和内部导体层的层压状态、内部导体层的具体形状、安装器 件的类型及安装方式等等)、侧电极及内部导体层的暴露部分的形状、侧电极与内 部导体层之间的位置关系、金属外壳的具体结构等等做出各种应用和修改。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可提供其中金属外壳相对于多层模块本体的接合强 度提高了的高可靠性的多层模块,而不使用特殊构件或者为了增大侧电极的面积而 增大产品尺寸。
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被用于各种用途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
权利要求
1. 一种被包覆的多层模块,其包括多层模块本体,其中安装器件被安装在多层板上;以及金属外壳,其被安排为覆盖所述多层模块本体的至少一个主表面,其中所述多层模块本体具有多个层压陶瓷层和至少一个内部导体层,所述内部导体层在所述陶瓷层之间形成,所述多层模块本体的形状由相对的主表面对和连接所述主表面对的侧面限定,在所述陶瓷层的层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侧电极被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侧面上,并且至少一个所述内部导体层在设置有所述多个侧电极的所述侧面上暴露于夹在相邻排列的所述侧电极对之间的区域中,以及其中所述金属外壳具有顶板和爪部,所述爪部被形成为沿着设置所述侧电极的所述多层模块本体的所述侧面延伸,并且所述爪部被焊接到所述侧电极以及在所述侧面上暴露的所述内部导体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部导体 层在所述多层模块本体的所述侧面上暴露于夹在所述相邻排列的侧电极对之间的 区域中,使得当沿着所述陶瓷层的层压方向看时,所述内部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叠 加在另一所述内部导体层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导体层在 所述多层模块本体的所述侧面上暴露,使得所述内部导体层从所述相邻排列的侧电 极对中的一个延伸到另一个。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被包覆的多层模块,其外壳相对于多层板具有大的接合强度而不需要复杂的结构或者增大产品的尺寸。沿陶瓷层的层压方向延伸的多个侧电极4被设置在多层模块本体1的至少一个侧面3上。至少一个内部导体层5在设置侧电极的侧面上暴露于夹在相邻排列的侧电极对之间的区域。金属外壳21的爪部22被焊接到侧电极和内部导体层上。多个内部导体层可在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上暴露于夹在相邻排列的侧电极对之间的区域,使得当沿着陶瓷层的层压方向看时,内部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叠加在另一内部导体层上。内部导体层可在多层模块本体的侧面上暴露,使得内部导体层从相邻排列的侧电极对中的一个延伸到另一个。
文档编号H05K3/46GK101449635SQ200780017880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7日
发明者田中浩二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