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985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属机械动力类》'
该发明利用垂直圆周的甲乙点和丙丁点的运行高度相同,但3乙阻力臂长度倍于3甲动力臂的规律《见附图六》,创造了全新的机械运行方式。
该发明的具体结体结构是两个1立杆相对而立,固于15底座之上。2连杆穿过3非水平线扛杆的动、阻力臂的结合部处后,其两端分别固于两个l立杆的中下部。 '
3扛杆的动力臂3甲俯视呈山字状《见附图3》,其两侧的l竖旁,分别固有两个5重块,5下固有6平衡块。3扛杆的阻力臂3乙的长度倍于3甲。其尾端呈垂直状时,紧贴于固于两个1立杆顶端的7弹力线的中央。
9连杆穿过10滑轮后,其两端成水平状分别固于两个ll立杆的顶端。8拉索的一端固于7的中央,另一端向后穿过10滑轮的滑槽后,再向下穿过两组分固于两个位于3甲的15甲压力板两侧的12立杆顶端的13滑轮组《每组由两个上下相对而接的13滑轮组成》的中央后,再向上固接8拉索上端,正面呈正三角型,其三角型底部一横紧贴于15甲压力板下部《见附图5》。
15甲压力板尾部通过轴承与3扛杆的3甲动力臂中央的1竖相连,可向上旋转,其前部呈直钩状,可钩住8的呈三角状的底部的一横;15甲压力板上压着15乙轴承滑块;当滑块内的自动插销拉开时,7拉功8上弹,15甲随既向上旋转推功15乙向后《见附图4》。
该发明的运行方式是15乙向前滑动并压于15甲之上《15甲压力板的前部垂直钩,钩住呈三角状的8的一横,然后,15乙内的自动插销,插入15甲,将15乙固于15甲和3甲之上。
5重块下压8, 8向下既拉动7成弓弦状。重块下压15甲到位触底块。
此时3扛杆的3乙阻力臂呈垂直状《见附图1》。15乙内的自动控制插销,自动拉开,失去下压力的15甲既在7拉动8的弹力下,向上翻转;7以弹力狠击3乙阻力臂的顶端,形成新一轮的机械运动。
该发明的基本原理是甲乙两点的垂直距离和丙丁的垂直距离一致,但是3乙阻力臂的长度倍于3甲动力臂的长度《见附图6》,所以,该非水平状扛杆的阻力臂运行的高度,就倍于动力臂的运行高度,从而实现省力省功的目的。


附图1是该装置侧视图《省面对视伐的1、 11各一根立杆和装于12立杆上的13滑轮》。附图2是该装置的俯视图《省略12、 13等部件》。附图3是装有重块的3甲动力臂和12、 13、连接后的俯视图。附图4是装有15甲压力板和15乙轴承滑块的3非水平状扛杆的侧视图。附图5是15甲压于8下部的正三角状的一横上的正视图。附图6是非水平扛杆运行的原理图。
权利要求
1、11两对立杆,相向而立呈纵向排列;两个12立杆相向而立,3扛杆固于两个1立杆中下部的2连杆上,其阻力臂的顶端呈垂直状时,紧贴于固于两个1顶端的7的中央。呈山字状的3甲动力臂的外侧的两竖外侧固有5重块,15甲压力板的尾端装有轴承和3甲动力臂的1竖相连,15乙轴承滑块压于15甲之上。两个11立杆相向而立,9连杆穿过10滑轮后,其两端分固于11顶端。12立杆分立于15甲两侧,并位于11立杆的内侧。其顶端分别装有两组槽口相对连接的13滑轮。8拉索一端固于7中央,另一端穿过10,再穿过两组13的中央后,再固于8上,此时8的下部呈正三角型《见附图5》。由此组成一有机的动力装置。甲非水平状扛杆的阻力臂长于动力臂。乙动力臂上装有5重块。
全文摘要
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属机械动力类》该发明的基本原理是甲乙两点的垂直距离和丙丁的垂直距离一致,但是3乙阻力臂的长度倍于3甲动力臂的长度(见附图6),所以,该非水平状扛杆的阻力臂运行的高度,就倍于动力臂的运行高度,从而实现省力省功的目的。
文档编号B66F15/00GK101659385SQ20081004229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9日
发明者(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翁南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