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门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897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门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门自动地水平移动的滑动门装置、以及使用该滑动门装置的电梯。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滑动门装置中,在出入口的左右纵框上设有一对发光器,它们具有尺寸较长而且连续的发光面;和一对摄像机,它们拍摄与它们相对的发光器的发光面,由此出入口整体被纳入监视区域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338846号公报在上述的以往的滑动门装置中,在出入口框的左右纵框分别设置有发光器用的开口部和摄像机用的开口部,需要分别安装发光器和摄像机,传感器的现场安装作业花费功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安装用于检测出入口的障碍物的传感器的滑动门装置、及使用该滑动门装置的电梯。本发明的滑动门装置具有门,其通过水平移动来开闭出入口;第1框体,其设于出入口框的第1纵框上,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第2框体,其设于出入口框的第2纵框上,在上下方向上细长 ’第1发光器,其设于第1框体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尺寸长而且连续的第1 发光面;第2发光器,其设于第2框体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尺寸长而且连续的第2发光面; 第1摄像单元,其设于第1框体上,拍摄第2发光面;第2摄像单元,其设于第2框体上,拍摄第1发光面;以及图像处理部,其根据来自第1摄像单元及第2摄像单元的信号,判定出入口有无物体。另外,本发明的电梯具有轿厢,其在井道内升降;电梯门,其通过水平移动来开闭设于轿厢和层站之间的出入口 ;第1框体,其设于出入口框的第1纵框上,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第2框体,其设于出入口框的第2纵框上,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第1发光器,其设于第 1框体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尺寸长而且连续的第1发光面;第2发光器,其设于第2框体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尺寸长而且连续的第2发光面;第1摄像单元,其设于第1框体上,拍摄第2发光面;第2摄像单元,其设于第2框体上,拍摄第1发光面;图像处理部,其根据来自第1摄像单元及第2摄像单元的信号,判定出入口有无物体;以及轿厢控制部,其根据来自图像处理部的信息,控制电梯门的开闭。


图1是从轿厢内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时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轿厢门装置的控制电路的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2框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第2框体的发光器室的纵剖面图。
4
图5是图3所示的第2框体的摄像单元室的纵剖面图。图6是沿图5所示的第2框体的VI-VI线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5所示的第2框体的VII-VII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从轿厢内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滑动门装置)时的主视图。在图中,在于井道内升降的轿厢1上设有轿厢出入口 la。轿厢出入口 Ia通过作为水平移动的电梯门的第1及第2轿厢门2a、2b而开闭。在轿厢出入口 Ia的周围设有轿厢出入口框3。轿厢出入口框3具有第1及第2纵框3a、3b,它们被设于轿厢出入口 Ia的左右; 上部水平框3c,其被设于第1及第2纵框3a、!3b的上端部之间;以及下部水平框3d,其被设于轿厢出入口 Ia的地面部。在第2纵框北的前表面设有轿厢操作面板(未图示)。在第1纵框3a安装有第1框体4。在第2纵框北安装有第2框体5。第1及第2 框体4、5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并沿着第1及第2纵框3a、3b的彼此相对的侧面的整个高度设置。并且,第1及第2框体4、5以使其前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面对轿厢出入口 Ia设置。另外,第1及第2框体4、5的前表面与第1及第2框体4、5的侧面成为一个平面,以使其前表面不从第1及第2纵框3a、3b的侧面突出。另外,第1及第2框体4、5相比于轿厢出入口 Ia的进深方向的纵框3a、3b的中间部靠近轿厢门2a、沘侧配置。尤其是在该示例中,第1及第2框体4、5被配置在纵框3a、北的轿厢门2a、2b侧的端部。在第1框体4中内置有第1发光器6和作为第1摄像单元的第1摄像机7。在第 2框体5中内置有第2发光器8和作为第2摄像单元的第2摄像机9。第1发光器6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尺寸较长而且连续的第1发光面6a。第2发光器 8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尺寸较长而且连续的第2发光面8a。第1及第2发光面6a、8a在轿厢出入口 Ia的大致整个高度上设置,并隔着轿厢出入口 Ia彼此相对。第1摄像机7被设于第1框体4的上端部(上部水平框3c附近),并与第1发光面6a的上端部邻接,并且拍摄第2发光面8a。第2摄像机9被设于第2框体5的下端部 (下部水平框3d附近),并与第2发光面8a的下端部邻接,并且拍摄第1发光面6a。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轿厢门装置的控制电路的框图。在第1框体4内收纳有第 1发光器6、第1摄像机7及第1物体检测控制部11。第1物体检测控制部11对第1发光器6进行点亮控制。并且,第1物体检测控制部11具有第1图像处理部11a。第1图像处理部Ila根据由第1摄像机7拍摄并输出的图像信号来进行图像处理,判定第2发光器8和第1摄像机7之间是否存在物体(障碍物)。并且,在由第1图像处理部Ila判定为存在物体时,第 1物体检测控制部11向轿厢控制部10输出检测信号。在第2框体5内收纳有第2发光器8、第2摄像机9及第2物体检测控制部12。第 2物体检测控制部12对第2发光器8进行点亮控制。
并且,第2物体检测控制部12具有第2图像处理部12a。第2图像处理部1 根据由第2摄像机9拍摄并输出的图像信号来进行图像处理,判定第1发光器6和第2摄像机9之间是否存在物体。并且,在由第2图像处理部1 判定为存在物体时,第2物体检测控制部12向轿厢控制部10输出检测信号。第1及第2物体检测控制部11、12通过轿厢控制部10相互发送并接收信号,由此能够分别得知第2及第1发光器8、6的点亮/灭灯的定时。在轿厢操作面板设有警报装置13。警报装置13由轿厢控制部10控制,向轿厢1 内的乘客发出警告播报和/或警告声音,进行警告显示。并且,轿厢控制部10向控制轿厢门2a、2b的开闭的开闭控制部14输出开闭指令。 利用这种结构,轿厢控制部10根据来自物体检测控制部11、12的检测信号,使警报装置13 动作,并控制轿厢门2a、2b的开闭。另外,轿厢控制部10、第1物体检测控制部11、第2物体检测控制部12及开闭控制部14都具有微型计算机,能够根据存储在微型计算机中的程序来执行各自的功能。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2框体5的立体图。第2框体5具有前表面开口的框体主体(构造体)21、和设于框体主体21内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分隔板22。并且,在框体主体21的上端部设有上部盖23,在框体主体21的下端部设有下部盖24。框体主体21内的空间被分隔板22划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即发光器室21a和摄像单元室21b。第2发光器8配置在发光器室21a中。第2摄像机9配置在摄像单元室21b 的下端部。分隔板22是用于不使第2发光器8发出的光透射的部件,以使光不会在发光器室21a与摄像单元室21b之间泄漏。在发光器室21a的前表面设有使光透射/漫射的透射漫射板25。发光器室21a 的前表面开口被透射漫射板25堵住。透射漫射板25能够使用例如半透明的乳白色的树脂板、或者表面被实施扩散处理的透明树脂板或玻璃板。并且,第2发光面8a利用透射漫射板25形成。在摄像单元室21b的前表面设有滤光罩26。滤光罩沈使来自与其相对的发光器即第1发光器6的光透射,并遮挡除该光的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的至少一部分。S卩,滤光罩 26作为光学滤光器遮挡物体检测所不需要的波长的光,选择性地使来自第1发光器6的光透射。并且,滤光罩26能够使用例如树脂板或者玻璃板。图4是图3所示的第2框体5的发光器室21a的纵剖面图,图5是图3所示的第2 框体5的摄像单元室21b的纵剖面图,图6是沿图5所示的第2框体5的VI-VI线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5所示的第2框体5的VII-VII线的剖面图。第2发光器8具有基板27,其设于发光器室21a内,并与透射漫射板25相对;多个光源(点光源)28,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安装在基板27上;以及透射漫射板 25。全部光源观与透射漫射板25相对并与透射漫射板25隔开预定的间隔。光源观能够采用例如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灯或者电致发光元件。并且,优选光源观发出单一波长的可见光或者红外光。第2摄像机9被配置在摄像单元室21b的下端部,并朝向斜上方倾斜。第2物体检测控制部12被收容在摄像单元室21b内的第2摄像机9的上方,而且在第2摄像机9的附近。
第1框体4的构造与第2框体5相同。在第1框体4中,滤光罩沈使来自与其相对的发光器即第2发光器8的光透射,并遮挡除该光的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第1发光器6与第2发光器8相同地被配置在发光器室21a内,具有基板27、光源观和透射漫射板25。并且,第1摄像机7被配置在摄像单元室21b的上端部,并朝向斜下方倾斜。第1 物体检测控制部11被收纳在摄像单元室21b内的第1摄像机7的下方,而且在第1摄像机 7的附近。下面,说明物体的检测方法。首先,将在发光器6、8未点亮时来自摄像机7、9的图像数据α、和在发光器6、8点亮时的图像数据β取入到图像处理部lla、12a中。然后,运算图像数据β减去图像数据α后得到的差分图像Y。在执行物体的监视时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通过进行这种差分处理,在差分图像Y中只剩下去除了周围的外部光后的发光面6a、8a的像。因此,当在以摄像机7、9为顶点、以发光面6a、8a为底边的两个三角形的监视区域内不存在遮挡光的物体时,在差分图像Y中剩下连续的一条直线状的发光面的像。与此相对,当在监视区域内存在遮挡光的物体时,由于光的一部分被遮挡,因此差分图像Y的发光面的像被切断为多个变得不连续,或者发光面的像的长度比通常时短。当图像处理部IlaUh检测到发光面的像变得不连续、发光面的像变短、或者发光面的像消失时,判定为纵框3a、!3b之间存在物体,并将表示该内容的信号发送给轿厢控制部10。在这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中,第1发光器6及第1摄像机7设于公共的第1框体 4上,第2发光器8及第2摄像机9设于公共的第2框体5上,因此现场的传感器的安装作业只需将框体4、5安装在纵框3a、!3b上即可,能够容易进行传感器的安装作业。另外,利用分隔板22将框体主体21内部划分为发光器室21a和摄像单元室21b, 将发光器6、8和摄像机7、9分开配置,因此能够防止不需要的光进入摄像机7、9,提高检测精度。另外,由于在摄像单元室21b的前表面设置滤光罩沈,所以能够防止不需要的波长的光进入摄像机7、9,提高检测精度。另外,由于将第1及第2物体检测控制部11、12收纳在摄像单元室21b中,所以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同时将摄像机7、9和物体检测控制部11、12接近配置,能够提高可靠性。另外,第1及第2物体检测控制部也可以一体化。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通过被物体遮挡而使发光面的像中断或者变短来检测物体,但物体的检测方法不限于这种方法。例如,也可以求出作为最新的差分图像与预定时间前的差分图像的差分的时间差分图像,判定时间差分图像中是否存在预定值以上的值。在这种方法中,如果不存在物体,则时间差分图像在整个面上是几乎为零的值。另外,如果存在运动的物体,则在时间差分图像中出现预定值以上的部分。因此,如果存在预定值以上的部分,则能够判定为存在物体。根据这种方法,能够排除附着在发光面6a、8a上的静止的尘埃,高效地只检测乘客等运动物体。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说明了对开门方式的滑动门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单开门方式,轿厢门及层站门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把本发明适用于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但也能够适用于层站门装置。另外,也能够把本发明的滑动门装置应用于例如设于建筑物的出入口、列车等交通工具的上车下车口、或者列车的站台的出入口。
权利要求
1. 一种滑动门装置,其具有 门,其通过水平移动来开闭出入口 ;第1框体,其设于出入口框的第1纵框上,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第2框体,其设于所述出入口框的第2纵框上,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第1发光器,其设于所述第1框体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尺寸长而且连续的第1发光第2发光器,其设于所述第2框体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尺寸长而且连续的第2发光第1摄像单元,其设于所述第1框体上,拍摄所述第2发光面; 第2摄像单元,其设于所述第2框体上,拍摄所述第1发光面;以及图像处理部,其根据来自所述第1摄像单元及第2摄像单元的信号,判定所述出入口有无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门装置,其中,所述第1框体及第2框体各自具有前表面开口的框体主体、和设于所述框体主体内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分隔板,所述框体主体内部被所述分隔板划分为发光器室和摄像单元室, 所述第1发光器及第2发光器配置在所述发光器室中, 所述第1摄像单元及第2摄像单元配置在所述摄像单元室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门装置,其中,在所述摄像单元室的前表面设有滤光罩,该滤光罩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器及第2发光器中与该滤光罩相对的发光器的光透射,并遮挡除该光的波长之外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门装置,其中,所述第1发光器及第2发光器具有多个光源,它们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发光器室内;以及透射漫射板,其设于所述发光器室的前表面,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透射/漫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门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处理部具有第1图像处理部,其对来自所述第1摄像单元的信号进行处理; 以及第2图像处理部,其对来自所述第2摄像单元的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第1图像处理部及第2图像处理部配置在所述摄像单元室内。
6.一种电梯,其具有 轿厢,其在井道内升降;电梯门,其通过水平移动来开闭设于所述轿厢和层站之间的出入口; 第1框体,其设于出入口框的第1纵框上,在上下方向上细长; 第2框体,其设于所述出入口框的第2纵框上,在上下方向上细长; 第1发光器,其设于所述第1框体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尺寸长而且连续的第1发光第2发光器,其设于所述第2框体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尺寸长而且连续的第2发光第1摄像单元,其设于所述第1框体上,拍摄所述第2发光面;第2摄像单元,其设于所述第2框体上,拍摄所述第1发光面; 图像处理部,其根据来自所述第1摄像单元及第2摄像单元的信号,判定所述出入口有无物体;以及轿厢控制部,其根据来自所述图像处理部的信息,控制所述电梯门的开闭。
全文摘要
在滑动门装置中,在出入口框的第1纵框上设有第1框体,在第2纵框上设有第2框体。在第1框体上设有第1发光器,其具有在上下方向尺寸较长而且连续的第1发光面。在第2框体上设有第2发光器,其具有在上下方向尺寸较长而且连续的第2发光面。并且,在第1框体上设有拍摄第2发光面的第1摄像单元。另外,在第2框体上设有拍摄第1发光面的第2摄像单元。
文档编号B66B13/26GK102159488SQ200880131139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增田寿雄, 川荣祐贵, 鹿井正博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