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086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振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振动源的振
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振动装置(比如拾音器、传声器、振动器或扬声器), 一般采用线圈 磁铁构件或压电陶覺作为其振动源,所述振动源一般置于振动装置上振动部件 的下方且与振动部件相连接,当振动源带动振动部件运动时,振动部件或振动 发出声音,或实现人们需要的其他功能。
请参阅图l,图1中的振动装置为扬声器1,所述扬声器1中包括支架11、
线圈磁铁构件12、振动部件13、定心支片14和防尘帽15,所述线圏磁铁构件 12为振动装置的振动源,上述扬声器和其包含的组件均为比较常见的产品和零 部件。所述扬声器l运行时,线團磁铁构件12带动振动部件13运动,振动部 件13振动发音。在现有扬声器1运行时,振动部件沿着A方向上下振动,当 振动部件上的部分振动区域振动过强或过弱时,扬声器无法进行调节,从而造 成扬声器的发声效果不佳。
现有技术中,也有振动装置包含两个或两个振动源,但是,这些振动源之 间相互连接、它们振动时共同产生一个振动力使振动部件振动,因此当振动部 件上的部分振动区域振动过强或过弱时,其也不能对这些过强或过弱的振动区 域进行调节,同样造成振动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装置,旨在解决的现有振动装置对其上的 振动部件的部分振动区域过强或过弱的振动不能有效调节,从而导致振动装置震动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振动装置,包括振动部件和第一 振动源,所述 第一振动源连接于振动部件的下方,所述振动装置还设有可以对振动部件的振 动起调节作用第二振动源,所述第二振动源与第 一振动源相间隔。
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第二振动源不与第一振动源相接触,因此其能灵活 的装置在振动装置的多个不同部位,产生与第一振动源不同的振动力,该振动 力对振动部件的特定振动区域过强或过弱的振动进行调节,使振动部件整体达 到较佳的振动效果。


图l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l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振动装置3为一扬声器,当然,所述振动装置3 还可是扬声器、传声器、振动器等其他依靠振动力工作的装置。所述振动装置3包括支架31、振动部件32、第一振动源和第二振动源,其 中,所述第一振动源为线圏磁铁构件21,所述第二振动源为线圏磁铁构件22。 当然,所述第一振动源和第二振动源均可以为多个线圈石兹铁构件或其他振动构 件,该第一振动源与第二振动源之间相间隔。在实践中,第二振动源的作用为 调节振动部件32上的部分振动区域的振动发音,因此,其所产生的振动力要明 显小于第一振动源所产生的振动力。请参阅图2,所述支架31、振动部件3、线圈磁铁构件21和线圈磁铁构件 22均为现有扬声器所常用的零部件,因此对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再详述。 所述线圏^f兹铁构件21置于振动部件32的下方且与其连4妄,所述线圈》兹4失构件 22置于振动部件32的下方且粘贴安装于支架31上,该线圈》兹4失构件22与线 圈磁铁构件21不相连接。线圏磁铁构件21通电产生振动力带动振动部件32 振动,线圈》兹铁构件22产生不同于-兹铁构件21的振动力,该振动力能对振动 部件32相应的振动区域上过强或过弱的振动进行调节,是该振动区域的振动处 于较佳状态,从而使整个振动装置的达到良好发声的发声效果。实施例2请参阅图3,图3中的振动装置4为一扬声器,其与振动装置3不同之处 于,振动装置4上的线圈磁铁构件22位于振动部件42的上方。线圏磁铁构件 22更换位置,可以对振动部件42的不同振动区域进行影响,使振动部件42发 出的声音符合人们的特定需要。实施例3请参阅图4,图4中的振动装置5为另一类型的扬声器,包括支架51和振 动部件52。振动装置5为一现有微型喇叭,其结构不赘述。与振动装置3相类 似,所迷振动装置5上的线圈磁铁构件22也处于振动部件52的上方。实施例4请参阅图5,图5中的振动装置6为一扬声器,包括支架61、振动部件62、 定心支片63、防尘帽64、线圈磁铁构件21和线圈》兹铁构件22,所述支架61 用于安装扬声器的其他部件,振动部件62安装在支架61上,所述定心支片63 位于振动部件62的下方,所述防尘帽64位于振动部件62的上方,所述线圏i兹 铁构件21位于振动部件62的下方,其用来带动振动部件62振动发音,所述线 圏磁铁构件22置于定心支片63的下方并与其连接。将线圏磁铁构件22置于定 心支片63的下方可以通过线圈i兹《失构件22产生的振动力来影响定心支片63 的振动,从而达到调节振动部件62的振动发声的目的。实施例5请参阅图6,图6中的振动装置7与图5中的振动装置6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线圈磁铁构件22位于定心支片73的上方并与之连接。同样,将线圏磁铁 构件22置于定心支片73的上方可以通过线圏》兹铁构件22的振动来影响定心支 片73的振动,从而达到调节振动部件72的振动发声的目的。实施例6请参阅图7,图7中的振动装置8与图5的振动装置6区别在于用压电陶 资构件23代替线圈磁铁构件22。所述压电陶瓷构件23的振动频率较高,能对 振动部件振动发声的高频频带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实施例7请参阅图8,图8中的振动装置9与振动装置8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振动 装置8中,压电陶瓷构件23置于振动装置8上的定心支片83的下方,在振动 装置9中,压电陶瓷构件23置于振动装置9上的定心支片93的上方,它们均 通过自身的振动来影响定心支片83、 93的振动,从而达到调节振动部件92的 振动发声的目的。实施例8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中的振动装置10A与图7中的振动装置8的不同之处在于,压电陶瓷构件23的装置的位置不同。在振动装置IOA中,压电陶 瓷构件23装置于防尘帽104上方。所述振动装置10A中的压电陶瓷构件23振 动带动防尘帽104振动来间接调节振动部件102振动发声的目的。 实施例9请参阅图10,图10中所述振动装置IOB和IOA的不同之处在于,振动装 置10A中的压电陶瓷构件23装置于防尘帽104的上方,振动装置10B中的压 电陶瓷构件23装置于防尘帽104的下方。所述压电陶瓷构件23装置于防尘帽 104的下方时,从外表面观看不到压电陶瓷构件23,整个振动装置也显得更加 美观。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振动装置,包括振动部件,在所述振动部件的下方设有第一振动源,所述第一振动源与第一振动部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还设有可以对振动部件的振动起调节作用第二振动源,所述第二振动源与第一振动源相间隔。
2、 如权利1所述的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动源为一个或 一个以上的振动构件。
3、 如权利2所述的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构件为线圏磁铁 构件或压电陶资片。
4、 如权利l或2所述的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动源置于 振动部件的上方。
5、 如权利l或2所述的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动源置于 振动部件的下方。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振动装置 其他部件安装的支架和用于振动部件定位的定心支片,所述振动部件和定心支 片装置于支架上,所述定心支片位于振动部件下方,所述第二振动源安装于定 心支片与振动部件之间。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振动装置 其他部件安装的支架和用于振动部件定位的定心支片,所述振动部件和定心支 片装置于支架上,所述定心支片位于振动部件下方,所述第二振动源安装于定 心支片的下方。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振动装置 其他部件安装的支架、用于振动部件定位的定心支片和用于防尘的防尘帽,所 述振动部件和定心支片装置于支架上,所述定心支片位于振动部件下方,所述 防尘帽位于振动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振动源安装于防尘帽的上方。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振动装置 其他部件安装的支架、用于振动部件定位的定心支片和用于防尘的防尘帽,所 述振动部件和定心支片装置于支架上,所述定心支片位于振动部件下方,所述 防尘帽位于振动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振动源安装于防尘帽的下方。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振 动源所产生的振动力小于第一振动源所产生的振动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装置,包括振动部件和第一振动源,所述第一振动源连接于振动部件的下方,所述振动装置还设有可以对振动部件的振动起调节作用第二振动源,所述第二振动源与第一振动源相间隔。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第二振动源不与第一振动源相接触,因此其能灵活的装置在振动装置的多个不同部位,产生与不同于第一振动源的振动力,该振动力对振动部件的特定振动区域过强或过弱的振动进行调节,使振动部件整体达到较佳的振动效果。
文档编号B06B1/02GK101602049SQ200910108508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
发明者黎达荣 申请人:黎达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