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415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对扩充接口卡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及使 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业不断发展,计算机运行速度日渐增加,扩充接口卡比如PCI接口 卡的耗电功率已达到25W,其发热量甚至比中央处理器还高,然而目前计算机主机内部的散 热设计主要是针对中央处理器等高发热量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却明显忽略了扩充接口卡 所在的区域,为确保扩充接口卡能正常运作,必须及时排出该接口卡处的热量。现有针对接口卡散热的散热装置往往只能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上,当计算机内的结 构设计有所改变,比如接口卡的数量增减或排布改变时,该散热装置不方便进行方位调整 以适应计算机内部结构的改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扩充接口卡散热且适应性较强的散热装置及采用该 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风扇及设于该散热风扇上的一固定装置, 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散热风扇一侧的一主件及连接于该主件上的第一辅件及第二 辅件,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均与该主件枢转连接,使该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均可相对 该主件转动。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设于该壳体内的至少一扩充接口卡及一散热装置,该 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风扇及设于该散热风扇上的一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 散热风扇一侧的一主件及连接于该主件上的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 件均与该主件枢转连接,使该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均可相对该主件转动,该散热装置通过 该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安装在所述扩充接口卡附近对所述扩充接口卡进行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电子装置的扩充接口卡附近设有散热装置,通过该散热装 置将扩充接口卡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确保扩充接口卡能正常运作。同时,由于第一辅件与 第二辅件可相对主件转动,因此可调节该第一辅件与第二辅件在电子装置内的安装方位, 提高散热装置在电子装置内的适应性。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中的固定装置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4是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设于一电子装置内的一实施例。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6是图5中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散热装置予以进一步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该散热装置10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散热风扇12、用于连接所 述两个散热风扇12的两个连接件14及设于其中一个散热风扇12的一侧的一固定装置16。所述两个散热风扇12相互衔接,每一散热风扇12包括一方形的扇框120及设于 该扇框120内的一叶轮122。该扇框120包括一顶板121、与该顶板121相对的一底板123 及连接于该顶板121与底板123之间的一环形壁125。该顶板121为矩形板状,其中心位 置设有一圆形的入风口 124。该底板123也为矩形板状,其中心位置设有一与该入风口 124 相对的圆形的出风口 126,该出风口 126内设有一支撑架128。所述环形壁125由该入风口 124的内周缘向下延伸至该出风口 126的内周缘。该叶轮122可旋转地设于该支撑架128 上并收容于该环形壁125内。所述连接件14设于所述两个散热风扇12的衔接位置的相对两侧。每一连接件14 包括一本体部140及由该本体部140的上下两端向散热风扇12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的两 个安装部142。该本体部140为矩形板状,设于所述两个散热风扇12的衔接位置的左右两 侧,其顶端与该散热风扇12的顶板121的顶面相平齐,其底端与该散热风扇12的底板123 的底面相平齐。所述两个安装部142为矩形板状,其分别由本体部140的顶端及底端沿该 散热风扇12的顶板121的顶面及底板123的底面向所述散热风扇12的方向延伸形成。每 一安装部142上分别设有两个圆形的安装孔143,分别通过螺钉等固定件穿过所述安装孔 143并与所述扇框120的顶板121及底板123螺合而实现两个散热风扇12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6设于所述两个散热风扇12中的一个散热风扇12远离另一散热 风扇12的一侧。请同时参阅图3,该固定装置16包括一长条形的主件160及分别设于该主 件160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辅件170、180。该主件160包括一矩形板状的主体部162及分别由该主体部162的上下两端垂直 延伸形成的两个折边164。该主体部162为长条形,其长度与该散热风扇12靠近的一侧的 长度大体相同,其宽度与该散热风扇12的高度大体相同。该主体部16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 圆形的收容孔163。所述两个折边164分别由该主体部162的上下两端向所述散热风扇12 的方向弯折延伸,每一折边164的两端分别并排设有三个通孔165。组装时,将主件160的 主体部162抵靠于所述两个散热风扇12中的一个散热风扇12远离另一散热风扇12的一 侧,使两个折边164分别位于该散热风扇12的顶端与底端,通过螺钉等固定件穿过该折边 164上的通孔165,并与所述散热风扇12的顶板121及底板123螺合而将该固定装置16固 定在该散热风扇12的扇框120上。 该第一及第二辅件170、180的形状及结构相似,其均包括一连接部172、182及设 于该连接部172、182 —侧的一固定部174、184。所述连接部172、182均为矩形板状,分别 于其中心位置向外垂直延伸形成一圆柱形的柱体173、183,该柱体173、183的末端分别形 成一头部175、185。所述柱体173、183的外径略小于该主件160的收容孔163的内径,所 述头部175、185的外径略大于该主件160的收容孔163的内径,所述连接部172、182的柱 体173、183分别穿设于该主件160的两个收容孔163内,并通过该柱体173、183末端的头部175、185卡设在该收容孔163的内侧,从而使组装在该主件160上的第一、第二辅件170、 180可相对该主件160旋转。所述固定部174、184为矩形板状,其中部分别设有一固定孔 177、187。该第一辅件170与第二辅件180的区别在于该第一辅件170的固定部174由该 连接部172的底端向外一体垂直延伸形成。该第二辅件180的连接部182的底端的中部设 有一狭长的开口 186,该连接部182的底端于该开口 186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沿该底端延伸 的枢接孔188。该第二辅件180的固定部184的一侧边上设有一沿该侧边延伸的穿孔189, 所述固定部184通过其设有该穿孔189的侧边收容在该开口 186内,并通过一枢接柱181 穿设于该连接部182的枢接孔188及固定部184的穿孔189内而枢接于该连接部182上。
如图4所示,为该散热装置10设于一电子装置20内的一实施例。该电子装置20 包括一壳体22、设于该壳体22内的一主机板24、设于主机板24上的多个扩充插槽26及设 于所述扩充插槽26上的多个扩充接口卡28。该壳体22的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侧壁23,该 侧壁23与该扩充接口卡28大致同一高度的位置向该壳体22的内侧延伸形成一阶梯部25。 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10水平设于所述多个扩充接口卡28的上方,用于对该电子装置 20内多个扩充接口卡28进行散热。使用时,该散热装置10的固定装置16处于图1所示的 状态,即该第一及第二辅件170、180分别位于主件160的左右两端,该第一辅件170的固定 部174与连接部172垂直,该第二辅件180的固定部184以该枢接柱181为轴旋转至与该 连接部182垂直的位置。该散热装置10的两个散热风扇12设于所述扩充接口卡28的上 方,其固定装置16的两个固定部174、184抵靠于该电子装置20的阶梯部25上,通过螺钉 等固定件分别穿过该固定部174、184上的固定孔177、187并与该阶梯部25螺合,从而实现 该散热装置10的固定。所述散热风扇12由入风口 124吸入气流再由出风口 126向下吹至 多个扩充接口卡28间,增加所述多个扩充接口卡28间的热交换,从而将扩充接口卡28的 热量向外散发。如图5所示,为该散热装置10设于一电子装置20内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与 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散热装置10竖直设于该电子装置20内的一个扩充接口卡28的 一侧,用于对一个扩充接口卡28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6处于图6所示的状 态,该固定装置16的第一及第二辅件170、180分别位于主件160的上下两端,该第一辅件 170以其连接部172的柱体173为轴旋转至使其固定部174朝上,该第二辅件180的固定 部184以枢接柱181为轴旋转至与连接部182在同一平面上,并将该第二辅件180以其连 接部182的柱体183为轴旋转至使其固定部184朝下。该第一辅件170的固定部174抵靠 于该电子装置20的阶梯部25上,该第二辅件180的固定部184抵靠于该阶梯部25下方的 侧壁23上,分别通过螺钉穿设于所述固定部174、184上的固定孔177、187并与该电子装置 20的阶梯部25及侧壁23螺合,从而实现该散热装置10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装 置10设在该扩充接口卡28的左侧,使所述两个散热风扇12的入风口 124设在靠近扩充接 口卡28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扇12通过入风口 124从扩充接口卡28附近吸入气流,再经由 出风口 126排出,从而将该扩充接口卡28的热量向外散发。具体实施时,也可将该散热装置10竖直设于该扩充接口卡28的另一侧,使所述散 热风扇12的出风口 126设在靠近扩充接口卡28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扇12通过入风口 124 吸入气流,再经由出风口 126吹至扩充接口卡28附近,以加快扩充接口卡28的热量散发。 该散热装置10的固定装置16的设置,可以实现该散热装置10的固定连接,且其第一及第二辅件170、180可相对主件160旋转,同时该第二辅件180的固定部184枢接设于该第二 辅件180的连接部182上,可以使该散热装置10的固定方式更加灵活,从而实现该散热装 置10的多方向固 定,提高该散热装置10在电子装置20内的适应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风扇及设于该散热风扇上的一 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散热风扇一侧的一主件及连接于该主件上的第一辅 件及第二辅件,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均与该主件枢转连接,使该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 均可相对该主件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均包括连接 于该主件上的一连接部及设于该连接部上的一固定部,每一辅件通过连接部与主件枢转连 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件上设有两个收容孔,所述第一辅 件及第二辅件的连接部朝向该主件延伸形成一柱体,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的连接部通 过该柱体设于该主件的收容孔内且可绕该柱体相对该主件旋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辅件的固定部由该第一辅件的 连接部的一侧一体垂直延伸形成,该第二辅件的固定部枢接设于该第二辅件的连接部的一 侧且可相对于该第二辅件的连接部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辅件的连接部于靠近该第二辅 件的固定部的一侧上设有一开口,并于该开口的两侧各设有一枢接孔,该第二辅件的固定 部的一侧设有一穿孔,该第二辅件的固定部设有穿孔的一侧收容在该开口内,并通过一枢 接柱穿过该枢接孔及该穿孔而将第二辅件的固定部枢接于该第二辅件的连接部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件包括一矩形板状 的主体部及分别由该柱体部的上下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折边,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分 别设于该主体部的两端,该主件通过所述折边固定于该散热风扇上。
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设于该壳体内的至少一扩充接口卡及一散热装置,其特 征在于该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风扇及设于该散热风扇上的一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于所述散热风扇一侧的一主件及连接于该主件上的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所述第一辅 件及第二辅件均与该主件枢转连接,使该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均可相对该主件转动,该散 热装置通过该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安装在所述扩充接口卡附近对所述扩充接口卡进行散 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均包括连接 于该主件上的一连接部及设于该连接部上的一固定部,每一辅件通过连接部与主件枢转连 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件上设有两个收容孔,所述第一辅 件及第二辅件的连接部朝向该主件延伸形成一柱体,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的连接部通 过该柱体设于该主件的收容孔内且可绕该柱体相对该主件旋转。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辅件的固定部由该第一辅件的 连接部的一侧一体垂直延伸形成,该第二辅件的固定部枢接设于该第二辅件的连接部的一 侧且可相对于该第二辅件的连接部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水平设于所述扩充接口 卡的上方,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分别位于主件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辅件的固定部旋 转至与该第二辅件的连接部垂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竖直设于该扩充接口卡的一侧,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分别位于主件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辅件的固定部旋转 至与该第二辅件的连接部在同一平面上。
全文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设于该壳体内的至少一扩充接口卡,该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风扇及设于该散热风扇上的一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散热风扇一侧的一主件及连接于该主件上的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所述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均与该主件枢转连接,使该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均可相对该主件转动,该散热装置通过该第一辅件及第二辅件安装在所述扩充接口卡附近对所述扩充接口卡进行散热,从而确保扩充接口卡能正常运作。
文档编号H05K7/20GK102076204SQ2009103099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9日
发明者叶振兴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