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416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壳,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媒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等越来越薄小。在使用过程中,若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或者摩擦时,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损伤比较大。 因此,各类用于防护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套也应运而生。然而,现有的保护壳/套只具有保护功能,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功能多样化的保护壳。一种保护壳包括本体和安装于所述本体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脚及与所述第一支脚枢接的第二支脚。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脚及与所述第一支脚枢接的第二支脚, 所述第一支脚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支脚的末端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支脚的末端可沿着所述本体滑动以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呈一定角度放置,用以支撑所述本体。一种保护壳包括本体及安装于该本体上的支架。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二滑槽。所述支架包括二支脚,所述二支脚的一端彼此枢接,所述二支脚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滑槽对应,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二滑槽滑动配合,使所述二支脚成一夹角以支撑所述本体。上述保护壳由于设置了支架,其不仅可以保护收容于其内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外界冲击或者摩擦时不被损坏,且还可以用于支撑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使得保护壳的功能多样化。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保护壳的第一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保护壳的支架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保护壳第--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保护壳第二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保护壳第三三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保护壳100
前壳11
后壳12
开口110
凹槽13
第一滑槽14
第二滑槽15
第三滑槽16第一滑道140第一滑轨142第二滑道150第二滑轨152第三滑道比0第三滑轨比2第一支脚21第二支脚23第一杆部210第二杆部212收容槽2101卡孔2102连接部2120卡柱2122第一滑动件25第一底部250第一转轴252第一顶部2M第二滑动件27第二底部270第二转轴272第二顶部274第一定位部17a第二定位部17b第三定位部17c第四定位部17d第五定位部17e第一定位孔170a第二定位孔170b第三定位孔170c第四定位孔170d第五定位孔170e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看图1,其为保护壳100的分解图。保护壳100包括本体10和支架20。本体 10用于将一便携式电子设备(图未示)收容于其内,以防护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外界物体冲击或者摩擦时被损坏。支架20安装于本体10上,用于支撑收容于本体10及收容于其内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屏。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该保护壳100也可以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机壳。本体10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前壳11扣合于后壳12上。前壳11上开设有一开口 110。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从开口 110处放置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且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透过开口 110露出以供使用者观看。优选地,前壳11由软性塑胶材料制成, 利于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置于本体10内,且不会刮伤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后壳12由硬质材料制成。后壳12上设有凹槽13、第一滑槽14、第二滑槽15以及第三滑槽16。后壳12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部17a、第二定位部17b、第三定位部17c、第四定位部17d以及第五定位部17e。其中,第一滑槽14与凹槽13的一端相连,且其延伸方向与凹槽13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滑槽15和第三滑槽16分别自凹槽13的两端向凹槽13 相对的两侧延伸,且第二滑槽15与第一滑槽14连通。第一定位部17a位于凹槽13与第一滑槽14连接的末端。第二定位部17a设置于第一滑槽14的远离第一定位部17a末端。第三定位部17c位于第二滑槽15远离第一定位部17a的末端。第四定位部17d和第五定位部17e位于第三滑槽16的两末端。可以理解地,虽然本实施例中是以滑槽作为滑轨,在一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后壳12设置突起作为滑轨。凹槽13呈一长条形,其自后壳12外表面的下部向内凹陷,并沿着与后壳12的纵向中心线呈一角度延伸而成。第一滑槽14呈长条形,其是自后壳12外表面沿着凹槽13的延伸向内凹陷而成, 且第一滑槽14的底部沿着第一滑槽14延伸的方向开设有一长方形镂空状的第一滑道140, 从而形成两个相对的第一滑轨142。第二滑槽15呈1/4圆弧形,且其圆心位于第一滑槽14的延伸方向上。第二滑槽 15是自后壳12外表面像内凹陷,且沿着垂直于凹槽13的方向延伸,并往背离第一滑槽14 的方向弯曲而成。第二滑槽15的底部沿着第二滑槽15延伸的方向开设有长方形镂空状的第二滑道150,从而形成两个相对的第二滑轨152。第二滑道150与第一滑道140连通。第二滑轨152与第一滑轨142的厚度一致。第三滑槽16呈1/4圆弧形,其与第二滑槽15同圆心,半径比第二滑槽15的半径小,且第二滑槽15与第三滑槽16远离凹槽13的端点之间的连线与凹槽13垂直。第三滑槽16是自后壳12外表面像内凹陷,且沿着与第二滑槽15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并往第一滑槽14的方向弯曲而成。第三滑槽16的底部沿着第三滑槽16延伸的方向开设有长方形镂空状的第三滑道160,从而形成两个相对的第三滑轨162。第一定位部17a包括后壳12位于第一滑槽14和第二滑槽15连接处设置的第一定位孔170a。第二定位部17b、第三定位部17c、第四定位部17d及第五定位孔17e皆为自后壳12的外表面向内凹陷而成。第二定位部17b、第三定位部17c、第四定位部17d、及第五定位部17e的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孔170b、第三定位孔170c、第四定位孔170d及第五定位孔170e,且第一定位部17a和第二定位孔170b分别与第一滑槽14连通。第三定位孔170c 与第二滑槽15连通。第四定位孔170d和第五定位孔170e分别与第三滑槽16连通,且第四定位孔170d位于第三滑槽14靠近凹槽13的一端。其中,第一定位孔170a和第四定位孔170d位于后壳12的纵向中心线上。请同时参看图2,支架20包括互相枢接的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3,且第一支脚 21的长度可调。第一支脚21包括第一杆部210以及第二杆部212。第二杆部212的一端收容于第一杆部210内并可在第一杆部210内伸缩,另一端与第一滑件214枢接。凹槽13 和第一滑槽14的长度等于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3的最小长度之和,以用于作为支架20 的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3位于一条直线上时的收容部。第二滑槽15中任意一点与第三滑槽16中任意一点的距离均小于支架20的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3的长度之和,以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3分别设置于第二滑槽15与第三滑槽16中时,两者的夹角大于 0度并小于180度。第一杆部210与第二支脚23枢接,并可相对第二支脚23张开0 180度。第一杆部210远离第二支脚23的一端设有一收容槽2101,且在设有收容槽2101的位置上设有若干卡孔2102。该若干卡孔2102沿着第一杆部210的长度方向直线排列。第二杆部212 —端设有收容于收容槽2101内并可在收容槽2101内滑动的连接部 2120。连接部2120的长度等于或者小于收容槽2101的长度,且连接部2120上设有与若干卡孔2102相对应的卡柱2122。第一支脚21可通过调整连接部2120在收容槽2101内的长度,并由卡柱2122和卡孔2102配合而使第一支脚21的长度可调。第二杆部212在连接部 2120完全收容于第一杆部210的收容槽2101内时的长度与第一滑动槽14相同。第二杆部212远离连接部2120的一端枢接有第一滑动件25。第一滑动件25包括第一底部250、连接于第一底部250并与第二杆部212枢接的第一转轴252以及滑动地套设于第一转轴252上并与第一底部250相对的第一顶部254。其中,第一顶部2M移动至第二杆部212时第一底部250和第一顶部254的距离,亦即第一底部250和第一顶部254的最大距离基本等于第一滑轨142或者第二滑轨152的厚度。第一滑动件25的第一顶部254 的面积比第二定位部17b和第三定位部17c的面积小。在其他方式中,第一滑动件25可以通过螺钉锁合、熔接、铆接等方式与第二杆部212连接。第二支脚23和第一杆部210长度之和等于凹槽13的长度。第二支脚23远离第一杆部210的一端枢接有第二滑动件27。第二滑动件27与第一滑动件25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二滑动件27包括第二底部270、连接于第二底部270的第二转轴272以及滑动地套设于第二转轴272上并与第二底部270相对的第二顶部274。其中,亦即第二顶部274移动至第二支脚23时第二底部270和第二顶部274的距离,亦即第二底部270和第二顶部274 的最大距离基本等于第三滑轨162厚度。第二滑动件27的第二顶部274的面积比第四定位部17b和第五定位部17c的面积小。在其他方式中,第二滑动件27可以通过螺钉锁合、 熔接、铆接等方式与第二支脚^连接。欲使支架20安装于后壳12上,只要将第一滑动件25和第二滑动件27分别卡设于第一滑槽14和第三滑槽16内即可。具体地,将第一滑动件25置于第一滑槽14内,并使第一滑轨142卡设于底部250和顶部2M之间,即可将第一滑动件25卡设于第一滑槽14内。 同样,将第二滑动件27置于第三滑槽16内,并使第三滑轨162夹持于第二底部270和第二顶部274之间,即可将第二滑动件27卡设于第三滑槽16内。支架20安装于后壳12后,整个保护壳100的组装完成。请参看图4至图5,其为保护壳100的支架20不同状态示意图。支架20至少具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为支架20收容于本体10上(如图3所示)。支架20竖直支撑本体 10(如图4所示)。第三种状态为支架20横向支撑本体10,亦即与竖直方向垂直的方向支撑本体10(如图5所示)。下面将具体描述支架20各种状态与本体10的配合关系及在各种状态下的作用。支架20处于第一种状态时,第二杆部212的连接部2120完全收容于第一杆部210 的收容槽2101内,亦即使第一支脚21的长度调节至最短;第一滑动件25滑至第一滑槽14 远离凹槽13末端而位于第二定位孔17b内;第二滑动件27滑至第三滑槽16的一末端而定位于第四定位孔17d。此时,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3呈180度放置,并完全收容于凹槽 13和第一滑槽14中与后壳12的外表面齐平。使用者无须使用支架20的时候,可以使在支架20处于第一种状态以使支架20收容于后壳12中,从而使保护壳100易于放置或者携
市ο支架20处于第二种状态时,第一滑动件25滑至第一滑槽14远离靠近凹槽13的一侧而定位于第一定位孔170a内且第一定位部17a仅部分被第一滑动件25覆盖,第二滑动件27滑至第三滑槽16靠近凹槽13的末端而定位于第四定位孔170d内且第四定位部17d 仅部分被第二滑动件27覆盖。此时,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3 —定角度放置,而使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3的枢接处形成一支点。因此,支架10可在竖直方向以一定的角度支撑起保护壳100。可以理解地,当保护壳100内装有便携式电子设备时,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被支架10以一定的角度支撑。另外,此时第一滑动件25和第二滑动件27位于本体10 的纵向中心线上,亦即第一滑动件25和第二滑动件27相对于本体10的侧面的距离相同, 从而可以使支架10在竖直方向支撑所述保护壳100时可维持保护壳100平衡。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支脚21的长度而改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角度。例如,第一支脚21的长度越长,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越小。支架20处于第三种状态时,第一滑动件25滑至第二滑槽15的远离凹槽13的末端而定位于第三定位孔170c中,第二滑动件27至第三滑槽16远离凹槽13的末端而定位于第五定位孔170e中,且第二滑动件27与第五定位部17e。此时,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 23 一定角度放置,而使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3的枢接处形成一支点。因此,支架10可在横向方向以一定的角度支撑起保护壳100。可以理解地,当保护壳100内装有便携式电子设备时,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被支架10以一定的角度支撑。由于第二滑槽15和第三滑槽16为同圆心的为1/4圆弧,使第一滑动件25和第二滑动件27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本体10 纵向中心线,亦即第一滑动件25和第二滑动件27相对于第一本体10的底面的距离相同, 从而可以使支架10在横向方向支撑所述保护壳100时可维持保护壳100平衡。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支脚21的长度而改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角度。例如,第一支脚21的长度越长,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越小。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支架20处于第二种状态和第三状态时,不仅从不同的方向支撑起保护壳100内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使得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在不同方向时的角度可以改变。 另外,支架20可以通过滑动第一滑动件25和第二滑动件27改变第一滑动件25 和第二滑动件27的位置而改变其状态,且由于上述保护壳100设有第一定位部17a、第二定位部17b、第三定位部17c、第四定位部17d以及第五定位部18,且第一滑动件25和第二滑动件27仅部分覆盖相应的定位部,从而使得第一滑动件25和第二滑动件27与相应的定位部的边缘存在一定的空间,便于使用者滑动位于相应的定位部中的第一滑动件25和第二滑动件27,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上述保护壳100由于设置有支架20,不仅能够保护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外界物体冲击或者摩擦时不被损坏,还可以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从不同方向支撑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而且还可以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不同方向上的角度可以改变,从而使用者可从不同方向和角度观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 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保护壳,其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本体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脚及与所述第一支脚枢接的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支脚的末端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支脚的末端可沿着所述本体滑动以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呈一定角度放置,用以支撑所述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的长度可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 所述第一杆部与所述第二支脚枢接,所述第二杆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杆部内并可在所述第一杆部内伸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远离所述第二支脚的一端设有收容槽,所述第一杆部位于所述收容槽的位置上设有若干卡孔,所述第二杆部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若干卡柱,所述连接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可在所述收容槽内伸缩,且所述卡柱可与所述卡孔卡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支脚的末端设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三滑槽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所述第二支脚的末端设有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可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第一滑槽的末端与所述第三滑槽的远离第二滑槽的末端的连线与所述本体的纵向中心线垂直,且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内的任意两点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第三滑槽靠近所述第一滑槽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延伸的方向上,所述本体上还设有两个定位部,该两个定位部皆设有定位孔,其中一个定位孔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连通以定位所述第一滑动件,另一个定位孔与第三滑槽连通用于定位所述第二滑动件,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所述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三滑槽为1/4圆弧且同圆心,所述第二滑槽背向所述第一滑槽弯曲,所述第三滑槽向所述第一滑槽弯曲,且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经过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三滑槽的圆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三滑槽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三滑槽连通,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凹槽可以使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位于一条直线时收容于其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及第五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及第五定位部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第四定位孔以及第五定位孔,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凹槽与第一滑槽连接的末端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末端,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所述第三定位部位于第二滑槽远离第一定位部的末端且与所述第二滑槽连通,第四定位部和第五定位部分别位于第三滑槽的两末端且与所述第三滑槽连通,所述第一滑动件可滑动至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及所述第三定位孔中定位,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部分被所述第一滑动件覆盖,所述第二滑动件可滑动至所述第四定位孔和所述第五定位孔中定位,且所述第四定位部和第五定位部部分被所述第二滑动件覆盖。
10.一种保护壳,其包括本体及安装于该本体上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二滑槽;所述支架包括二支脚,所述二支脚的一端彼此枢接,所述二支脚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滑槽对应,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二滑槽滑动配合,使所述二支脚呈一夹角以支撑所述本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一收容部,供所述二支脚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收容于其中。
全文摘要
一种保护壳包括本体和安装于所述本体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脚及与所述第一支脚枢接的第二支脚。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脚及与所述第一支脚枢接的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支脚的末端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支脚的末端可沿着所述本体滑动以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呈一定角度放置,用以支撑所述本体。
文档编号H05K5/00GK102548261SQ20101058349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1日
发明者余家德, 周丛兵, 潘琳琳, 程权昌 申请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