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587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揭示一种散热器,尤指一种有效提供散热效果的密集排柱克热散 热器。
背景技术
按,一般电子产品的散热器主要是以鳍片来散热,且通常以铝挤型的制品居多,铝 制金属制品散热性佳且成本不高,故通常拿来作为散热制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申请号第200820210732号《散热器》专利案,如其图la、 Ib所示,其具有一散热基座,并于散热基座的上端面上设有数个柱状的散热柱(或散热鳍 片),另散热基座的下端面为一平面可用与发热源接触作热传导,前述散热器透过散热基座 将热源传递至散热器整体,其后仅借助散热柱以辐射方式作散热。惟,现有技术仍存在有许多缺点,散热柱间虽有足够的空间可提供足够的空气量, 但是内部散热柱间的间隙都相同,因为接触面积和空气量都相同,所以各处的温度大致相 同无太大差异,使得内部空间流动效率低落,无法提供良好的散热效率,散热器的结构无法 提供气体产生流动的效果,无法将热源有效的带离,且散热柱从下至上为相同断面积的柱 状结构,无法有效加快热传导的速度。再者,散热柱更具有无法将尺寸缩小的问题,若将散热柱的尺寸缩小,会使得散热 柱太密集,且散热柱间的间距皆相等,无法有效帮助散热柱间的空气快速的流动,而无法有 效提供散热效果,对于上述问题,亟有待于改良的必要。因此,本实用新型想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密 集排柱克热散热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该间隙及该剖沟能够有效增加进入排柱间的空 气总量,空气总量越大越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以增加散热效果,而该剖沟的宽度小于该间 隙的宽度,借助两者的宽度差,使剖沟与间隙产生温度差,以增加空气流动率,以提供散热 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顶端的断面积小于该底端的断面积,以增加热传 导的速度,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而且该斜面的长度大于排柱的高度,所以斜面也能够有效 增加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借助两结合件结合增加一个第二散热装置以提升散 热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一种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包括有一个第一散热装置,该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一个 基座,该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贴设于电子产品;第二面设有数个散热组,该散热组设有数个排柱,该排柱具有一个底端及一个顶端,该底端连接该基座,所述数个排柱沿 着Y方向成一列,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各设有一个沿Y方向的间隙,该散热组的相邻两排柱 之间各设有一个沿X方向的剖沟;该间隙在该排柱底端具有一个宽度(D1),该间隙在该排 柱顶端具有一个宽度(D2),该剖沟具有一个宽度(D3),该剖沟的宽度(D3)小于该间隙的宽 度(Dl)。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利用该间隙及该剖沟能够有效增加进入排 柱间的空气总量,空气总量越大越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以增加散热效果,而该剖沟的宽度 小于该间隙的宽度,借助两者的宽度差,使剖沟与间隙产生温度差,以增加空气流动率,以 提供散热效果。2、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中该顶端的断面积小于该底端的断面积, 以增加热传导的速度,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而且该斜面的长度大于排柱的高度,所以斜面 也能够有效增加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3、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借助两结合件结合增加一个第二散热装置 以提升散热效果。其它目的、优点和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细部放大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4-4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5-5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形成剖沟前的示意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第一散热装置
12第二面
21排柱
213斜面
Ia第一散热装置
12a第二面
20a散热组
30a基座
33a结合孔
Ll宽度
10 13 211 22 IOa
14a 21a 31a 40a Wl

座设端隙座 ■且 基装底间基孔柱I辦度 穿排第散宽

面组 面装 一热端沟一 热 第散顶剖第 散面件
槽二 二合度
2 a容第第结宽 1 O 1 3 1 1 2 2 2 1
a
1a 4 a 2 a 2 1 2 3 3 L[0038]W2 宽度Dl 宽度D2 宽度D3 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两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的立体外观图、俯视图及细部 放大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个第一散热装置1,该第一散热装置1包括有一个基座10及 数个沿Y方向延伸的散热组20,该基座10贴设于电子组件,且所述数个散热组20设于该基 座10相反于电子组件的一面,且密集有序的排列在基座10上。该基座10与该散热组20 为一体成型。该第一散热装置1具有横向的X方向及纵向的Y方向。同时参照图4至图6,该基座10具有一个第一面11及一个第二面12,第一面11 贴设于电子组件,第二面12 —体设有所述数个散热组20。该基座10外周设有六个装设孔 13,以装设于电子组件。该散热组20设有数个排柱21,所述数个排柱21沿着Y方向成一列,所述数个散热 组20沿X方向排列,使所述数个散热组20呈平行,而相邻两个散热组20之间各设有一个 纵向延伸的间隙22。该散热组20的相邻两排柱21之间各设有一个横向的剖沟23,且所述 数个散热组20的剖沟23位于同一 Y方向延伸的位置上,利用间隙22及剖沟23将所有的 排柱21整齐且密集排列在一起。其中该散热组20透过横向铣削形成剖沟23。该排柱21具有一个底端211及一个顶端212,该底端211 —体连接该基座10的 第二面12,该顶端212为自由端,该底端211具有一个横向宽度Ll及纵向宽度W1,该顶端 212也具有一个横向宽度L2及纵向宽度W2,该底端211的横向宽度Ll至该顶端212的横 向宽度L2都相等,该底端211的纵向宽度Wl至该顶端212的纵向宽度W2呈渐缩而形成两 个斜面213,使得该顶端212的断面积小于该底端211的断面积而呈渐缩,而排柱21的热源 由断面积大的底端211至断面积小的顶端212传导,借助排柱21渐缩能够有效增加热传导 的速度,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不仅如此,该斜面213的长度大于排柱21的高度,所以斜面 213也能够有效增加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其中该底端211的横向宽度Ll及纵向宽度 Wl为0. 8mm,而该顶端212的横向宽度L2为0. 8mm,该顶端212的纵向宽度W2为0. 51mm。 该横向宽度Ll、L2及该纵向宽度Wl、W2小于1mm。所有的排柱21排列成八边形的形状,借助排列八边形的形状使得外周缘具有八 个方位,能够增加四个方向导入空气,借此以提升散热效果。该间隙22在该排柱21底端211具有一个宽度D1,该间隙22在该排柱21顶端 212具有一个宽度D2,该剖沟23具有一个宽度D3,该间隙22由该排柱21底端211的宽度 Dl至顶端212的宽度D2呈渐增,该剖沟23的宽度D3小于该排柱21的最大宽度,该排柱 21的最大宽度小于该间隙22在该排柱21底端211的宽度D1,所以该剖沟23的宽度D3小 于该间隙22的宽度D1,借助两者的宽度差以增加空气流动率,以提供散热效果。其中该剖 沟23的宽度D3为0. 6mm,该间隙22在排柱21底端211的宽度Dl为0. 94mm,该间隙22在 排柱21顶端212的宽度D2为1. 43mm。利用该间隙22及该剖沟23能够有效增加进入排 柱21间的空气总量,且该间隙22由排柱21底端211的宽度Dl至顶端212的宽度D2呈渐增,一方面增加空气容量,另一方面增加空气的流动率,借助增加空气总量以及流动率能够 带走更多的热量,以增加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以铝挤型挤出该基座10及该散热组20 (请见图6),接着再进行铣削 铣出剖沟23,使该基座10与该散热组20为一体成型。借助该间隙22由排柱21底端211的宽度Dl至顶端212的宽度D2呈渐增,且该 剖沟23的宽度D3小于间隙22的宽度,剖沟23的空气量小而温度提升较快,而间隙22的 空气量大而温度提升较慢,造成剖沟23与间隙22的温度差,使得间隙22及剖沟23内高低 温差而能够有效增加空气的流动性,增加热传导的速度,且该排柱21的横向宽度Li、L2及 该纵向宽度Wl、W2做成小于Imm时,仍然可以使间隙22及剖沟23内的空气具有良好的流 动性将热量排出,借此,让该排柱21的厚度薄如针状,该排柱21厚度越薄能够增加排柱21 的数量,进而使第一散热装置1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参照图7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立体分解图及剖视图。本实施例大体上与前述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密集排柱克 热散热器包括有一个第一散热装置Ia及一个第二散热装置2a及至少两个结合件3a,该第 一散热装置Ia及该第二散热装置2a借助两结合件3a结合在一起。该第一散热装置Ia包括有一个基座IOa及数个散热组20a,该第二散热装置2a包 括有一个基座30a及数个散热组40a,该基座10a、30a及散热组20a、40a的散热结构与前 述第一个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该第一散热装置Ia的基座IOa设有两个穿孔14a,该穿 孔14a邻近该基座IOa第一面Ila的一端形成有一个容槽141a,该第二散热装置2a的基 座30a具有一个第一面31a、一个第二面32a及两个结合孔33a,该第一面31a抵于该第一 散热装置Ia排柱21a的顶端212a,该第二面32a —体连接该散热组40a,而该两结合孔33a 对应于该穿孔14a。借助两个结合件3a分别穿过两个穿孔14a而螺锁结合于该第二散热装 置2a基座30a的结合孔33a,而该结合件3a的头部收容于该容槽141a,本实施例借助两结 合件33a结合增加一个第二散热装置2a以提升散热效果。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利用该间隙及该剖沟能够有效增加进入排 柱间的空气总量,空气总量越大越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以增加散热效果,而该剖沟的宽度 小于该间隙的宽度,借助两者的宽度差,使剖沟与间隙产生温度差,以增加空气流动率,以 提供散热效果。2.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中该顶端的断面积小于该底端的断面积, 以增加热传导的速度,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而且该斜面的长度大于排柱的高度,所以斜面 也能够有效增加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3.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借助两结合件结合增加一个第二散热装置 以提升散热效果。惟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 施的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 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畴。
权利要求一种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第一散热装置,该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一个基座,该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贴设于电子产品;第二面设有数个散热组,该散热组设有数个排柱,该排柱具有一个底端及一个顶端,该底端连接该基座,所述数个排柱沿着Y方向成一列,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各设有一个沿Y方向的间隙,该散热组的相邻两排柱之间各设有一个沿X方向的剖沟;该间隙在该排柱底端具有一个宽度(D1),该间隙在该排柱顶端具有一个宽度(D2),该剖沟具有一个宽度(D3),该剖沟的宽度(D3)小于该间隙的宽度(D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顶端的断面积小于该底 端的断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底端具有一个横向宽度 (Li)及纵向宽度(Wl),该顶端也具有一个横向宽度(L2)及纵向宽度(L2),该底端的横向 宽度(Li)至该顶端的横向宽度(L2)都相等,该底端的纵向宽度(Wl)至该顶端的纵向宽度 (W2)呈渐缩而形成两个斜面,该斜面的长度大于排柱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横向宽度(L1、L2) 及所述两个纵向宽度(W1、W2)均小于1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散热组横向排列 使所述数个散热组呈平行排列,所述数个散热组的剖沟位于同一横向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个第二散热装 置及至少两个结合件,各该结合件穿过该第一散热装置而结合该第二散热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装置包括一个 基座,该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抵于该排柱,第二面设有数个散热组,该散热组 设有数个排柱,所述数个排柱成一纵向排列,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各设有一个纵向的间隙, 该散热组的相邻两排柱之间各设有一个横向的剖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装置的基座设 有两个穿孔,该第二散热装置的基座具有两个结合孔,两个结合件分别穿过两个穿孔而螺 锁结合于该第二散热装置基座的结合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由排柱的底端至顶 端的宽度渐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排柱排列成八边形 的多边形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密集排柱克热散热器,其包括有一个第一散热装置,该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一个基座,该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贴设于电子产品;第二面设有数个散热组,该散热组设有数个排柱,该排柱具有一个底端及一个顶端,该底端连接该基座,所述数个排柱沿着Y方向成一列,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各设有一个沿Y方向的间隙,该散热组的相邻两排柱之间各设有一个沿X方向的剖沟,该间隙在该排柱底端具有一个宽度,该间隙在该排柱顶端具有一个宽度,该剖沟具有一个宽度,该剖沟的宽度小于该间隙的宽度。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657573SQ20102011274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1日
发明者林朝吉 申请人: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