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5117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PTC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α系数较高,具有较好的耐电性与耐老化性,目 前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器室内机中,当外界温度降低时,陶瓷PTC的电阻值会随之减小, 发热量反而会相应增加,依据此原理,采用了陶瓷PTC电辅热技术的空调,能够自动根据房 间温度的变化以及室内机风量的大小而改变发热量,从而恰到好处地调节了室内的温度, 达到迅速强劲制热的目的。附图1中示出了现有空调室内机中所使用的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左支架 1、电热元件(陶瓷PTC) 2、绝缘固定片3、热熔断体4、机内配线5、限温器6 ;图2示出了图1 电热器中电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热元件2包括散热件21,发热件23,加强件25, 其中,发热件23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面231与第二面233,由散热件21所组成的阵列均勻 地排布在第一面231与第二面233上,加强件25连接于散热片阵列中各散热件21相对发 热件23朝向外侧的散热边缘。图3示出了图2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加强件25 的宽度与散热件21的宽度相等。这种加强件25具有平整的表面,将与其连接的由散热件 21所组成的阵列的散热外边缘完全覆盖。现有的电加热器中电热元件(陶瓷PTC)虽然结构比较稳定,但由于加强件25的 宽度与散热件21的宽度相等,将散热件21完全覆盖在加强件25的下部,加强件25形成一 道屏障,对空调室内机的空气流动产生了明显的阻力。隔阻空气直接吹向散热件21,影响散 热件21的散热效果,导致热气流过度集中。这种结构加热元件的外形尺寸较大,纵截面面 积较宽,而室内机内部空间相对狭小,使用带有这种加热元件机构的电加热器增加了室内 机的进风阻力,影响了空调的性能,增大了空调制热时的机器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克服了现有电加热 器空间占用率大,进风阻力大,影响室内机性能,增大空调噪音的不足。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包括电热元件,电热元件包括发热件和 散热件;散热件阵列,排布在发热件的表面,其中散热件阵列的相对发热件朝向外侧的散热 外边缘至少部分地暴露于外部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发热件包括平行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面与第 二面呈中心对称结构,散热件阵列中的各散热件均勻排布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在发热件第一面与第二面上的散热件呈中心 对称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散热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矩形、U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散热件阵列中相邻两个散热件之间的翅距为3-10mmo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发热件还包括第三面与第四面,第三面与第 四面呈中心对称结构,第三面与第四面为向内凹或向外凸的弧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电热元件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沿电热元件 的纵向延伸,并连接于散热件阵列中各散热件的部分散热外边缘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强件的宽度小于散热件的宽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强件连接在散热件阵列中各散热件的散热外边 缘的中部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强件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散热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散热件阵列中各散热件的散热外边缘至少部分从 散热孔露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散热孔的宽度大于加强件宽度的1/2,且小于宽度 的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散热孔的长度大于散热孔的宽度,小于加强件长 度的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散热孔沿加强件纵向延伸的中心线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多个散热孔沿加强件纵向排列,每两个或多个 相邻的散热孔形成一个散热孔组,每个散热孔组内的相邻散热孔的间距小于相邻散热孔组 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的优点通过改变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中电热元件的结 构,使散热件阵列相对发热件朝向外侧的散热外边缘至少部分地暴露于外部空间以及通过 增加散热片之间的翅距,改变发热铝管的形状,以缩小发热元件在空调室内机中的所占空 间,减小进风阻力,提高散热件散热效果,增加室内机的进风量,提高室内机的性能,减少室 内机运作时所产生的噪音。

附图是构成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示出 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空调室内机中所使用的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电热器中电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电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电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发热铝管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发热铝管的纵向剖视示意图;[0034]图12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电加热器的空调与使用现有 技术中电加热器的空调的转速与风量测试曲线图;图13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电加热器的空调与使用现有 技术中电加热器的空调的风量与噪音测试曲线图;以及图14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如图9中结构的加强件的电加热器的空 调与使用现有技术中电加热器的空调的风量与噪音测试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只是用以理解而 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包括电热元件2,电热元件2包括 发热件23和散热件21 ;散热件21组成阵列排布在发热件23的表面,其中散热件21所组 成的阵列的相对发热件23朝向外侧的散热外边缘至少部分地暴露于外部空间。图4与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的第一具体实施 例,在该实施例中该电加热器中的电热元件2包括发热件23和散热件21,发热件23可以 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如在空调室内机中常用的铝管;发热件23包括第一面231与第 二面233,第一面231与第二面233呈中心对称结构;散热件21均勻排布在发热件23的第 一面231与第二面233上,作为优选,可将连接在发热铝管23第一面231与第二面233上 相应的散热件21制作为中心对称的结构,如此可以使电热元件的结构更稳定。在该实施例 中散热片21固定连接在发热铝管23的第一面231与第二面233上,其连接方式只要坚固 耐用即可,如将散热件2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发热件23的第一面231与第二面233上, 同时,在此结构中,散热件21所组成的阵列相对发热件朝向外侧的散热外边缘完全暴露于 外部空间中。将具有该电热元件结构的电加热器放置到空调室内机中,电热元件中由散热 件21所组成的阵列相对发热件23朝向外侧的散热边缘完全暴露于外部空间中,散热件21 阵列中相邻散热件21间的空隙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增加了空气在空调室内机内部的流通 范围,故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进风阻力,同时改善热气流过度集中导致的一些噪声问题,提高 了室内机的性能。在本实用新型中散热件21可以制成的横截面(图4中示出,该横截面平行于发热 铝管的长轴方向)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矩形、U形,该散热片21可以制成的纵截面 (图5中示出,该纵截面垂直于发热铝管的长轴方向)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梯形、圆弧 形。为了更好的降低进风阻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将散热件21所组成的阵列 中相邻的两段散热件21之间的翅距d扩大至3-10mm ;增加散热件之间的翅距,相当于在相 同的空间内减少了散热件21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图6与图7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该电热元 件中还包括加强件25,加强件25沿电热元件的纵向延伸,并连接于由散热件21所组成的阵 列中各散热件21的部分散热外边缘上。为了在提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中电热元件使 用的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该电热元件的进风阻力,可以再加强件25上设有散热孔251。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 地方式,散热件21所组成的阵列中各散热件21的部分散热外边缘从加强件25上设有的散 热孔251处露出,形成进风通道,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增加空气在空调室内机内部的流通范 围,降低了进风阻力。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中加强件25上散热孔的形状可以 为各式各样,如椭圆形、矩形、梯形、圆弧形、多边形。只要能够满足降低用于空调室内机的 电加热器的进风阻力,降低噪音,提高性能的目的就可以。在加强件上设有的散热孔可以设 置为形状、大小一样的散热孔组合,也可以设置为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散热孔的组合。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可以将这种散热孔251的宽度(垂直于图9中加 强件纵向延伸的方向)设置在加强件25宽度的1/2-3/4倍之间,将散热孔251的宽度设置 为大于加强件25的1/2倍能够更好地实现空气的流通的作用,而将散热孔251的宽度控制 在小于加强件宽度的3/4倍,是为了保障加强件25的强度,使加强件25能够为由散热件21 所组成的阵列提供稳定的支撑。在一种更为优选地方式中,加强件25上所设有的散热孔251可以为多个,也可以 为一个。散热孔251为多个时,这种散热孔的长度优选不小于散热孔251的宽度。散热孔 的长度宽于散热孔的宽度时,更利于空气的流动,降低进风阻力。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多 个散热孔251沿加强件25纵向排列,每两个或多个相邻的散热孔251形成一个散热孔组, 每个散热孔组内的相邻散热孔251的间距e小于相邻散热孔组之间的间距e'。每组散热 孔之间的间距e'较大,而组内相邻散热孔251之间的间距e较小,这样,能够在降低进风 阻力的同时更好地保证加强件25的强度。散热孔251为一个时,可以制为长度小于加强件 25的4/5倍的沿加强件25纵向延伸的散热槽(图中未示出)。优选地,散热孔251沿加强件25纵向延伸的中心线设置。如此设置,能够提升电 热元件使用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散热孔的中心点如果四处分散,空气的流通位置不 同,对电热元件的磨损便有轻有重,会缩短电热元件的使用寿命。该加强件25的宽度小于散热件21的宽度,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可将加强件25连 接在散热件21所组成的阵列中各散热件21的散热外边缘的中部位置。此时电热元件2的 结构更加稳定,受力更为均勻。与现有技术中的电热元件相比,根据该实施例的电热元件由于设有加强件25,故 具有与现有技术中电热元件相同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根据该实施例的电热元件中加强件 25的宽度小于散热件21的宽度,使散热件21所组成的阵列相对发热件朝向外侧的散热外 边缘部分暴露于外部空间,增加了空气的可流动空间,从而减小室内机的进风阻力,提高了 室内机的进风量,以及空调的性能。如图10与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发热件23还包括第三面235与第四面 237,第三面235与第四面237呈中心对称结构,第三面235与第四面237为向内凹或向外 凸的弧形。这样的结构能够达到增加流动导向功能,减小气流阻力的效果。测试1对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图中为新PTC1)的空调与使用现 有电加热器(图中为原始PTC)的空调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2与图13。如图12空调转速与进风量测试曲线图所示,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器的空调与使用现有电加热器的空调相比,相同的转速下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的电加热器的空调的进风量较大,这是因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加热器通过改变 电热元件2的结构,减小了使用该电加热器的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阻力,提高了空调在相同 转速下的进风量,节省了空调的功率。同时,如图13空调进风量与噪音测试曲线图所示,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 例的电加热器的空调与使用现有电加热器的空调相比,相同的风量下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的电加热器的空调的噪音指数更小。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制备的电加热器在空调室内机中使用时,减小了进 风阻力,提高了相同转速下空调的进风量,降低了相同进风量下所产生的噪音。测试2在图12中已经说明了空调转速与进风量之间的关系,在如下测试中仅针对空调 进风量与噪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试。测试使用带有如图9中结构的加强件的电加热器(图中为新PTC2)的空调与使用 现有电加热器(图中为原始PTC)的空调进行空调进风量与噪音之间关系的测试,测试结果 如图14所示。图9中所示出的加强件25中散热孔排布结构如下加强件25上设有多组均勻分 布的散热孔组,每个散热孔组内设有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散热孔。各散热孔的宽度为加强 件宽度的3/5倍,散热孔的长度是散热孔宽度的2. 5倍。同一散热孔组内两个散热孔之间 的距离e等于散热孔宽度的1/2倍。相邻散热孔组间的间距e'与散热孔的宽度相等。如 图9所示,沿加强件25纵向排列的多个散热孔中,从左到右方向,第一个散热孔与加强件的 起始端的距离大于20mm,最后一个散热孔与加强件25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70mm。如图14所示,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如图9中结构的加强件的电加热器的空 调与使用现有技术中电加热器的空调相比,相同的风量下使用带有如图9中结构的加强件 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加热器的空调的噪音指数较小。图9给出的仅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加强件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 限于此,从图14所示的曲线中可知,在加强件25设置散热孔具有有利于空气的流通,降低 进风阻力,进而降低噪音的作用。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包括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包括发热件(23);散热件(21)阵列,排布在所述发热件(23)的表面,其中所述散热件(21)阵列的相对所述发热件(23)朝向外侧的散热外边缘至少部分地暴露于外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包括平行的第一面(231) 与第二面(233),所述第一面(231)与所述第二面(233)呈中心对称结构,所述散热件阵列 中的各散热件(21)均勻排布在所述第一面(231)与第二面(2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第一面(231)与第二面 (233)上的所述散热件(21)呈中心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矩形或U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1)阵列中相邻两个所 述散热件(21)之间的翅距为3-1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23)还包括第三面 (235)与第四面(237),所述第三面(235)与所述第四面(237)呈中心对称结构,所述第三 面(235)与所述第四面(237)为向内凹或向外凸的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还包括加强 件(25),所述加强件(25)沿所述电热元件的纵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散热件阵列中各散热 件的部分散热外边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5)的宽度小于所述散 热件(21)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5)连接在所述散热件 阵列中各散热件(21)的散热外边缘的中部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5)上设有一个或多个 散热孔(25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阵列中各散热件(21) 的散热外边缘至少部分从所述散热孔(251)露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251)的宽度大于所述 加强件宽度的1/2,且小于所述加强件宽度的3/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251)的长度大于所述 散热孔的宽度,小于所述加强件长度的4/5。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251)沿所述加强件 (25)纵向延伸的中心线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孔(251)沿所述加强 件(25)纵向排列,每两个或多个相邻的散热孔(251)形成一个散热孔组,每个散热孔组内 的相邻散热孔(251)的间距小于相邻散热孔组之间的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包括电热元件,电热元件包括发热件和散热件;由散热件组成的阵列排布在发热件的表面,其中由散热件所组成的阵列的相对发热件朝向外侧的散热外边缘至少部分地暴露于外部空间。该电加热器通过改变电热元件的结构,缩小发热元件在空调室内机中的所占空间,减小进风阻力,增加室内机的进风量,提高散热件散热效果,提高室内机的性能,减少室内机运作时所产生的噪音。
文档编号H05B3/42GK201726547SQ20102028288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日
发明者刘利娜, 唐晓晖, 张扬彬, 张辉, 李广湘, 李文灿, 杨春生, 汪洪丹, 邓展威, 黄美玲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