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抢险起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851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捷抢险起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需使用电源、无需使用燃油、且可便捷携带使用、力量强劲的抢险起重器。
背景技术
起重器,又称“起重装置”、“起重机”,是指一种能够使某种物件从地面上升起的机械器具,常用于搬运、汽车维修、抢险救灾等作业。目前公知的抢险起重器,有两大类,一类是人力起重装置,如铁钎、钢镐、千斤顶等,另一类是机械起重装置,如铲车、卷扬机、吊重机等。其中,人力起重装置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够适应于复杂的地形地物,且能够在没有电力资源、没有燃料资源的特殊情况下作业,缺点是起重的力度小,效率低,对于较大的和较重的作业对象显得力不从心;机械起重装置则起重力度大,效率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升起较重的和较大的作业对象,缺点是搬移困难,难以适应复杂的现场环境,尤其是在缺乏电源、缺乏燃料的极端情况下极易变得无能为力……,从而影响了目前公知起重器的使用功能、应用范围及社会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公知起重器功能单一、适应性不强等缺陷,向公众提供一种独特的起重装置。该起重装置除了能够像公知人力起重器一样携带方便、使用可靠、 操作便捷、适应复杂作业环境之外,还能够像公知机械起重装置一般,升托起较重的物体, 且可使被升托的物体在一定高度上保持较长的时间,此外,本发明产品无需使用电力或燃料作为动力资源,能够适应于无电无水无燃料的极端环境,尤其能够在抢险救灾大显身手, 用途广泛,操作可靠。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⑴将整个产品设计为基座、动力与起重三个模块,其中的基座模块,主要作为其它模块的物理支持和安全保护装置,及用于将起重部件插进需要被升托物体的底部;动力模块主要用于将外力产生水平旋转动力,转化为向上升托的垂直直线动力,为产品的起重功能提供动力支持;起重模块是与被升托物体的直接接触部分,主要用于利用动力模块提供的升托动力,升托起作业对象,形成产品的起重功能。(2)在基座模块中,设计一扁头阔口、厚身钝尾形态的楔板零件,既作为产品的底板,也作为产品寻缝找隙突进作业对象底部的先锋部件。⑶在楔板零件中,设计一基座外壳套槽,用于配合安装基座外壳;设计两个手持孔,作为人力手携产品的一个把握所在;设计若干个圆孔,便于铁钉、铁钎等紧固件在现场中固定产品;设计若干个防滑孔,用于防止产品在作业过程中滑动。(4)将产品的基座外壳设计成全密封防漏油防撞击结构,以大幅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产品安全可靠,坚固耐用。
(5)在基座外壳中,设计出两个导柱螺孔,和若干个轴承座、相应轴承槽,用于配合安装动力模块、起重模块的各个零件。(6)在动力模块中,设计一换向盘零件,用于将外力产生的水平绕轴旋转动力转化为垂直向上升托的直线动力。(7)为实现换向盘变换动力方向的功能,在换向盘零件轴心位置,设置一个套筒, 并在套筒内腔中设置一条螺旋线;同时设计一个能与换向盘套筒内腔螺旋线配套使用的顶柱零件,使顶柱零件能够随着换向盘的绕轴旋转而发生直线运动。(8)在顶柱顶面上方,设置一 Z字形起重板,使起重板既能够利用其尖突前部插进需要被升托物体的底部,也能够利用其厚实尾部在顶柱顶托下向上升起,实现产品的起重功能。(9)设计两条导柱,使这两条导柱在贯通穿过起重板尾部,再牢固固定在基座外壳上,用以导正起重板的升托过程。(10)在导柱的尾端配套设置一手柄,以便于产品的携带,以及便于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对产品的操控。与公知的起重器相比,本发明产品除了具有与公知起重装置相同的优点之外,还可以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结构精悍——本发明产品无需使用电力、燃料作为动力源,摒弃了电动机、汽化器、 汽缸等庞大的附加机械设备,大幅减少产品的体积、重量和占用空间,结构精悍;
⑵功能强大——产品起重能力可以达到人体徒手提重能力的50倍至100倍,达到铁钎、钢镐撬重能力的10倍,其起重能力可以与同等体积的机械起重装置相媲美,功能强大; ⑶适应性强——产品携带方便,使用便捷,不但适用于日常普通的搬运作业,而且能适应于特殊使用场合,能够在道路崎岖、地物复杂、气候多变的环境下大显身手;
⑷用途广泛——本发明产品不但可用于一般的仓储、物流的起重作业,更能够用于紧急的抢险救灾作业,广泛适用工厂、商店、机关、学校、部队等企事业单位使用,用途广泛。另外,本发明实施简单,制造简易,所形成的产品结构美观大方,坚实耐用,市场空间广阔,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价值。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基座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楔板零件结构折线剖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基座外壳零件局部剖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动力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换向盘零件结构全剖示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起重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产品装配局部剖示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产品外观示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作为一项产品制造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应零部件的有机结合,可以使产品得到具体实施。本发明产品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本发明产品由基座、动力、起重三个模块组成,其中,基座模块包括楔板端盖螺钉、楔板端盖、楔板端盖垫圈、楔板螺钉、楔板、手轮轴承垫圈、手轮轴承端盖、手轮端盖螺钉、基座外壳、顶柱端盖垫圈、顶柱端盖、导柱弹力块、导柱螺孔端盖、导柱螺孔垫圈、顶柱端盖螺钉十五种零件,动力模块包括手轮螺母、手轮垫圈、手轮手柄、手轮、手轮轴承、手轮轴、手轮轴销、圆锥齿轮、换向盘、顶柱、换向盘轴承、顶柱顶座、顶座紧定螺钉、顶柱滑动轴承十四种零件,起重模块包括导柱、导柱滑动轴承、导柱垫圈、手柄紧定螺钉、导柱手柄、导柱端盖、起重板七种零件。在产品实施过程中,各个零件均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形态,基底模块所属各零件的形态如图2所示。图2中,按照标号依次排列的零件分别是楔板端盖螺钉零件(1)、楔板端盖盖零件(2 )、楔板端盖垫圈零件(3 )、楔板螺钉零件(4 )、楔板零件(5 )、手轮轴承垫圈零件(6 )、手轮轴承端盖零件(7)、手轮端盖螺钉零件(8)、基座外壳零件(9)、顶柱端盖垫圈零件(10)、 顶柱端盖零件(11)、导柱弹力块零件(12)、导柱螺孔端盖零件(13)、导柱螺孔垫圈零件 (14)、顶柱端盖螺钉零件(15);在实施例中,楔板螺钉零件的数量为8,楔板端盖螺钉、手轮端盖螺钉两种零件的数量各自为6,顶柱端盖螺钉零件(4)的数量为4,导柱弹力垫块(12)、 导柱螺孔端盖(13)、导柱螺孔垫圈(14)三种零件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 1。在基座模块所属零件中,楔板零件(5)与基座外壳零件(9)的形态较为特殊。楔板零件的形态如图3所示。图3中,楔板零件(5)形态包括起重板槽(16)、楔板螺钉孔(17)、轴承端盖槽 (18)、防滑孔(19)、固定孔(20)、手持孔(21)、楔板后端(22)、楔板轴承座(23)、外壳配合槽 (24)、楔板前端(25)十个局部结构,其中,起重板槽(16)用于容纳产品起重板零件的作业端部分,防滑孔(19)用于防止产品在作业过程中的滑动,固定孔(20)用于产品的现场固定,手持孔(21)用于方便人工手持携带,外壳配合槽(24)用于方便基座外壳零件(9)与楔板零件(5 )之间的紧密配合安装。在实施过程中,楔板零件(5)采用合金工具钢制造,其楔板前端(25)部分,要求硬度大、强度高,以实现产品在作业过程中的顶进、楔入操作;其楔板后端(22)部分,要求强度大、韧性高,足以经得起铁槌的撞击、铁钎的撬进;整个楔板零件(5)的长宽高比例,在 62:15:2 至 62:15:3 之间。基座外壳零件(9)的形态,如图4所示。图4中,基座外壳零件(9)的形态包括外壳立壁(26)、手轮轴承槽(27)、手轮轴承座(28)、端盖螺孔(29)、导柱螺孔(30)、外壳顶面(31)、顶柱端盖螺孔(32)、顶柱端盖槽 (33)、滑动轴承槽(34)、滚动轴承槽(35)、外壳内腔(36) i个局部结构,其中,手轮轴承座(28)用于固定动力模块中的手轮轴承零件,导柱螺孔(30)用于固定起重模块中的导柱
6零件,滑动轴承槽(34)用于容纳动力模块的顶柱滑动轴承零件,滚动轴承槽(35)用于容纳动力模块的换向盘轴承零件。在实施过程中,基座外壳零件(9)既可以使用普通碳素钢制造,也可以使用优质碳素钢、铝金属、铜金属、合金粉末金属材料制造,整个零件的长宽高比例,在17:15:25至 17:15:26 之间。动力模块所属各零件的形态如图5所示。图5中,按照标号依次排列的零件分别是手轮螺母零件(37)、手轮垫圈零件 (38)、手轮手柄零件(39)、手轮零件(40)、手轮轴承零件(41)、手轮轴零件(42)、手轮轴销零件(43 )、圆锥齿轮零件(44)、换向盘零件(45 )、顶柱零件(46 )、换向盘轴承零件(47 )、顶柱顶座零件(48)、顶座紧定螺钉零件(49)、顶柱滑动轴承零件(50);在实施例中,顶座紧定螺钉零件(49)的数量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在动力模块中,换向盘零件(45)起着关键作用,其形态如图6所示。图6中,换向盘零件(45 )形态包括牙轮齿(51)、牙轮盘(52 )、套筒(53 )、套筒前端 (54)、内腔螺纹(55)、套筒后端(56)六个局部结构;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换向盘零件(45)中的内腔螺纹(55),与顶柱零件(46)的下端螺纹相配合,共同形成由绕轴旋转运动变为轴向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换向盘零件(45)为合金结构钢制造,其内腔螺纹(40)的螺旋间距与螺旋半径之间的比例,在1 5到1 6之间。在动力模块中,起着重要作用还有顶柱零件(46)。在实施例中,顶柱零件(46)为合金结构钢制造,其形态包括下端螺纹、矩形柱体、 上端柱头三个局部结构;在产品装配过程中,顶柱零件(46)的下端螺纹局部结构,置于动力模块换向盘零件(45)的套筒之中,与换向盘零件(45)中的内腔螺纹(55)默契配合,产生向上升高的顶抵力;顶柱零件(46)中的矩形柱体局部结构,套嵌在同一模块的顶柱滑动轴承零件(50)中,再置于基座模块基座外壳零件(9)的滑动轴承槽(34)中,一方面以限制零件自身的绕轴旋转运动和径向运动,另一方面以保障零件自身的轴向直线运动。起重模块所属各零件的形态如图7所示。图7中,按照标号依次排列的零件分别是导柱零件(57)、导柱滑动轴承零件 (58 )、导柱垫圈零件(59 )、手柄紧定螺钉零件(60 )、导柱手柄零件(61)、导柱端盖零件(62 ) 和起重板零件(63);实施例中,手柄紧定螺钉零件(60)的数量为4,导柱零件(57)、导柱滑动轴承零件(58)、导柱垫圈零件(59)、导柱端盖零件(62)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在起重模块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有导柱零件(57)与起重板零件(63)。在实施过程中,导柱零件(57)为优质碳素钢材料制造,其形态包括螺纹下端、圆形柱体、矩形柱头三个局部结构;在产品装配过程中,导柱零件(57)的螺纹下端局部结构,垫着导柱弹力块零件 (12)置于基座外壳零件(9)的导柱螺孔(30)中,与基座外壳零件(9)牢固结合在一起 ’导柱零件(57)的圆形柱体局部结构,贯穿通过导柱滑动轴承零件(58)、导柱垫圈零件(59)、 导柱端盖零件(62 ),套嵌在起重板零件(63 )的尾部通孔中,形成起重板零件(63 )上下活动的导正机构;导柱零件(57)的矩形柱头局部结构,则通过手柄紧定螺钉零件(60)与导柱手柄零件(61)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操作者在使用产品时的提携、把握所在。
当各个零件已经制造完成之后,实施者可以通过各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之形成产品。实施例产品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如图8所示。图8中,动力模块所属的主要零件,通过手轮轴承零件(41)固定于基座模块基座外壳零件(9)的内腔中,且通过换向盘轴承零件(45)与基座模块的楔板零件(5)相接触;起重模块所属的主要零件,通过导柱零件(57)、导柱螺孔垫圈零件(14)、导柱螺孔端盖零件 (13)固定于基座模块基座外壳零件(9)的上方,且通过起重板零件(63)与动力模块顶柱顶座零件(48)的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动力模块的手轮零件(40)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圆锥齿轮零件 (44)旋转,驱动换向盘零件(45)发生垂直绕轴旋转,使置于换向盘零件(45)内腔的顶柱零件(46),在换向盘零件(45)内腔螺纹的作用下逐渐向上轴向升起,顶抵起重板零件(63)上升,形成产品的便捷起重功能。装配完成后的实施例产品,外观如图9所示。图9中,操作者可以凭借着各个显露在产品外观表面的零件结构,实现产品的起重功能。产品的使用过程分为插入、固定、起重三个操作步骤;
第一步,插入一一操作者把握着导柱手柄零件(61),将楔板零件(5)的前端(25)插入到需要被升高物体的下方,或者使用槌击、冲撞的方法,猛力撞击楔板零件(5)的后端 (22),强行将楔板前端(25)楔进需要被升高物休的下方。第二步,固定——操作者用脚踏住楔板后端(22),使产品在起重过程中不易移动板凳须坐十年冷;或使用铁钉、铁钎等固定物,通过楔板零件(5)固定孔直接将产品固定在现场地面上。第三步,起重一一操作者转动手轮零件(40),使起重板零件(63)沿着导柱零件 (57)的轴向方向逐渐升起,实现产品顶托重物升高的目的。本发明产品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各个零件的形状、规格、方位等,均可以根据功能的需要而灵活变通,从而实现多种规格、多种型号的有机组合,形成多种实施方案,开拓出千姿百态的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携便捷式抢险起重器,由基座、动力、起重三个模块组成,其特征是⑴所述的基座模块,包括楔板端盖螺钉、楔板端盖、楔板端盖垫圈、楔板螺钉、楔板、手轮轴承垫圈、手轮轴承端盖、手轮端盖螺钉、基座外壳、顶柱端盖垫圈、顶柱端盖、导柱弹力块、导柱螺孔端盖、导柱螺孔垫圈、顶柱端盖螺钉十五种零件;其中,楔板螺钉零件的数量为 8,楔板端盖螺钉零件、手轮端盖螺钉零件的数量各自为6,顶柱端盖螺钉零件的数量为4, 导柱弹力垫块零件、导柱螺孔端盖零件、导柱螺孔垫圈零件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⑵所述的动力模块,包括手轮螺母、手轮垫圈、手轮手柄、手轮、手轮轴承、手轮轴、手轮轴销、圆锥齿轮、换向盘、顶柱、换向盘轴承、顶柱顶座、顶座紧定螺钉、顶柱滑动轴承十四种零件;其中,顶座紧定螺钉零件的数量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⑶所述的起重模块,包括导柱、导柱滑动轴承、导柱垫圈、手柄紧定螺钉、导柱手柄、导柱端盖、起重板七种零件;其中,手柄紧定螺钉零件的数量为4,导柱、导柱滑动轴承零件、 导柱垫圈零件、导柱端盖零件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⑷在产品装配过程中,动力模块的主要零件,通过手轮轴承零件固定于基座模块的基座外壳零件的内腔中,且通过换向盘轴承零件与基座模块的楔板零件相接触;(5)在产品装配过程中,起重模块的主要零件,通过导柱零件固定于基座模块的基座外壳零件上面,且通过起重板零件与动力模块的顶柱顶座零件的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6)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动力模块的手轮零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圆锥齿轮零件旋转, 驱动换向盘零件发生绕轴旋转,使置于换向盘零件内部的顶柱零件,在换向盘零件(45)内腔螺纹的作用下逐渐轴向升起,顶抵起重板零件(63)上升,形成产品的便捷起重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抢险起重器,其特征是所述基座模块中的楔板零件,其形态包括起重板槽、楔板螺钉孔、轴承端盖槽、防滑孔、固定孔、手持孔、楔板后端、楔板轴承座、外壳配合槽、楔板前端十个局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抢险起重器,其特征是所述基座模块中的楔板零件,采用合金工具钢制造,其楔板前端部分,要求硬度大、强度高,以实现产品在作业过程中的顶进、楔入操作;其楔板后端部分,要求强度大、韧性高,足以经得起铁槌的撞击、铁钎的撬进; 整个楔板零件的长宽高比例,在62 15 2至62 15 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抢险起重器,其特征是所述基座模块中的基座外壳零件,其形态包括起外壳立壁、手轮轴承槽、手轮轴承座、端盖螺孔、导柱螺孔、外壳顶面、顶柱端盖螺孔、顶柱端盖槽、滑动轴承槽、滚动轴承槽、外壳内腔十一个局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捷抢险起重器,其特征是所述基座模块中的基座外壳零件,既可以使用普通碳素钢制造,也可以使用优质碳素钢、铝金属、铜金属、合金粉末金属材料制造,整个零件的长宽高比例,在17:15:25至17:15:2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抢险起重器,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模块中的换向盘零件, 其形态包括牙轮齿、牙轮盘、套筒、套筒前端、内腔螺纹、套筒后端六个局部结构;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换向盘零件中的内腔螺纹与顶柱零件下端螺纹相配合,共同形成由绕轴旋转运动变为轴向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捷抢险起重器,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模块中的换向盘零件, 为合金结构钢制造,其内腔螺纹局部结构的螺旋间距与螺旋半径之间的比例,在1:5到1: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抢险起重器,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模块中的顶柱零件, 为合金结构钢制造,其形态包括下端螺纹、矩形柱体、上端柱头三个局部结构;在产品装配过程中,顶柱零件的下端螺纹局部结构,置于动力模块换向盘零件的套筒之中,与换向盘零件中的内腔螺纹默契配合,产生向上升高的顶抵力;顶柱零件中的矩形柱体局部结构,套嵌在同一模块的顶柱滑动轴承零件中,再置于基座模块基座外壳零件的滑动轴承槽中,一方面以限制零件自身的绕轴旋转运动和径向运动,另一方面以保障零件自身的轴向直线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抢险起重器,其特征是所述起重模块中的导柱零件,为优质碳素钢材料制造,其形态包括螺纹下端、圆形柱体、矩形柱头三个局部结构;在产品装配过程中,导柱零件的螺纹下端局部结构,垫着导柱弹力块零件置于基座外壳零件的导柱螺孔中,与基座外壳零件紧密结合在一起;导柱零件的圆形柱体局部结构,通过导柱滑动轴承零件、导柱垫圈零件、导柱端盖零件贯穿套嵌在起重板零件的尾部通孔中,形成起重板零件上下活动的导正机构;导柱零件的矩形柱头局部结构,则通过手柄紧定螺钉零件与导柱手柄零件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操作者在使用产品时的提携、把握所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共同所述的便捷抢险起重器,其特征是产品的使用过程分为插入、固定、起重三个操作步骤;在插入步骤中,产品楔板零件的前端插入需要被升高物体的下方;在固定步骤中,产品楔板零件被现场固定;在起重步骤中,产品起重板零件沿着导柱零件轴向方向逐渐升起,实现产品顶托重物升高的目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需使用电源、无需使用燃油、且方便携带使用、力量强劲的便捷抢险起重器。本发明产品包括楔板端盖、楔板、手轮轴承端盖、基座外壳、导柱弹力块、导柱螺孔端盖、手轮手柄、手轮、手轮轴承、手轮轴销、圆锥齿轮、换向盘、顶柱、顶柱顶座、顶座紧定螺钉、顶柱滑动轴承、导柱、导柱手柄、导柱端盖、起重板等三十六种零件,组成基座、动力、起重三大模块,克服目前公知起重装置中的设备庞大、适应性差、力度小等缺陷,具有结构精悍、功能强大、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简单,制造简易,所形成产品结构美观大方,坚实耐用,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极高的经济附加价值。
文档编号B66D3/00GK102285605SQ20111022500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8日
发明者钟婕 申请人:钟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