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956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主要是在一壳体内设置一核心元件,且该壳体上枢设有一转动杆体,该核心元件邻近后端的位置设有一轨道部,当该转动杆体旋转时,其推动部即可在轨道部中滑动,并同时推动或拉动该核心元件,使该核心元件前端的插接头能移动至该壳体外或壳体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小型的行动式电子装置(portableelectronicdevice),例如蓝牙转接器、随身碟、读卡机、WiFi转接器等,由于该等行动式电子装置的体积极小,故使用者能将其放入至口袋中随身携带。此种行动式电子装置多半是在一壳体内设置一核心元件(coreelement),在本发明中所谓核心元件,主要包括有一电路板及一插接头,该电路板可为一快闪存储器模块或一无线通讯模块等,但并不以此为限,而插接头的形式则包括火线(FireWire)、外接式序列ATA(ExternalSerialATA,简称eSATA)及万用串列总线(UniversalSerialBus,简称USB)等形式。该插接头能插接在一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的连接器上,使该行动式电子装置能与该电子设备连接后,彼此进行信息传递。承上,目前有许多厂商在制造前述行动式电子装置时,常会将其插接头设计为伸缩式插接头,令使用者能将插接头推出或转出至行动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外,亦能将插接头收入至壳体内,以在行动式电子装置不与其他电子设备连接时,插接头能隐藏于壳体中,进而受到壳体的保护。然而,根据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结构仍存在许多缺失有待改进。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一种能通过转动推出插接头的行动式电子装置1,其中核心元件10位于行动式电子装置I的壳体11内,且核心元件10的前端是一插接头100,请参阅图2所示,该核心元件10内部设置有一电路板101。该行动式电子装置I包括一轨道元件12、一滑块13、一曲轴14及一转动块15。其中,该轨道元件12与该核心元件10相连接,该滑块13与曲轴14相结合,而该滑块13能在该轨道元件12的滑轨中滑动,此外,该转动块15穿过壳体11,而与该曲轴14相连接。请参阅图1、图2所示,当使用者欲将插接头100推出至壳体11外时,使用者必须朝一方向转动该转动块15,使该曲轴14以转动块15为中心旋转,此时,曲轴14即可带动滑块13,令滑块13在轨道元件12的滑轨中滑动,使得该轨道元件12推动核心元件10,并令插接头100移动至壳体11外。另一方面,使用者亦可反方向转动该转动块15,使该曲轴14旋转后,带动滑块13及轨道元件12,进而将核心元件10拉回,使插接头100移动至壳体11内。但是,根据发明人研究后发现,当使用者使用此种行动式电子装置I时,转动该转动块15的角度必须达到180度,方能完全将插接头100推出至壳体11外,过大的转动角度设计对使用者而言并不顺手且相当不方便。不仅如此,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I的结构过于复杂,且元件数量过多,故制造厂商较难以自动化的方式组装行动式电子装置1,而必须采取人工组装的方式制造该行动式电子装置1,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再者,制造厂商组装行动式电子装置I时,必须从不同的方向,将核心元件10、轨道元件12、滑块13、曲轴14及转动块15逐一组装至壳体11上,此不仅造成组装效率低落,更由于元件数量过多等因素,增加了组装错误或失误的可能性,导致产品的良品率提高,相当不理想。最重要的是,更由于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I的结构过于复杂,相当不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导致装置的体积常难以符合使用及设计需求,非常不理想。因此,如何改善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的诸多问题,令使用者通过小幅转动一转动杆体,便能快速地将插接头推出至壳体外,以提高使用便利性,并有效简化行动式电子装置的结构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且通过精简的结构发挥出装置小型化的优势,即为本发明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有鉴于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的诸多问题,发明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发明的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期能大幅简化行动式电子装置的结构设计,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的目的,并令使用者能快速且轻易地推出或收回插接头,增加行动式电子装置的使用便利性。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核心元件及一转动杆体,其中该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延伸设有一容置空间;该核心元件被容置在该容置空间中,该核心元件内设有一电路板,且该核心元件的前端设有一插接头,该插接头与该电路板相连接,且该插接头对应于该开口,该核心元件邻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轨道部;该转动杆体邻近一端的位置枢设在该壳体上,且该转动杆体的一端是一拨动部,该拨动部延伸至该壳体外,以供使用者拨动,该转动杆体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设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该轨道部上,在该插接头被收合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状态下,该推动部位于该轨道部的一端,在该转动杆体的一端朝向一方向旋转(如使用者拨动该转动杆体),使该转动杆体的另一端朝向该壳体的开口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该推动部即推抵该轨道部,进而推动该核心元件,使该插接头被推出至该壳体外,且该推动部同时沿着该轨道部,移动至该轨道部的另一端,另,在该插接头已伸出至该壳体外,且该转动杆体的一端朝向另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该推动部即拉动该轨道部,进而拉动该核心元件,使该插接头被拉入至该壳体中,且该推动部同时沿着该轨道部,移动至该轨道部的一端。如此,使用者仅需小幅转动该转动杆体,便能快速地将该插接头推出至该壳体外。再者,由于本发明的元件数量及构形精简,故制造厂商能以自动化组装的方式,快速地制作出该行动式电子装置,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乃该核心元件包括一托盘,该托盘能承载该电路板,且该轨道部设于该托盘邻近后端的位置,该托盘受力后能在该壳体内前后滑动,使该插接头能移动至壳体外或壳体内。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乃该轨道部的轴线(两端的连线)与该行动式电子装置的轴线之间保持一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如此,该推动部能顺畅地在该轨道部中移动。本发明的又另一目的,乃该推动部与第一枢接部的连线,与该行动式电子装置的轴线之间保持一第二角度,且该第二角度小于45度。如此,将能避免插接头在插接的过程中,自动收回至该壳体内,以提高该行动式电子装置的使用便利性。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示意图;及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行动式电子装置............3、7壳体............30、70上壳体............301下壳体............302开口............303容置空间............304,704第二枢接部............305第二转动限制部............306核心元件............31、71托盘............310电路板............311、711插接头............312,712转动杆体............32第一枢接部............320推动部............321第一转动限制部............322拨动部............323轴线............a、X连线............b第一角度............Al第二角度............A2轨道部............R、R’第一限位部............Rl第二限位部............R具体实施方式为便贵审查员能对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发明人在长期从事行动式电子装置等相关领域的研发及设计中,发现目前可通过转动结构推出插接头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常会有结构过于复杂,元件数量过多的缺陷,导致组装程序复杂,此不仅不利于自动化生产,且有生产效率低落等问题,此外,使用者必须大幅转动转动块,方能推出插接头,在使用上并不方便。目前虽有业者针对行动式电子装置的结构进行研究改良,以寻求上述问题的改善方案,但尚未获得完善的解决办法。有鉴于此,发明人乃思及在行动式电子装置的壳体上枢设一转动杆体,并在核心元件邻近后端的位置开设一轨道部,使该转动杆体于转动时能在该轨道部中滑动,并拉动或推动核心元件,以在达成装置结构精简化的同时,达到推出或收回插接头的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行动式电子装置3包括一壳体30、一核心元件31及一转动杆体32,其中该壳体30可由金属或塑胶材质所制成,且该壳体30包括一上壳体301及一下壳体302,该壳体30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303,且向内延伸设有一容置空间304。该核心元件31被容置在该容置空间304中,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核心元件31包括一托盘310、一电路板311及一插接头312,该托盘310内承载有该电路板311,该电路板311可包括一存储器模块或通讯模块(如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该托盘310的前端设有该插接头312,该插接头312与该电路板311相连接,且该插接头312对应于该开口303。该插接头312为一USB规格的插接头,但是,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造厂商在根据本发明设计制造该行动式电子装置3时,亦可根据实际产品需求,改变该插接头312的规格,例如将该插接头312设计为外接式序列ATA(ExternalSerialATA,简称eSATA)或火线(FireWire)等规格,凡本发明
技术领域
的人士所能轻易联想的变化与组合,仍属本发明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内,合先陈明。此外,请参阅图4所示,该托盘310邻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轨道部R。该轨道部R的轴线a与该行动式电子装置3的轴线X之间保持一第一角度Al,该第一角度Al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需附注一提者,乃该轴线a是指轨道部R两端的直线连线,合先陈明。复请参阅图3所示,该转动杆体32邻近一端的位置设有一第一枢接部320,该第一枢接部320为一枢孔,该壳体30(上壳体301)对应于该第一枢接部320的位置设有一第二枢接部305,该第二枢接部305为一枢轴,该第二枢接部305与该第一枢接部320相枢接,使该转动杆体32枢设在该壳体30上,且该转动杆体32的一端为一拨动部323,该拨动部323延伸至该壳体30外,以供使用者拨动,或供其他元件驱动。该转动杆体32邻近该第一枢接部320的位置设有一第一转动限制部322,该壳体30对应于该第一转动限制部322的位置设有一第二转动限制部306,该第一、第二转动限制部322、306可滑动地相连接,其能限制该转动杆体32的转动角度。该转动杆体32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设有一推动部321,该推动部321可滑动地设置在该轨道部R上。请参阅图4所示,该轨道部R内邻近一端的位置设有一第一限位部R1,该轨道部R内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设有一第二限位部R2。请参阅图3、图4所示,在该插接头312被收合于该容置空间304内的状态下,该推动部321被第一限位部Rl定位在该轨道部R的一端。在图4中,该第一枢接部320邻近于该壳体30的一侧(图中上侧),该推动部321邻近该壳体30的另一对应侧(图中下侧),通过此一设计,即能在该壳体30有限的空间(宽度)中,增加该转动杆体32的长度设计。承上,请参阅图5所示,在该转动杆体32的一端朝向一方向(在图5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该转动杆体32的另一端即朝向该壳体30的开口303的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下,该推动部321即脱离该第一限位部R1,在该轨道部R中移动,且推抵该轨道部R,进而推动该核心元件31,使该插接头312被推出至该壳体30外。该推动部321同时沿着该轨道部R,移动至该轨道部R的另一端(如图6所示)。由于该轨道部R的轴线a与该行动式电子装置3的轴线X之间夹持该第一角度Al,且该第一角度Al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因此,该转动杆体32仅需微幅转动,使该推动部321在轨道部R内移动,便能大幅推出该插接头312。在图6中,该推动部321已完全移动至该轨道部R的另一端,而该插接头312已移动至该壳体30外,且该推动部321被第二限位部R2定位在该轨道部R的另一端。在此状态下,该推动部321与第一枢接部320的连线b,与该行动式电子装置3的轴线X之间保持一第二角度A2。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角度A2小于45度。通过此一技术特征,请参阅图6所示,当该插接头312与其他电子设备的连接器插接时,核心元件31会对该推动部321产生一向右的力量,而该力量的分力会对该转动杆体32产生一顺时针转动的力矩,而由于该推动部321已抵靠到该轨道部R的另一端,故该转动杆体32不会再发生任何移动或转动,而能稳定地定位在原地,并抵靠住该轨道部R。换言之,通过本发明的设计,该插接头312插接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不会使核心元件31及插接头312自动收回,令使用者能顺利完成插接动作,有效提升使用便利性。另一方面,复请参阅图6所示,在该插接头312已伸出至该壳体30外,且该转动杆体32的一端朝向另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该推动部321即脱离该第二限位部R2,并拉动该轨道部R,进而拉动该核心元件31,使该插接头312被拉入至该壳体30中,且该推动部321同时沿着该轨道部R,移动至该轨道部R的一端(如图4所示)。通过本发明的结构特征,使用者仅需小幅转动该转动杆体32(转动90度以下),便能快速地将该插接头312推出至该壳体30外,大幅增进行动式电子装置3的使用便利性。再者,由于本发明的结构简洁,且所采用的元件数量及构形均较现有技术精简,故制造厂商能以自动化组装的方式,将该核心元件31及转动杆体32迅速地组装至该壳体30上,以快速地制作出该行动式电子装置3,不仅大幅节省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且由于本发明结构精简,更有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有效减少行动式电子装置3的体积,以符合使用及设计需求。除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内容外,发明人根据本发明的概念,尚思及其他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示,行动式电子装置7的原理及硬体结构基本上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揭露者相同,只是,其核心元件71仅包括电路板711及插接头712,但省略前述托盘(图3的托盘310),该插接头712与该电路板711相连接,且该核心元件71容置于壳体70的容置空间704中,而电路板711邻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轨道部R’,至于其作动原理,则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及图4图6所揭露者相同,故不再赘述,合先陈明。通过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特征,即便省略了前述托盘,但将轨道部R’设置于电路板711上,同样能达成本发明所欲追求的功能及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若干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凡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一侧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延伸设有一容置空间;一核心元件,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核心元件内设有一电路板,且所述核心元件的前端设有一插接头,所述插接头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且所述插接头对应于所述开口,所述核心元件邻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轨道部;及一转动杆体,其邻近一端的位置枢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转动杆体的一端为一拨动部,所述拨动部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转动杆体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设有一推动部,所述推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轨道部上,在所述插接头被收合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状态下,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轨道部的一端,在所述转动杆体的一端朝向一方向旋转,使所述转动杆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壳体的开口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推动部即推抵所述轨道部,进而推动所述核心元件,使所述插接头被推出至所述壳体外,且所述推动部同时沿着所述轨道部,移动至所述轨道部的另一端;在所述插接头已伸出至所述壳体外,且所述转动杆体的一端朝向另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推动部即拉动所述轨道部,进而拉动所述核心元件,使所述插接头被拉入至所述壳体中,且所述推动部同时沿着所述轨道部,移动至所述轨道部的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体邻近一端的位置设有一第一枢接部,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位置设有一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第二枢接部相互枢接,使所述转动杆体枢设在所述壳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轨道部的一端,且所述插接头被收合于所述壳体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枢接部及所述推动部分别邻近所述壳体的对应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部两端的直线连线与所述行动式电子装置的轴线之间保持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动部定位在所述轨道部的另一端,且所述插接头被推出至所述壳体外的状态下,所述推动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连线,与所述行动式电子装置的轴线之间保持一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二角度小于45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元件包括一托盘,所述托盘能承载所述电路板,且所述轨道部设于所述托盘邻近后端的位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体邻近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位置设有一第一转动限制部,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第一转动限制部的位置设有一第二转动限制部,所述第一、第二转动限制部可滑动地相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部内邻近一端的位置设有一第一限位部,在所述插接头被收合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状态下,所述推动部被第一限位部定位在所述轨道部的一端。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部内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设有一第二限位部,在所述插接头移动至所述壳体外的状态下,所述推动部被所述第二限位部定位在所述轨道部的另一端。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为USB规格。11.块。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一存储器模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一通讯模块。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核心元件及一转动杆体,其中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延伸设有一容置空间;核心元件容置在容置空间中,核心元件的前端设有一插接头,该插接头对应于该开口,核心元件邻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轨道部;该转动杆体邻近一端的位置枢设在该壳体上,且该转动杆体的一端延伸至该壳体外,该转动杆体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设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该轨道部上。通过本发明的结构特征,使用者仅需小幅转动该转动杆体,便能快速地将该插接头推出至该壳体外,且由于本发明的结构精简,故制造厂商能以自动化组装的方式制作该行动式电子装置,不仅大幅节省生产成本,更能提升生产效率。文档编号H05K5/00GK103002678SQ20111026971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发明者麻天启申请人:麻天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