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512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保护壳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产品,特别是便携式的电子产品,如手持式平板电脑(例如iPad等)、 媒体播放器等,其没有专门的保护壳,在携带过程中容易刮花或损坏电子产品。另外,现有技术中没有方便携带且便于调整的支撑架,电子产品在使用时,用户需用手持握电子产品, 给用户带来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其可有效地保护电子产品,避免电子产品在携带或存储或使用过程中被刮花或损坏,且可用作支撑架,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底座及与电子设备相匹配的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与面壳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底壳与面壳之间;所述底座上铰接有外支架,所述底壳上转动设置有一旋转块组件,所述旋转块组件上铰接有内支架,所述内支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旋转块组件,所述内支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支架。具体地,所述底壳和面壳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具体地,所述旋转块组件包括旋转盖和旋转片,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圆孔,所述旋转盖转动穿设于所述圆孔,所述旋转片连接于所述旋转盖上,所述旋转片位于所述底壳内侧, 所述内支架铰接于所述旋转盖上。更具体地,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旋转盖上设置有可抵止于所述凸起部上的限位部,所述凸起部呈半圆形。具体地,所述外支架设置有滑槽,所述内支架滑动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外支架凸设有多个间距排列的定位块,所述内支架凸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匹配的凸块。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上设置有提手构件;所述底壳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提手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提手构件上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弹力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提手构件上,所述弹力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具体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底壳的侧面和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块。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铰接有翻开挡片。具体地,所述外支架的两侧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设置有弹性件和转动轴, 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转动轴相匹配的铰接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可有效地保护电子产品,避免电子产
3品在携带或存储或使用过程中被刮花或损坏,且通过设置旋转块组件及可相对滑动的外支架和内支架,并将内支架铰接于旋转块组件,使产品可用作支撑架,以将电子产品横向或竖向或卧式摆放并调整定位合适的角度,解放了用户的双手,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装配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底壳和面壳竖立摆放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底壳和面壳竖立摆放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底壳和面壳横向摆放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底壳和面壳卧式摆放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提手构件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旋转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旋转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底座110 及与电子设备相匹配的底壳120和面壳130,以将电子设备放置于底壳120和面壳130内, 面壳130呈框架状,以便于用户观看及操作其内的电子产品,避免电子产品被刮花而影响产品的外观及使用,可有效地保护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可为iPad等平板电脑或影音播放器或导航仪等。底壳120与面壳130的尺寸与电子产品的外形尺寸相匹配,使电子产品可被收纳于底壳120与面壳130之间。所述底壳120与面壳130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底壳120与面壳130之间;所述底座110上铰接有外支架210,所述底
4壳120上转动设置有一旋转块组件300,所述旋转块组件300上铰接有内支架220,所述内支架220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旋转块组件300,所述内支架22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支架210。底壳120和面壳130上开设有用于供耳机、电源线等线缆穿设的贯孔101。通过这样的设计,在外支架210和内支架220的连接下,底壳120与面壳130可相对底座110掀开一个的角度,由于内支架220与底壳120之间可相对旋转,故用户用根据实际情况将底壳 120与面壳130横向或纵向设置,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将电子产品横向或纵向旋转,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便于用户观看及操作底壳120和面壳130之间的电子产品,用户无需时刻握持电子产品,从而解放了用户的双手,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壳120和面壳130 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拆装方便,电子产品夹设于底壳120与面壳130之间,可以很方便地将电子产品放入底壳120与面壳130之间或将电子产品从底壳120与面壳130之间取出。另外,也可选用螺丝锁紧等合适方式将底壳120与面壳130连接,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1、图2、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旋转块组件300包括旋转盖310和旋转片320,所述底壳120上开设有圆孔121,所述旋转盖310 转动穿设于所述圆孔121,所述旋转片320连接于所述旋转盖310上,所述旋转片320位于所述底壳120内侧,所述内支架220铰接于所述旋转盖310上。本实施例中,旋转片320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旋转盖310上,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使旋转块组件300可以可靠地相对底壳120旋转,且装配方便。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2、图9、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底壳 120上设置有凸起部122,所述旋转盖310上设置有可抵止于所述凸起部122上的限位部 311,所述凸起部122呈半圆形。以便使旋转盖310可相对底壳120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 90°。当旋转盖310相对底壳120正向旋转90°时,凸起部122可抵止于凸起部122—端; 当旋转盖310相对底壳120反向旋转90°时,凸起部122可抵止于凸起部122另一端,产品结构可靠性佳。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2、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外支架210 设置有滑槽211,所述内支架220滑动套设于所述滑槽211内,使内支架220可沿滑槽211相对外支架210可靠地滑动,所述外支架210凸设有多个间距排列的定位块212,所述内支架 220凸设有与所述定位块212相匹配的凸块222。通过将凸块222卡设于不同的二定位块 212之间,可以调节外支架210和内支架220的总长度,进而可调节底壳120与面壳130相对底座110的掀开固定角度,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角度要求,可将电子产品定位于相对用户的最佳可视角度内;调节方便,设计十分人性化,便于用户观看及操作底壳120和面壳130 之间的电子产品。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底壳120上设置有提手构件140 ;所述底壳120上开设有滑动槽123,所述提手构件140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123内,在不使用时,可将提手构件140收缩于滑动槽123内,以减小产品所占空间体积。更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提手构件140上连接有弹力带150,所述弹力带150位于所述滑动槽123内,所述弹力带150 —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提手构件140上,所述弹力带15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120。弹力带150作为一
5种缓冲元件,可避免提手构件140直接撞击底壳120而导致产品损坏,结构可靠性佳。本实施例中,弹力带150通过锁钉固定于提手构件140和底壳120上。更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2、图9和图13所示,提手构件140 的末端还固定设置有提手挡块151,避免提手构件140从滑动槽123中脱出,结构可靠性佳。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4 图7所示,所述底座110 上开设有多个凹槽111,凹槽111开设于底座110的内侧面,所述底壳120的侧面和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凹槽111相匹配的定位凸起块222。通过将定位凸起块222设置于不同的凹槽111内,可调节底壳120与面壳130相对底座110的掀开固定角度,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角度要求,可将电子产品定位于相对用户的最佳可视角度内;调节方便,设计十分人性化。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1 图3和图7所示,所述底座110 上铰接有翻开挡片160,翻开挡片160通过挡片转轴162铰接于底壳120上,具体地,底座 110上固定设有固定片163,翻开挡片160通过挡片转轴162铰接于固定片163上,翻开挡片160相对底座110的转动角度为100°至120°,本实施例中,翻开挡片160相对底座110 的转动角度为110°,使用时,可将翻开挡片160打开,使底壳120和面壳130的下端抵止于翻开挡片160上,在翻开挡片160的承托下,底壳120和面壳130可保持卧式并带一定倾斜角度放置,便于用户观看及操作底壳120和面壳130之间的电子产品。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10所示,所述外支架210的两侧开设有容置孔216,所述容置孔216内设置有弹性件217和转动轴218,所述底座110 上开设有与所述转动轴218相匹配的铰接孔,外支架210可相对底座110可靠地转动,且阻尼合适、手感较好。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17为弹簧。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底壳120上还铰接有侧盖180,平时侧盖180合紧于底壳120上,当电子产品需要充电时,可将侧盖180打开,这样便可方便地给充电产品充电,平时又可保护电子产品。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底壳120上还设置有隔片 190,隔片190固定设置于底壳120内侧且位于旋转片320处,使旋转片320处密闭性提高, 同时,产品外观一致性佳。使用时,如图2和图4所示,可将电子产品随底壳120和面壳130竖立摆放,此时底壳120的侧面上的定位凸起块125卡入凹槽111内,使电子产品保持合适的固定角度。如图2和图5所示,将侧盖180打开便可使用充电器构件181对电子产品进行充 H1^ ο如图2和图6所示,可将电子产品随底壳120和面壳130横向摆放,此时底壳120 的端面上的定位凸起块125卡入合适的凹槽111内,使电子产品保持合适的固定角度。如图2和图7所示,将翻开挡片160掀开,使底壳120和面壳130的端面抵顶于翻开挡片160上,可使电子产品随底壳120和面壳130卧式摆放。如图2和图8所示,需携带时,可将底壳120和面壳130合紧于底座110,再将提手构件140拉出,便可安全方便地携带电子产品,避免电子产品由于外物的刮碰而损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与电子设备相匹配的底壳和面壳, 所述底壳与面壳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底壳与面壳之间;所述底座上铰接有外支架,所述底壳上转动设置有一旋转块组件,所述旋转块组件上铰接有内支架,所述内支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旋转块组件,所述内支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支架O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和面壳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块组件包括旋转盖和旋转片,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圆孔,所述旋转盖转动穿设于所述圆孔,所述旋转片连接于所述旋转盖上,所述旋转片位于所述底壳内侧,所述内支架铰接于所述旋转盖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凸起部, 所述旋转盖上设置有可抵止于所述凸起部上的限位部,所述凸起部呈半圆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设置有滑槽,所述内支架滑动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外支架凸设有多个间距排列的定位块,所述内支架凸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匹配的凸块。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置有提手构件;所述底壳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提手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构件上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弹力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提手构件上,所述弹力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底壳的侧面和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块。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铰接有翻开挡片。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的两侧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设置有弹性件和转动轴,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转动轴相匹配的铰接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子产品保护壳结构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底座及与电子设备相匹配的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与面壳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底壳与面壳之间;所述底座上铰接有外支架,所述底壳上转动设置有一旋转块组件,所述旋转块组件上铰接有内支架,所述内支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旋转块组件,所述内支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支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可有效地保护电子产品,避免电子产品在携带或存储或使用过程中被刮花或损坏,且可用作支撑架,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文档编号H05K5/02GK201957358SQ20112004611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杨尚文 申请人:周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