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控制电路以及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606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源控制电路以及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以及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具有二维和三维(2D和3D) 两种显示方式,2D/3D的转换通过调整背光源的电流大小来实现,即要求控制芯片必须能向背光源输出两种不同大小的恒定电流。目前常规的控制芯片只能输出一种恒定电流,所以需要靠外加电路来实现两种电流之间的转换。如图1所示,目前的LED背光源有多路输出电流,以0Z9967芯片为例,它为背光源提供六路输出电流。用于转换电流的外加电路也分为六个支路,以第一路为例,反馈电阻 Rll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芯片的电流反馈脚IFBl相连,产生反馈电压,其中IFBl与背光源的第一路输出电流串联,即第一路输出电流流经背光源之后流回IFB1,所以IFBl反映了第一路输出电流的大小。控制芯片上的电压采样脚ISEm用于采集反馈电压,并与控制芯片内部的比较器相连。当LED显示屏需要从2D显示转换成3D显示时,会由数字电路板向三极管Vl的基极输出高电平(STD控制信号),使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此时就相当于原反馈电阻Rll与R12并联之后共同作为反馈电阻,使反馈电阻的阻值变小。反馈电阻阻值的减小导致反馈电压降低,比较器检测到电压采样脚ISEm采集到的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就会增加输出电流,从而升高反馈电压,直到ISEm采集到的反馈电压与基准电压相等。如果是从3D显示转换成2D显示,则由数字电路板向三极管Vl的基极输出低电平,其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并且其他五路与第一路完全相同。通常2D显示时背光源的输出电流为60mA,3D显示时背光源的输出电流为120mA,Rll选取为5. 1 Ω,则2D显示时的反馈电压(基准电压)为0. 3V ;如果R12与Rll阻值相等,则3D显示时的反馈电压也是0. 3V,
与基准电压相等。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采用减小反馈电阻的方法来降低反馈电压,使流过三极管的电流较大(60mA),所以无法由一个三极管控制六个支路,而只能在每个支路上都设置一个三极管。为了让数字电路板发出的 STD控制信号能同时导通六个三极管,还需要在数字电路板上增加一级放大电路,来放大控制信号。现有的背光源控制电路要在每个支路上都设置一个三极管,并且还要增加放大电路,导致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更为简单的背光源控制电路以及LED显示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背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一个控制芯片、一个三极管,以及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的至少两个支路;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与每个所述支路相对应的至少两组电流反馈脚、 电压采样脚和比较器;其中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其发射极接地;每个所述支路包括反馈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反馈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流反馈脚相连;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串联于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脚与所述电流反馈脚之间;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串联于所述电压采样脚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 或者串联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线之间;所述电压采样脚与所述比较器相连。该LED显示屏包括背光源控制电路,所述背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一个控制芯片、一个三极管,以及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的至少两个支路;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与每个所述支路相对应的至少两组电流反馈脚、电压采样脚和比较器;其中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其发射极接地;每个所述支路包括反馈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反馈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流反馈脚相连;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串联于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脚与所述电流反馈脚之间;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串联于所述电压采样脚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或者串联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线之间;所述电压采样脚与所述比较器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支路采用串联电阻的方式分压,降低电压采样脚采集的电压。具体为,电流反馈脚通过反馈电阻产生反馈电压,并由电压采样脚通过第一分压电阻采集反馈电压。当LED显示屏2D显示时,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未导通,所以第一分压电阻不会影响电压采样脚采集反馈电压。当LED显示屏需要从2D显示转换成3D显示时,由数字电路板的控制端向三极管的基极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此时两个分压电阻就串联于电流反馈脚与地线之间,而反馈电压则分摊在两个分压电阻上,所以连接于两个分压电阻之间的电压采样脚只能采集到第二分压电阻上的部分反馈电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串阻分压的方式降低电压采样脚采集的电压,分压效果只与两个分压电阻的比例有关,所以可以使用阻值很大的电阻作为分压电阻,这样流过三极管以及两个分压电阻的电流就很小,多个支路就可以由一个三极管控制,无需在数字电路板上增加放大电路, 故而解决了现有的控制电路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以及LED显示屏。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一个控制芯片、一个三极管,以及与三极管Vi的集电极相连的至少两个支路;控制芯片包括与每个支路相对应的至少两组电流反馈脚、电压采样脚和比较器;其中三极管Vl的基极与数字电路板相连,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其发射极接地;每个支路包括反馈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反馈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芯片的电流反馈脚相连;第一分压电阻串联于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脚与电流反馈脚之间;第二分压电阻串联于电压采样脚与三极管Vi 的集电极之间;电压采样脚与比较器相连。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在三极管Vl的基极与数字电路板之间串联一个限流电阻 R01,防止控制信号的电流过大,损坏三极管Vl ;并在三极管Vl与限流电阻ROl之间设置滤波电容C01,用于过滤干扰信号,以及分压电阻R02,用于防止控制信号的电压过大,损坏三极管VI。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支路采用串联电阻的方式分压,降低电压采样脚采集的电压。以第一支路为例,电流反馈脚IFBl通过反馈电阻Rl产生反馈电压,并由电压采样脚 ISENl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13采集反馈电压。当LED显示屏2D显示时,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未导通,所以第一分压电阻R13不会影响电压采样脚ISEm采集反馈电压。当 LED显示屏需要从2D显示转换成3D显示时,由数字电路板的控制端向三极管Vl的基极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此时两个分压电阻就串联于电流反馈脚与地线之间,而反馈电压则分摊在两个分压电阻上,所以连接于两个分压电阻之间的电压采样脚只能采集到第二分压电阻R14上的部分反馈电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串阻分压的方式降低电压采样脚采集的电压,分压效果只与两个分压电阻的比例有关,所以可以使用阻值很大的电阻作为分压电阻,这样流过三极管以及两个分压电阻的电流就很小,多个支路就可以由一个三极管控制,无需在数字电路板上增加放大电路, 故而解决了现有的控制电路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现有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六个支路是由六个三极管分别调节的, 所以六个三极管如果一致性不好,很容易造成每路的电流都不一样,即六路电流不平衡,导致图像亮度不均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由一个三极管控制六个支路,还避免了上述电流不均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远远大于反馈电阻。 以第一支路为例,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之后,实际上是第一分压电阻R13和第二分压电阻R14串联之后,再与反馈电阻Rll并联,也会减小反馈电阻的阻值,导致反馈电压降低。如果第一分压电阻R13和第二分压电阻R14的阻值远远大于反馈电阻R11,即相比于第一分压电阻R13和第二分压电阻R14,反馈电阻Rll的阻值可以忽略不计,则并联前后反馈电阻阻值的变化量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不会影响反馈电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相等。以0Z9967芯片为例,2D显示时背光源的输出电流为60mA,3D显示时背光源的输出电流为120mA,即3D显示时背光源的输出电流是2D显示的两倍。如果第一分压电阻R13和第二分压电阻R14的阻值相等,则电压采样脚ISEm采集到的电压正好是反馈电压(基准电压)的一半,通过比较器的调节,当背光源的输出电流增加到2D显示时的两倍时,电压采样脚ISEm采集到的电压也正好等于基准电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为1K,反馈电阻的阻值为5. 1 Ω。以0Ζ9967芯片为例,2D显示时背光源的输出电流为60mA,3D显示时背光源的输出电流为120mA,则反馈电压为0. 3V。第一分压电阻R13和第二分压电阻R14都选为1K, 能够使3D显示时背光源的输出电流为120mA,而且远远大于反馈电阻Rll的5. 1 Ω,不会影响反馈电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路的数量为六个。0Ζ9967芯片是比较常用的控制芯片,它为背光源提供六路输出电流,所以外加的背光源控制电路也有六个支路。当然,支路的数量由控制芯片的引脚数目决定,并不局限于六路。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分压电阻R03串联于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线之间。在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之后,还是两个分压电阻串联,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将各个支路上的六个第二分压电阻变成主路上的一个第二分压电阻,进一步简化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结构。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LED显示屏,包括背光源控制电路,该背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一个控制芯片、一个三极管,以及与三极管Vl的集电极相连的至少两个支路;控制芯片包括与每个支路相对应的至少两组电流反馈脚、电压采样脚和比较器;其中三极管Vl的基极与数字电路板相连,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其发射极接地;每个支路包括反馈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反馈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芯片的电流反馈脚相连;第一分压电阻串联于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脚与电流反馈脚之间;第二分压电阻串联于电压采样脚与三极管Vl的集电极之间;电压采样脚与比较器相连。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在三极管Vl的基极与数字电路板之间串联一个限流电阻 R01,防止控制信号的电流过大,损坏三极管Vl ;并在三极管Vl与限流电阻ROl之间设置滤波电容C01,用于过滤干扰信号,以及分压电阻R02,用于防止控制信号的电压过大,损坏三极管VI。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支路采用串联电阻的方式分压,降低电压采样脚采集的电压。以第一支路为例,电流反馈脚IFBl通过反馈电阻Rl产生反馈电压,并由电压采样脚 ISENl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13采集反馈电压。当LED显示屏2D显示时,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未导通,所以第一分压电阻R13不会影响电压采样脚ISEm采集反馈电压。当 LED显示屏需要从2D显示转换成3D显示时,由数字电路板的控制端向三极管Vl的基极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此时两个分压电阻就串联于电流反馈脚与地线之间,而反馈电压则分摊在两个分压电阻上,所以连接于两个分压电阻之间的电压采样脚只能采集到第二分压电阻R14上的部分反馈电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
6型实施例采用串阻分压的方式降低电压采样脚采集的电压,分压效果只与两个分压电阻的比例有关,所以可以使用阻值很大的电阻作为分压电阻,这样流过三极管以及两个分压电阻的电流就很小,多个支路就可以由一个三极管控制,无需在数字电路板上增加放大电路, 故而解决了现有的控制电路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现有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六个支路是由六个三极管分别调节的, 所以六个三极管如果一致性不好,很容易造成每路的电流都不一样,即六路电流不平衡,导致图像亮度不均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由一个三极管控制六个支路,还避免了上述电流不均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远远大于反馈电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相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为1K,反馈电阻的阻值为5. 1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路的数量为六个。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搬运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分压电阻串联于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线之间。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之后,还是两个分压电阻串联,效果与实施例3相同。将各个支路上的六个第二分压电阻变成主路上的一个第二分压电阻,进一步简化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控制芯片、一个三极管,以及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的至少两个支路;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与每个所述支路相对应的至少两组电流反馈脚、电压采样脚和比较器;其中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其发射极接地;每个所述支路包括反馈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反馈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流反馈脚相连;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串联于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脚与所述电流反馈脚之间;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串联于所述电压采样脚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或者串联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线之间;所述电压采样脚与所述比较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远远大于所述反馈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的数量为六个。
5.一种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源控制电路,所述背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一个控制芯片、一个三极管,以及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的至少两个支路;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与每个所述支路相对应的至少两组电流反馈脚、电压采样脚和比较器;其中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其发射极接地;每个所述支路包括反馈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反馈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流反馈脚相连;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串联于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脚与所述电流反馈脚之间;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串联于所述电压采样脚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或者串联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线之间;所述电压采样脚与所述比较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远远大于所述反馈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的数量为六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以及LED显示屏,属于LED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该背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一个控制芯片、一个三极管,以及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的至少两个支路;控制芯片包括与每个支路相对应的至少两组电流反馈脚、电压采样脚和比较器;其中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其发射极接地;每个支路包括反馈电阻、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反馈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芯片的电流反馈脚相连;第一分压电阻串联于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脚与电流反馈脚之间;第二分压电阻串联于电压采样脚与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电压采样脚与比较器相连。本实用新型应用于LED显示屏。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1946273SQ20112007668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2日
发明者刘海丰, 马春雷 申请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