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4378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
直O
背景技术
现阶段,牵引车、半挂车用途越来越广泛,由于该类车型结构的特殊性,对转向灯精度的控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转向灯是机动车转弯或超车时对前后车辆予以告示的重要信号装置,它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交通安全。因此,对转向灯的控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包括对转向灯转向信号的闪光控制,故障显示、超车显示等。现有技术中,闪光器受工作温度的影响较大,主要原因是闪光器依靠采集康铜丝上的压降信号计算出流经康铜丝的电流大小的,但康铜丝的阻值R随工作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R变化较大,从而使闪光器也不能正常工作。同时,闪光器受工作电压的影响也较大,主要原因是转向灯的功率随电压变化,即工作电流也随电压变化, 但闪光器对转向灯的电流检测阀值却是个固定值,所以当电压较高或较低时,闪光器就不能正确检测闪光灯的工作状态,也就不能正常工作。牵引车和挂车的闪光单元采用专用闪光控制单元,该闪光控制单元不能检测实际工作温度,也就不能根据温度变化对检测阀值进行实时调整,特别是当温度较高或较低时, 闪光单元就会功能失效,不能正常工作,影响行车安全。该闪光控制单元也不能检测闪光灯的工作电压,也不能根据电压变化对检测阀值进行实时调整,当电压较高或较低时,闪光单元也会出现功能失效,不能正常工作,影响行车安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闪光控制单元存在上述缺陷,闪光控制单元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这导致行车的安全性大大降低。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对现有闪光控制单元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传统闪光单元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实时、快捷、方便有效地检测闪光单元工作温度和工作电压的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
直ο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上述的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还包括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的并处理温度检测模块检测信号的单片机,以及与单片机电连接的以实时检测闪光单元工作温度的温度检测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与单片机电连接的以实时检测闪光单元工作电压的电压检测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与单片机电连接的第一分压电路,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由第一电阻和热敏电阻组成,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热敏电阻相连,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与单片机电连接的第二分压电路,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由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组成,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与单片机电连接的报警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指示灯报警模块和语音报警模块。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闪光单元工作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还包括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的单片机,以及与单片机电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所述单片机用来处理温度检测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的信号;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来实时检测闪光单元上的温度,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用来实时检测闪光单元上的电压。从而使所述温度检测控制装置能够实时、快捷、方便有效地检测闪光单元的工作温度和工作电压,单片机根据工作温度和工作电压对检测阀值进行实时调整,使闪光单元在不同的温度和电压下均能正常工作,并且及时向驾驶员提供信息,使驾驶员能够精确地判断闪光单元的工作状态。

图1是一种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2为第一分压电路的示意图;图3为第二分压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1、与电源模块1电连接的单片机2以及与单片机2电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3和电压检测模块4 ; 单片机2用来处理温度检测模块3检测的温度信号;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用来实时检测闪光单元上的温度;单片机2同时也用来处理电压检测模块4检测的电压信号;所述电压检测模块4用来实时检测闪光单元上的电压。单片机2取代了传统专用芯片控制器,使该汽车转向灯电压检测控制装置具有实时检测转向灯上的工作电压的功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温度检测模块3包括与单片机2电连接的第一分压电路,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由第一电阻R27和热敏电阻似8组成,第一电阻R27 —端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热敏电阻似8相连,热敏电阻R28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现有技术中,闪光器是依靠采集康铜丝上的压降信号计算出流经康铜丝的电流大小的,但康铜丝的阻值R随工作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R变化较大, 闪光器不能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3中第一电阻R27和热敏电阻R28 组成第一分压电路,热敏电阻似8随温度变化,因此单片机2检测到的电压分压值随温度变化,单片机2根据公式计算出实际工作温度,再根据实际工作温度采用不同的康铜丝阻值来计算流过康铜丝的电流,从而可以正确检测闪光单元的工作温度,也可以调整闪光单元的工作温度,从而正确检测闪光单元在工作状态的温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电压检测模块4包括与单片机2电连接的第二分压电路,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由第二电阻R21和第三电阻R23组成,所述第二电阻R21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相连。现有技术中,转向灯的功率随电压变化,即工作电流也随电压变化,但闪光器对转向灯的电流检测阀值却是个固定值,所以当电压较高或较低时,闪光器就不能正确检测闪光灯的工作状态,也就不能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压检测模块4中的第二电阻R21 和第三电阻R23组成第二分压电路,工作电压VCC经此分压电路分压后输入单片机2,单片机2通过A/D转换并计算出工作电压VCC,再根据VCC的大小来调整电流检测阀值的大小, 从而实时检测闪光单元在工作状态的电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单片机2电连接的报警模块5。该报警模块5安装在驾驶室内,当驾驶员启动闪光单元温度检测和电压检测的应用时,检测结果通过该报警模块5展示给驾驶员。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 该报警模块5包括指示灯报警模块6和语音报警模块7,即驾驶室安装报警指示灯,当检测结果为闪光单元工作温度正常时,指示灯报警模块6显绿色状态;当检测结果为闪光单元工作温度不正常时,指示灯报警模块6显红色状态;当然也可设置指示灯的闪烁频率不同来显示闪光单元的工作温度是否正常。同时,也可在驾驶室安装语音报警模块7,检测结果通过语音播报给驾驶员,这样采用指示灯报警模块6和语音报警模块7来提示驾驶员,使检测结果更方便、更准确的传播。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的并处理温度检测模块检测信号的单片机,以及与单片机电连接的以实时检测闪光单元工作温度的温度检测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与单片机电连接的以实时检测闪光单元工作电压的电压检测模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与单片机电连接的第一分压电路,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由第一电阻和热敏电阻组成,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热敏电阻相连,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与单片机电连接的第二分压电路,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由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组成,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与单片机电连接的报警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指示灯报警模块和语音报警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闪光单元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其包括电连接的电源模块、单片机、温度检测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单片机处理温度和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的信号;温度检测模块实时检测闪光单元的实际工作温度,电压检测模块实时检测闪光单元的实际工作电压。该装置能够实时、快捷、方便有效地检测闪光单元的工作温度和工作电压,对闪光单元的掉灯、过载的判断阀值进行实时调整,使闪光单元能够在不同的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同时还能准确及时向驾驶员提供闪光单元的工作状态信息,行车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2261933SQ20112032352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叶万龙 申请人:东风安泰(十堰)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