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468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特别是一种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
背景技术
超高压冷等静压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食品在经超高压处理时会受到液体介质对其的静压,超高压设备产生的极高静压会使食品中蛋白质凝固、淀粉变性,使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杀死。要产生这样的效果对超高压设备有较高的要求。一般的超高压设备的压力很难达到600Mpa的压力。部分小型试验机虽可达到所需压力,但其流量较小,无法完成在短时间内快速充液的要求。在规模化生产上很难利用。 因此限制了该加工方法在商业上的大规模使用。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可有效解决现有的超高压冷等静压技术流量小、不能快速充液,满足不了商业的实际使用需要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介质箱、隔膜泵、离心泵、主油泵和电液换向阀,第一介质箱上连接有并联的第一隔膜泵、第二隔膜泵和并联的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第一隔膜泵、第二隔膜泵与反应釜相连,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经并联的第一增压器、第二增压器和第三增压器与反应釜相连,第一增压器与第一电液换向阀相连,第二增压器与第二电液换向阀相连,第三增压器与第三电液换向阀相连,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液换向阀经主油泵与主油箱相连,第一介质箱中装有作为反应釜的压力用的纯净水,第一介质箱上安装有第一过滤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控制器以及第一液位传感器;反应釜上连接有一套由串联的第二液压源、第二冷却器、第二过滤器组成的进液系统和一套由第十二截止阀、第一液压源组成的排液系统。本实用新型结构独特、使用方便,压力大、流量大、充液迅速、效果好,是超高压冷等静压设备上的创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介质箱、隔膜泵、离心泵、主油泵和电液换向阀,第一介质箱1上连接有并联的第一隔膜泵9、第二隔膜泵12和并联的第一离心泵M、第二离心泵27,第一隔膜泵9、第二隔膜泵12与反应釜87相连,第一离心泵对、第二离心泵27经并
4联的第一增压器32、第二增压器33和第三增压器34与反应釜87相连,第一增压器32与第一电液换向阀49相连,第二增压器33与第二电液换向阀50相连,第三增压器34与第三电液换向阀51相连,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液换向阀经主油泵40与主油箱35相连,第一介质箱 1中装有作为反应釜87的压力用的纯净水,第一介质箱1上安装有第一过滤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控制器4以及第一液位传感器5 ;反应釜87上连接有一套由串联的第二液压源86、第二冷却器85、第二过滤器84组成的进液系统和一套由第十二截止阀6、第一液压源7组成的排液系统。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第一、第二隔膜泵9、12为0. 5MPA,用于给反应釜87快速充液;一对离心泵为15MPA,用于给第一增压器32、第二增压器33、第三增压器34供液; 主油泵40,用于给第一增压器32、第二增压器33、第三增压器34供压;三个电液换向阀,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第一增压器32、第二增压器33、第三增压器34用于给反应釜87增压, 第一隔膜泵9、第二隔膜泵12的进水口连接到第一介质箱1中,在第一隔膜泵9前后各装有第一截止阀8、第二截止阀10,在第二隔膜泵12前后各安装有第三截止阀11、第四截止阀 13,作为开关控制的一部分,适时控制第一介质箱1与隔膜泵的连接以及隔膜泵的介质输出。第二截止阀10、第四截止阀13的出口连接在一起,并在其后按顺序依次安装第五截止阀14、第一安全爆破片15、第一压力表16和第一传感器17,第一传感器17与反应釜87上的第一单向阀18连接,将介质送入反应釜87中,这样可保证介质传递路径的安全和稳定。所述的15MPA第一离心泵对、第二离心泵27的进水口连接到介质箱1中,在第一离心泵M前后各安装一个第六截止阀23和第七截止阀25,在第二离心泵27前后各安装一个第八截止阀沈和第九截止阀观,作为开关控制的一部分,适时控制第一介质箱1与离心泵的连接以及离心泵的介质输出,第七截止阀25和第九截止阀观的出口连接在一起,在其接口后连接第三过滤器四,第二单向阀30与第三过滤器四并联,防止第三过滤器四堵塞损坏机器,在第三过滤器四和第二单向阀30的并联接口后安装第十截止阀31,控制介质的输出,第十截止阀31的出口处分成三路,分别连接到第一增压器32、第二增压器33、第三增压器34的介质入口处,为增压器提供一定压力的输入介质。所述的主油泵40通过管路与主油箱35相连,主油箱35内安装有第三液位传感器 36、第四过滤器37、第一温度控制器38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39,保证了液压油的温度、纯净度以及主油箱液压油液位,主油泵40的出口安装一个第三单向阀41,第三单向阀41与第 i^一截止阀44、第二压力表45和堵塞发讯器42,第—^一截止阀44和第二压力表45串联, 并联安装有串联的可调节流阀46和蓄能器47,可调节流阀46并联安装有第四单向阀48 ; 堵塞发讯器42并联装有一第五单向阀43,这样的设计可保证系统有足够的压力,并可随时监控系统压力值。堵塞发讯器42会在其堵塞时自动发送堵塞信号,堵塞发讯器42与第五单向阀43并联后的出口与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液换向阀49、50、51的进油口相连,此时三个增压器的进油路已经连通,把三个电液换向阀49、50、51的出油口相连,在其后的管路上安装有由先导阀72和主阀73构成的先导性电磁溢流阀、第一冷却器74、回油过滤器75,再将回油过滤器75的出口引入主油箱35,构成了系统的回油路,该系统可控制流入油箱的液压油的温度与纯净度。所述的三个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49、50、51的上通位分别与第一增压器32、第二增压器33、第三增压器34的进油口连接,这样就能通过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控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并及时调整增压器的送油状况。所述的第一增压器32上安装第一压力开关52、第二安全爆破片53、第三压力表M 和第六单向阀阳,第六单向阀55的出口与第二增压器33的介质出口相连,在其连接处后装有第二压力开关56、第三安全爆破片57和第四压力表58,第四压力表58与反应釜87上的第七单向阀62相连,这两个增压器便可对反应釜87加压充液,第三增压器34的介质出口后安装第四安全爆破片59、第五压力表60和第二传感器61,第二传感器61与反应釜87上的第八单向阀64连接,这样这路管线也可对反应釜87充液,该组增压器采取分级增压的增压方式第一压力开关52设置为第一增压器32的最大可供压压力,第二压力开关56设置为第二增压器33的最大可供压压力。当反应釜87内压力达到第一压力开关52的设定值时第一增压器32停止工作,第二增压器33开始工作。当反应釜87内压力达到第二压力开关56的设定值时第二增压器33停止工作,第三增压器34开始工作,当反应釜87内压力达到所需压力值时,第二传感器61发出信号。所述的反应釜87上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63和第三介质箱68,第三温度传感器 63用来检测反应釜87内温度,第三介质箱68内安装有加热器69和第四液位传感器70,第三介质箱68的入口经第二定量液压马达71与反应釜87相连,控制冷却液的循环。所述的反应釜87的排气口安装有第九单向阀19,第九单向阀19与第二介质箱22 相连,气液混合物经第九单向阀19通过管路进入第二介质箱22,第二介质箱22内安装有第五过滤器20和第二液位传感器21,反应釜87的卸荷口安装有第十单向阀76,第十单向阀76的出口装有卸荷阀77,卸荷阀77的出口与第四介质箱78相连,第四介质箱78内安装有第六过滤器79,第二介质箱22和第四介质箱78的出口相连通,并与热交换器80相连,热交换器80的出口接第一定量液压马达82和第十四截止阀81,第一定量液压马达82的出口接第十一单向阀83,第十一单向阀83的出口与第一介质箱1相连,这样就可以将液体介质经过滤降温后送回第一介质箱1中。在反应釜87上留有预留及意外泄压口,其接口处安装有第十二单向阀65,第十二单向阀65的出口接第十三截止阀66,反应釜87上的第十三单向阀67与第一单向阀18和第一传感器17相连。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第一、第二隔膜泵9、12从介质箱1抽取液体介质,介质经第五截止阀14、第一单向阀18后快速注入反应釜87,此阶段为注液的第一阶段。当反应釜87内介质压力达到0.5Mpa时,第一隔膜泵9、第二隔膜泵12停止工作, 主油泵40、第一离心泵对、第一离心泵27启动,第一电液换向阀49切换至左工位,第一增压器32开始工作,液体介质通过第六单向阀55第七单向阀62后进入反应釜(87 ),此阶段为注液的第二阶段。当反应釜87内介质压力达到200Mpa时,第一压力开关52发出信号,第一电液换向阀49回到中间位,第一增压器32停止工作,第二电液换向阀50切换至左工位,第二增压器33开始工作,液体介质经第七单向阀62后进入反应釜87,此阶段为注液的第三阶段。当反应釜87内介质压力达到400Mpa时,第二压力开关56发出信号,第二电液换向阀50回到中间位,第二增压器33停止工作,第三电液换向阀51切换至左工位,第三增压器34开始工作,液体介质经第八单向阀64后进入反应釜87,此阶段为注液的第四阶段。当反应釜87内液体介质压力达到600Mpa时,主油泵40、第一离心泵M第二离心泵27停止工作,系统进入保压阶段,当保压时间达到要求时间时液体介质经过卸荷阀77进入第四介质箱78中,此时热交换器80开始工作,介箱(78)的液体介质经热交换器80后回到介质相中。在注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保压阶段及卸荷阶段,反应釜 87的调温系统持续工作,第三温度传感器63持续测定反应釜87内温度,为系统提供温度信号。本实用新型系统稳定、高效,可在要求时间内快速给反应釜充液,并使反应釜内压力达到要求压力,是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上创新。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包括介质箱、隔膜泵、离心泵、主油泵和电液换向阀, 其特征在于,第一介质箱(1)上连接有并联的第一隔膜泵(9)、第二隔膜泵(12)和并联的第一离心泵(24)、第二离心泵(27),第一隔膜泵(9)、第二隔膜泵(12)与反应釜(87)相连,第一离心泵(24)、第二离心泵(27)经并联的第一增压器(32)、第二增压器(33)和第三增压器 (34)与反应釜(87)相连,第一增压器(32)与第一电液换向阀(49)相连,第二增压器(33) 与第二电液换向阀(50)相连,第三增压器(34)与第三电液换向阀(51)相连,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液换向阀经主油泵(40)与主油箱35相连,第一介质箱(1)中装有作为反应釜87的压力用的纯净水,第一介质箱(1)上安装有第一过滤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控制器(4)和第一液位传感器(5),反应釜(87)上连接有一套由串联的第二液压源(86)、第二冷却器(85)和第二过滤器(84)组成的进液系统和一套由第十二截止阀(6)和第一液压源(7)组成的排液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膜泵 (9)、第二隔膜泵(12)的进水口与第一介质箱(1)相连,第一隔膜泵(9)前后各装有第一截止阀(8)、第二截止阀(10),第二隔膜泵(12)前后各安装有第三截止阀(11)、第四截止阀(13),第二截止阀(10)、第四截止阀(13)的出口连接在一起,其后依次安装有第五截止阀(14)、第一安全爆破片(15)、第一压力表(16)和第一传感器(17),第一传感器(17)与反应釜(87)上的第一单向阀(1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离心泵 (24)、第二离心泵(27)的进水口与介质箱(1)相连,第一离心泵(24)前后各安装一个第六截止阀(23)和第七截止阀(25),第二离心泵(27)前后各安装一个第八截止阀(26)和第九截止阀(28),第七截止阀(25)和第九截止阀(28)的出口连接在一起,其接口后连接第三过滤器(29),第二单向阀(30)与第三过滤器(29)并联,第三过滤器(29)和第二单向阀(30) 的并联接口后有第十截止阀(31),第十截止阀(31)的出口处分成三路,分别与第一增压器 (32)、第二增压器(33)、第三增压器(34)的介质入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油泵(40) 与主油箱(35)相连,主油箱(35)内安装有第三液位传感器(36)、第四过滤器(37)、第一温度控制器(38)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9),主油泵(40)的出口装有第三单向阀(41),第三单向阀(41)与第十一截止阀(44)、第二压力表(45)和堵塞发讯器(42),第十一截止阀(44)和第二压力表(45)串联,并联安装有串联的可调节流阀(46)和蓄能器(47),可调节流阀(46)并联安装有第四单向阀(48 );堵塞发讯器(42 )并联装有一第五单向阀(43 ),堵塞发讯器(42 ) 与第五单向阀(43)并联后的出口与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液换向阀(49)、(50)、(51)的进油口相连,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液换向阀(49)、(50)、(51)在的管路上装有由先导阀(72)和主阀(73)构成的先导性电磁溢流阀、第一冷却器(74)和回油过滤器(75),回油过滤器(75)与主油箱(3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液换向阀(49) (50) (51)的上通位分别与第一增压器(32)、第二增压器(33)、第三增压器(34)的进油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增压器(32)上装有第一压力开关(52)、第二安全爆破片(53)、第三压力表(54)和第六单向阀(55),第六单向阀(55)的出口与第二增压器(33)的介质出口相连,其连接处后装有第二压力开关(56)、第三安全爆破片(57)和第四压力表(58),第四压力表(58)与反应釜(87)上的第七单向阀(62)相连,第三增压器(34)的介质出口后装有第四安全爆破片(59)、第五压力表(60)和第二传感器(61),第二传感器(61)与反应釜(87)上的第八单向阀(6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87上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63 )和第三介质箱(68 ),第三介质箱(68 )内装有加热器(69 )和第四液位传感器(70),第三介质箱(68)的入口经第二定量液压马达(71)与反应釜(87)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87) 的排气口装有第九单向阀(19),第九单向阀(9)与第二介质箱(22)相连,第二介质箱(22) 内装有第五过滤器(20)和第二液位传感器(21),反应釜(87)的卸荷口装有第十单向阀 (76),第十单向阀(76)的出口装有卸荷阀(77),卸荷阀(77)的出口与第四介质箱(78)相连,第四介质箱(78)内装有第六过滤器(79),第二介质箱(22)和第四介质箱(78)的出口相连通,并与热交换器(80)相连,热交换器(80)的出口接第一定量液压马达(82)和第十四截止阀(81),第一定量液压马达(82)的出口接第十一单向阀(83),第十一单向阀(83)的出口与第一介质箱(1)相连,反应釜(87)装有第十二单向阀(65),第十二单向阀(65)的出口接第十三截止阀(66),反应釜(87)上的第十三单向阀(67)与第一单向阀(18)和第一传感器 (17)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超高压冷等静压系统,可有效解决现有的超高压冷等静压技术流量小、不能快速充液的问题,方案是,介质箱上连接有并联的隔膜泵和并联的离心泵,隔膜泵与反应釜相连,离心泵经并联的三个增压器与反应釜相连,第一增压器与第一电液换向阀相连,第二增压器与第二电液换向阀相连,第三增压器与第三电液换向阀相连,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液换向阀经主油泵与主油箱相连,第一介质箱上安装有第一过滤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控制器以及第一液位传感器;反应釜上连接有进液系统和排液系统,结构独特、使用方便,压力大、流量大、充液迅速,是超高压冷等静压设备上的创新。
文档编号B30B12/00GK202208120SQ20112032834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日
发明者吴永辉, 姚建松 申请人:吴永辉, 姚建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