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6075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振动噪声的减振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梯导轨的主要固定方式,还是通过使用刚性导轨支架将其直接固定在电梯井的壁面上,这种固定方式电梯的振动会通过刚性支架传递到电梯井的壁面,产生振动噪声,影响临近电梯井的住户居住的舒适性。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高层、高速电梯,电梯井道与住户为同一公共墙体设计,电梯井与住户仅ー墙之隔,电梯运行时的振动噪声如台风般,很多时候室内振动噪声甚至于高达50分贝,影响住户生活及休息。而这种墙体刚性建筑结构固体低频振动传声,特别夜深人静时让住户处于室内无法入睡,严重影响人的身 体健康。随着国人法治意识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夫“电梯噪声”的投诉及官司越来越多,目前已成为电梯与建筑发展中的新型社会问题。为了减少振动噪声,中国专利2009201306131公开了ー种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如图1,其电梯井壁面固定有减振箱,减振箱内填充有弹性减振垫,减振垫的中部设置有条形插槽,减振箱体在与条形插槽相应位置同样设置有条形插ロ,导轨支架一端穿过条形插ロ插入到减振垫的条形插槽中,导轨支架的另一端则与电梯导轨相固联。其通过导轨支架插入减振箱的端部按压两侧的减振垫,使减振垫变形而吸收导轨的振动,从而消除电梯运动对邻近电梯井住户带来的噪声污染,改善居住的舒适性。所述降噪减振装置,其导轨支架直接按压两侧的弹性减振垫,使弾性减振垫受压变形吸收振动,降噪减振。要加强降噪减振装置的降噪减振效果,可通过增加减振垫的厚度,或同时加大导轨支架和减振垫的面积。加大导轨支架和减振垫的面积,其减振箱面积和体积也需相应加大,会较大幅度的提高减振装置的材料成本。而增加减振垫厚度的方式,则会加大减振箱的厚度,其要求电梯导轨和电梯井壁面间留有更大的安装间隙,而现代建筑为了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其电梯井的空间往往都十分局促,留给减振装置的安装空间十分有限,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减振垫的厚度也会受限。这使得电梯导轨的减振效果难以十分理想,特别在某些安装位置极其狭窄的情况下,甚至无法安装减振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g在给出ー种体积较小、成本较低,要求的安装间隙较小,能够适应导轨与墙体间很小的安装间隙,且减振效果好的电梯导轨降噪减振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导轨降噪减振装置,包括可固定于电梯井壁的减振箱,减振箱的背面平齐,其前面的两端部分凸出、中间部分凹陷,并在凹陷处设置有开ロ,减振板置于减振箱内,其与减振箱背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减振件,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部分之间同样设置弹性减振件,减振板的中部位于凹陷的开ロ处,减振板位于开ロ处的部分固联导轨支架。[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导轨降噪减振装置,导轨支架固联在减振板位于凹陷的开ロ处的部分,导轨支架不直接按压弹性减振件,而是通过减振板按压弹性减振件吸收振动,实现减振降噪功能。其导轨支架借助减振板按压弹性减振件吸收振动,降噪减振。导轨支架的面积可较小,而减振板的面积可较大,能在较小的导轨支架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降噪减振效果,能够一定程度的节约材料成本。同吋,导轨支架固定在减振板位于减振箱中部的凹陷处,对电梯导轨和电梯井壁等导轨固定墙体间的安装间隙要求较小,能够适应及安装于安装间隙很小的电梯导轨的减振使用,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好,容易满足不同品牌、型号电梯导轨的安装要求。另外,在同样的安装间隙下,其弹性减振件的厚度可以相对更大,カロ上减振箱两侧凸出部分的杠杆作用,其减振能够效果得到提升,减振效果更好。而且,通过两侧凸起的减振箱面积和长度控制适当的控制减振降噪效果,因而很容易适应各种不同情况的电梯导轨减振降噪要求。所述的导轨支架为ー个L型板,L型板的一边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减振板在开ロ处的部分。所述弹性减振件为橡胶类或聚氨酯弹性阻尼材料,填充在减振板与减振箱的背面和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之间。所述减振板与减振箱背面之间设置的弹性减振件为橡胶类或聚氨酯弹性阻尼材料,而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之间设置的弹性减振件为多个均匀布置的减振压簧。

图I为ー种现有电梯导轨降噪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梯导轨降噪减振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减振箱凸出部分的剖面图;图4为减振箱凸出部分的剖面图;图5为减振箱凸出部分的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梯导轨降噪减振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如图2、图3,包括可固定于电梯井壁I的减振箱2,减振箱的背面3平齐,其前面的两端4部分凸出、中间部分凹陷,并在凹陷处设置有开ロ 7,减振板8置于减振箱内,减振板与减振箱背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减振件9,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部分之间同样设置弹性减振件9,减振板的中部位于凹陷的开ロ处,其在开ロ处的部分固联导轨支架。如图2,降噪减振装置采用纵向安装方式,导轨支架可为ー个L型板101,其ー边通过螺栓等紧固件旋紧固定在减振板的中部,位于减振箱凹陷的开ロ处部位,另ー边可直接通过连接件与导轨5固定。如图6,降噪减振装置采用横向安装方式,导轨支架也可以由两个L型板101组成,其中ー个L型板的一边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减振板中部固定,另ー个L型板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导轨支架固联;两个L型板的另ー边彼此重叠,同样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对于高层建筑,其电梯井往往高低落差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无法保证电梯井壁面的完全垂直,其不同的高度的壁面的垂直度会存在偏差,也即电梯导轨5与电梯井壁面I的间距会有变化和波动,其相应的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的安装间距也不同。为了适应不同的安装间距,两个L型板的重叠边上可分别设置圆孔和长孔102,螺栓同时穿过圆孔和长孔将两L型板的重叠边旋紧在一起。通过长孔可调节两L型板的重叠部分的长度,调整两L型板非重叠边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安装间距的需要。当然,也可以两个L型板的重叠边上均设置长孔。所述弹性减振件为填充的弹性阻尼材料、均匀布置的多个减振压簧或两者的结合。如图2,所述弹性减振件9为阻尼弾性材料,阻尼垫填充在减振板与减振箱的背面和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之间。如图4,所述弹性减振件9为多个减振压簧,减振压簧均匀的布置在减振板与减振箱的背面和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之间。如图5,所述弹性减振件9还可同时有阻尼垫和多个减振压簧,在减振板与减振箱背面之间设置的弹性减振件为阻尼垫,而在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之间设置的弹性减振件为多个均匀布置的减振压 簧。或者在减振板与减振箱背面之间设置的弹性减振件为多个均匀布置的减振压簧,而在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之间设置的弹性减振件为阻尼垫。通过结合使用阻尼垫和减振压簧,使电梯导轨降噪减振装置能够集合两种弹性减振件的优势,即具有优良的吸收振动能量的能力,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刚性和快速回位能力。
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包括可固定于电梯井壁的减振箱,其特征在于减振箱的背面平齐,其前面的两端部分凸出、中间部分凹陷,并在凹陷处设置有开ロ,减振板置于减振箱内,其与减振箱背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减振件,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部分之间同样设置弹性减振件,减振板的中部位于凹陷的开ロ处,减振板位于开ロ处的部分固联导轨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支架为ー个L型板,L型板的一边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减振板在开ロ处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支架包括两个L型板,其中ー个L型板的一边通过紧固件与减振板在开ロ处的部分固定,另ー个L型板通过紧固件与导轨支架固联;两个L型板的另ー边彼此重叠,同样通过紧固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L型板的重叠边上分别设置圆孔和长孔,螺栓同时穿过圆孔和长孔将两L型板的重叠边旋紧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L型板的重叠边上均长孔,螺栓同时穿过两个长孔将两L型板的重叠边旋紧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振件为填充的弾性阻尼材料、均匀布置的多个减振压簧或两者的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振件为橡胶类或聚氨酯弹性阻尼材料,填充在减振板与减振箱的背面和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振件为多个减振压簧,减振压簧均匀的布置在减振板与减振箱的背面和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减振板与减振箱背面之间设置的弹性减振件为橡胶类或聚氨酯弹性阻尼材料,而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之间设置的弹性减振件为多个均匀布置的减振压簧。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导轨的降噪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减振板与减振箱之间设置的弹性减振件可为多个均匀布置的减振压簧,而减振板与减振箱前面的两端之间设置的弹性减振件为阻尼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降噪减振装置,其减振箱前面的两端部分凸出、中间部分凹陷,在凹陷处设置有开口,减振板置于减振箱内,其与减振箱背面和减振箱前面的两端部分之间均设置弹性减振件,减振板的中部位于开口处,在开口处固联导轨支架。所述电梯导轨降噪减振装置,导轨支架借助减振板按压两侧的弹性减振件吸收振动,降噪减振。导轨支架的面积可较小,而减振板的面积可较大,能在较小的导轨支架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降噪减振效果。同时,导轨支架与减振板固定在减振箱中部的凹陷处,对电梯导轨和电梯井壁面间的安装间隙要求较小,能够适应安装间隙很小的情况下使用,在同样的安装间隙下,其弹性减振件的厚度可以更大,减震效果能够更好。
文档编号B66B7/02GK202449695SQ201120419318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马登华 申请人:马登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