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915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用的取暖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取暖电器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背景技术
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是一种管状的加热元件,是取暖电器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医疗、日用品、玩具、包装、建筑、办公设备等领域。但与传统的陶瓷发热管表面不带电不同,由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在工作时表面带电,因此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另一方面,现有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与电极座连接结构复杂,安装不便,由于其两端装在电极座内侧,使电极座体积较大,相当于减小了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有效发热长度,导致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升温较慢,降低了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发热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简便快捷,与现有取暖电器的兼容性强,且强度及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该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包括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电极座及环形电极,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两端与电极座相连接,所述环形电极套设在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两端,该环形电极上的一端从电极座中心管伸出。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两端内表面间隔地设有多个L型凸起。所述电极座包括连成一体的两段中空柱状体,两段柱状体之间设有环状凸台,所述中空柱状体的端部设有中心管,中空柱状体外表面间隔地设有与所述多个L型凸起相对应的多个L型凹槽,在凸台与中空柱状体的结合部设有与中空柱状体轴线相垂直且与中空柱状体内部贯通的通孔,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与电极座之间通过L型凸起嵌入到L型凹槽相连接。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两端设有内螺纹。、[0011]所述电极座包括两段连成一体的中空柱状体,两段柱状体之间设有环状凸台,所述中空柱状体的端部设有中心管,中空柱状体外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在凸台与中空柱状体的结合部设有与中空柱状体轴线相垂直且与中空柱状体内部贯通的通孔,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与电极座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两端内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电极座包括两段连成一体的中空柱状体,两段柱状体之间设有环状凸台,所述中空柱状体的端部设有中心管,中空柱状体外表面呈光滑表面,其与所述光滑表面相吻合,在凸台与中空柱状体的结合部设有与中空柱状体轴线相垂直且与中空柱状体内部贯通的通孔,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与电极座之间相粘接。所述陶瓷发热管为环保节能型纳米复相陶瓷发热管。所述电极座由环保节能型纳米复相陶瓷材料制成。[0016]所述环形电极包括开口环形体及L形条状体,所述L形条状体由开口环形体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该L形条状体与电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现有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与电极座连接结构复杂,发热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使得电极座的体积大大减小,在相同条件下,相当于增加了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长度,提高了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发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座与发热管连接结构简单,组装简便快捷,且具有强度高,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I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电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I如图I、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包括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电极座12及环形电极13。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为薄壁的表面涂覆发热材料的管状体,本实施例中,该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为公知的环保节能型纳米复相陶瓷发热管。在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内表面间隔地设有多个L形凸起111,用于和电极座12相连接。如图2、图5所示,所述电极座12包括连成一体的两段中空柱状体121、122,所述中空柱状体121的一端端部设有中心管1211。所述中空柱状体122的外表面间隔地设有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多个L型凸起111相对应的多个L型凹槽1221,用于和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相连接。在两段中空柱状体121、122之间设有环状凸台123,用作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定位。在所述凸台123与中空柱状体122的结合部设有通孔124,该通孔124与中空柱状体轴线相垂直且与中空柱状体内部贯通,该通孔124用于安装所述环形电极13上的L形条状体131。本实施列中,所述电极座12由环保节能型纳米复相陶瓷材料制成,且两个电极座12的分别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相连接。如图2、图5所示,,所述环形电极13包括开口环形体132及L形条状体131,所述L形条状体131由开口环形体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该L形条状体131与所装设的电器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组装步骤如下I、将环形电极13上的L形条状体131穿过电极座12上一侧通孔124后从中心管1211伸出;2、将上述环形电极13的开口环形体132套设在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外表 面;3、将电极座上的L形凹槽1221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两端内表面的L形凸起111对齐,把电极座12插入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使所述L形凸起111与所述L形凹槽1221相配合,插入后稍稍转动电极座,直到电极座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卡紧为止,电极座12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组装完成。实施例2如图I、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包括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电极座12及环形电极13。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为薄壁的表面涂覆发热材料的管状体,本实施例中,该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为公知的环保节能型纳米复相陶瓷发热管。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内表面设有内螺纹111,用于和电极座12相连接。如 图3、图5所示,所述电极座12包括连成一体的两段中空柱状体121、122,所述中空柱状体121的一端端部设有中心管1211。所述中空柱状体122的外表面设有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内螺纹111相对应的外螺纹1221,用于和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相连接。在两段中空柱状体121、122之间设有环状凸台123,用作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定位。在所述凸台123与中空柱状体122的结合部设有通孔124,该通孔124与中空柱状体轴线相垂直且与中空柱状体内部贯通,该通孔124用于安装所述环形电极13上的L形条状体131。本实施列中,所述电极座12由环保节能型纳米复相陶瓷材料制成,且两个电极座12的分别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相连接。如图3、图5所示,所述环形电极13包括开口环形体132及L形条状体131,所述L形条状体131由开口环形体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该L形条状体131与所装设的电器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组装步骤如下I、将环形电极13上的L形条状体131穿过电极座12上一侧通孔124后从中心管1211伸出;2、将上述环形电极13的开口环形体132套设在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外表面;3、将电极座上的外螺纹1221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两端内表面的内螺纹111对齐,用力旋转电极座,直到电极座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旋紧为止,电极座12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组装完成。实施例3如图I、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包括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电极座12及环形电极13。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为薄壁的表面涂覆发热材料的管状体,本实施例中,该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为公知的环保节能型纳米复相陶瓷发热管。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内表面为光滑表面111,用于和电极座12相连接。如图4、图5所示,所述电极座12包括连成一体的两段中空柱状体121、122,所述中空柱状体121的一端端部设有中心管1211。所述中空柱状体122的外表面设有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光滑表面111相吻合的光滑表面1221,用于和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相连接。在两段中空柱状体121、122之间设有环状凸台123,用作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定位。在所述凸台123与中空柱状体122的结合部设有通孔124,该通孔124与中空柱状体轴线相垂直且与中空柱状体内部贯通,该通孔124用于安装所述环形电极13上的L形条状体131。本实施列中,所述电极座12由环保节能型纳米复相陶瓷材料制成,且两个电极座12的分别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相连接。如图4、图5所示,,所述环形电极13包括开口环形体132及L形条状体131,所述L形条状体131由开口环形体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该L形条状体131与所装设的电器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组装步骤如下I、将环形电极13上的L形条状体131穿过电极座12上一侧通孔124后从中心管1211伸出;2、将上述环形电极13的开口环形体132套设在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外表面;3、将安装有环形电极的电极座一端中空柱状体光滑表面1221涂覆一层硅胶后,将其插入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内表面111,直到环状凸台123侧表面1231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侧表面112相接触,电极座12与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组装完成。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包括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电极座(12)及环形电极(13),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与电极座(12)相连接,所述环形电极(13)套设在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该环形电极(13)的一端从电极座中心管(1211)伸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内表面间隔地设有多个L型凸起(1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座(12)包括连成一体的两段中空柱状体(121、122),两段柱状体之间设有环状凸台(123),所述中空柱状体(121)的端部设有中心管(1211),中空柱状体(122)外表面间隔地设有与所述多个L型凸起(111)相对应的多个L型凹槽(1221),在凸台(123)与中空柱状体(122)的结合部设有与中空柱状体轴线相垂直且与中空柱状体内部贯通的通孔(124),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与电极座(12)之间通过L型凸起(111)嵌入到L型凹槽(1221)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设有内螺纹(1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座(12)包括两段连成一体的中空柱状体(121、122),两段柱状体之间设有环状凸台(123),所述中空柱状体(121)的端部设有中心管(1211),中空柱状体(122)外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螺纹(111)相对应的外螺纹(1221),在凸台(123)与中空柱状体(122)的结合部设有与中空柱状体轴线相垂直且与中空柱状体内部贯通的通孔(124),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与电极座(12)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两端内表面为光滑表面(11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座(12)包括两段连成一体的中空柱状体(121、122),两段柱状体之间设有环状凸台(123),所述中空柱状体(121)的端部设有中心管(1211),中空柱状体(122)外表面(1221)呈光滑表面,其与所述光滑表面(111)相吻合,在凸台(123)与中空柱状体(122)的结合部设有与中空柱状体轴线相垂直且与中空柱状体内部贯通的通孔(124),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11)与电极座(12)之间相粘接。
8.如权利要求广7中任一条所述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发热管(11)为环保节能型纳米复相陶瓷发热管。
9.如权利要求1、3、5、7中任一条所述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座(12)由环保节能型纳米复相陶瓷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极(13)包括开口环形体(132)及L形条状体(131),所述L形条状体(131)由开口环形体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该L形条状体(131)与电器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组件包括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电极座及环形电极,所述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与电极座之间通过L型凸凹结构、螺纹连接或粘接相连接。所述环形电极套设在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两端,该环形电极的一端条状体从电极座中心管伸出,并与各种电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与电极座连接结构大大减小电极座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相当于增加了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长度,提高了表面带电陶瓷发热管的发热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并具有强度高、热效率高、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文档编号H05B3/03GK202364395SQ201120520198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卢子忱, 陈亮 申请人:深圳市卓先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