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升降机的支撑元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136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升降机的支撑元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用于升降机的支撑元件系统说明书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元件系统,特别是用于升降机的支撑元件系统,该系统具有一个支撑元件并且具有一个与该支撑元件相互作用的主动带轮,并且本发明还涉及具有相应支撑元件系统的升降机。在常规的升降机系统中,升降机轿厢和一个配重是通过多个缆线或皮带彼此相连。该配重和轿厢被这些缆线或皮带支撑并且还总体上由它们移动。为此目的,由一个驱动器产生的驱动力通过一个主动带轮传输至这些缆线或皮带。当该主动带轮转动时,该缆线或该皮带被引导越过该主动带轮并且因此分别升高或降低该升降机轿厢以及配重。在此,通过与该缆线或皮带部分的摩擦接合赋予了驱动扭矩,该缆线或皮带部分在各自情况下在包绕角范围上被支撑在该主动带轮上。为了确保尽可能有效的力传输,有可能选择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用于该主动带轮上也可以用作缆线材料。此外,对缆线或皮带的良好引导以及有效的力 传输是通过一个主动带轮获得的,该主动带轮遵循该缆线或皮带的轮廓,使得该缆线或皮带表面的大部分与该主动带轮相接触。为此目的,该缆线的以及该主动带轮的表面形式必须彼此准确协调,因为否则的话该主动带轮将在该缆线或皮带上施加变化的压力,从而在缆线或皮带中产生变化的材料荷载并且因此导致强度不同的磨损现象。此外,在荷载不同的情况下不可能向缆线或皮带进行均匀的力传输,这样使得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了侧向力或剪切力,这可能导致缆线扭动或缆线扭绞现象,这进而干扰缆线结构的平衡。如果主动带轮或缆线卷处于倾斜位置时尤其会出现这样的扭绞现象。EP I 061 172披露了一种具有位于弹性体包裹物中的两个拉伸构件的缆线,其中该弹性体包裹物具有的外部轮廓与该主动带轮中的对应凹槽相互作用。具体而言,该缆线通过在缆线的纵向方向上形成的、与该主动带轮上延伸的凹槽形式相互作用的一个肋被保持在其轨道中,该凹槽形式与所述肋是互补的。本发明的目的是确保从主动带轮到支撑元件的均匀的且定向的力传输。支撑元件系统,特别是用于升降机的支撑元件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具有两个支撑荷载的拉伸构件,这些拉伸构件被安排为水平地彼此相邻并且被包封在一种共用的弹性体包裹物中,该包裹物将这两个拉伸构件分开,其中这些拉伸构件在各自情况下具有相反的缠绕方向,其中该支撑元件的截面的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基本上具有I: I的比率,其中这些拉伸构件的竖直对齐是在该支撑元件的截面的中间高度处实现的,并且具有用于向该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传输驱动力的一个主动带轮,其中该主动带轮具有一个波浪形的牵引表面,该牵引表面具有两个接触表面,这些接触表面被提供用于传输驱动力并且这些接触表面与该支撑元件相互作用。本发明是基于以下认知向支撑元件进行均匀的驱动力传输可以通过具有被提供用于传输驱动力的特殊区域的一种主动带轮来实现。为此目的,该主动带轮的牵引表面的轮廓被确定为使得形成了当支撑元件在该主动带轮上前进时与该支撑元件相互作用的特殊表面。以此方式,实现了不是该主动带轮的整个表面与该支撑元件相互作用而传输力,而是在某些位置处以目标方式进行力的传输。 该支撑元件具有用于目标传输的特殊设计。这些被安排为水平地彼此相邻的支撑荷载的拉伸构件在各自的情况下具有相反的缠绕方向。也就是说,形成这些拉伸构件的线材或纤维一方面逆时针地并且另一方面顺时针地成股。总体上通过一个拉伸构件的缠绕方向来向该缆线传递扭矩。由于该支撑元件中的这些拉伸构件在相反的方向上被缠绕,这些扭矩彼此抵消,这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相反定向的。当该支撑元件在该支撑带轮上前行时,该支撑元件因此被对齐,这样使得该支撑元件的一个限定的表面与该主动带轮的表面相互作用。此外,该支撑元件被平衡,使得力从该主动带轮被均匀地传输至这两个传输表面。在此,这些拉伸构件或这些线束是轴向对称安排的。这些拉伸构件在这种情况下被安排为水平地彼此相邻。该支撑元件或该缆线因此具有一个竖直对称轴和一个水平对称轴。所述构型的结果是,该缆线或支撑元件在该主动带轮上自身对齐从而关于力的传输而言是最佳取向的。在此,该缆线的内在转矩以及该主动带轮或缆线卷的外部转矩被平衡掉。 总之,以此方式延长了使用寿命,这是因为优化了力的传输并且没有发生不希望的变化而因此过早磨损的情况。此外,有利的是这些缆线卷能够被倾斜地定位。甚至在这些缆线卷位置倾斜的情况下,该支撑元件就其定位而言也是自我对齐的。除了自我对齐之外,有利的是这些被安排成水平地彼此相邻的线束被支撑在彼此上并且因此确保了内部缆线的稳定性,这确保了均匀的力传输。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有利的实施方案在子权利要求中被指出。具体而言,该包裹物可以是不同形状的。该表面的形状可以被确定为在缆线的截面中看时形成了一个多边形。以此方式,在该支撑元件中产生了特殊形成的区域,这些区域可以与该牵引表面的这些接触表面相互作用。理想地,该支撑元件的表面被形成为其取向是平行于该牵引表面的这些接触表面。在此,这些角度相对于水平方向可以在30°与60°之间。该包裹物可以由弹性体聚合物形成,例如像聚氨酯或EPDM。这样一个表面的优点是,提供了闻的牵引能力。该支撑元件基本上具有如在截面中看时1:1的高度/宽度之比。在此,这两个相反缠绕的拉伸构件形成了起稳定作用的水平轴线,并且在该支撑元件的水平表面上可以形成多种轮廓,例如纵向或横向的轮廓。这些纵向轮廓可以例如用于排除水分和灰尘。这些横向轮廓确保了支撑元件中更小的弯曲应力,这导致总磨损降低。通过这些横向轮廓的相应设计,还有可能降低摩擦系数。一个在该支撑带轮上建立的摩擦元件被这些横向轮廓中断,从而产生了总体上更低的摩擦系数。这具有的优点是,缆线可以在该主动带轮上滑动。然而与此同时,这些接触表面在该支撑元件上施加了高压力,这种高压力是有利于牵引的。在此,这个力被该弹性体聚合物吸收。该聚合物可以根据所希望的特征而具有不同的硬度。由于这些横向轮廓,该聚合物的硬度可以增大,因为尽管如此却获得了良好的弯曲。总体上,通过该支撑元件和主动带轮的截面以及该聚合物的硬度的变化,有可能精细调节整个系统的牵引能力。对这些支撑元件进行更换的需要可以有利地通过一个轮廓深度测量来确定。这些轮廓本身可以关于其尺寸以及它们与主动带轮直径的间距是协调的。在此,这些轮廓还能以交替形式安排在缆线的相反侧面上。该支撑元件与这两个接触表面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使得该主动带轮向该支撑元件传输的力在该支撑元件本身所限定的竖直轴线处相交。在此,该支撑元件的竖直轴线精确地在这两个拉伸构件之间延伸。因此力总是对称地作用在该固有对称的支撑元件上,使得可以进行最佳的对齐。以下将在附图
基础上更详细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一个具有圆形截面的支撑元件以及一个波浪形的主动带轮;图2示出了具有一个多边形截面的支撑元件以及一个主动带轮;图3示出了一个具有纵向取向的表面轮廓的支撑元件;图4示出了一个具有纵向取向的表面轮廓的支撑元件;图5不出了具有一个相对于纵向方向而言横向取向的表面轮廓的支撑兀件。
图I示出了一个以截面展示的支撑元件I。该支撑元件具有两个拉伸构件11,这两个拉伸构件被一个弹性体包裹物12包围。这些拉伸构件11在截面上水平地被安排在该支撑元件中。这两个拉伸构件通过该弹性体材料12彼此分离。该支撑元件具有在截面上在竖直方向并且也在水平方向上均对称的设计。这些拉伸构件11是以相反的方向S、Z缠绕的。也就是说,形成股的一个成股的金属丝以及接着形成线束的股在各自的情况下在这两个拉伸构件中是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的。如果这些拉伸构件是由纤维材料形成的,则这种成股同样以指定的构型进行。在此,具有丝线和被成股而形成线束的股的任何希望的缆线构型都是可想象的。相反的缠绕方向S、Z具有的作用是这些拉伸构件的转矩可以彼此抵消掉。以此方式,该缆线在支撑带轮上前行时其位置被稳定,并且该缆线或支撑元件在该主动带轮的牵引表面4的这些接触表面5、6上自动地自我对齐。如果在一个拉伸构件内这些丝线或塑料纤维全都平行缠绕,也就是说,例如全都在S方向或全都在Z方向上,则是优选的。因此获得了在该升降机的操作过程中对可能的弯曲循环的数目的最大化。对于最佳取向而言,该缆线具有对称的构造,因而这两个拉伸构件11被设计成使得在这两个线束中使用的丝线或线或股的数目是相等的。该缆线或支撑元件I在越过该主动带轮2时现在是在这两个接触表面5和6上延伸并且在那里在其水平位置中自动地自我对齐。力的传输在该支撑元件的表面与这两个接触表面5和6之间进行。在此,这些力是对称地作用在该缆线上,这样使得它们在该缆线所形成的竖直对称轴处相交。因此确保了从主动带轮到支撑元件的均匀的且定向的力传输。图2示出了该支撑元件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该支撑元件具有多边形形状的截面。因此该支撑元件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平面的或平坦的区域,这些区域在该支撑元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在该主动带轮上的接触由此得到改善,因为该主动带轮和支撑元件在更大的区域上相互作用。然而这仅在该支撑元件的表面是平行于该主动带轮的表面形成的情况下才能被保证。这个限定的接触表面的结果是,一种限定的且均匀的力传输也是可能的。在此,高度h基本上等于该支撑元件的宽度b。图3同样示出了一种具有多边形形状截面并且停靠在一个主动带轮上的支撑元件。在顶侧32和底侧上,该支撑元件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形成的多个轮廓。所述轮廓可以是在生产过程中以简单的方式在该弹性体包裹物中(例如PU中)形成。这些轮廓具有的优点是,它们可以容纳可能在该支撑元件的表面下方累积的灰尘。此外,所述这些轮廓可以用作该支撑元件的磨损的指示物。在此有利的是该支撑元件具有1:1的高度/宽度之比。以此方式,有可能的是该宽度基本上被安排在支撑元件中的这些拉伸构件接纳,并且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具有对应的轮廓。在用于形成该轮廓的弹性体套管中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图4示出了具有多边形形状的截面的另外一个支撑元件。然而在此处,这些侧表面不具有相等的长度,而是水平侧面和竖直侧面具有比对角侧表面更大的面积。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具有一个凹陷,该凹陷在与该主动带轮上的一个导轨9相交时用于确保该支撑元件的最佳定位。在此,导轨没有向该支撑元件传输力。这更是通过该主动带轮的牵引表面4的接触表面5、6实现的。图4中多边形截面形式的设计只是一个实例。具有不同的水平表面与对角线侧表面之比以及在该支撑元件的顶侧和底侧32、31上的不同的凹陷7设计的其他实施方案是可能的。图5示出了该支撑元件的另外一个实施方案,其中同样地,选择了多边形的截面,然而其中表面32和31配备有在横向方向上取向的轮廓。在此,表面31和32上的轮廓凹陷在各自的情况下可以定位为彼此相反,或者也能以交替的间距来形成。这个间距取决于 该主动带轮的大小。例如,对于该主动带轮的每半个圆周,形成4-6个这样的轮廓切口。这种成型具有的优点是,该支撑元件是更加挠性的,使得对于相同的挠性而言,有可能选择更高硬度的弹性体材料,例如更高硬度的聚氨酯。这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还改进了从主动带轮到支撑元件的力传输。获得了减小的磨损还有减小的摩擦系数。此外,随着该支撑元件在主动带轮上前进而建立的一个摩擦元件被中断。总之,以此方式,通过小的摩擦表面获得了低的摩擦系数。也就是说,该缆线可以在该主动带轮上滑动。然而,以目标方式形成了这些接触表面的结果是,该主动带轮可以在支撑元件上施加的压力是高的,从而获得了良好的牵引。该支撑元件由于其特殊的构型具有长的使用寿命、并且自我对齐的结果是可以有利地尤其用于倾斜定位的缆线卷中,因为由于这些拉伸构件对该缆线的位置的稳定作用,防止了甚至在倾斜位置中缆线的扭绞。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撑元件系统,特别是用于升降机的支撑元件系统, 具有至少ー个支撑元件(1),该支撑元件明确具有两个支撑荷载的拉伸构件(11),这些构件被水平地安排为彼此相邻并且被包封在ー个共用的弾性体包裹物(12)内,该弹性体包裹物将这两个拉伸构件分开,其中这些拉伸构件在各自的情况下具有相反的缠绕方向(z, s), 其中该支撑元件的截面的最大宽度(b)和最大高度(h)基本上具有1:1的比率,其中这些拉伸构件的竖直对齐是在该支撑元件的截面的中间高度处实现的,并且 具有用于向该至少ー个支撑元件传输驱动カ的ー个主动带轮(2),其中该主动带轮具有ー个波浪形的牵引表面(4),该牵引表面具有两个接触表面(5,6),这些接触表面被提供用于传输该驱动カ并且这两个接触表面与该支撑元件(I)相互作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元件系统,其中该支撑元件(I)的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平面区域(3),这些平面区域在该支撑元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其中该支撑元件(I)的该至 少两个平面区域(3)与该牵引表面(4)的该两个接触表面(5,6)相互作用。
3.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系统,其中该支撑元件(I)与该牵引表面(4)的该两个接触表面(5,6)相互作用的方式为使得该主动带轮(2)向该支撑元件(I)传输的多个カ在该支撑元件的竖直轴线限定的轴线处相交,优选地其方式为使得这些カ基本上穿过了该支撑元件(I)的重心(S)。
4.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系统,其中该至少一个支撑元件(I)的截面的伸出部分具有水平和竖直镜面対称的形式。
5.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系统,其中该支撑元件(I)的表面具有一种轮廓(8),该轮廓相对于该支撑元件的纵向轴线是基本上横向取向的。
6.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系统,其中该支撑元件(I)的表面具有一种轮廓(7),该轮廓是基本上平行于该支撑元件的纵向轴线定向的。
7.如权利要求5和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系统,其中该轮廓基本上被安排在面向该主动带轮的牵引表面的表面侧(31)以及相反的表面侧(32)上。
8.ー种具有如以上权利要求I至7之一所述的支撑元件系统的升降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元件系统,特别是用于升降机的支撑元件系统,该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该支撑元件包括两个支撑荷载的牵引构件(11),这些牵引构件被安排为水平地彼此相邻并且被包封在一个共用的弹性体包裹物(12)内,该弹性体包裹物将这两个牵引构件分开,其中这些牵引构件各自包括相反的撞击方向(z,s)并且具有一个用于将驱动力传输至该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的一个驱动盘(2),其中该驱动盘包括一个波浪形的牵引表面(4),该牵引表面具有两个接触表面(5,6),这两个接触表面与该支撑元件(1)相互作用以便传输该驱动力。
文档编号B66B7/06GK102822081SQ201180017326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2日
发明者克劳迪奥·迪安吉利斯 申请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