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温度监控装置的板式加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206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温度监控装置的板式加热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处于板式加热体的技术领域并且涉及一种具有温度监控装置的板式加热体。
背景技术
具有电加热层的板式加热体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被使用。这些板式加热体本身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已多次在专利文献中被描述。在本上下文中,仅示例性地参阅出版文献DE102008018147 AUDE 102008029986 AUDE 10259110 B3 和 DE 102004018109 B3。这样,例如透明的板式加热体在汽车中被用作挡风玻璃,因为挡风玻璃的视野由于法律规定而不允许具有视界限制。通过由加热层产生的热可以在短时间内去除凝结的湿气、冰和雪。在起居室,不是常规的加热体而是板式加热体可以用于起居室采暖,为了起居室采暖的目的,所述板式加热体例如被安装在墙壁上或者自支承地(frei stehend)被安装。板式加热体同样可以被用作可加热的镜或者透明的装饰件。现在,在板式加热体的情况下在实践中可出现如下问题:由于位于加热层上的对象不再将所生成的热充分地向环境导出。因此,可出现局部过热(“热点(Hot Spot)”)。这例如在为了室内采暖被采用的板式加热体的情况下由于不经意地被覆盖的衣物而可发生。由于局部过热,加热层可被破坏并且可能甚至会被损害。

发明内容
与此相对,本发明的任务在于,以如下方式改进常规的板式加热体:针对尤其为透明的板式加热体能够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实现温度监控。该任务和其他任务根据本发明的建议通过具有并列的权利要求的特征的板式加热体和带有这种板式加热体的设备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扩展方案通过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予以说明。根据本发明,展示了一种板式加热体,该板式加热体具有至少一个平面基板和导电的、可加热的、优选地为透明的涂层。可加热的涂层被构造为使得该涂层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可加热的涂层至少在平面基板的基板面的部分上延伸。此外,板式加热体被配备有至少两个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被设置用于与电压源的两个极电连接,所述连接电极与导电涂层电连接,使得通过施加馈电电压,加热电流流入通过导电涂层形成的加热区中。加热区为此目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加热电流路径,用于传导通过这两个连接电极引入的加热电流,所述加热电流路径借助无导电涂层的、即无涂层的(电隔离的)分离区域、例如线形的分离区域(分界线)被造型(einformen)到导电涂层中。加热电流路径因此由导电涂层形成。在透明的涂层的情况下,加热电流路径与此相对应地是透明的。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可以多样地被构造并且例如用作用于起居室采暖的平面加热体、用作可加热的镜、可加热的装饰件或者可加热的窗格(Scheibe)、尤其是汽车的挡风玻璃或者后挡风玻璃,其中所述列举仅为示例性的并且绝不应限制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建议,板式加热体包括一个或多个作为印制导线被造型到导电涂层中的测量电流路径,所述测量电流路径至少按区段地与加热电流路径不同。测量电流路径借助无导电涂层的、即无涂层的(电隔离的)分离区域、例如线形的分离区域(分界线)被造型到导电涂层中。测量电流路径因此由导电涂层形成。在透明的涂层的情况下,测量电流路径是透明的。在此,每个测量电流路径都至少与加热区的部分区域热耦合并且拥有至少两个连接区段,用于连接用于确定所述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的测量装置。与用于传导通过连接电极引入的加热电流的加热电流路径不同,测量电流路径被设置用于传导通过连接区段引入的测量电流,用以测量电阻。在此,测量电流路径可以比加热电流路径每单位长度具有更大的电阻,所述每单位长度更大的电阻例如通过测量电流路径的横向于延伸方向的较小宽度被得到。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因此能够有利地通过确定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来实现分别与加热区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热耦合的测量电流路径的温度的确定。以这种方式尤其是能够可靠且安全地检测在加热区的区域中的局部过热。在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中,测量电流路径可以以简单的方式通过结构化导电涂层来制造,其中测量电流路径在透明的导电涂层的情况下是透明的,使得特别有利地也可以在透明的板式加热体中监控加热区的温度。在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的有利扩展方案中,测量电流路径至少按区段地、尤其是完全被构造成与加热区电分离的围绕加热区的边缘条。该措施能够实现特别简单地接触边缘条中的测量电流路径的连接区段。此外,测量电流路径为了检测边缘附近的热点而可以具有沿着基板边缘延伸的走向(Verlauf)。在此,测量电流路径尤其是至少按区段地可以被构造在边缘条的彼此不同的部分区域中,由此可能对加热区中的热点进行空间分辨的检测。在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的另一有利的扩展方案中,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流路径分别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测量电流路径在边缘条的在空间上受限的区(以下被称作“测量区”)中多次改变其路径方向。测量电流路径可以在测量区中例如具有蜿蜒曲折的走向,其中同样可以设置路径方向相互或相反改变的任意其他走向。换言之,每个测量电流路径都包括多个相反弯曲的电流路径区段。在测量区中分别包含测量电流路径的印制导线的比较大的部分,这随着施加到连接区段上的测量电压的相对应大的电压降而出现。测量区因此能够实现以高灵敏度且特别良好的空间分辨率来检测热点。在此,此外还可有利的是,测量区在空间上分布地、尤其是在空间上均匀分布地至少被布置在边缘条的部分区域上,由此在检测加热区的热点时能够实现特别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在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的另一有利的扩展方案中,测量电流路径与加热区电分离。这例如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测量电流路径完全被包含在与加热区电隔离的边缘条之内。通过该措施,加热电流和测量电流电分离,使得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的确定特别简单地被设计。在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的另一有利的扩展方案中,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流路径分别拥有如下测量电流路径区段:所述测量电流路径区段是加热电流路径的部分或者由完整的加热电流路径形成。在该情况下,与加热电流路径连接的连接电极尤其是可以用作测量电流路径的连接区段。测量电流路径的不是由加热电流路径形成的路径区段的电阻尤其是可以大于在其余测量电流路径中的那个电阻,这可以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印制导线的相对应更小的宽度来实现。通过该措施可以有利地实现测量电流路径的被简化的制造。此外,例如在测量电流路径部分地在边缘条中走向的情况下,边缘条中的位置需求被减小,使得在边缘条的确定大小给定的情况下可将更多测量电流路径造型到导电涂层中。另一方面,在边缘条中构造测量区变得容易。在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的另一有利的扩展方案中,连接电极与两个彼此并联连接的测量电流路径列(Messstrompfadreihen)电连接,在测量电流路径列中每两个测量电流路径串联连接,其中每个测量电流路径列都拥有在这两个串联连接的测量电流路径之间布置的连接区段,用于连接用于确定电阻的测量装置。通过该措施可以将测量电流路径连接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本身公知的惠斯通电桥,该惠斯通电桥能够实现特别精确地检测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改变。在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的另一有利的扩展方案中,至少一个测量电流路径用作参考电流路径,用于检测其他测量电流路径的参考电阻。这能够实现特别可靠地对加热区中的热点的检测,因为测量电流路径的温度引起的电阻改变可以基于环境温度的改变或者加热区的按规定的散热而被检测。此外,本发明还被扩展到一种具有如上面所描述的板式加热体的设备,该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到测量电流路径的连接区段上的用于确定电阻的测量装置以及与测量装置以数据技术连接的控制和监视装置(Steuer- und Kontrolleinrichtung)。在此,控制和监视装置以程序技术被设立为使得:如果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超过可预先确定的(可选的)阈值,施加到连接电极上的馈电电压被关断或至少被减小。通过该措施可以以有利的方式自动地消除加热区的局部过热。控制和监视装置为此目的与和用于提供馈电电压的电压源耦合的装置电连接,通过该装置可以减小或者关断馈电电压。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有利的扩展方案中,控制和监视装置与用于输出光学和/或声学信号的光学和/或声学输出装置以数据技术连接,其中控制和监视装置被设立为使得:如果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超过所述的或者其他可预先确定的阈值,则输出光学和/或声学信号。通过该措施,当存在过热时,可以有利地向用户报警,使得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尤其是,已可以在关断馈电电压之前向用户报警。此外,本发明被扩展到一种用于驱动板式加热体的方法,该板式加热体具有至少一个平面基板和导电涂层,该导电涂层至少在基板面的部分上延伸并且与至少两个被设置用于与电压源的两个极电连接的连接电极电连接,使得通过施加馈电电压,加热电流在加热区中流动。板式加热体尤其是可以是如上面所描述的板式加热体。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一个或多个与加热区热耦合的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其中测量电流路径分别通过无涂层的分离区域、例如分界线被造型到导电涂层中并且由导电涂层形成。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的扩展方案中,如果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超过可预先确定的阈值,则减小或者关断馈电电压。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有利的扩展方案中,如果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超过所述的或者其他可预先确定的阈值,则输出光学和/或声学信号。此外,本发明还被扩展到如上面所描述的板式加热体作为功能性和/或装饰性单件和作为家具、设备和建筑物中的内装部分、尤其是作为起居室中的加热体(例如作为可墙壁安装的或者自支承的加热体)以及在用于在陆地上的、在空中或者在水中前进的前进装置中、尤其是在汽车中例如作为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侧窗和/或玻璃顶盖的应用。应理解的是,前面所提及的和下面要阐述的特征不仅可以以所说明的组合而且可以以其他组合或者可以单独地被使用,而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现在依据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了本发明,其中参照所附的图。以简化的、不合比例的图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在边缘条中走向的测量电流路径的板式加热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俯视 图2-4分别示出了具有多个在边缘条中走向的测量电流路径的图1的板式加热体的不同变型方案的示意性俯视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测量电流路径部分地在加热区中并且部分地在边缘条中走向;
图6示出了图5的板式加热体的变型方案的示意性俯视 图7A-7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7A),其中测量电流路径(图7B)在加热区中,所述测量电流路径被连接为惠斯通电桥(图7C);
图8示出了用于阐明板式加热体的加热涂层的电阻的与温度有关的改变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进行的位 置和方向说明、如“在...之上”、“在...之下”、“在...左侧”和
“在...右侧”涉及在附图中所示的板式加热体和仅用于更简单地描述本发明的目的。应理解的是,板式加热体也分别可以不同地被取向,使得这些说明并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首先观察图1,其中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阐明了整体用附图标记I标明的板式加热体或包含板式加热体I的设备39。板式加热体I用于平面生热,并且例如可以代替常规加热体被用于加热起居室。为此目的,例如该板式加热体可以被固定在墙壁上或者被集成到该墙壁中,但是其中自支承式安装也是可能的。也可考虑的是,将板式加热体I构造为镜或者装饰件。板式加热体I的另一示例性应用是用作汽车的车窗玻璃、尤其是挡风玻
3 ο板式加热体I包括至少一个平面基板2,所述平面基板2由电隔离的材料制成,其中板式加热体I作为单个窗格玻璃(Einscheibenglas)拥有单个基板2,而作为复合窗格拥有两个通过热塑性粘接层牢固地彼此连接的基板2。基板2可以由例如浮法玻璃、铸造玻璃或者陶瓷玻璃的玻璃制材料或者例如塑料、尤其是聚苯乙烯(PS)、聚酰胺(PA)、聚酯(PE)、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A)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非玻璃制材料制成。通常,可以使用具有足够耐化学性、合适的形状稳定性和大小稳定性以及如果期望则具有足够的光学透明性的任何材料。作为用于连接在复合窗格中的两个基板2的粘接层例如可以使用塑料,尤其是使用基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和聚氨酯(PU)的塑料。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板式加热体包括矩形的基板2,该基板2具有环绕的基板边缘4,该基板边缘4由两个短边缘5和两个长边缘6组成。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基板2也可以具有适于实际应用的任何其他形状,例如方形的、圆形的或者椭圆形的形状。根据板式加热体I的应用,基板2可以是刚性的或者是柔性的。相对应的情况适用于其厚度,所述厚度可以很大地变化并且对于玻璃制基板2而言例如在Imm到24mm的范围中。对于平面生热,板式加热体I包括导电的、可加热的涂层3,该涂层3在此例如被施加在基板2的(主)表面或基板面42上。例如,涂层3占据大于基板2的基板面42的50%,优选地大于基板2的基板面42的70%,尤其优选地大于基板2的基板面42的80%并且还更强烈地优选地大于基板2的基板面42的90%。涂层3尤其是可以整面地被施加到基板面42上。被涂层3遮盖的面积可以视应用而定例如达到IOOcm2至25m2。同样会可能的是,并不将涂层3施加到基板2上,而是代替于此地施加到平的支承体上,该支承体紧接着与基板2粘合。这种支承体尤其是可以是塑料膜,所述塑料膜例如由聚酰胺(PA)、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酯(PE)或者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制成。可替换地,这种支承体也可以与粘接膜(例如PVB膜)连接并且与复合窗格的两个基板2 —起被粘合为三层的层结构。涂层3包含导电材料或者由导电材料制成。对此的例子是:如银、铜、金、招或者钥之类的具有高导电性的金属;如与钯成合金的银之类的金属合金;以及透明的导电氧化物(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Qxides)。TCO优选为铟锡氧化物、掺氟的氧化锡、掺招的氧化锡、掺镓的氧化锡、掺硼的氧化锡、锡锌氧化物或者掺锑的氧化锡。在此,涂层3可以由导电的单层或者包含至少一个导电的部 分层的层结构构成。例如,这种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的部分层(优选地银(Ag))和如抗反射层和阻挡层之类的另外的部分层。涂层3的厚度可以视应用而定而很大地变化,其中在任何部位处的厚度例如都可以在30nm到100 μ m的范围中。在TCO的情况下,该厚度例如在IOOnm到1.5 μ m的范围中,优选地在150nm到I μ m的范围中并且更强烈地优选地在200nm到500nm的范围中。有利地,涂层3可高度承受热负荷,使得该涂层3经受住为了折弯(预张紧)用作基板2的玻璃窗格所需的通常大于600°C的温度,而无功能破坏。同样,但是也可以设置较少承受热负荷的涂层3,该涂层3在预张紧玻璃窗格之后被施加。同样,涂层3可以被施加到基板2上,该基板2没有被预张紧。涂层3的表面电阻优选地小于每单位面积20欧姆并且例如在每单位面积0.25欧姆到每单位面积20欧姆的范围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导电涂层3的表面电阻为每单位面积几欧姆并且例如为每单位面积I欧姆到每单位面积2欧姆。 涂层3例如从气相沉积,为此目的可以使用本身公知的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CVD=£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或者物理气相沉积(PVD=£hysical VaporDeposition)。优选地,涂层3通过溅射(磁控管-阴极溅射)被施加到基板2上。在图1中阐明的板式加热体I中,当该板式加热体I对于在350nm到80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可见光而言是透明时,该板式加热体I对于其例如作为汽车的挡风玻璃或者自支承的加热体的实际应用而言是有利的,其中概念“透明”被理解为大于50%、优选地大于70%和尤其优选地大于80%的透光性。这例如可以通过玻璃制成的透明基板2和基于银(Ag)的透明涂层3来实现。在板式加热体I中,导电涂层3沿着基板边缘4被配备有环绕的、电隔离的第一分界线7,该第一分界线7在此例如距基板边缘4具有数厘米、尤其是I厘米至2厘米的距离。通过第一分界线7,导电涂层3的外部边缘条8与导电涂层3的用作加热区9的处于内部的其余部分被电隔开。边缘条8引起向外部电隔离加热区9并且保护加热区9免受从基板边缘4侵入的腐蚀影响。附加地,涂层3为了改善边缘隔离而可以在边缘条8的例如数毫米宽的部分中环绕地被去除,这在图1中未详细示出。在板式加热体I中,仅加热区9用于平面生热。为此目的,设置有两个与加热区9电流(elektrisch-galvanisch)连接的连接电极10、11,所述连接电极10、11在此例如在下部长边缘6处被布置在右侧短边缘5附近。连接电极10、11用于将从外部输送的馈电电压施加给加热区9,其中通过引入的加热电流从加热区9平地发出热。这两个连接电极10、11可以为此目的与电压源(未示出)的两个极连接。在此例如分别以四分之一盘(Viertelscheibe)形式实施的连接电极10、11例如由金属印刷膏以印刷方法、尤其是丝网印刷方法来制造。可替换地,也会可能的是,这两个连接电极10、11例如由金属膜预制造并且紧接着与加热区9尤其是通过焊接来电连接。在此,无关紧要的是,是否首先将涂层3沉积在基板2上并且紧接着制造连接电极10、11,或者是否首先制造连接电极10、11并且紧接着沉积涂层3。针对尤其是以印刷方法制造的连接电极10、11的比电阻例如在2微欧姆.厘米到4微欧姆.厘米的范围中。如在图1中所示,加热区9通过电隔离的第二分界线束30被划分成多个电并联的加热电流路径12。加热电流路径12分别在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电极10处开始并且在另一第二连接电极11处结束,其中加热区9的与这两个连接电极10、11紧邻的部分没有第二分界线30。因此,可以实现通过这两个连接电极10、11引入的加热电流在加热区9中沿着通过第二分界线30限定的加热电流路径12的限定的走向。通过加热电流路径12的宽度或横截面和长度可以有针对性地针对所期望的加热功率调节电阻。为了产生平行的加热电流路径12而通过分界线对加热区9的划分本身是公知的,例如从开头所述的专利文献中公知,使得此处不必对其予以深入研究。其中导电涂层3分别被完全去除的分界线7、30例如可以通过激光写借助激光切割机器人被加工到导电涂层3中。应指出的是,第二分界线30的在图1中所示的布局仅为实例并且同样可以在板式加热体I中设置不同走向的加热电流路径12。如在图1中此外还示出的那样,在边缘条8之内,与加热区9电隔离的为印制导线形式的测量电路路径13被造型到导电涂层3中。测量电流路径13通过涂层3的导电材料形成,其中为此目的,例如借助激光作用将限定测量电流路径13的分界线引入边缘条8中,该限定测量电流路径13的分界线在图1中出于清楚原因而未详细示出。通过其中导电涂层3被完全去除的分界线,将测量电流路径13与其余边缘条8电隔开。从在两个连接电极IOUl的高度的第一连接区段14出发,测量电流路径13沿着下部长边缘6、与其邻接的右侧短边缘5和与其邻接的上部长边缘6大致直至左侧加热区角部20的高度延伸一段,并且在相反的道路上又延伸回直至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的高度的第二连接区段15,由此形成线环。测量电流路径13的两个连接区段14、15与电测量装置16的连接线路34电连接。这些连接区段为此目的可以被配备有电流耦合的电极,这在图1中未详细地示出。通过这两个连接线路14、15,测量电流路径13与中间连接的测量装置16被短接成测量回路,用于测量电压或电流,以确定测量电流路径13的电阻。两个连接区段14、15在基板边缘4上的布置能够实现特别简单的接触。应理解的是,在边缘条8之内的测量电流路径13的精确走向可以自由选择地被设计,使得本发明并不限于在图1中所示的走向。测量电流路径13在此例如具有均匀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由始终不变的厚度(对应于以恒定厚度施加到基板2上的涂层3)和印制导线的横向于其伸展的宽度来得到。因此,测量电流路径13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电阻,使得施加到这两个连接区段14、15上的测量电压至少近似均匀地在测量电流路径13上降落。在本实施例中,印制导线的垂直于基板2或基板面42的并且横向于测量电流路径13的伸展方向所测定的厚度例如在50纳米(nm)到100纳米(nm)的范围中。印制导线的与基板2或基板面42平行和横向于测量电流路径13的伸展所测定的宽度例如在100微米(μ m)以上的且小于5毫米(mm)的范围中。由于测量电流路径13的宽度比较小,所以测量电流路径13的电阻显著大于加热区9中的任一加热电流路径12的电阻。加热电流路径12的宽度例如为大于IOmm并且尤其是为30mm。现在补充地观察图8,其中针对具有玻璃制基板2和基于导电材料银(Ag)的透明涂层3的板式加热体I,示例性地阐明了涂层3的随温度改变而出现的电阻改变。在所示的曲线图中,涂层3的电阻R (欧姆)关于涂层3的温度T (°C)来绘制。可识别地,在电阻R和温度T之间存在至少近似线性的关系,使得涂层3的温度提高始终随着电阻的增加而出现。50°C的温度增加在此将电阻例如提高大约10欧姆,使得局部或全局温度提高能够可靠且安全地被检测。继续参照图1,现在假定:在加热区9中在上部长边缘6附近出现局部过热(“热点”)。这例如可由于毛巾或者衣物被悬挂到上部长边缘6上而发生,由此阻碍将在加热区9中产生的热导出到环境中。在加热区9中的局部温度提高导致测量电流路径13的与热点相邻的区段中的温度提高。对此的原因是在加热区9与测量电流路径13之间的热耦合,该热耦合主要基于基板2的导热以及少部分地也基于辐射热。由此,测量电流路径13被加热,使得测量电流路径13的电阻增加。电阻改变可以通过测量装置16来检测,其中甚至在测量电路路径13中的比较小的电阻改变也可以以良好的信噪比可靠且安全地被测量。由于测量电流路径13与加热区9电隔离,所以测量电流路径13的电阻的测量可以与加热电流无关地进行。尽管,例如玻璃制基板2是极差的热导体,使得在加热区9与测量电流路径
13之间的热耦合比较小,但是在实践中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观察到测量电流路径13的电阻至少由于与测量电流路径13相邻的热点而显著提高。可考虑的会是,将在加热区9与测量电流路径13之间的附加的热耦合设置在边缘条8中。例如,加热区9和边缘条8会通过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电隔离材料制成的层连接,该层被施加到基板2上并且在构造第一分界线7时未被去除。通常,可与测量电流路径13关联的是加热区9的与板式加热体I的特定构型有关的区19 (以下被称作“探测区”),该区19与测量电流路径13热耦合,使得温度改变引起测量电流路径13中的(显著)电阻改变。探测区19的相应大小与在加热区9和测量电流路径13之间的热耦合有关,其中更好的热耦合引起更大的探测区19,反之亦然。典型地,但并非一定地,探测区19在加热区9的与测量电流路径13邻接的部分区域上延伸,其中探测区19在相对应良好的热耦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整个加热区19上延伸。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板式加热体I通过测量电流路径13的特定走向和仅遮盖加热区9的部分区域的探测区19被设计用于主要在加热区9的上部长边缘6和右侧短边缘5的附近环境中检测加热区9中的局部温度增加。在实际应用中,这例如可以是加热区9的其中根据所有预见由于误操作而出现热点的区域。 在设备39中,测量装置16与板式加热体I的控制和监视装置40耦合,使得施加到连接电极10、11上的馈电电压被关断或者至少被大大减小,使得避免进一步过热。控制和监视装置40可以为此目的以程序技术被设立为使得只要测量电流路径13中的电阻增加超过了自由选择地预先确定的或可预先确定的阈值,馈电电压就被关断或至少减小了预先确定的或可预先确定的数值。同样,可以设置基于所检测的电阻值分级地减小馈电电压。可替换地或附加地,该控制和监视装置40可以与光学和/或声学输出装置41耦合,使得以光学方式和/或以声学方式显示加热区9的局部过热。用户接着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如手动关断或者减小板式加热体I的馈电电压。现在参照图2,其中阐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I的另一实施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仅阐述了与图1的实施例的区别,并且在其他方面参照在那进行的实施方案。因此,板式加热体I包括三个以印制导线为形式地在边缘条8之内被加工到导电涂层3中的测量电流路径13、13’、13’’,所述测量电流路径13、13’、13’’分别与加热区9电隔离。三个线环仅通过其相应的走向而不同。这样,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从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的高度的第一连接区段14出发大致延伸直至左侧加热区角部20的高度,并且在相反的道路上又延伸回直至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的高度的第二连接区段15。从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的高度的第一连接区段14’出发,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沿着上部长边缘6仅延伸一小段并且在相反的道路上又延伸回。在此,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利用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的印制导线的部分,使得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和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尤其是共享共同的第二连接区段15。从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的高度的第一连接区段14’’出发,第三测量电流路径13’’沿着下部长边缘6延伸并且在相反的道路上又延伸回到第二连接区段15’’。测量电流路径13、13’、13’ ’分别通过单独的测量装置16的连接线路34被短接成测量回路,所述连接线路34在此以该顺序被称作测量回路A、测量回路B和测量回路C。在两个测量回路A、B用于检测与温度有关的电阻改变用以探测加热区9中的热点期间,测量回路C仅被用作参考回路。如果测量电流路径13、13’、13’’的探测区域19分别仅遮盖加热区9的部分区域,则通过两个测量回路A和B可以以位置分辨的方式进行热点的检测,其中可探测热点相对于测量回路A或B的空间接近。在另一方面,与测量回路C关联有探测区19,在该探测区19中至少在实践中的确定的应用(例如室内采暖)中不应出现热点。因此,通过测量回路C可以产生与加热区9的瞬时温度有关的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能够实现基于测量回路A和B的电阻改变可靠且安全地确定热点。图2的板式加热体I因此允许特别可靠地、以位置分辨的方式检测热点。应理解的是,在图2中所示的测量装置16同样可以通过唯一的测量装置16来实现。现在参照图3,其中阐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I的另一实施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仅阐述了与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并且在其他方面参照在那进行的实施方案。因此,板式加热体I包括三个在边缘条8之内的作为印制导线被造型到导电涂层3中的测量电流路径13、13’、13’ ’,所述测量电流路径13、13’、13’ ’分别与加热区9电隔离。这三个测量电流路径13、13’、13’’具有不同于图2中的走向并且在没有参考回路的情况下仅被用于探测热点17,示例性地绘出所述热点17中的一个。属于测量回路A的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类似于图2地从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的高度的第一连接区段14出发大致延伸直至左侧加热区角部20的高度,并且在相反的道路上又延伸回直至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的高度的第二连接区段15。从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的高度的第一连接区段14’出发,属于测量回路B的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大致延伸直至上部长边缘6的中部并且在相反的道路上又延伸回。在此,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利用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的印制导线的部分,使得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和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尤其是共享共同的第二连接区段15。从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的高度的第一连接区段14’’出发,第三测量电流路径13’’沿着右侧长边缘5延伸并且在相反的道路上又延伸回。在此,第三测量电流路径13’’利用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和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的共同的印制导线的部分,使得第一测量电流路径
13、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和第三电流测量路径13’’尤其是共享共同的第二连接区段15。如果与三个测量电流路径13、13’、13’ ’关联的探测区域19分别仅遮盖加热区9的部分区域,则测量回路A、B、C能够以位置分辨的方式检测热点17,其中可探测热点17相对于测量回路A、B或C的空间接近。在图3中示例性地在上部长边缘6的区域中示出的热点17相对于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或测量回路A具有最大空间接近,并且因此在那里造成最强的温度升高并且由此造成电阻的最大改变。因为测量回路B和C中的热点17没有造成相对应大的电阻改变,所以热点17的空间位置可以明确地与测量回路A的探测区19关联。现在参照图4,其中阐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I的另一实施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再度仅阐述了与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并且在其他方面参照在那进行的实施方案。因此,板式加热体I包括多个未详细标明的在边缘条8之内的测量电流路径,所述测量电流路径分别与加热区9电隔离并且得到测量回路A、B、C等。与图3不同,每个测量电流路径都包括在空间上受限的区18 (以下被称作“测量区”),在该区18中印制导线多次改变其走向方向(即具有多个相反弯曲的印制导线区段),其中印制导线区段在测量区18之内以小的中间间距紧密地并排。测量电流路径在示意性示出的测量区18中例如具有蜿蜒曲折的走向。如在图4中所示,彼此相邻的测量电流路径拥有共同的道路段,其中每个测量电流路径都与相邻的测量电流路径(测量回路)连接。不同的测量回路A、B、C等的测量区
18在空间上彼此分离并且以大致相同的中间间距沿着上部长边缘6和右侧短边缘5分布式地被布置。由于测量电压主要降落在测量区18的区域中,所以测量回路A、B、C等的探测区19可以分别与测量区18关联,使得可能以位置分辨的方式检测热点,其中可探测热点相对于测量回路A、B、C等的测量区18的空间接近。在图4中示例性地绘制了热点17,该热点17位于测量回路A和B的两个测量区18的附近。因此,热点17引起在测量回路A的测量区18中并且次要地在测量回路B的测量区18中的温度升高或电阻增加最强。图4的板式加热体I因此能够实现通过不同测量回路的分布式布置的测量区18对热点17进行高灵敏的并且特别精确的、位置分辨的检测。现在参照图5,其中阐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I的另一实施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再度仅阐述了与在图1至图4中所阐明的实施例的区别,并且在其他方面参照在那进行的实施方案。图5的板式加热体I与前面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加热区9之内的测量电流路径13的部分走向以及在于其接触。在此,类似于图2,设置有两个测量回路A和B以及参考回路C。这样,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利用如下加热电流路径12的路径区段:该加热电流路径12此处例如是与第一分界线7邻接的加热电流路径12。在此,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在加热区9之内从第一连接电极10 (在图5中为左侧连接电极)沿着下部短边缘5和与其邻接的左侧长边缘6延伸,其中第一连接电极10在此用作第一连接区段14。紧接着,加热电流路径12在其走向的情况下沿着左侧长边缘6数次相反地变换其走向方向。在上部左侧加热区角部20的区域中,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离开加热区9,转到边缘条8中并且此后完全在边缘条8之内走向。通过其使边缘条8与加热区9电隔开的第一分界线7为此目的在那里未被构造。在边缘条8中,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作为被加工到涂层3中的印制导线沿着上部长边缘6和与其邻接的短边缘5延伸,以及沿着下部长边缘6延伸短的段,在那里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在第二连接电极11 (在图5中为右侧连接电极)的高度在第二连接区段15中结束。带有中间连接的测量装置16的两个连接线路34接触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的第一连接电极10和第二连接区段15,用于形成测量回路A。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因此包括位于加热区9中的加热区区段22和位于边缘条8中的边缘条区段23。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同样部分地在加热区9中走向并且在此利用与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相同的加热电流路径12的另一区段。在此,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从加热电流路径12中的第二连接电极11 (在图5中为右侧连接电极)沿着下部长边缘6和与其邻接的右侧短边缘5延伸短的段。在上部右侧加热区角部21的区域中,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离开加热区9,转到边缘条8中并且此后完全在边缘条8之内走向。通过其使边缘条8与加热区9电隔开的第二分界线7为此目的在那里未被构造。在边缘条8中,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作为被造型到涂层3中的印制导线沿着右侧短边缘5延伸,以及沿着下部长边缘6延伸短的段,在那里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在第二连接电极11的高度在第二连接区段15’中结束。带有中间连接的测量装置16的两个连接线路34接触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的第二连接电极11和第二连接区段15’,用于形成测量回路B。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因此同样包括位于加热区9中的加热区区段22和位于边缘条8中的边缘条区段23。由于这两个测量电流路径13、13’的加热区区段22的宽度和/或横截面分别显著大于在边缘条区段23中的宽度和/或横截面,所以在加热区9之内的电阻显著小于在边缘条8中的电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加热区9之内的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或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的宽度和/或横截面分别例如为边缘条8中的宽度和/或横截面的2到100倍、尤其是85倍。应理解的是,在加热区9之内的宽度可以与加热电流路径12的布局有关并且可很大地变化。因此,用于测量电阻改变的测量电压基本上降落在边缘条区段23之上。这两个测量电流路径13、13’的探测区19因此可以与边缘条区段23关联。针对探测区19分别仅盖住加热区9的部分的情况,通过两个测量电流路径13、13’的边缘条区段23可能以位置分辨的方式检测加热区9中的热点。该实施形式的特别的优点在于,测量回路A和B的印制导线在边缘条8中分别仅需要比较少的位置,使得即使在边缘条8是窄的情况下也可以构造测量回路A、B。测量回路A、B中的电阻的测量可以与馈入加热电流同时地通过在测量电压与馈电电压之间的电势差来进行。类似于图2,第三测量电流路径13’ ’用于形成测量回路C。这样,从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的高度的第一连接区段14’’出发,第三测量电流路径13’’以被加工到涂层3中的印制导线的形式沿着下部长边缘6和与其邻接的上部长边缘6延伸,并且在相反的道路上又返回走向,为此目的,被加工到涂层3中的印制导线在左侧加热区角部20的区域中转到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的边缘条区段23中。测量装置16的连接线路34接触第三测量电流路径13’ ’的第一连接区段14’ ’、其他连接线路34、测量回路A的与第一连接电极10连接的连接线路34。测量回路C仅被用作参考回路并且能够实现基于与加热区9的瞬时温度有关的参考信号确定热点,使得可能特别可靠且安全地检测热点。现在参照图6,其中阐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I的另一实施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再度仅阐述了与依据图5阐明的实施例的区别,并且在其他方面参照在那进行的实施方案。图6的板式加热体I与图5的板式加热体的区别仅在于,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的边缘条区段23在上部长边缘6的区域中数次相反地改变其走向方向(相反弯曲的测量电流路径区段)并且在此例如具有蜿蜒曲折的走向。通过该措施可以实现的是,测量电压基本上降落在与上部长边缘6邻接的边缘条区段23中,使得提高了用于检测在该区域中的热点的灵敏度和位置分辨率。现在参照图7A-7C阐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板式加热体I的另一实施例。板式加热体I与在图1至图6中阐明的板式加热体I的区别在于在加热区9之内的测量电流路径的实际完整的走向以及在于接触测量电流路径。在此,形成四个测量回路A、B、C和D,如以下要详细阐述的那样。首先要观察图7A,其中示出了板式加热体I的布局。因此,板式加热体I在此例如具有关于对称轴线27的镜面对称的结构,该对称轴线在两个短边缘5中心延伸。此外,这两个连接电极10、11分别被分成三个彼此电隔离的第一至第三电极区段24-26,其中同一连接电极10、11的这三个电极区段24-26在与涂层3不同的平面中彼此电连接(这并未被详细示出)。这两个连接电极10、11在图7A中也以放大的图示被示出。构造有四个测量电流路径13、13’、13’’、13’’’,所述四个测量电流路径13、13’、13’’、13’’’分别由加热电流路径12、12’的路径区段和明显更窄的被加工到加热区9的导电涂层3中的印制导线(以下被称作“测量电流轨(Messstrombahn)”)组成。如在图7A中所示,板式加热体I为此目的在对称轴线27的每侧上分别包括两个测量电流轨,即第一测量电流轨28和第二测量电流轨29、以及第三测量电流轨35和第四测量电流轨36,所述测量电流轨分别例如借助激光作用通过第三分界线37被造型到导电涂层3中。测量电流轨28、29、35、36相对于加热电流路径12具有(例如明显)更小的宽度和/或横截面,这随着相对应更大的电阻而出现,使得在测量电流路径13、13’、13’’、13’’’中,测量电压基本上降落在测量电流轨28、29、35、36上。在此,第一测量电流轨28和第三测量电流轨35分别在加热区9中在第一加热电流路径12 (其与第一分界线7邻接)与同其邻接的处于内部的第二加热电流路径12’之间延伸直至大致在左侧短基板边缘5的中间高度的(共同的)第一测量电流轨端部38。第一测量电流轨28在第二连接电极11的区域中在第二连接电极11的第一电极区段24与第二电极区段25之间的第二电极间隙32中走向,并且接着转到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之间的第一电极间隙31中,直至第一测量电流轨28的末端是单独的第一连接斑44 (Anschlussfleck)。第一测量电流轨28在第一加热电流路径12的位于对称轴线27之下的部分中被电连接在第一测量电流轨端部38上。第三测量电流轨35在第一连接电极10的区域中在第一连接电极10的第一电极区段24与第二电极区段25之间的第二电极间隙32中延伸,并且接着转到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之间的第一电极间隙31中,在那该第三测量电流轨35的末端是第三连接斑46。第三测量电流轨35在第一加热电流路径12的位于对称轴线27之上的部分处被电连接在第一测量电流轨端部38上。另外,第一测量电流轨28和第三测量电流轨35与第一加热电流路径12和第二加热电流路径12’电隔开。第二测量电流轨29和第四测量电流轨36 (它们分别进一步处于内部)在加热区9中在第二加热电流路径12’和邻接的第三加热电流路径12’’之间延伸直至相应的第二测量电流轨端部43。第二测量电流轨29在第二连接电极11的区域中在第二连接电极11的第二电极区段25与第三电极区段26之间的第三电极间隙33中延伸,并且接着转到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之间的第一电极间隙31中,在那该第二测量电流轨29的末端是第二连接斑45。在所属的第二测量电流轨端部43上,第二测量电流轨29被电连接到第二加热电流路径12’上。第四测量电流轨36在第一连接电极10的区域中在第一连接电极10的第二电极区段25与第三电极区段26之间的第三电极间隙33中延伸,并且接着转到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之间的第一电极间隙31中,在那该第四测量电流轨36的末端是第四连接斑47。在所属的第二测量电流轨端部43上,第四测量电流轨36被电连接到第二加热电流路径12’上。另外,第二测量电流轨29和第四测量电流轨36与第一加热电流路径12和第二加热电流路径12’电隔开。现在观察图7B,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不同的测量回路。在此,对应于测量回路A的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同对应于测量回路B的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串联连接。从第二连接电极11的第一电极区段24出发,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在第一加热电流路径12中延伸直至第一测量电流轨端部38,在该第一测量电流轨端部38处,第一测量电流路径13转到第三测量电流轨35中。第三测量电流轨35与第二测量电流轨29短接,该第二测量电流轨29是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的部分。为此目的,第三连接斑46和第二连接斑45彼此电连接(这未详细地示出)。这两个连接斑45、46共同形成了第一连接区段14。第二测量电流路径13’在所属的第二测量电流轨端部43处转到第二加热电流路径12’中,该第二加热电流路径12’与第一连接电极10的第二电极区段25电连接。另一方面,对应于测量回路C的第三测量电流路径13’’同对应于测量回路D的第四测量电流路径13’’’串联连接。第三测量电流路径13’’从第二连接电极11的第二电极区段25出发在第二加热电流路径12’中延伸直至所属的第二测量电流轨端部43,在该第二测量电流轨端部43处,第三测量电流路径13’’转到第四测量电流轨36中。第四测量电流轨36与第一测量电流轨28短接,该第一测量电流轨28是第四测量电流路径13’’’的部分。为此目的,第四连接斑47和第一连接斑44电连接。这两个连接斑44、47共同形成了第二连接区段15。第四测量电流路径13’ ’ ’转到第一加热电流路径12中,该第一加热电流路径12与第一连接电极10的第一电极区段24电连接。因此,一方面为测量回路A和B与另一方面为测量回路C和D串联连接。在图7C中示出了板式加热体I的等效电路图。在此,电阻Rl对应于测量回路A,电阻R2对应于测量回路B,电阻R3对应于测量回路C和电阻R4对应于测量回路D。第一电极10例如与电压源的负极连接,而第二电极11与电压源的正极连接。用于确定电压改变的测量装置16与在两个电阻Rl和R2之间的节点和在两个电阻R3和R4之间的另一节点电连接,使得得到惠斯通电桥电路。这两个节点对应于两个连接区段14、15,所述两个连接区段14、15由第二连接斑45和第三连接斑46或第一连接斑44和第四连接斑47的电连接得到。在此实现的惠斯通电桥电路能够实现特别简单地且高灵敏地检测电阻R1-R4的改变。这可通过如下式子来得到:
U/U0 = 1/4 (Δ R2/R - AR1/R - Δ R4/R + Δ R3/R)
其中Utl是测量电桥的施加在两个连接电极10、11上的供给电压以及U是电桥电压。用ARl至Λ R4标明在电阻Rl至R4上的相应的电阻改变。附图标记列表 I板式加热体
2基板 3涂层 4基板边缘 5短边缘 6长边缘 7第一分界线 8边缘条 9加热区 10第一连接电极· 11第二连接电极· 12、12’、12’’加热电流路径
13、13’、13’’、13’’’测量电流路径
14第一连接区段
15第二连接区段 16测量装置 17 执占 18测量区
19探测区 20左侧加热区角部 21右侧加热区角部 22加热区区段 23边缘条区段 24第一电极区段 25第二电极区段 26第三电极区段 27 对称轴线 28第一测量电流轨 29第二测量电流轨 30第二分界线31第一电极间隙32第二电极间隙33第三电极间隙34连接线路35第三测量电流轨36第四测量电流轨37第三分界线38第一测量电流轨端部39设备
40控制和监视装置41输出装置42基板面
43第二测量电流轨端部44第一连接斑45第二连接斑46第三连接斑47第四连接斑
权利要求
1.一种板式加热体(I ),其具有至少一个平面基板(2)和导电涂层(3),所述导电涂层(3 )至少在基板面(42 )的部分上延伸并且与至少两个被设置用于与电压源的两个极电连接的连接电极(10,11)电连接,使得通过施加馈电电压,加热电流在加热区(9)中流动,其中板式加热体(I)被配备有一个或多个加热电流路径(12 )和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流路径(13 ),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电流路径(12)和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流路径(13)分别通过无涂层的分离区域(30)、例如分界线被造型到导电涂层(3)中并且由导电涂层(3)形成,其中测量电流路径(12)至少按区段地与加热电流路径(12)不同,并且其中测量电流路径(13)分别至少与加热区(9)的部分区域热耦合而且拥有至少两个连接区段(14,15),用于连接用于确定测量电流路径(13)的电阻的测量装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加热体(1),其中,测量电流路径(13)至少按区段地、尤其是完全地在与加热区 (9 )电分离的围绕加热区(9 )的边缘条(8 )中被造型到导电涂层(3 )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加热体(I),其中,测量电流路径(13)至少按区段地被构造在边缘条(8)的彼此不同的部分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板式加热体(2),其中,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流路径(13)分别被构造为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流路径(13)在边缘条(8)的在空间上受限的测量区(18)中多次改变所述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流路径(13)的路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加热体(1),其中,测量区(18)至少在边缘条(8)的部分区域上在空间上分布式地被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板式加热体(I),其中,测量电流路径(13)与加热区(9)电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板式加热体(1),其中,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流路径(13)分别拥有如下测量电流路径区段:所述测量电流路径区段是加热电流路径(12)的部分或者由加热电流路径(12)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板式加热体(1),其中,连接电极(10,11)与两个并联连接的测量电流路径列(A-B,C-D)电连接,在所述测量电流路径列(A-B,C-D)中,每两个测量电流路径(13,13’,13’ ’,13’ ’ ’)彼此串联连接,其中每个测量电流路径列(A-B,C-D)都拥有布置在两个串联连接的测量电流路径之间的连接区段(14,15),用于连接测量装置(1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板式加热体(I),其中,至少一个测量电流路径(13)用作用于确定另外的测量电流路径(13)的参考电阻的参考电流路径。
10.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板式加热体(I)的设备(39 ),该设备(39 )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到测量电流路径(13)的连接区段(14,15)上的用于确定电阻的测量装置(16)以及与测量装置(16)以数据技术连接的控制和监视装置(40),其中控制和监视装置(40)被设立为使得:如果测量电流路径(13)的电阻超过可预先确定的阈值,则馈电电压被减小或者被关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39),其中,控制和监视装置(40)与用于输出光学和/或声学信号的光学和/或声学输出装置(41)以数据技术连接,其中控制和监视装置被设立为使得:如果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超过可预先确定的阈值,则输出光学和/或声学信号。
12.一种用于驱动板式加热体(I)的方法,该板式加热体(I)具有至少一个平面基板和导电涂层(3),所述导电涂层(3)至少在基板面的部分上延伸并且与至少两个被设置用于与电压源的两个极电连接的连接电极(10,11)电连接,使得通过施加馈电电压,加热电流在加热区(9 )中流动,其中确定一个或多个与加热区(9 )热耦合的测量电流路径(13 )的电阻,其中测量电流路径分别通过无涂层的分离区域(30)、例如分界线被造型到导电涂层中并且由导电涂层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测量电流路径(13)的电阻超过可预先确定的阈值,则馈电电压被减小或者被关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测量电流路径(13)的电阻超过可预先确定的阈值,则输出光学和/或声学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板式加热体(I)作为功能性和/或装饰性单件和作为家具、设备和建筑物中的内装部分、尤其是作为起居室中的加热体、例如作为可墙壁安装的或者自支承的加热体 以及在用于在陆地上、在空中或者在水中前进的前进装置、尤其是在汽车中例如作为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侧窗和/或玻璃顶盖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加热体,其具有至少一个平面基板和导电涂层,所述导电涂层至少在基板面的部分上延伸并且与至少两个被设置用于与电压源的两个极电连接的连接电极电连接,使得通过施加馈电电压,加热电流在加热区中流动,该加热区被配备有一个或多个被造型到导电涂层中的加热电流路径。板式加热体具有一个或多个被造型到导电涂层中的测量电流路径,所述测量电流路径至少按区段地与加热电流路径不同,其中每个测量电流路径都至少与加热区的部分区域热耦合并且拥有至少两个连接区段,用于连接用于确定所述测量电流路径的电阻的测量装置。加热电流路径和测量电流路径分别通过无涂层的分离区域、例如分界线被造型到导电涂层中并且由导电涂层形成。此外,本发明还被扩展到一种用于驱动这种板式加热体的方法和这种板式加热体的应用。
文档编号H05B3/26GK103202095SQ201180055475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8日
发明者C.德根, D.C.潘, M.拉泰扎克, A.施拉布, S.德罗斯特, R.德雷泽, G.福尔特迈尔, P.韦伯, O.埃克尔特, W.施雷贝尔, G.佐马 申请人: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