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体搭载轨道、盲板以及机架安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588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框体搭载轨道、盲板以及机架安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框体搭载轨道、盲板以及机架安装系统。连结部件(104)连接于机架的支柱。板状部件(101)以能够以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为轴旋转的方式与连结部件(104)进行卡合。L字型部件(102)具备:具有第一平板(123)和与第一平板(123)正交的第二平板(124)的搭载部件(102),第一平板(123)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能够以板状部件(101)的长边方向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板状部件(101)的一方的板面卡合,在第一平板(123)的板面与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第二平板(124)从板状部件(101)的短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突出;以及在第一平板(123)的板面与板状部件(101)的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对搭载部件(102)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103、111A~111C)。
【专利说明】框体搭载轨道、盲板以及机架安装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框体搭载轨道、盲板(blank plate)以及机架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计算机系统中,随着系统的规模增大,服务器、存储器以及网络设备之类的电子设备的台数增加。当像这样电子设备的台数增加的情况下,为了高效地收纳各电子设备、实现省空间化,使用被称为机架(rack)的收纳框。此外,当在机架中搭载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从机架的正面朝向背面敷设用于搭载电子设备的框体的框体搭载轨道。进而,各电子设备将其框体载置于框体搭载轨道,以堆积在机架中的方式搭载。
[0003]该框体搭载轨道分别固定于机架的正面侧的支柱与机架的背面侧的支柱。因此,作为将框体搭载轨道固定于机架的作业,进行机架的正面侧的固定作业与机架的背面侧的固定作业。
[0004]并且,在将电子设备搭载于机架的情况下,并不限于在机架满满地搭载电子设备。当并未在机架满满地搭载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未搭载电子设备的部分成为机架内的空余空间。在该情况下,若该空余空间在机架的正面的部分敞开,则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排气回流,从而电子设备吸入所回流的排气。在这种状态下,无法适当地进行电子设备的冷却,热蓄积于电子设备,成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因此,在机架中进行如下工作:在正面的空余空间部分安装盲板,填补正面的空余空间。
[0005]存在如下现有技术:作为上述那样的填补孔洞的盲板,存在收纳安装电子电路的印刷基板的搁板的盲板,当插入印刷基板时,上述盲板打开,成为对印刷基板的插入进行支援的导轨。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 340655号公报
[0007]然而,现有的普通的盲板为由铁等制作的一张板,每次都要安装根据敞开的空余空间的大小选择的盲板。因此,当在敞开的空余空间新搭载电子设备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如下动作:预先确认所需的空间,决定搭载位置,并拆卸安装于该位置的盲板。进而,然后,进行如下作业:敷设用于搭载电子设备的框体搭载轨道,并将电子设备载置在该框体搭载轨道上。如上,在机架的敞开的空余空间搭载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的作业繁杂,耗费时间。
[0008]并且,在使导轨与盲板兼用的现有技术中,拆卸盲板的劳力、敷设轨道的劳力减轻。但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的框体具有宽度。因此,在该现有技术中,在并排地配置多张盲板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会与用于载置框体的突起部接触,难以搭载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0009]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将电子设备搭载于机架的劳力的框体搭载轨道、盲板以及机架安装系统。
[0010]对于本申请所公开的框体搭载轨道、盲板以及机架安装系统,在一个方式中,连结部件连结于机架的支柱。板状部件具有以能够以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为轴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连结部件卡合的卡合部。搭载部件是具有第一平板和与该第一平板正交的第二平板的部件,第一平板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能够以上述板状部件的长边方向为轴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板状部件的一方的板面卡合,在上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上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上述第二平板从上述板状部件的短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突出。固定机构在上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上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对上述搭载部件进行固定。
[0011]根据一个方式,能够起到能够减轻将电子设备搭载于机架的劳力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设置于机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3]图2是用于对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相对于支柱的旋转进行说明的图。
[0014]图3A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设置于机架的状态的沿箭头P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0015]图3B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设置于机架的状态的沿箭头Q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0016]图4A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的沿箭头P方向观察的图。
[0017]图4B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的沿箭头Q方向观察的图。
[0018]图5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的分解图。
[0019]图6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的沿箭头Q方向观察的图。
[0020]图7是图6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
[0021]图8是沿着图6中的B — B线的剖视图。
[0022]图9是卡合轴的剖视图。
[0023]图10是用于供卡合部IllA?IllC的卡合轴通过的卡合孔的剖视图。
[0024]图1lA是示出卡合轴被抬起的状态的图。
[0025]图1lB是示出卡合轴与支座嵌合的状态的图。
[0026]图12是活动状态的L字型部件的俯视图。
[0027]图13是固定状态的L字型部件的俯视图。
[0028]图14是用于对搭载有框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0029]图15A是框体搭载轨道的旋转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0]图15B是框体搭载轨道的旋转结束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1]图16是框体搭载轨道与机架嵌合的嵌合部分的放大图。
[0032]图17A是搭载有框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3]图17B是用于对搭载有框体时的框体搭载轨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0034]图18A是搭载有进深短的框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5]图18B是用于对搭载有进深短的框体时的框体搭载轨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0036]图19A是搭载有进深长的框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7]图19B是用于对搭载有进深长的框体时的框体搭载轨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基于附图对本申请所公开的框体搭载轨道、盲板以及机架安装系统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申请所公开的框体搭载轨道、盲板以及机架安装系统并不由以下的实施例限定。此处,盲板兼作为框体搭载轨道,因此作为框体搭载轨道进行说明。
[0039]实施例1
[0040]图1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设置于机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1]支柱2A?2F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机架的支柱。支柱2A?2F在设置有机架的状态下沿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延伸。以下,将设置有机架的情况下的机架的靠地面侧的面、即朝向图1的纸面下侧的面称为“机架的底面”。并且,将机架的与地面相反侧的面、即朝向图1的纸面上侧的面称为“机架的上面”。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支柱2B朝向支柱2A的方向称为“左”,将从支柱2A朝向支柱2B的方向称为“右”。
[0042]支柱2A以及支柱2B是形成机架的正面、即进行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的放入/取出的一侧的机架的外表面的支柱。以下,将由支柱2A与支柱2B形成的面称为“机架的正面”。并且,支柱2E与支柱2F是形成机架的背面、即形成与进行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的放入/取出的一侧的面对置的机架的外表面的面的支柱。以下,将由支柱2E与支柱2F形成的面称为“机架的背面”。此外,支柱2C设置于支柱2A与支柱2E之间。并且,支柱2D设置于支柱2B与支柱2F之间。进而,支柱2A与支柱2C之间的距离、以及支柱2B与支柱2D之间的距离如后所述具有与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框体搭载轨道IR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0043]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lL?15L安装于支柱2A。并且,框体搭载轨道IR以及IlR?15R安装于支柱2B。进入,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lL?15L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框体搭载轨道IR以及IlR?15R具有相同的构造。进而,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1R、11L以及11RU2L以及12RU3L以及13RU4L以及14RU5L以及15R分别构成成对的一组。因此,以下,在对一组框体搭载轨道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以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框体搭载轨道IR为例进行说明。进而,成组的各框体搭载轨道分别具有大致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在对框体搭载轨道的构造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以框体搭载轨道IL为例进行说明。即,框体搭载轨道IlL?15L具有与以下说明的框体搭载轨道IL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框体搭载轨道IR以及IlR?15R具有与使以下说明的框体搭载轨道IL的构造左右对称后的构造大致相同的构造。
[0044]此处,如图1所示,将从机架正面朝向机架背面的箭头P所示的方向设定为P方向,相反,将从机架背面朝向机架正面的箭头Q所示的方向设定为Q方向。
[0045]其次,参照图2,对框体搭载轨道相对于机架的支柱的旋转动作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对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相对于支柱的旋转进行说明的图。
[0046]如后所述,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lL?15L以能够相对于支柱2A沿着以支柱2A作为法线的面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柱2A。同样,框体搭载轨道IR以及IlR?15R以能够相对于支柱2B沿着以支柱2B的长边方向作为法线的面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柱2B。因此,图2示出在从处于位于与机架的正面平行的位置的状态的框体搭载轨道15L以及15R到处于位于与机架的侧面平行的位置的状态的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R的旋转中途的各位置使各个框体搭载轨道停止的状态。在框体搭载轨道15L以及15R的状态下,框体搭载轨道发挥盲板的作用。进而,在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R的状态下,框体搭载轨道能够搭载电子设备的框体。
[0047]图3A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设置于机架的状态的沿箭头P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并且,图3B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设置于机架的状态的沿箭头Q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并且,图4A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的沿箭头P方向观察的图。此外,图4B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的沿箭头Q方向观察的图。
[0048]在图3A中,为了容易理解框体搭载轨道的状态,将图1的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框体搭载轨道IR的部分放大示出。并且,在图3B中,为了能够掌握沿Q方向观察框体搭载轨道的情况下的状态,将图1的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框体搭载轨道IR的部分放大示出。并且,在图4A中,实际上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R应由支柱2A以及2B遮挡,但为了说明的方便,以能够透视支柱的状态进行记载。
[0049]框体搭载轨道IL与框体搭载轨道IR长度相等。进而,如图3A、图3B、图4A以及图4B所示,在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2L位于支柱2A与支柱2B所形成的面上的情况下,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2L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加在一起后的长度与从支柱2A到支柱2B的距离相当。S卩,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2L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与从支柱2A到支柱2B的距离的一
半相当。
[0050]此外,如图4A所示,框体搭载轨道IL由螺钉3A以及3B固定于支柱2A。并且,框体搭载轨道IR由螺钉3C以及3D固定于支柱2B。框体搭载轨道IL与支柱2A的固定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0051]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4A所示出的框体搭载轨道IL的面、即在图3A的状态下从P方向观察的框体搭载轨道IL的面称为“表面”。并且,将图4B所示出的框体搭载轨道IL的面、即在图3B的状态下从Q方向观察的框体搭载轨道IL的面称为“背面”。
[0052]其次,参照图5对框体搭载轨道IL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5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的分解图。
[0053]如图5所示,框体搭载轨道IL具有:板状部件101、L字型部件102、卡合轴103、连结部件104、板簧105A?105C、螺钉106A以及106B、螺旋弹簧107以及卡合轴108。
[0054]进而,板状部件101具有:板部件110、卡合部IllA?111C、卡合部114A?114C、橡胶片115、磁铁118、突起部117以及螺钉119A和119B。
[0055]在板部件110的靠机架的上面侧的短边方向端部形成有凹部113。并且,在板部件110的靠机架的底面侧的短边方向端部形成有凹部112。并且,在板状部件的靠连结部件104侧的长边方向端部设置有卡合部114A?114C。并且,在板部件110的背面设置有卡合部IllA?111C。此外,板部件110的与连结部件104侧相反侧的长边方向端部设置有朝背面方向呈L字型地弯曲的弯曲部116。进而,突起部117从弯曲部116的与板部件110相反侧的端部朝远离连结部件104的方向延伸。
[0056]此外,在弯曲部116的与连结部件104相反的面配置有磁铁118。磁铁118由螺钉119A和119B固定于弯曲部116。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对方的框体搭载轨道、例如与框体搭载轨道IL构成一对的框体搭载轨道IR并不设置该磁铁118以及螺钉119A和119B。代替该磁铁118,在相对方的框体搭载轨道配置有带磁铁的金属。由此,例如,框体搭载轨道IL与框体搭载轨道IR在与机架的正面平行的状态下借助磁力吸引而被保持在该位置。因而,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即便受到风等影响也不会敞开,能够充分地发挥作为盲板的功能。此处,在本实施例中,将一方设为磁铁,将另一方设为带磁铁的金属,但也可以为除此之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配置具有相互吸引的极性的磁铁。并且,只要能够对构成一对的框体搭载轨道进行固定即可,也可以具备门闩那样的其他的锁止机构。
[0057]并且,在板部件110的凹部113配置有具有与凹部113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相当的长度的板状的橡胶片115。该橡胶片115能够通过如之后即将说明的那样变形而使L字型部件102旋转运动。并且,通过设置橡胶片115,即便在L字型部件102固定的状态下,也不会在机架正面形成间隙,能够维持电子设备的冷却效果。
[0058]连结部件104具有L字板部件140、卡合部142A和142B。
[0059]在L字板部件140的短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142A和142B。
[0060]并且,在L字板部件140的与具有卡合部142A和142B的面相反的面、即与图5的板部件110平行的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于支柱2A的孔141。此处,在图5中,仅能够观察到一个孔141,但实际上设置有三个孔。使该孔141与支柱2A所具有的孔的位置一致,使用图4A所示的螺钉3A和3B进行固定,由此将L字板部件140与支柱2A固定。以下,将L字板部件140的与图5的板部件110平行的面称为“连结面”。
[0061]板状部件101与连结部件104以卡合部142A由卡合部114A与114B夹持、卡合部142B由卡合部114B与114C夹持的方式卡合。此外,卡合部114B在中央附近切割有槽,在该槽嵌入有螺旋弹簧107。螺旋弹簧107以夹入板部件110与L字板部件140的方式设置。进而,以贯通卡合部114A?114C、卡合部142A以及142B、螺旋弹簧107的方式插入有卡合轴103。由此,板状部件101与连结部件104以卡合轴103为中心进行铰接运动。即,在连结部件104被固定于支柱2A的情况下,板状部件101沿着以支柱2A的长边方向作为法线的面进行铰接运动。进而,在板状部件101与连结部件104的连结面平行的状态下、即图5的状态的情况下,板部件110的长边方向沿连结支柱2A与支柱2B (参照图1)的方向延伸。进而,在从图5的状态起板状部件101朝远离连结部件104的连结面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板部件110的长边方向从连结支柱2A与支柱2B的方向朝连结支柱2A与支柱2C (参照图O的方向逐渐移动。并且,在从图5的状态起板状部件101朝远离连结部件104的连结面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通过螺旋弹簧107对板部件110与L字板部件140以使板部件110与L字板部件140之间变窄的方式施力。即,对板部件110以使其长边方向位于支柱2A与支柱2B (参照图1)形成的面的方式作用有力。由此,板状部件101在未搭载框体的情况下自动地移动至机架正面的位置。
[0062]L字型部件102具有L字板部件120、卡合部121A以及121B。
[0063]L字板部件120是由支承板123以及搭载板124形成的具有L字型的形状的板状的部件。支承板123在图5中是L字板部件120的与板部件110平行的部分。并且,搭载板124在图5中是L字板部件120的与板部件110垂直的部分。
[0064]支承板123在短边方向的端部配置有卡合部121A以及121B。此外,在支承板123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分别夹着卡合部121A以及121B的方式设置有凹部122A?122C。
[0065]搭载板124形成为从长边方向的中途起而沿支承板123的法线方向的宽度随着趋向端部而变细的梯形形状。这是为了在搭载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容易进行搭载。但是,搭载板124也可以不是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
[0066]板状部件101与L字型部件102以卡合部121A由卡合部IllA与IllB夹持、卡合部121B由卡合部IllB与IllC夹持的卡合。并且,在卡合部IllA?IllC开设有卡合孔。进而,以贯通卡合部IllA?111C、卡合部121A和121B的卡合孔的方式插入有卡合轴103。由此,板状部件101与L字型部件102以卡合轴103为中心进行铰接运动。即,L字型部件102沿着与板部件11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面进行铰接运动。进而,卡合轴103由通过设置于卡合部121A的贯通孔到达卡合孔的螺钉106A和通过设置于卡合部121B的贯通孔到达卡合孔的螺钉106B固定于卡合部121A以及121B。由此,卡合轴103与L字型部件102 —同旋转。
[0067]此外,凹部122A位于与板状部件101的卡合部IllA的开口部1101A对置的位置。并且,凹部122B位于与板状部件101的卡合部IllB的开口部1101B对置的位置。并且,凹部122C位于与板状部件101的卡合部IllC的开口部1101C对置的位置。
[0068]进而,在开口部1101A?1101C分别设置有板簧105A?105C。进而,板簧105A?105C与通过卡合部IllA?IllC的卡合轴103接触。进而,板簧105A?105C沿着从板部件110的短边方向的凹部112朝向凹部113的方向对卡合轴103施力。该板簧105A?105C的设置以及对卡合轴103的按压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0069]其次,参照图6?图8对板簧105A?105C的设置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处,以板簧105B或者板簧105C为例进行说明,但板簧105A?105C均相同。
[0070]图6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的沿箭头Q方向观察的图。并且,图7是图6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并且,图8是沿着图6中的B — B线的剖视图。
[0071]图6的各标号所表不的各部与图5中的相同标号所表不的各部相同。如图6所不,板簧105A?105C设置于卡合部IllA?IllC的开口部1101A?1101C的位置。
[0072]更详细而言,以图7所示的方式设置板簧105B。具体而言,在卡合部IllB的开口部1101B的凹部122B侧设置有台座153。进而,板簧105B载置在台座153上。并且,设置有对板簧105B进行固定的固定部151A以及151B。进而,板簧105B将卡合轴103从台座153朝卡合轴103推压。
[0073]此外,使用图8对板簧105C的状态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板部件110设置有卡合部111C。进而,在卡合部IllC中的板簧105C所处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1101C。进而,如图8所示,在开口部1101C的凹部122侧设置有从板部件110垂直地延伸的台座153。进而,在台座153上设置有固定部151A。进而,载置在台座153上的板簧105C由固定部151A固定。进而,板簧105C将卡合轴103从台座153朝卡合轴103推压。例如,在图8中,在L字型部件102 (参照图5)以卡合轴103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进行旋转的是支承板123以及凹部122,板簧105C、台座153、卡合部IllC等不旋转。
[0074]图9是卡合轴103的剖视图。并且,图10是用于供卡合部IllA的卡合轴通过的贯通孔的剖视图。
[0075]如图9所示,卡合轴103的截面形状具有圆弧131A以及131D、锥形部131B以及131C。圆弧131A以及131D处于相同的圆周上。即,卡合轴103是对以包含圆弧131A以及131D的圆周的形状作为截面的棒状部件的侧部进行切削而形成锥形部131B以及131C的。
[0076]如图10所示,卡合部11IA的贯通孔的截面形状具有圆弧201以及204、锥形部202以及203。利用锥形部202、203、以及圆弧204形成卡合轴103的支座。以下,有时将锥形部202、203、以及圆弧204形成的凹状构造称为“支座”。此处,以卡合部IllA为例进行说明,但卡合部IllB以及IllC也具有相同的贯通孔。进而,对于该贯通孔,连结圆弧201的中心和圆弧204的中心的直线与板部件110 (参照图5)的短边方向一致。此外,圆弧201配置于板部件110的凹部113,圆弧204配置于板部件110的凹部112侦U。
[0077]圆弧201以及204、圆弧131A以及131D是具有相同半径的圆周的一部分的孤。并且,锥形部202以及203的角度分别与锥形部131B以及131C的角度一致。此处,所谓锥形部的角度是指相对于使图9的卡合轴103的截面或者图10的贯通孔的截面左右对称的中心线的角度。
[0078]图1lA是示出卡合轴被抬起的状态的图。并且,图1lB是示出卡合轴与支座嵌合的状态的图。图1lA以及图1lB均示出卡合轴103贯通图7所示的卡合部IllA的贯通孔的状态的截面。此处,参照图1lA以及图1lB对卡合轴103的固定进行说明。对于个别的说明,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图1lA以及图1lB中从圆弧201的中心朝向圆弧204的中心的方向称为下方,相反将从圆弧204的中心朝向圆弧201的中心的方向称为上方。该上方以及下方实际上与图5的板部件110的短边方向一致。
[0079]卡合轴103由板簧105A?105C(参照图5)从下方推起。因此,在不对卡合轴103施加其他的力的状态下,如图1lA所示,卡合轴103的圆弧131A与卡合部IllA的贯通孔的上侧的圆弧201接触。在该情况下,卡合轴103能够在贯通孔中自由旋转。
[0080]与此相对,在对卡合轴103朝下方施加比板簧105A?105C (参照图5)的按压力大的力的情况下,卡合轴103被按压于支座侧。由此,如图1lB所示,锥形部131B与锥形部202接触,锥形部13IC与锥形部203接触,圆弧13ID与圆弧204接触。在该情况下,卡合轴103的旋转运动被接触的各部分阻碍,卡合轴103被固定,无法在卡合部IllA中旋转。此处,以上,针对卡合部IllA对卡合轴103的固定进行了说明,但对卡合部IllB以及IllC而言也相同,若朝下方施力,则卡合轴103也被卡合部IllB以及IllC固定。
[0081]此外,参照图12以及图13,对关于L字型部件102的铰接运动的整体的动作进行说明。
[0082]图12是活动状态的L字型部件的俯视图。图13是固定状态的L字型部件的俯视图。此处,以面向图12以及图13的纸面观察时的下侧的方向称为向下、将面向纸面观察时的上侧的方向称为向上而进行说明。实际上,面向纸面观察时的向下是朝向机架的底面的方向,面向纸面观察时的向上是朝向机架的上面的方向。
[0083]如上所述,在未对板簧105A?105C向下施力的情况下,板簧105A?105C将卡合轴103向上按压。在图12中,利用张力T表示该力。若施加张力T,则如上所述,卡合轴103被朝上方按压,成为图1lA所示的状态,能够在卡合部IllC的贯通孔中自由旋转。在该情况下,L字型部件102借助搭载板124的重量而朝从板部件110离开的方向旋转。因此,如图12所示,支承板123从板部件110离开,L字型部件102成为倾斜状态。
[0084]此时,搭载板123通过旋转而向下方的板部件110侧移动。如上所述,在板部件110的上侧设置有凹部113,并在此凹部113配置有橡胶片115,因此,搭载板123借助橡胶片115的变形能够以不与板部件110相碰的方式移动。由此,搭载板123从机架内部朝外侧移动,因此能够避免与服务器等的框体接触。
[0085]其次,说明对板簧105A?105C (参照图5)向下施力的情况。施加于板簧105A?105C (参照图5)的力在图13中以力S表示。该力S是搭载有服务器的框体等的情况下施加的力。若施加有力S,如上所述,卡合轴103朝下方下降,与卡合部IllC的支座嵌合。由此,卡合轴103被固定而无法旋转。进而,卡合轴103与L字型部件102被固定,因此,若卡合轴103无法旋转,L字型部件102也被固定,无法进行铰接运动。
[0086]在该情况下,在图13的状态下,L字型部件102被固定。具体而言,支承板123与板部件110接触。此外,搭载板123位于与板部件110垂直的方向、即与机架的底面平行的方向。此时,搭载板123成为通过板部件110的下侧的凹部112 (参照图5)的状态。S卩,当在搭载版124上载置有服务器等的框体的情况下,因框体的重量,L字型部件102在图13的状态下被固定,从而能够对框体进行支承。
[0087]图14是用于对搭载有框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4中,框体搭载轨道1L、IlL以及12L位于与机架的侧面平行的位置、即图2的框体搭载轨道IL的位置。并且,在图14中,搭载利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服务器300。图14是将服务器300的框体搭载在安装于支柱2A的框体搭载轨道1L、11L以及12L中的、框体搭载轨道12L上的状态。
[0088]服务器的重量施加于框体搭载轨道12L,因此,框体搭载轨道12L的搭载板123被固定在与机架的底面平行的方向。因此,服务器300搭载在框体搭载轨道12L的搭载板123上。
[0089]与此相对,在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lL并未施加服务器的重量。因此,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lL能够进行铰接运动。因此,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lL借助各自的搭载板123的重量而向朝向机架的外侧的方向旋转。因此,如图14所示,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lL的搭载板123退避至与从与服务器接触的位置脱离的位置。由此,服务器300以不与框体搭载轨道IL以及IlL的搭载板123相碰的方式被顺利地收纳在机架内。
[0090]其次,参照图15A、图15B以及图16说明支柱2C对框体搭载轨道IL的支承。图15A是框体搭载轨道处于旋转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B是框体搭载轨道的旋转结束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框体搭载轨道与机架嵌合的嵌合部分的放大图。
[0091]在框体搭载轨道IL处于与机架侧面平行的状态的情况下,为了搭载电子设备的框体,不仅固定于支柱2A侧,相反侧也被固定。该框体搭载轨道IL的固定由支柱2C进行。
[0092]如图15A所示,框体搭载轨道IL具有突起部117。进而,在支柱2C,在框体搭载轨道IL处于与机架侧面平行的状态下的突起部117的位置设置有凹部210。进而,如图15B以及图16所示,在框体搭载轨道IL处于与机架侧面平行的状态下,突起部117与凹部210嵌合。由此,在载置框体等而对框体搭载轨道IL向机架底面施力的情况下,支柱2C在凹部210对突起部117进行支承,从而对框体搭载轨道IL进行支承。
[0093]其次,参照图17A以及图17B对搭载有服务器的框体的状态进行说明。图17A是搭载有框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7B是用于对搭载有框体时的框体搭载轨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17A是将服务器301插入图1的状态的机架的情况下的图。图17B示出在图17A的状态下除去服务器301的状态。
[0094]如图17A以及图17B所示,在插入有3U的服务器301的情况下,框体搭载轨道1L、11L、12L、1R、11R以及12R三组框体搭载轨道被推入机架的内侧。进而,框体搭载轨道1L、IlL以及12L与支柱2C嵌合。并且,框体搭载轨道IR、IlR以及12R与支柱2D嵌合。进而,借助服务器301的重量,在框体搭载轨道12L以及12R被固定,从机架底面侧对服务器301的框体进行支承。进而,即便在搭载服务器301后,框体搭载轨道13L?15L以及13R?15R也维持作为盲板的功能。
[0095]并且,若从图17A的状态将服务器301卸下,则借助螺旋弹簧107的力,框体搭载轨道1L、11L、12L、IR、I IR以及12R朝机架的正面旋转,在与机架的正面平行的位置停止,返回图1的状态。
[0096]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在未搭载电子设备的状态下具有盲板的作用。并且,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在搭载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仅通过插入,适当的根数被压入,发挥搭载框体的功能。此外,仅通过除去所搭载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自动返回作为盲板的位置,发挥盲板的作用。因而,在欲搭载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操作者无需考虑要拆卸的盲板的大小,并且,也不需要拆卸盲板的作业,此外,也能够省去用于将轨道固定于支柱的劳力。由此,操作者能够削减作业的劳力。并且,在轨道的固定中,实际上用于将轨道固定于机架的前面的支柱与机架的背面的支柱的对位也耗费劳力,但上述的劳力也能够削减。此外,即便在除去所搭载的电子设备后,以往需要进行选择、设置与空余空间一致的盲板之类的作业,但若使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则也能够减轻上述的劳力。
[0097]实施例2
[0098]其次,对实施例2所涉及的机架以及框体搭载轨道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以使得能够搭载进深长的框体的方式将框体搭载轨道配置于机架。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框体搭载轨道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
[0099]图18A是搭载有进深短的框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B是用于对搭载有进深短的框体时的框体搭载轨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19A是搭载有进深长的框体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B是用于对搭载有进深长的框体时的框体搭载轨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010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A?图19B所示,除了框体搭载轨道1L、11L?15L、1R以及IlR?15R之外,在机架的正面与机架的背面之间还配置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 ?21R。
[0101]因此,为了安装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12R,在机架中,在支柱2C与支柱2E之间设置有支柱2G,在支柱2D与支柱2F之间设置有支柱2H。支柱2G和支柱2E的距离、支柱2H和支柱2F的距离,与框体搭载轨道16L?2IL以及16R?2IR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相当。
[0102]框体搭载轨道16L?2IL以及16R?2IR在与机架的侧面平行的状态下分别与支柱2E以及支柱2F嵌合。
[0103]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21R在未搭载电子设备的状态下形成为在支柱2G与支柱2H所形成的面的位置关闭的状态。
[0104]如图18A以及图18B所示,在搭载进深短的框体的情况下,框体未到达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21R。换言之,在进深短的框体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框体搭载轨道ILUlL?15L、1R以及IlR?15R对框体进行支承。因此,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21R形成为在支柱2G与支柱2H所形成的面的位置关闭的状态。
[0105]如图19A以及图19B所示,在搭载进深长的框体的情况下,框体到达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21R。换言之,在进深长的框体的情况下,仅利用框体搭载轨道1L、IlL?15L、1R以及IlR?15R无法对框体进行支承。因此,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21R的与框体相碰的部分被压入,担负作为框体搭载轨道的作用。在图19A以及图19B中,服务器302为3U,因此框体搭载轨道16L?18L以及16R?18R被压入。进而,框体搭载轨道12L、12R、18L以及18R担负作为框体搭载轨道的作用。由此,对于长框体也能够稳定地进行支承。
[0106]此外,虽然短框体的后方被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21R堵塞,但短框体的排气被朝机架的横向排出,长框体的排气朝前方的回流由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21R阻碍。因此,即便在短框体中也能够维持冷却效果。
[0107]此外,作为变形例,只要能够确保强度即可,也可以将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21R形成为网状。通过形成为网状,短框体的排气到达机架背面,排气的流动状态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因此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程度的冷却效果。并且,作为其他的变形例,也可以将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21R始终配置于与机架的侧面平行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框体搭载轨道16L?21L以及16R?21R不对机架的中间进行分隔,因此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程度的冷却效果。
[0108]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机架以及框体搭载轨道也能够对具有长进深的框体进行保持。并且,即便是长框体,也能够仅通过压入进行搭载,因此能够削减设置电子设备的作业时间。
[0109]标号说明
[0110]2A?2H:支柱;1L、11L?21L、1R、11R?21R:框体搭载轨道(盲板);101:板状部件;102:L字型部件;103:卡合轴;104:连结部件;105:板簧;107:螺旋弹簧。
【权利要求】
1.一种框体搭载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搭载轨道具备: 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连结于机架的支柱; 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以能够以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连结部件卡合; 搭载部件,该搭载部件是具有第一平板和与所述第一平板正交的第二平板的部件,第一平板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能够以所述板状部件的长边方向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一方的板面卡合,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所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平板从所述板状部件的短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突出;以及 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所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对所述搭载部件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搭载轨道,其特征在于, 在两根所述框体搭载轨道分别安装于排列在所述机架的正面的两根支柱的情况下,在所述板状部件位于由所述两根支柱形成的面的状态下,所述板状部件具有将所述两根支柱之间堵塞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搭载轨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部件以及所述搭载部件的卡合部分设置有卡合孔, 所述框体搭载轨道具有卡合轴,该卡合轴插入于所述卡合孔,从而使所述板状部件以及所述搭载部件卡合, 所述卡合轴在所述第一平板的短边方向具有锥形形状, 所述板状部件的卡合孔在朝向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一方的端部的短边方向具有供所述卡合轴嵌合的锥形形状的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搭载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搭载轨道具有锁止机构,在两根所述框体搭载轨道分别安装于排列在所述机架的正面的两根支柱的情况下,在所述板状部件位于由所述两根支柱形成的面的状态下,所述锁止机构将两根框体搭载轨道相互固定。
5.一种盲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连结于机架的支柱; 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以能够以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连结部件进行卡合; 搭载部件,该搭载部件是具有第一平板和与所述第一平板正交的第二平板的部件,第一平板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能够以所述板状部件的长边方向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一方的板面卡合,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所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平板从所述板状部件的短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突出;以及 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所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对所述搭载部件进行固定。
6.一种机架安装系统,该机架安装系统具有机架、第一框体搭载轨道以及第二框体搭载轨道, 所述机架安装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具备: 两根第一支柱,这两根第一支柱形成长方体的正面; 两根第二支柱,这两根第二支柱形成所述长方体的背面;以及两根第三支柱,这两根第三支柱在所述长方体的各个侧面上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柱与所述第二支柱之间, 所述第一框体搭载轨道以及所述第二框体搭载轨道具备: 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连结于机架的支柱; 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以能够以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连结部件卡合; 搭载部件,该搭载部件是具有第一平板和与所述第一平板正交的第二平板的部件,第一平板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能够以所述板状部件的长边方向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一方的板面卡合,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所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平板从所述板状部件的短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突出;以及 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所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对所述搭载部件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框体搭载轨道以及所述第二框体搭载轨道安装成与所述第一支柱的各个相互对置,且当以所述 第一支柱为轴旋转而位于所述长方体的侧面时与所述第三支柱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安装系统还具有第三框体搭载轨道以及第四框体搭载轨道, 所述机架还具备两根第四支柱,这两根第四支柱在所述长方体的各个侧面上配置于所述第三支柱与所述第二支柱之间, 所述第三框体搭载轨道以及所述第四框体搭载轨道具备: 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连结于机架的支柱; 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以能够以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连结部件卡合; 搭载部件,该搭载部件是具有第一平板和与所述第一平板正交的第二平板的部件,第一平板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能够以所述板状部件的长边方向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一方的板面卡合,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所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平板从所述板状部件的短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突出;以及 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所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对所述搭载部件进行固定, 所述第三框体搭载轨道以及所述第四框体搭载轨道进一步安装成与所述第四支柱的各个相互对置,且当以所述第四支柱为轴旋转而位于所述长方体的侧面时与所述第二支柱嵌合。
8.—种机架安装系统,该机架安装系统具有机架、第一盲板以及第二盲板, 所述机架安装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具备: 两根第一支柱,这两根第一支柱形成长方体的正面; 两根第二支柱,这两根第二支柱形成所述长方体的背面;以及两根第三支柱,这两根第三支柱在所述长方体的各个侧面上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柱与所述第二支柱之间, 所述第一盲板以及所述第二盲板具备: 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连结于机架的支柱; 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以能够以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连结部件卡合; 搭载部件,该搭载部件是具有第一平板和与所述第一平板正交的第二平板的部件,第一平板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能够以所述板状部件的长边方向为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一方的板面卡合,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所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平板从所述板状部件的短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突出;以及 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板面与所述一方的板面紧贴的状态下对所述搭载部件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盲板以及所述第二盲板安装成与所述第一支柱的各个相互对置,且当以所述第一支柱为轴旋转而位于所述长 方体的侧面时与所述第三支柱嵌合。
【文档编号】H05K7/18GK103766014SQ201180072991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4日
【发明者】横沢贵永, 渡边隆志, 村松泰宏, 福田贵志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