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514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也由原来的单一指示作用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大功率照明上;然而由于LED的固有特性,价格相对昂贵以及对于热、纹波电流、ESD和机械应力等敏感性因素,导致LED驱动电源的成本、输出精度、动态响应、源调整率和电流纹波等要求也相对比较高。目前业界关于LED驱动电路的研究和应用比较多,但在确保的实现客户要求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结构,减少元器件数量,真正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以及满足LED驱动特性的电路并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低成本、高性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加快LED的市场化发展的LED驱动电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MOS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电连接直流电压+5V,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接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联后一端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接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接直流电压+5V,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MOS管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MOS管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第一至第四三极管及MOS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电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接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联后一端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电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M0S管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MOS管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及第一至第五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电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联后一端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电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四种技术方案为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电阻、第一至第六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电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电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联后一端电连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电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LED发光二极管组;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四三极管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电连接直流电压+5V,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五种技术方案为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电阻、第一至第五三极管及MOS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电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接MOS管的栅极及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联后一端电连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电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M0S管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MOS管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电连接直流电压+5V。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六种技术方案为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电阻、第一至第四三极管、第一 MOS管及第二 MOS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电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接第二 MOS管的栅极及第一 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联后一端电连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电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第二 MOS管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 MOS管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第一 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一 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六电阻电连接直流电压+5V。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通过对称的三极管镜像电路实现更高精度的LED电流驱动控制,通过三极管下拉补丁电路防止驱动电路进入饱和放大电路,其可以通过线性MOS管,也可以通过大功率三极管或者达林顿管来实现,低成本、高性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加快LED的市场化发展。


图I是本发明实施 例一的电路原理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电路原理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电路原理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电路原理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
如图I所示,其是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R1-R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MOS管T ;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直流电压+5V,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接MOS管T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电连接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接直流电压+5V,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M0S管T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MOS管T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均为NPN三极管,它们组成镜像电流源电流,都工作在放大区域。工作时,第三电阻R3采集LED发光二极管组的电流,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分压得到电压作为电压基准。由于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级相连,故基级电压相等,NPN三极管基级与发射级之间的PN结导通电压基本一致,所以分压到第二电阻R2上的电压和采样第三电阻R3上的电压也就基本相同,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l或第二电阻R2的阻值来调节第二电阻R2上的电压,从而可以调节第三电阻R3上的电压,也就可以改变LED的电流。闭环工作原理如下
当LED电流突然增大时,第三电阻R3上的电压加大,电流Ib2会减小,第二三极管Q2基级电压降低,从而使得第一三极管Ql的基级发射级电流也减小,放大倍数减小,从而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发射级压差减小,使得工作在线性区的MOS管T栅源极电压减小,漏源级电压变大(漏源级等效阻抗增大),从而使得LED电流减小。同理,当LED电流突然减小时,第三电阻R3上的电压减小,电流Ib2会增大,第二三极管Q2基级电压上升,从而使得第一三极管Ql的基级发射级电流也增大,放大倍数就加大,从而使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发射级压差增大,使得工作在线性区的MOS管T栅源极电压增大,漏源级电压减小(漏源级等效阻抗减小),从而使得LED电流增大。
图I电路可以实现LED恒定电流控制,但是缺点是由于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工作在不同的放大系数,并且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级与发射级PN结电压会有一定的差别,并且会漂移。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其是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R1-R5、第一至第四三极管Q1-Q4及MOS管T ;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接MOS管T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M0S管T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MOS管T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均为NPN三极管,它们组成镜像电流源电流,都工作在放大区域,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均为NPN三极管[jeffl],对于第一三级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体内PN结电压的不同,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可以实现自动补偿。其基本工作原理为
正常工作时,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射级压差Vce2基本为一个PN结,第一三级管Ql的集电极与发射级压差Vcel随着LED电流变化而不断调整,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发射级压差Vce4基本也为一个PN结,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的阻值基本相等,这样就使得第四三极管Q4和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发射级压差Vcel和Vce5基本相等,从而使得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级管Q2的集电极与发射级电流Icel和Ice2基本相等,这样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流就基本相同,其管内CE之间的PN结电压就更加近似相等。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其是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R1-R5及第一至第五三极管Q1-Q5 ;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用大功率的第五三极管Q5代替了 MOS管T,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高亮度LED驱动的需要,用第三三极管Q3及第六三极管Q6的组合代替了 MOS管T,这样可以提高LED驱动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达林顿管或者两级三级管来实现。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其是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六电阻R1-R6、第一至第五三极管Q1-Q5及MOS管T ;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接MOS管T的栅极及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电 连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M0S管T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MOS管T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 ;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R6电连接直流电压+5V。工作时,在频繁开关机及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又或者一些严酷的测试条件下,线性MOS管T的驱动电压极有可能会被锁定而导致持续大电压,这时可通过一个第五三级管Q5来释放MOS管T的栅极电压,这样在频繁开关机的情况下仍可以保证LED驱动电流被正常的镜像电流闭环所控制。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其是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六电阻R1-R6、第一至第四三极管Q1-Q4、第一 MOS管Tl及第二 MOS管T2 ;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接第二 MOS管T2的栅极及第一 MOS管Ql的漏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电连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二 MOS管T2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二 MOS管T2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 ;第一MOS管Tl的源极接地,第一 MOS管Tl的栅极通过第六电阻R6电连接直流电压+5V。在本实施例中,普通的第一 MOS管Tl代替了实施例五中的第五三极管Q5可以通过来代替,从而实现更加快速的释放第二 MOS管T2的栅极电压,保障系统可靠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 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如果更加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R1-R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MOS管(T);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直流电压+5V,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连接MOS管(T)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电连接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接直流电压+5V,第二三极管(Q2 )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 )接地;MOS管(T )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 )的发射极,MOS管(T)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
2.—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R1-R5)、第一至第四三极管(Q1-Q4)及MOS管(T);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接MOS管(T)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 点;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MOS管(T)的栅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MOS管(T)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
3.—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R1-R5)及第一至第五三极管(Q1-Q5);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Q2 )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 )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 )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jeffl])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jeff2])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
4.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电阻(R1-R6)、第一至第六三极管(Q1-Q6);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电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电连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电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 ;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6)电连接直流电压+5V,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
5.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电阻(R1-R6)、第一至第五三极管(Q1-Q5)及MOS管(T);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接MOS管(T)的栅极及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电连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 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M0S管(T)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MOS管(T)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Q3 )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 )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 ;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R6)电连接直流电压 +5V。
6.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电阻(R1-R6)、第一至第四三极管(Q1-Q4)、第一 MOS管(Tl)及第二 MOS管(T2);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接第二 MOS管(T2)的栅极及第一 MOS管(Tl)的漏极;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一端电连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R5)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二 MOS管(T2)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二 MOS管(T2)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电连接直流电压+5V ;第一 MOS管(Tl)的源极接地,第一 MOS管(Tl)的栅极通过第六电阻(R6)电连接直流电压+5V。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MOS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电连接直流电压+5V,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连接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联后一端接直流电压+5V,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接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串联点;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五电阻接直流电压+5V,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MOS管的源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MOS管的漏极电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组。其优点为低成本、高性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加快LED的市场化发展。
文档编号H05B37/02GK102970800SQ20121046936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
发明者谢飞, 桂芳, 谢志义 申请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