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952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电子产品滑盖系统,组装便利、可确保同步连动且应用范围广泛的同步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美国第5,548,478号发明专利案揭示了一种具有可滑动显示部的笔记型电脑,其主要包括一基部(即主机)91及一活动组接于基部91的显示部92,所述显示部92底部左右两侧向外凸伸一对枢杆921,以对应滑设于所述主机91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开设的一对滑槽911,藉此使所述显示部92除可相对主机91枢转以改变观视角度外,更可依使用者需求而使所述显示部92相对主机91前后滑动而调整位置,以获得一最佳观视距离;但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使用者往往仅以单手推动所述显示部92之一侧,致使施加于所述显示部92左右两枢杆921的推力往往并不平均,而使显示部92于滑动过程中实质上略朝一侧偏倾,严重阻碍其滑动的顺畅性。为此,于是有如台湾地区专利公告第584251号“电子设备滑动防偏倾装置”新型专利案所示的结构被公开,其主要包括一第一传动单元及一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电子设备则包括一基部及一活动组接于所述基部的滑动部,滑动部的一侧具有分别滑设于基部两侧边的两滑接端,第一传动单元具有分别设置于基部两侧边内侧的两惰轮组及至少一沿前后方向绕设于两惰轮组的传动带,且传动带于相反两外侧对应处分别连接各滑接端,使各滑接端可连同传动带沿前后方向位移,第二传动单元则设于第一传动单元的两惰轮组间而供传动带绕设,用以使传动带于连接两滑接端处保持同向位移,藉此,两滑接端其一前后的活动,将透过第一传动单元及第二传动单元而连动另一滑接端,以确保两滑接端同步同向活动而不致偏倾。然而,上述利用传动带连结传动之结构,其由于所述传动带本身具有拉伸饿弹性,致使其于动作的传递会有延迟,其应用于上述具有滑盖或滑动组件的电子产品滑动机构中,仍难免会有偏斜的情形发生。同时,所述传动带于长久使用后会产生弹性疲乏,使其组装时的预力会减小,造成传动带与各惰轮组间的空转,降低其同步连动的效果,严重时会产生传动带松脱而使整体的同步连动失效。此外,为使所述传动带与各惰轮组间保持紧密接触,所述传动带于组装时必须施以适当预力,使所述传动带维持紧绷,如此一来,造成组装及品管控制的难度增加,致使组装效率及产品良率皆不易有效提升。有鉴于习见之同步滑动传动结构有上述缺点,实用新型人乃针对所述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相关的传动组件具有极佳的结构刚性,可迅速传递驱动的动力,以确保滑动件于单侧受力时,亦可以保持两旁侧同步(不偏斜)的方式滑移,以有效避免滑动件歪斜而造成的滑动不顺畅的缺失。[000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具有效简化组装的制程,可有效提升整体的组装效率及产品的良率,进而增进相关产品的竞争力。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 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具有较简易的组合结构,可有效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滑动件;一与上述滑动件设于相对位置的相对滑动件;两伸缩组件,分别以其一端枢接于所述滑动件的两旁侧对应位置,另一端则共同滑移枢接并受制于所述滑动件与相对滑动件的间所设的一中间导滑部,并于所述中间导滑部两旁侧设有相对应的固定支部,且所述伸缩组件设有套合于所述固定支部的导滑部;以及设于所述伸缩组件与相对滑动件间的限位导滑机制。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限位导滑机制系由设置于中间导滑部两旁侧相对应的侧导滑部以及一设置于所述伸缩组件上的导滑部内的活动导滑件所组成,且所述活动导滑件同时伸入所述侧导滑部中。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固定支部设置于所述中间导滑部与侧导滑部之间,且所述固定支部是一凸出于相对滑动件表面的凸轴,而所述导滑部则是一沿所述伸缩组件轴向延伸的镂空槽道,且所述凸轴可凸伸于镂空槽道内形成滑移的导引。依上述结构,其中两所述伸缩组件共同枢接的部位以一枢接轴杆贯穿枢接,且所述枢接轴杆同时伸入中间导滑部内。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滑动件两旁侧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支部,且所述伸缩组件于相对应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支部相枢接的第二枢接端,且所述支部是一凸出于滑动件表面的枢轴,而所述第二枢接端则是一轴孔。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伸缩组件由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相互衔接而成,所述第一、二连杆于相衔接的一端端部分别设有一与所述伸缩组件伸缩活动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二导滑部,所述第一、二导滑部分别为一镂空的槽道,且所述第一、二导滑部于相互结合后形成所述导滑部。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侧导滑部设于所述相对滑动件上,且呈直线、圆弧等其中之一种形态延伸。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侧导滑部是一设于相对滑动件上且镂空的滑槽,而所述活动导滑件是一伸入所述侧导滑部内的凸柱。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中间导滑部是一设于相对滑动件上且镂空的滑槽。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滑动件与相对滑动件其中的一于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外导滑部,所述外导滑部可为一弯折的边缘所形成的导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结构图。[0025]附图标记说明1、10....相对滑动件;11....中间导滑部;111...枢接轴杆;12....固定支部;13、103...侧导滑部;131...活动导滑件;14. . . 外导滑部;2……滑动
件;21....支部;3.....伸缩组件;31....第一连杆;311...第一枢接端;312...第一导
滑部;32....第二连杆;321...第二枢接端;322...第二导滑部;33....导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效用能够被更好地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请参图1、2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主要包括相对滑动件I、滑动件2及伸缩组件3等部份,其中所述相对滑动件I于中段具有一中间导滑部11 (可为一镂空的滑槽),于所述中间导滑部11两旁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侧导滑部13(可为一镂空的滑槽)及相对应的固定支部12(可为一凸出于相对滑动件I表面的凸轴),且所述固定支 部12设置于所述中间导滑部11与侧导滑部13之间,且于所述侧导滑部13内设有一活动导滑件131 (可为一凸柱)伸入所述侧导滑部13内滑移,藉由所述活动导滑件131与侧导滑部13相结合,可形成一限位导滑机制,另于所述相对滑动件I (或滑动件2)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外导滑部14,所述外导滑部14可为一弯折的边缘所形成的导轨,以对所述滑动件2(或相对滑动件I)的滑移方向形成限制,滑动件2是设于所述相对滑动件I的一表侧,且得以沿所述中间导滑部11的轨迹而与所述相对滑动件I产生相对滑移,于所述滑动件2两旁侧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支部21 (可为一凸出于滑动件表面的枢轴),伸缩组件3由一第一连杆31及一第二连杆32相衔接而成,于所述第一、二连杆31、32相衔接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与所述伸缩组件3伸缩活动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二导滑部312、322 (可为一镂空的槽道),且所述第一、二导滑部312、322于相互结合后形成一贯通的导滑部33,所述导滑部33是可与所述相对滑动件I的限位导滑机制相结合(以所述导滑部33套合于所述固定支部12,且所述活动导滑件131亦可同时伸入所述导滑部33内),于所述第一、二连杆31、32的另一端则分别形成一第一、二枢接端311、321 (可为一轴孔),所述第二枢接端321 (轴孔)可枢接于所述滑动件2两旁侧的支部21 (枢轴)上,而所述二第一枢接端311 (轴孔)则同时枢套于一枢接轴杆111,并以所述枢接轴杆111伸入所述中间导滑部11内而可形成一滑移的导引。请参图3至5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实施例于操作时,当所述滑动件2位于所述相对滑动件I一端的完全盖合(或完全开启)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时,两伸缩组件3—端(第二枢接端321)分别斜向连结于所述滑动件2的两端(支部21)上,且两伸缩组件3的长度处于最长状态;若所述滑动件2的一侧受力而开始滑动,则所述受力侧的伸缩组件3 (第一、二连杆31、32)长度逐渐缩短,且受所述固定支部12的挡止,使所述受力侧的伸缩组件3开始枢转,并使所述活动导滑件131同时沿所述导滑部33 (即第一、二导滑部312、322)及侧导滑部13滑移,同时,所述两伸缩组件3的另一端(第一枢接端311)以枢接轴杆111沿所述中间导滑部11滑移,此时,所述枢接轴杆111亦同步带动另一侧的伸缩组件3的第一枢接端311滑移,使所述另一侧的伸缩组件3可经由其固定支部12的挡止而开始反向枢转,且于枢转的过程中,亦会使所述另一侧的伸缩组件3同步缩短,当所述滑动件2滑移至两伸缩组件3相互平行的位置时,所述两伸缩组件3的长度最短(如图4所示),而所述滑动件2通过上述图4所示的位置后,两伸缩组件3持续以各固定支部12为中心而枢转,且长度逐渐伸长,直至所述滑动件2滑移至相对滑动件I另一端的完全开启(或完全盖合)最终位置(如图5所示),藉由所述枢接轴杆111带动两伸缩组件3同步的伸缩动作,可使所述滑动件2保持着两旁侧同步(不偏斜)的滑动状态,以有效防止单侧(非平衡)施力所造成的歪斜而产生滑动不顺畅的情形。再者,在所述滑动件2与相对滑动件I进行相对滑移的过程中,由于两伸缩组件3于枢转时,其各自第一枢接端311是受枢接轴杆111限制于中间导滑部11内,而各第二枢接端321是受限于滑动件2两旁侧的支部21滑移轨迹,因此,所述第一、二连杆31、32会相互收缩滑动,此时,可利用所述第一导滑部312吸收所述第一连杆31与固定支部12的间的相对位移,而由所述第二导滑部322吸收所述第二连杆32与活动导滑件131的间的相对位移,同时,藉由所述固定支部12与活动导滑件131保持于所述导滑部33 (即第一、二导滑部312,322)内,可使所述第一、二连杆31、32于伸缩过程中保持相互平形的可伸缩结合形态。请参图6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是以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为基础,其具有相同的滑动件2及伸缩组件3,以及一相对滑动件10,其差异仅在于所述相对·滑动件10于中间导滑部11两旁侧分别设有一圆弧形延伸的侧导滑部103,除此之外,所述相对滑动件10的其它部位结构亦与所述相对滑动件I相同,且于实际应用上,所述圆弧形延伸的侧导滑部103亦可达到与直线延伸的侧导滑部13相同的功效。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确可达成组装便利且可确保同步连动的功效,实为一具新颖性及进步性的实用新型,故依法提出申请新型专利;然而,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范畴所延伸的变化、修饰、改变或等效置换者,亦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滑动件; 一与上述滑动件设于相对位置的相对滑动件; 两伸缩组件,分别以其一端枢接于该滑动件的两旁侧,且两所述伸缩组件的另一端,则共同滑移枢接并受制于该滑动件与相对滑动件之间所设的一中间导滑部,并于该中间导滑部旁侧设有相对应的固定支部,且所述伸缩组件设有套合于所述固定支部的导滑部;以及 设于所述伸缩组件与相对滑动件间的限位导滑机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滑机制由设置于中间导滑部两旁侧相对应的侧导滑部以及一设置于伸缩组件上的导滑部内的活动导滑件所组成,且所述活动导滑件同时伸入所述侧导滑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部设置于所述中间导滑部与侧导滑部之间,且所述固定支部是一凸出于相对滑动件表面的凸轴,而所述导滑部则是一沿所述伸缩组件轴向延伸的镂空槽道,所述凸轴能够凸伸于镂空槽道内形成滑移的导引。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伸缩组件共同枢接的部位以一枢接轴杆贯穿枢接,且所述枢接轴杆同时伸入到中间导滑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旁侧设有一支部,且所述伸缩组件于相对应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支部相枢接的第二枢接端,所述支部是一凸出于滑动件表面的枢轴,而所述第二枢接端则是一轴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两旁侧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支部,且所述伸缩组件于相对应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支部相枢接的第二枢接端,所述支部是一凸出于滑动件表面的枢轴,而所述第二枢接端则是一轴孔。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由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相互衔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由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相互衔接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由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相互衔接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由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相互衔接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连杆于相衔接的一端端部分别设有一与所述伸缩组件伸缩活动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二导滑部,且所述第一、二导滑部分别为一镂空的槽道,其于相互结合后形成所述导滑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连杆于相衔接的一端端部分别设有一与所述伸缩组件伸缩活动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二导滑部,且所述第一、二导滑部分别为一镂空的槽道,其于相互结合后形成所述导滑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连杆于相衔接的一端端部分别设有一与所述伸缩组件伸缩活动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二导滑部,且所述第一、二导滑部分别为一镂空的槽道,其于相互结合后形成所述导滑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连杆于相衔接的一端端部分别设有一与所述伸缩组件伸缩活动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二导滑部,且所述第一、二导滑部分别为一镂空的槽道,其于相互结合后形成所述导滑部。
1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滑部设于所述相对滑动件上,且呈直线、圆弧中的其中之一形态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滑部是一设于相对滑动件上且镂空的滑槽,而所述活动导滑件是一伸入所述侧导滑部内的凸柱。
1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滑部是一设于相对滑动件上且镂空的滑槽。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滑部是一设于相对滑动件上且镂空的滑槽。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滑动件的中间导滑部与侧导滑部分别为一镂空的滑槽,而所述活动导滑件是一伸入所述侧导滑部内的凸柱。
2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滑动件的中间导滑部与侧导滑部分别为一镂空的滑槽,而所述活动导滑件是一伸入所述侧导滑部内的凸柱。
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滑动件的中间导滑部与侧导滑部分别为一镂空的滑槽,而所述活动导滑件是一伸入所述侧导滑部内的凸柱。
2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滑动件的中间导滑部与侧导滑部分别为一镂空的滑槽,而所述活动导滑件是一伸入所述侧导滑部内的凸柱。
2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相对滑动件其中之一于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外导滑部,所述外导滑部是一弯折的边缘所形成的导轨。
2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相对滑动件其中之一于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外导滑部,所述外导滑部是一弯折的边缘所形成的导轨。
2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相对滑动件其中之一于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外导滑部,所述外导滑部是一弯折的边缘所形成的导轨。
2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相对滑动件其中之一于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外导滑部,所述外导滑部是一弯折的边缘所形成的导轨。
2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相对滑动件其中之一于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外导滑部,所述外导滑部是一弯折的边缘所形成的导轨。
2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相对滑动 件其中之一于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外导滑部,所述外导滑部是一弯折的边缘所形成的导轨。
专利摘要一种连杆式同步模组结构,包括一滑动件、一相对滑动件及两衔接于该滑动件、相对滑动件之间的伸缩组件,该两伸缩组件分别以其一端枢接于该滑动件的两旁侧对应位置,其另一端则共同滑移枢接并受制于该滑动件与相对滑动件之间所设的一中间导滑部,并于该中间导滑部两旁侧设有相对应的固定支部,且该伸缩组件设有套合于该固定支部的导滑部;以及设于该伸缩组件与相对滑动件间的限位导滑机制,该两限位导滑机制配合两伸缩组件的枢转而形成伸缩的导引,以使该滑动件与相对滑动件于相对滑移过程中可保持两侧同步的稳定支撑。
文档编号H05K5/02GK202514199SQ2012200809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何修帆, 徐安赐, 戴伟翰 申请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