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8063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轨吊驾驶室,尤其是一种新型的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上所用的单轨吊,驾驶人员都是踩着机头上的一个梯子进入驾驶室,由于单轨吊机车是在单轨上运行,轨道又是用链条固定在顶板上,所以驾驶人员在爬梯子时会左右摇晃,上下非常不方便;而已有的可升降驾驶室,主要以驾驶室底部连接升降机构,下方作用是使驾驶室升起,不适用于空中作业的单轨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升降的单轨吊驾驶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包括行走架、升降器和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上方的行走架与在煤矿巷道顶板上悬挂的单轨吊轨道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架、升降器、驾驶室自上而下顺序安装连接。所述升降器的结构为两组伸缩臂平行设置,每组伸缩臂的顶部均各自连接有一个上滑轮轨道,每组伸缩臂的底部均各自连接有一个下滑轮轨道,所述伸缩臂为两列多个剪叉沿竖直方向层叠的剪叉列,两列剪叉列相对应的铰接处之间均连接有平行连杆;所述伸缩臂底部的一端铰接于下滑轮轨道上,伸缩臂底部安有第一滑轮的另一端与下滑轮轨道配合;所述伸缩臂顶部的一端铰接于上滑轮轨道上,伸缩臂顶部安有第二滑轮的另一端与上滑轮轨道配合;所述液压油缸位于伸缩臂的中部,与上滑轮轨道和下滑轮轨道平行,液压油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两列剪叉列相对应铰接处的平行连杆连接;所述的两个上滑轮轨道均连接在行走架上,所述的两个下滑轮轨道均固定在驾驶室的顶部。所述驾驶室的顶部还安装有防脱钩自锁装置,所述防脱钩自锁装置的结构为 第一固定板固定在驾驶室顶板一侧上,从动钩的底部铰接在第一固定板上,第二固定板固定在驾驶室顶板另一侧上,主动钩的中部铰接在第二固定板上,连杆的一端与从动钩的中部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主动钩的中下部铰接,弹簧的一端与连杆的中部铰接,弹簧的另一端与主动钩的中上部连接;所述主动钩和从动钩的顶部均为挂钩,主动钩的底部为便于手握的把手;所述行走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主动钩、从动钩相配合的凸台,当驾驶室在升降器的作用下升到最顶部时,主动钩和从动钩能够挂在所述的凸台上。 所述伸缩臂的顶部设置有上轨液压油缸,所述上轨液压油缸的一端铰接在伸缩臂顶部与上滑轮轨道的铰点上,上轨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伸缩臂安装第一滑轮的一端铰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单轨吊机车驾驶人员可直接进入驾驶室,不用踩梯子进入驾驶室;升降器来实现驾驶室升降,行程大结构紧凑,可实现自动控制,且操作方便;防脱钩自锁装置使升降驾驶室多一道机械保护,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3为图I中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图3的左视图;图5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为行走架,2为升降器,3为驾驶室,4为防脱钩自锁装置,11为凸台,21为 上滑轮轨道,22为上轨液压油缸,23为平行连杆,24为伸缩臂,25为液压油缸,26为下滑轮轨道,27为第一滑轮,28为第二滑轮,41为第一固定板,42为从动钩,43为主动钩,44为第二固定板,45为弹簧,46为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和图2所示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包括行走架I、升降器2和驾驶室3,所述驾驶室3上方的行走架I与在煤矿巷道顶板上悬挂的单轨吊轨道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架I、升降器2、驾驶室3自上而下顺序安装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升降器2的结构为两组伸缩臂24平行设置,每组伸缩臂24的顶部均各自连接有一个上滑轮轨道21,每组伸缩臂24的底部均各自连接有一个下滑轮轨道26,所述伸缩臂24为两列多个剪叉沿竖直方向层叠的剪叉列,两列剪叉列相对应的铰接处之间均连接有平行连杆23 ;所述伸缩臂24底部的一端铰接于下滑轮轨道26上,伸缩臂24底部安有第一滑轮27的另一端与下滑轮轨道26配合;所述伸缩臂24顶部的一端铰接于上滑轮轨道21上,伸缩臂24顶部安有第二滑轮28的另一端与上滑轮轨道21配合;所述液压油缸25位于伸缩臂24的中部,与上滑轮轨道21和下滑轮轨道26平行,液压油缸25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两列剪叉列相对应铰接处的平行连杆23连接;所述的两个上滑轮轨道21均连接在行走架I上,所述的两个下滑轮轨道26均固定在驾驶室3的顶部。所述伸缩臂24的顶部设置有上轨液压油缸22,所述上轨液压油缸22的一端铰接在伸缩臂24顶部与上滑轮轨道21的铰点上,上轨液压油缸22的另一端与伸缩臂24安装第一滑轮27的一端铰接。如图I和图5所示所述驾驶室3的顶部还安装有防脱钩自锁装置4,所述防脱钩自锁装置4的结构为第一固定板41固定在驾驶室3顶板一侧上,从动钩42的底部铰接在第一固定板41上,第二固定板44固定在驾驶室3顶板另一侧上,主动钩43的中部铰接在第二固定板44上,连杆46的一端与从动钩42的中部铰接,连杆46的另一端与主动钩43的中下部铰接,弹簧45的一端与连杆46的中部铰接,弹簧45的另一端与主动钩43的中上部连接;所述主动钩43和从动钩42的顶部均为挂钩,主动钩43的底部为便于手握的把手;所述行走架I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主动钩43、从动钩42相配合的凸台11,当驾驶室3在升降器2的作用下升到最顶部时,主动钩43和从动钩42能够挂在所述的凸台11上。本实用新型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驾驶员进入驾驶室3后,操作升降器2上的液压控制系统当升降器2收缩时,驾驶室3上升,驾驶室行走架I下方突出的凸台11与防脱钩自锁装置4的从动钩42和主动钩43的钩头斜面接触,凸台11向下运动使从动钩42和主动钩43同时外旋,弹簧45拉伸;凸台11至最低点,主动钩43受弹簧45的回复力,通过连杆46带动从动钩42,使从动钩42和主动钩43复位,卡住凸台11,实现驾驶室3处于该位置时的锁紧。驾驶员工作完毕,只需向下拉动防脱钩自锁装置4中与主动钩43—体的操纵横杆,主动钩43通过连杆46带动从动钩42,使从动钩42和主动钩43向外旋,弹簧45伸长,钩头松开凸台11,操作升降器2上的液压控制系统,使升降器2伸长,松开防脱钩自锁装置4中与主动钩43 —体的操纵横杆,主动钩43受弹簧45的回复力,通过连杆46带动从动钩42,使从动钩42和主动钩43实现自动复位。防脱钩自锁装置4仅在驾驶员离开驾驶室3时降下驾驶室3前,手动操作一次。本实用新型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稳定可靠、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1.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包括行走架(I)、升降器(2)和驾驶室(3),所述驾驶室(3)上方的行走架(I)与在煤矿巷道顶板上悬挂的单轨吊轨道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架(I)、升降器(2)、驾驶室(3)自上而下顺序安装连接; 所述升降器(2)的结构为两组伸缩臂(24)平行设置,每组伸缩臂(24)的顶部均各自连接有一个上滑轮轨道(21),每组伸缩臂(24)的底部均各自连接有一个下滑轮轨道(26),所述伸缩臂(24)为两列多个剪叉沿竖直方向层叠的剪叉列,两列剪叉列相对应的铰接处之间均连接有平行连杆(23);所述伸缩臂(24)底部的一端铰接于下滑轮轨道(26)上,伸缩臂(24)底部安有第一滑轮(27)的另一端与下滑轮轨道(26)配合;所述伸缩臂(24)顶部的一端铰接于上滑轮轨道(21)上,伸缩臂(24)顶部安有第二滑轮(28)的另一端与上滑轮轨道(21)配合;液压油缸(25)位于伸缩臂(24)的中部,与上滑轮轨道(21)和下滑轮轨道(26)平行,液压油缸(25)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两列剪叉列相对应铰接处的平行连杆(23)连接; 所述的两个上滑轮轨道(21)均连接在行走架(I )上,所述的两个下滑轮轨道(26)均固定在驾驶室(3)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3)的顶部还安装有防脱钩自锁装置(4),所述防脱钩自锁装置(4)的结构为第一固定板(41)固定在驾驶室(3 )顶板一侧上,从动钩(42 )的底部铰接在第一固定板(41)上,第二固定板(44)固定在驾驶室(3 )顶板另一侧上,主动钩(43 )的中部铰接在第二固定板(44 )上,连杆(46 )的一端与从动钩(42 )的中部铰接,连杆(46 )的另一端与主动钩(43 )的中下部铰接,弹簧(45 )的一端与连杆(46)的中部绞接,弹黃(45)的另一端与王动钩(43)的中上部连接;所述王动钩(43)和从动钩(42)的顶部均为挂钩,主动钩(43)的底部为便于手握的把手; 所述行走架(I)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主动钩(43)、从动钩(42)相配合的凸台(11),当驾驶室(3)在升降器(2)的作用下升到最顶部时,主动钩(43)和从动钩(42)能够挂在所述的凸台(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24)的顶部设置有上轨液压油缸(22),所述上轨液压油缸(22)的一端铰接在伸缩臂(24)顶部与上滑轮轨道(21)的铰点上,上轨液压油缸(22)的另一端与伸缩臂(24)安装第一滑轮(27)的一端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包括行走架、升降器、驾驶室、防脱钩自锁装置,本实用新型单轨吊可升降驾驶室位于单轨吊机头处,驾驶室上方行走架与在煤矿巷道顶板上悬挂的单轨吊轨道配合,行走架、升降器、驾驶室自上而下顺序安装连接,通过控制液压控制升降器的伸缩,实现驾驶室升降,采用安装在驾驶室顶板上防脱钩自锁装置可以有效的提高驾驶室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推动杠杆结构升降器来实现驾驶室升降,结构紧凑行程大,人员可直接进入驾驶室操作,弥补传统单轨吊机车的人员爬梯出入驾驶室的缺点。
文档编号B66C13/54GK202729617SQ20122033427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
发明者黄义, 王联刚, 段元乐 申请人:长治市潞安合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