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389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随身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随身盘,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隐藏式连接件的随身盘。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所制作的数字文件变得愈来愈大。传统的1. 44MB软盘虽然携带方便,但其容量已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另外,传统磁盘结构式的硬盘虽可提供大容量的储存空间,但因其体积较大而造成使用者携带不方便。近年来,随着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为USB)接口的普及与快速存储器(Flash Memory)的降价,因此兼具容量大、相容性佳、方便携带的随身盘(USB Flash Disk)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的电脑及储存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随身盘具备了容量大、随插即用、体积轻巧及方便携带的特性,因此随身盘已取代软盘。由于随身盘是通过一连接件(例如USB插头或IEEE1394插头)与电脑主机及储存装置电性连接,因此保护连接件以避免因外物碰撞而毁损成为随身盘制造商相当关注的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身盘,其通过螺旋机构而使连接件能伸出壳体外或隐藏在壳体内。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随身盘,其包括一壳体、一储存装置以及一螺旋机构。壳体具有一开口 ;储存装置具有朝向开口的一连接件;螺旋机构包括一滑动件与一旋转件;滑动件可移动地配置在壳体内,滑动件具有一第一滑块。储存装置配置在滑动件上以随滑动件滑动,旋转件沿一转轴可旋转地组装至壳体且位于开口的相对处,旋转件具有环绕转轴的一螺旋轨道,第一滑块可移动地耦接至螺旋轨道。当旋转件相对于壳体沿转轴旋转时,第一滑块沿螺旋轨道移动以驱动滑动件沿转轴的轴向来回移动,并使连接件穿过开口而伸出壳体或缩入壳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动件为一套筒。第一滑块设置在套筒的内环壁上。通过第一滑块与螺旋轨道彼此耦接,旋转件套接在套筒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旋转件包括一盖体与一柱体。盖体沿转轴可旋转地套接于套筒。柱体从盖体延伸至套筒内。螺旋轨道位于柱体的柱面。盖体由于受力而带动柱体沿转轴旋转。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盖体位于壳体内,且壳体具有一窗口,窗口暴露出部分盖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螺旋轨道具有一滑动段与至少一定位段。定位段位于滑动段的一末端。当第一滑块滑动至定位段时,第一滑块偏离滑动段。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螺旋轨道还具有一导引段,连接在定位段与滑动段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旋转件还具有一凸部,而壳体具有一凹部,位于凸部的移动路径上。当第一滑块位于定位段时,凸部卡置在凹部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螺旋轨道的一螺距,大于或等于连接件沿转轴的轴向长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还具有一直行轨道,平行于转轴。滑动件还具有一第二滑块,可移动地耦接于直行轨道。滑动件沿直行轨道而相对于壳体来回移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件为一 USB插头或一 IEEE1394插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储存装置为一快速存储器储存装置。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机构以螺旋运动产生直线运动的特性,而作为伸缩储存装置的驱动结构,以让连接件根据使用需求而伸出壳体外或缩回壳体,进而达到保护连接件的效果。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随身盘的示意图;图2是图1随身盘在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随身盘的爆炸图;图4与图5分别示出螺旋机构与储存装置在壳体内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2随身盘壳体及旋转件之间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随身盘的爆炸图;图8与图9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随身盘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随身盘;100、500 :壳体;110:开口;120:内表面;130 :直行轨道;140:凹部;200、400 :储存装置;210 :封胶体;220 :接触端子;230 :连接件;300 :螺旋机构;310,440 :滑动件;312 :第一滑块;314:内环壁;316 :外环壁;[0041]318 :第二滑块;320、620 :旋转件;322 :螺旋轨道;322a :滑动段;322b :定位段;322c:导引段;324,622 :盖体;326、624 :柱体;328:凸部;410 :连接端子;420 :储存与控制元件;430 电路板;442 :承载部;510:窗口;622a :旋转侧面;Dl :螺距;E1、E2:末端;L1:转轴;Tl:轴向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随身盘的示意图,图2是图1随身盘在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随身盘的爆炸图。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随身盘10包括壳体100、储存装置200以及螺旋机构300。壳体100具有开口 110。储存装置200,例如是快速存储器储存装置,其通过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简称SIP)技术且使用封胶体210而将相关控制元件、储存元件与电路板(在此皆未示出)封装在一起,而在露出封胶体外的接触端子220及其周边形成连接件230 (如图2以虚线圈起处),用以与其他电子装置的连接器对接。在此并未限制连接件230的形式,其可为USB插头或IEEE1394插头。螺旋机构300包括滑动件310与旋转件320。滑动件310可移动地配置在壳体100内。储存装置200组装至滑动件310以随着滑动件310移动,且位于壳体100内的储存装置200,其连接件230是朝向壳体100的开口 110。旋转件320沿一转轴LI可旋转地组装至壳体100且位于开口 110的相对处。旋转件320具有环绕转轴LI的一螺旋轨道322,而滑动件310还具有一第一滑块312,且第一滑块312可移动地耦接至螺旋轨道322。第一滑块312的延伸方向与螺旋轨道322延伸方向一致。因此,当旋转件320相对于壳体100沿转轴LI旋转时,第一滑块312能稳定地沿螺旋轨道322移动,而使旋转件320驱动滑动件310沿转轴LI的轴向来回移动,进而使连接件230穿过开口 110而伸出壳体100外,或使连接件230穿过开口 110而缩入壳体100内。此外,请再参照图3,壳体100还具有位于内表面120上的一直行轨道130,且该直行轨道130平行于转轴LI。滑动件310还具有位于外环壁316上的一第二滑块318,其亦平行于转轴LI,且第二滑块318对应且滑动地耦接在直行轨道130,以让滑动件310顺利地在壳体100内来回滑动。在此未限制直行轨道与第二滑块的形式,任何能让滑动件在壳体内沿转轴LI的轴向直线滑动者,皆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本案的随身盘10在壳体100内设置螺旋机构300,以通过其螺旋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特性,而带动储存装置200沿转轴LI的轴向来回移动,进而使连接件230伸出或缩回壳体100。此举对随身盘10在未使用状态时提供保护结构,由此避免因外物碰撞而造成连接件230损毁。图4与图5分别示出螺旋机构与储存装置在壳体内的状态示意图,在此将壳体100以虚线轮廓示出以能清楚辨识螺旋机构300与储存装置200的相对位置。请同时参照图4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310为一套筒,而第一滑块312设置在套筒的内环壁314上。对应地,旋转件320包括一盖体324与一柱体326,其中盖体324沿转轴LI而可旋转地对接至套筒,柱体326从盖体324延伸至套筒内,且柱体326与盖体324共转轴LI。螺旋轨道322位于柱体326的柱面,而使位于内环壁314上的第一滑块312滑动地嵌合在螺旋轨道322中(在此仍将第一滑块312以实线绘制,以方便与螺旋轨道322区隔)。当随身盘10组装完成后,盖体324位于壳体100之外(如图1所示),此时螺旋机构300与储存装置200的相对关系如图4所示。接着,使用者施力旋转盖体324,同时驱动柱体326沿转轴LI旋转。如此一来,第一滑块312便会因柱体326转动而沿螺旋轨道322移动,进而产生沿转轴LI轴向的推力驱动滑动件310朝开口移动,以使连接件230穿过开口 110而伸出壳体100 (如图2与图5所示出)。请再参照图5,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螺旋轨道322具有一滑动段322a、一定位段322b与一导引段322c,其中定位段322b位于滑动段322a的末端El而与滑动段322a呈一段差结构,导引段322c连接在定位段322b与滑动段322a之间。当第一滑块312从图4状态的滑动段322a滑动至图5状态的定位段322b时,第一滑块312会陷入具凹陷轮廓的定位段322b而偏离滑动段322a。换句话说,当储存装置200的连接件230因螺旋机构300而被推出壳体100外时,第一滑块312与定位段322b之间暂时干涉的状态,能作为滑动件310定位及使用者在操作手感上明显的顿点。当使用者施力旋转盖体324而让滑动件310滑动以将连接件230缩回壳体100时,第一滑块312通过导引段322c而从定位段322b再次移回滑动段322a。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亦可在螺旋轨道322的另一末端E2设置相同的定位段322b,以在完全将连接件230缩回壳体100内时亦产生与上述同样的定位效果与操作手感。此外,图6是图2随身盘壳体及旋转件之间的剖视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随身盘中,旋转件320还具有一凸部328,而壳体100还具有位于内表面120 —凹部140,且凹部140位于凸部328的移动路径上。因此,当第一滑块312位于定位段322b时,即此时的连接件230是处于完全伸出壳体100的状态,旋转件320的凸部328会卡置在壳体100的凹部140内,而使旋转件320与壳体100干涉。此举对旋转件320的旋转动作产生止挡的效果,以避免将连接件230插入其他电子装置时缩回壳体100内的情形。在此,凸部328与凹部140分别是与旋转件320与壳体100以塑胶射出的方式制成而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保有塑胶材料的可挠性与弹性,故当随身盘10从其他电子装置拔出而不再使用时,使用者仍能以足够施力将凸部328从凹部140内移出,而再次转动旋转件320。[0068]另一方面,请再参照图3,为让使用者能以较为省力且方便地使用随身盘10,故在本实施例中,螺旋轨道322的一螺距Dl,大于或等于连接件230沿转轴LI的轴向长度Tl的2倍。换句话说,使用者仅需将旋转件320转动半圈,便能使连接件230完全伸出壳体100或缩回壳体100。此举不但有效地简化螺旋机构300的设计,并同时增加随身盘10的使用效率。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随身盘的爆炸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储存装置400是将连接端子410及储存与控制元件420以表面粘着技术(SMT)耦接至电路板430上,而后再将储存装置400配置在滑动件440的一承载部442中。此外,本实施例的构件运动方式皆与上述相同,在此便不再赘述。图8与图9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随身盘的爆炸图,其中图8、图9之间的差异,与上述图3、图7之间的差异相同,其仅是储存装置的形式不同。故,下述将以图8作为描述对象。在图8的实施例中,与前述图3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旋转件620的盖体622与柱体624皆位于壳体500内,而壳体500还具有一窗口 510,其暴露出盖体622的局部。更进一步地说,窗口 510暴露出盖体622的旋转侧面622a的局部。因此,组装后的随身盘20便能通过窗口 510所暴露出盖体622的旋转侧面622a,以供使用者施力旋转,进而达到与图3的盖体324相同的旋转效果。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随身盘通过螺旋机构的特性,即以螺旋运动产生直线运动,以带动配置在滑动件上的储存装置来回移动,进而让连接件能伸出壳体外或隐藏在壳体内。当使用者不使用随身盘时,连接件可被保护于壳体内,以避免受到外物碰撞而损毁。当使用者欲开启随身盘时,即可通过螺旋机构带动而使连接件外露于壳体,从而与其他电子装置相连接。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随身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开口 ; 一储存装置,具有朝向该开口的一连接件; 一螺旋机构,包括 一滑动件,可移动地配置在该壳体内,该滑动件具有一第一滑块,且该储存装置配置在该滑动件上以随该滑动件滑动;以及 一旋转件,沿一转轴可旋转地组装至该壳体且位于该开口的相对处,该旋转件具有环绕该转轴的一螺旋轨道,该第一滑块可移动地耦接至该螺旋轨道,当该旋转件相对于该壳体沿该转轴旋转时,该第一滑块沿该螺旋轨道移动以驱动该滑动件沿该转轴的轴向来回移动,并使该连接件穿过该开口而伸出该壳体或缩入该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为一套筒,该第一滑块设置在该套筒的内环壁上,通过该第一滑块与该螺旋轨道彼此耦接,以使该旋转件套接在该套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件包括 一盖体,沿该转轴可旋转地对接至该套筒;以及 一柱体,从该盖体延伸至该套筒内,该螺旋轨道位于该柱体的柱面,该盖体由于受力而带动该柱体沿该转轴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位于该壳体内,且该壳体具有一窗口,该窗口暴露出部分该盖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螺旋轨道具有一滑动段与至少一定位段,且该定位段位于该滑动段的一末端,当该第一滑块滑动至该定位段时,该滑块偏离该滑动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螺旋轨道还具有一导引段,连接在该定位段与该滑动段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件还具有一凸部,而该壳体具有一凹部,位于该凸部的移动路径上,当该第一滑块位于该定位段时,该凸部卡置在该凹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螺旋轨道的一螺距,大于或等于该连接件沿该转轴的轴向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直行轨道,平行于该转轴,而该滑动件还具有一第二滑块,可移动地耦接于该直行轨道,该滑动件沿该直行轨道而相对于该壳体来回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为一USB插头或一 IEEE1394插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储存装置为一快速存储器储存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身盘,包括壳体、储存装置与螺旋机构。壳体具有开口;储存装置具有朝向开口的连接件;螺旋机构包括滑动件与旋转件。滑动件可移动地配置在壳体内并具有第一滑块,储存装置配置在滑动件上,旋转件沿转轴可旋转地组装至壳体且位于开口的相对处,旋转件具有环绕转轴的螺旋轨道,第一滑块可移动地耦接至螺旋轨道。当旋转件相对于壳体沿转轴旋转时,第一滑块沿螺旋轨道移动以驱动滑动件沿转轴的轴向来回移动,并使连接件穿过开口而伸出壳体或缩入壳体内。
文档编号H05K5/02GK202907354SQ2012205147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陈昌志, 曾瑜庭, 锺弘毅 申请人: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