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滚轮组装置及使用该反滚轮组装置的移动司机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6401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滚轮组装置及使用该反滚轮组装置的移动司机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移动司机室,尤其涉及一种反滚轮组装置及使用该反滚轮组装置的移动司机室。
背景技术
随着桥门式起重机跨度的不断增大,移动司机室在桥门式起重机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移动司机室是在将移动司机室悬挂在主梁下方专设的移动司机室轨道上,通过独立的驱动装置沿自身轨道运行。现有的桥门式起重机上的移动司机室结构包括主梁,主梁下方焊接有工字钢轨道,移动司机室的主动车轮在主梁下方的工字钢轨道的上表面滚动运行,主动车轮下方通过连接架与移动司机室连接。当司机室移动时,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车轮沿工字钢轨道上表面滚动实现司机室沿轨道移动。但是由于工字钢轨道是焊接在主梁上的,因此在主梁制作时存在预拱度,造成轨道不平整,主动车轮与工字钢轨道接触不好,司机室在运行时不平稳,会造成司机室的主动车轮打滑,并且影响司机在司机室里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司机室运行平稳的移动司机室,还提供一种该移动司机室使用的反滚轮组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反滚轮组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反滚轮组装置,包括用于与司机室固连的支座,支座上方设置有反滚轮架,反滚轮架上转动装配有使用时用于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反滚轮,所述反滚轮架与支座之间连接有用于向反滚轮架施加使其上的反滚轮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作用力的弹性顶推装置。所述弹性顶推装置包括支座上下端面设置的平行于反滚轮轴线左右延伸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对应开设有左右对称的通孔,左右相对应的通孔中分别穿装有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左支轴和右支轴,所述左支轴和右支轴上端与反滚轮架螺纹连接,所述左支轴和右支轴位于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部位分别设置有挡止结构,所述各支轴下端穿装于下支撑板上对应设置的用以调节支轴上下活动的调节结构中,所述各支轴上套装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顶压于对应的挡止结构和调节结构上。所述挡止结构为固定连接于支轴上直径大于支轴直径的挡止块。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下支撑板下方固定设置的圆螺母,与圆螺母螺纹连接的可通过下支撑板开设的通孔上下移动用以压缩弹簧的轴套,轴套下方设置有与轴套固定连接的螺栓。所述反滚轮架上平行于反滚轮两端面对称分布有左支板和右支板,所述左支板、右支板和反滚轮通过连接轴同轴穿装,左支板和右支板背离反滚轮一侧分别采用螺母轴向限位。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司机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11]移动司机室,包括沿工字钢轨道上表面滚动的主动车轮,沿工字钢轨道下表面还设置有沿其滚动的反滚轮组装置,所述反滚动组装置包括用于与司机室固连的支座,支座上方设置有反滚轮架,反滚轮架上转动装配有使用时用于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反滚轮,所述反滚轮架与支座之间连接有用于向反滚轮架施加使其上的反滚轮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作用力的弹性顶推装置。所述弹性顶推装置包括支座上下端面设置的平行于反滚轮轴线左右延伸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对应开设有左右对称的通孔,左右相对应的通孔中分别穿装有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左支轴和右支轴,所述左支轴和右支轴上端与反滚轮架螺纹连接,所述左支轴和右支轴位于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部位分别设置有挡止结构,所述各支轴下端穿装于下支撑板上对应设置的用以调节支轴上下活动的调节结构中,所述各支轴上套装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顶压于对应的挡止结构和调节结构上。所述挡止结构为固定连接于支轴上直径大于支轴直径的挡止块。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下支撑板下方固定设置的圆螺母,与圆螺母螺纹连接的可通过下支撑板开设的通孔上下移动用以压缩弹簧的轴套,轴套下方设置有与轴套固定连接的螺栓。所述反滚轮架上平行于反滚轮两端面对称分布有左支板和右支板,所述左支板、右支板和反滚轮通过连接轴同轴穿装,左支板和右支板背离反滚轮一侧分别采用螺母轴向限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的移动司机室的基础上添加反滚轮组装置,反滚轮组装置在使用时反滚轮下方设置的顶推装置对反滚轮施加一个使其向上滚压工字钢轨道下表面的作用力,使反滚轮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能够良好接触,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提供向上的压力,通过力的传递使主动轮向工字钢轨道上表面提供向下的压力,从而保证司机室与工字钢轨道充分接触,不产生打滑现象,使司机室运行平稳。更进一步的,螺栓与轴套固定连接,便于通过采用扳手等工具拧动螺栓带动轴套一起上下移动调整弹簧,使反滚轮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能够良好的接触。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司机室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反滚轮组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司机室的实施例如图1 图4所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主梁11下方焊接有工字钢轨道1,电动小车4的主动车轮2沿工字钢轨道上表面运行,在工字钢轨道I左右两侧面安装有导向轮座9和导向轮8,防止主动车轮脱离运行轨道而造成危险,电动小车4通过司机室连接架12与移动司机室6连接,移动司机室6与司机室连接架12之间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移动司机室6设有司机室平台5,司机室平台5与主梁平台10之间搭建有斜梯7,便于司机在移动司机室6运行区段的任何位置可通过斜梯7进入主梁平台10,使司机可以在遇到紧急事故时顺利进入安全区域。由于工字钢轨道I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于主梁11下方,因此其轨道不平整,移动司机室6移动时会产生打滑,运行不平稳。本实施例在工字钢轨道I的下表面设置有如图3、图4所示的反滚轮装置3,包括支座31,支座上方设置有反滚轮架,反滚轮架上装配有使用时用于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反滚轮313,反滚轮313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反滚轮架上平行于反滚轮313两端面对称分布有左支板3101和右支板3102,左支板3101、右支板3102和反滚轮313采用阶梯状连接轴314同轴穿装,反滚轮313与阶梯状连接轴314之间通过轴承312转动装配,左支板3101、右支板3102背离反滚轮313 一侧采用螺母轴向限位,具体的采用在左支板3101、右支板3102背离反滚轮313 —侧分别装配有左螺母381、左垫圈391和右螺母382、右垫圈392,左支板3101通过其左侧的左螺母381、左垫圈391压装于阶梯状连接轴314相应的轴肩处,右支板3102通过其右侧的右螺母382、右垫圈392压装在相应的轴肩处,支座31上下端面设置有上支撑板31-1和下支撑板31-2,上支撑板31-1和下支撑板31_2沿平行于反滚轮313轴线方向左右延伸,上支撑板31-1和下支撑板31-2分别对应开设有左右对称的通孔,左右对应的通孔中分别穿装有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的左支轴351和右支轴352,左支轴351和右支轴352分别对应的与其上方反滚轮架中的左支板3101和右支板3102下方螺纹连接,下支撑板31-2下端面在其通孔的相应位置焊接有左圆螺母361和右圆螺母362,左圆螺母361通过螺纹连接有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的穿装于下支撑板31-2相应通孔内的左轴套321,左轴套321下端焊接有左螺栓331,右圆螺母362通过螺纹连接有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的穿装于下支撑板相应通孔内的右轴套322,右轴套322下端焊接有右螺栓332,左支轴351上端穿出上支撑板31-1与左支板3101螺纹连接,其下端穿装于左轴套321内并可与左轴套321相对上下运动,右支轴352上端穿出上支撑板31-1与右支板3102螺纹连接,其下端穿装于右轴套322内并可与右轴套322相对上下运动,左支轴351和右支轴352上分别套装有左弹簧341和右弹簧342,左弹簧341上端顶压于左支轴351上设置的左挡止块371上,下端顶压于左轴套321上端面,右弹簧342上端顶压于右支轴352上设置的右挡止块372上,下端顶压于右轴套322上端面。当需要反滚轮313与工字钢轨道I下表面接触时,拧动左螺栓331和右螺栓332,带动其上的相应的左轴套321和右轴套322向上移动,压缩左弹簧341和右弹簧342,左弹簧341和右弹簧342分别推动左挡止块371和右挡止块372,从而带动左支轴351和右支轴352向上移动,左支轴351和右支轴352分别推动其上连接的左支板3101和右支板3102上移,从而使与左支板3101和右支板3102同轴连接的反滚轮313向上压紧在工字钢轨道I的下表面,与工字钢轨道I充分接触,防止出现打滑现象,使司机室运行平稳。从图1可以看出,为防止反滚轮装置在前后运行到达极限位置时与轨道两端设置的止动挡块发生碰撞而引起移动司机室的强烈震荡,在各反滚轮装置3在朝向两端的位置均安装有缓冲器13,从而减小在该位置时使司机产生不适感。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顶推装置采用螺栓与轴套焊接一体化设置推动其上顶压的弹簧推动支轴向上运动顶推反滚轮向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施加向上的压力,使反滚轮与轨道良好接触,在其他事实例中还可以采用气缸或其他常规装置来实现顶推反滚轮使其与工字钢轨道良好接触。[0026]本实用新型中反滚轮组装置的实施例,其结构与上述移动司机室实施例中的反滚轮组装置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反滚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司机室固连的支座,支座上方设置有反滚轮架,反滚轮架上转动装配有使用时用于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反滚轮,所述反滚轮架与支座之间连接有用于向反滚轮架施加使其上的反滚轮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作用力的弹性顶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滚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顶推装置包括支座上下端面设置的平行于反滚轮轴线左右延伸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对应开设有左右对称的通孔,左右相对应的通孔中分别穿装有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左支轴和右支轴,所述左支轴和右支轴上端与反滚轮架螺纹连接,所述左支轴和右支轴位于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部位分别设置有挡止结构,所述各支轴下端穿装于下支撑板上对应设置的用以调节支轴上下活动的调节结构中,所述各支轴上套装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顶压于对应的挡止结构和调节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滚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结构为固定连接于支轴上直径大于支轴直径的挡止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滚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下支撑板下方固定设置的圆螺母,与圆螺母螺纹连接的可通过下支撑板开设的通孔上下移动用以压缩弹簧的轴套,轴套下方设置有与轴套固定连接的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反滚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滚轮架上平行于反滚轮两端面对称分布有左支板和右支板,所述左支板、右支板和反滚轮通过连接轴同轴穿装,左支板和右支板背离反滚轮一侧分别采用螺母轴向限位。
6.移动司机室,包括沿工字钢轨道上表面滚动的主动车轮,其特征在于:沿工字钢轨道下表面还设置有沿其滚动的反滚轮组装置,所述反滚动组装置包括用于与司机室固连的支座,支座上方设置有反滚轮架,反滚轮架上转动装配有使用时用于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反滚轮,所述反滚轮架与支座之间连接有用于向反滚轮架施加使其上的反滚轮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作用力的弹性顶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顶推装置包括支座上下端面设置的平行于反滚轮轴线左右延伸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对应开设有左右对称的通孔,左右相对应的通孔中分别穿装有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左支轴和右支轴,所述左支轴和右支轴上端与反滚轮架螺纹连接,所述左支轴和右支轴位于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部位分别设置有挡止结构,所述各支轴下端穿装于下支撑板上对应设置的用以调节支轴上下活动的调节结构中,所述各支轴上套装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顶压于对应的挡止结构和调节结构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结构为固定连接于支轴上直径大于支轴直径的挡止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下支撑板下方固定设置的圆螺母,与圆螺母螺纹连接的可通过下支撑板开设的通孔上下移动用以压缩弹簧的轴套,轴套下方设置有与轴套固定连接的螺栓。
10.根据权利要求6 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滚轮架上平行于反滚轮两端面对称分布有左支板和右支板,所述左支板、右支板和反滚轮通过连接轴同轴穿装,左支板和右支板背离反滚轮一侧分别采用螺母轴向限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滚轮组装置及使用该反滚轮组装置的移动司机室,移动司机室包括沿工字钢轨道上表面滚动的主动车轮和沿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动的反滚轮组装置,反滚动组装置包括用于与司机室固连的支座,支座上方设置有反滚轮架,反滚轮架上转动装配有使用时用于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反滚轮,反滚轮架与支座之间连接有用于向反滚轮架施加使其上的反滚轮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滚压接触的作用力的弹性顶推装置。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移动司机室的基础上添加反滚轮组装置,并采用弹性顶推装置调节接触压力,避免司机室车轮打滑影响司机在司机室的舒适度,使司机室的运行更加平稳。
文档编号B66C13/54GK202967911SQ20122059588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
发明者韩晓敏, 李汉省 申请人: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