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697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动力绞车离合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设置为横拉式操作,可避免操作中夹到操作者手部或其他异物,以及避免水液、灰尘或其他异物渗入的动力绞车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绞车是一种可以收、放钢索,以吊起或放下重物用的吊重用器具,亦有称为吊重卷扬机或卷扬机者。动力绞车安装使用的地方有如高楼吊挂货物垂直升降用,或者安装于吉普车、越野车上用于拖挂它车或自救移动(脱险)用。动力绞车因是利用收、放钢索的动作来拉动重物或负载,因此动力绞车的动力上就有可以带动钢索索轮作正、反转的设计与操作,亦即利用动力绞车的动力来控制钢索索轮的正反转动作,以进一步控制将钢索放出或收回,此即为由动力放、收钢索的动作。动力绞车既是设计利用动力来放、收钢索,则受限于动力绞车内部动力逐步减速传动的必要,其放、收钢索的速度势必无法过快,因此在用于紧急情况(例如险境救车)时,动力放出钢索的速度常不符合期望,而令操作者着急。为改善此一缺失,习知动力绞车上即设计有「离合装置」存在,当将「离合装置」操作于“离”的作用状态时,可将传达到钢索索轮的动力予以断开(open),使钢索索轮的转动此时可以不受动力牵连与约束,以方便人力可以将钢索直接且快速地拉出(称为手动放(放出)钢索),以早一步勾挂到待救援车辆或待拖吊重物;然后再将该「离合装置」操作回复为“合”的作用状态,使动力重行传达(close)到钢索索轮以收回钢索,达成利用动力拉回车辆、重物或负载的作用。动力绞车上习知的离合装置有多种组成及操作型态存在,本申请人即曾申请中国实用新型ZL200520145068.5「动力绞车离合装置」、ZL200820128343.6「绞车离合装置」和ZL01204721.X「电动绞车的剎车`及其离合装置」;中国台湾新型第186419号「电动绞车索轮离合器」、第188404号「电动绞车的剎车离合装置」、新型第M291421号「动力绞车离合装置」及新型第M344336号「绞车离合装置」;及美国发明7,648,125「绞车离合装置」多件专利。上述习知专利自有其构造上特殊新颖及使用上具备进步功效之处,其中,中国台湾新型第186419号「电动绞车索轮离合器」专利主要是有一设置于绞车机台外侧前端的偏心拨动件,其向机台内部枢设一连动杆,尾端具有一可连接动力与索轮的驱动齿轮;由扳动该偏心拨动件向外偏转时,可带动该连动杆外移,使得驱动齿轮脱离与索轮的接合,因此断开动力与索轮间的连接;接着将该偏心拨动件扳动回位时,即可使动力与索轮间连接上,以利用动力收、放钢索。惟当扳动该偏心拨动件向外偏转时,机台上会有一穿设孔很明显外露,使得水液(例如雨水)、灰尘、泥土或其他小异物很容易自该穿设孔进入机台内,累积整体动力绞车受损故障的可能性;再者,该偏心拨动件向外偏转定位时,若受到无意推及时,该偏心拨动件会突然偏动回位,不慎时可能就伤及操作者或是夹到异物,甚至造成机件受损或造成误动作。中国台湾第188404号「电动绞车的剎车离合装置」及中国实用新型ZL01204721.X「电动绞车的剎车及其离合装置」专利是有一可被拉动上升的离合器杆,穿设于一设于制动口的离合器套管内,当拉动该离合器杆上升,使其底端脱离动力与索轮间的连接时,即可以手动放出钢索;反之将该离合器杆放下,使其底端进入制动口,以达成动力与索轮间的连接时,即可由动力放、收钢索。然将离合器杆拉动上升后,离合器杆与离合器套管间的间隙即很明显外露,使得水液(例如雨水)、灰尘、泥土或其他小异物很容易自该间隙进入离合器套管内,累积整体动力绞车受损故障的可能性;再者,将该离合器杆放下时,若不慎可能就伤到操作者或是夹到异物,甚至造成机件受损或造成误动作。中国台湾新型第M291421号「动力绞车离合装置」及中国实用新型ZL200520145068.5「动力绞车离合装置」专利是由一设于减速装置壳体侧面开口面上的旋钮盖正、反向转动,使带动一离合器座内一离合滑块移动,进而推动一轴心同步移动,使其上的轴齿与一内环齿产生离或合的作用,以达成使动力与索轮间断开或连接的作用。然该旋钮盖与装设处的开口间因有微小间隙存在,所以使用日久后,仍有水液、灰尘、泥土渗入累积,造成机件受损或造成误动作的可能。中国台湾新型第M344336号「绞车离合装置」、中国实用新型ZL200820128343.6「绞车离合装置」及美国发明7,648,125「绞车离合装置」专利是由一设于侧面的转动体操作进行小角度的转动或回转,即可连动减速装置内部组件达成离合作用。但同样因该转动体与装设处的开口间有微小间隙存在,所以使用日久后,仍有液体、灰尘、泥土渗入累积,造成机件受损或造成误动作的可能。由此可知,习知动力绞车上的离合装置都存在着会有一穿设孔或间隙明显外露,导致水液、灰尘、泥土或其他小异物容易渗入累积及/或操作中不慎伤及操作者或是夹到异物,进而造成机件受损或造成误动作的缺失,显然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 一种可避免水液、灰尘或其他异物渗入,及避免操作中夹到操作者手部或其他异物的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一种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动力绞车是由一动力源提供动力,经由一减速装置减速后,传导至一索轮上,使该索轮做正、反向转动,以放、收该索轮上所卷收的钢索;该减速装置的壳体上开设有一结合槽,内壁设有内螺纹;该减速装置包括有一外环体,外表上至少具有一插置槽;该动力绞车包括一离合装置,经过该减速装置壳体上的结合槽对该外环体的插置槽施加或不施加定位,使动力由减速装置传导或不传导至索轮;其特征在于;该离合装置由一内座体、一外套管、一操控把手、一顶塞盖、一离合器杆、一弹性件、一扣环、一楔形块及一定位螺帽所组成,其中,该内座体包括有一圆柱形的下插管、一圆柱形的上插管及一介以中间呈外扩状的档板,该下插管外壁设有外螺纹,该内座体底端设有一开口,向内深入形成一容室,于该上插管顶端通出形成为一非圆形的角槽;该外套管成圆筒状,该操控把手固接于外表面上,该外套管底部向内伸入一下容穴,该下容穴向上通出形成一贯槽,通出后外扩形成一上容室,其顶面为一塞口,供该顶塞盖塞置,在该上容室内接近底部处固设有一组径向设置的抬升杆,二抬升杆的内端端头间的间距不小于该贯槽的宽度;该离合器杆具有一插置块,容置于该容室内,在选择性控制下自该开口向下通出,以抵入该外环体的插置槽内;该插置块上面连设一非圆柱形的角柱,其角形与该内座体的角槽对应,该弹性件套设于该角柱上,该角柱外表面上接近顶端处凹设有一环沟槽,供该扣环夹设;该楔形块有一圆盘状的基座,中间贯穿一角槽,是供该离合器杆的角柱穿设过者,该基座下面具有一组布列于二侧呈对称弧度状设置的调动块,各调动块的底面区分成一斜降坡及一抵入槽,该斜降坡自基座底面起渐降,至最底时通过一界缘进入该抵入槽,二调动块间形成一间距,位于该基座边缘处的间距最窄,而即形成为一通孔,该通孔的宽度不小于该抬升杆的宽度;该定位螺帽有一角形的操作块,中央贯穿一结合槽,其内壁设有内螺纹;组装时,该弹性件穿套于该离合器杆的角柱上,该角柱穿置入该内座体的角槽达成相同形状的结合,同时该离合器杆的插置块进入该内座体的容室内部;然后将该内座体的上插管套置于该外套管的下容穴内,使该离合器杆的角柱通过该贯槽及二抬升杆间的间距进入该上容室内,接着将该楔形块放置入该上容室内,使该楔形块二通孔分别跨置于一抬升杆上,并使该离合器杆的角柱穿置入该楔形块的角槽达成相同形状的结合,然后将该扣环夹扣于该角柱的沟槽内;接着将该定位螺帽由其结合槽的内螺纹与该内座体下插管的外螺纹对应螺接,再将该内座体的下插管由其外螺纹旋入该减速装置壳体上结合槽的内螺纹内,使该下插管与该结合槽结合,最后将该顶塞盖塞置于该上容室的塞口处。上述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中,该内座体外表面上更凹设有一环沟槽,供套设一 O形环。上述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中,该减速装置壳体上的结合槽,顶面形成有一扩大外径的沉窝;该定位螺帽于该操作块底部具有一抵入块,可对应容置于该沉窝内。本实用新型优点及功效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水液、灰尘或其他异物渗入,及避免操作中夹到操作者手部或其他异物的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合〃状态时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处于〃离〃状态时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装置与减速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合〃状态时的部分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楔形块的仰视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离〃状态时的部分组合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动力绞车I 动力源10 转轴11 固定座21固定座22架板23索轮30 减速装置40壳体41结合槽411 内螺纹4111沉窝4112外环体42插置槽421 离合装置50内座体51O形环511下插管512 外螺纹5121 上插管513檔板514开口 515容室516 角槽517沟槽518外套管52 操控把手521顶塞盖522下容穴523 贯槽524上容室525 塞口 526抬升杆527 离合器杆53 弹性件531扣环532插置块533 角柱534沟槽535楔形块54[0032]基座541角槽542调动块543斜降坡5431抵入槽5432 界缘5433 定位螺帽55 操作块551抵入块552 结合槽553 内螺纹5531 通孔543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是一动力绞车I,请参阅图1-2所示,外观构造上具有一动力源10 (例如马达),是位于一侧;一组固定座21、22,由数架板23支撑出一间隔的距离而位于约中间部位,邻接动力源10的固定座21是与动力源10侧面固接;一索轮30,装设于该等固定座21、22之间,但与固定座21、22间不具构造接合或动力连接关是,该索轮30供卷收钢索(未示于图)用,且钢索最外端一般会装设有一垂重钩头(未示于图),以钩挂重物用;一减速装置40,设于该固定座22的外侧,其壳体41与该固定座22固接;及一离合装置50,部分构造装设于该减速装置40的壳体41内部,由外观仅看到该离合装置50有一内座体51的小部分、一外套管52、一操控把手521及一顶塞盖522显露于外而已,合注册部其他组件则组合内藏于该内座体51及外套管52的内部。接着,请配合参阅图3-4所示,该动力源10所连接的转轴11插置入该减速装置40中心作动力链接,使该动力源10的动力可传送至该减速装置40 ;该减速装置40本身具有数级的减速,其中会有一外环体42是为该减速装置40与索轮30间动力传导的一个组件,当该外环体42受定位不动时,动力可由减速装置40传导到该索轮30 (即为“合”的作用):而当该外环体42不受定位(可转动)时,则动力即无法由减速装置40传导到该索轮30 (即为“离”的作用),该外环体42的外表上至少具有一插置槽421 ;该减速装置40的壳体41上则开设有一结合槽411 (如图3所示),该结合槽411是可与该插置槽421对应并置,惟该结合槽411的径度大于该该插置槽421,该结合槽411内壁设有内螺纹4111,顶面则形成有一扩大外径的沉窝4112。
接着,同样参阅图3-4所不,该离合装置50是由一内座体51、一 O形环511、一外套管52、一操控把手521、一顶塞盖522、一离合器杆53、一弹性件531、一扣环532、一楔形块54及一定位螺帽55所组成,其中,该内座体51包括有一圆柱形的下插管512、一圆柱形的上插管513及一介以中间呈外扩状的檔板514,该下插管512外壁设有外螺纹5121,是可与该结合槽411的内螺纹4111对应螺接者,该内座体51底端设有一开口 515,并向内深入形成为一容室516,并于该上插管513顶端通出形成为一非圆形(例如六角形)的角槽517,该内座体51外表面上更凹设有一环沟槽518,即供套设该O形环511用;该外套管52成圆筒状,该操控把手521固接于外部表面上,底部向内伸入一下容穴523,其深度及内径与该内座体51的上插管513的高度及外径相配合,该下容穴523向上通出则形成一贯槽524,通出后则又外扩形成一上容室525,其顶面即为一塞口 526,供该顶塞盖522塞置并进入该上容室525内停留,在该上容室525内接近底部处固设有一组径向设置的抬升杆527 (可是径向插置入使固接),二抬升杆527会在同一直在线,且二内端端头间的间距(距离)不小于该贯槽524的宽度;该离合器杆53具有一插置块533,可容置于该容室516内,并可在选择性控制下自该开口 515向下通出,以抵入该外环体42的插置槽421内;该插置块533上面连设一非圆柱形(例如六角形)的角柱534,其角形与上述角槽517相配合,该弹性件531可套设于该角柱534上,且该角柱534外表面上接近顶端处更凹设有一环沟槽535,可供该扣环532 (例如C形扣环)夹设用;该楔形块54有一圆盘状的基座541,中间上下贯穿一非圆柱形(例如六角形)的角槽542,是可供该离合器杆53的角柱534穿设过者,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是将楔形块54做上下翻转的图式),该基座541下面具有一组布列于二侧并呈弧度状设置的调动块543,是呈现对称设置者,各调动块543的底面主要区分成一斜降坡5431及一抵入槽5432,该斜降坡5431是自基座541底面起渐降,至最底时通过一界缘5433后即进入该抵入槽5432内,二调动块543间形成一间距,位于该基座541边缘处的间距最窄,而即各形成为一通孔5434,该通孔5434的宽度不小于该抬升杆527的宽度;该定位螺帽55有一角形(例如六角形)的操作块551及一位于底部的抵入块552,该抵入块552是可对应容置于该减速装置40壳体41上的沉窝4112内者;该定位螺帽55中央贯穿一结合槽553,其内壁设有内螺纹5531 ;该定位螺帽55可由其内螺纹5531与该内座体51的下插管512的外螺纹5121对应螺接,而即结合于下插管512外部。组装时,如图1和4所示,先将一弹性件531穿套于该离合器杆53的角柱534上,然后将该角柱534自下往上穿置入该内座体51的角槽517,使得角柱534与角槽517间达成相同形状(例如六角形)的结合,同时该离合器杆53的插置块533即进入该内座体51的容室516内部停留;接着将一 O形环511套设于该沟槽518上,然后将该内座体51的上插管513套置于该外套管52的下容穴523内,且使该离合器杆53的角柱534通过该贯槽524及二抬升杆527间的间距进入该上容室525内,接着将该楔形块54放置入该上容室525内,使该楔形块54的二通孔5434分别跨置于一抬升杆527上,并使该离合器杆53的角柱534自下往上穿置入该楔形块54的角槽542,使得角柱534与角槽542间达成相同形状(例如六角形)的结合,然后由一扣环532夹扣于该角柱534的沟槽535内,使该内座体51、夕卜套管52、离合器杆53及楔形块54四者达成初步组装接合;接着,将该定位螺帽55由其结合槽553的内螺纹5531与该内座体51下插管512的外螺纹5121对应螺接,使该定位螺帽55先结合于下插管512外部上;接着,将该内座体51的下插管512由其外螺纹5121旋入该减速装置40壳体41上结合槽411的内螺纹4111内,使该下插管512与该结合槽411做螺接结合;在旋动该内座体51与该结合槽411进行结合的过程中,该内座体51同时也与该定位螺帽55更为结合,最后,该定位螺帽55的抵入块552即到达而对应容置于该减速装置40壳体41上的沉窝4112内定位,同时该下插管512与该结合槽411也已紧密结合,最后将该顶塞盖522塞置于该上容室525的塞口 526处,以完成离合装置50的组装。如图1所示,该离合装置50组装完成后,固结于该外套管52外部表面上的操控把手521,以形成位在整体动力绞车I纵向一侧某一角度位置的状态为宜,以方便操作,因此在旋动该内座体51的下插管512与该结合槽411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最后即必须使该操控把手521停留于该角度位置。也因此在该下插管512与该结合槽411接近(未完全)紧密结合时,即必须调整好该操控把手521适宜的角度位置,然后由单独旋动该定位螺帽55采迫紧该下插管512方式,使该操控把手521确实停留于该适宜的角度位置。在图1和4所示的状态时,该楔形块54的界缘5433皆触及该上容室525的底面,亦即此时该楔形块54是位在相对低位置,使得该离合器杆53的插置块533部分穿出该下插管512的开口 515,而即进入该外环体42的插置槽421内停留;其作用使得该外环体42受到定位不动(即为“合”的作用),因此动力可以由减速装置40传导到该索轮30上,以达成由动力放、收钢索的作用功效。当使用者拟采手动放钢索时(即要将索轮30与减速装置40间的动力连接断开时),只要以手扳动该操控把手521使在一弧度内做横向移动(偏转),则该离合装置50内部的构造即会由原先图1和4所示的状态变化成图2和6所示的状态。其动作是当扳动该操控把手521做横向移动(偏转)时,即会连动整体外套管52同步转动,因此位于该外套管52内部的二抬升杆527也同步转动,当二抬升杆527 —转动时,随即推及该楔形块54的斜降坡5431,因此在分力作用下,即令该楔形块54逐渐上升,最后二抬升杆527转动至越过界缘5433时,随即进入该抵入槽5432内停留,此时该外套管52已转动一角度(例如约115°左右),且该楔形块54也被抬升至相对高位置(与图4位置相较);过程中,该离合器杆53经由该扣环532作用,而会受到该楔形块54上升力量所推动,所以该离合器杆53即会逐渐上升,并同时压缩该弹性件531。当该二抬升杆527转动至进入该抵入槽5432内停留时,该离合器杆53的插置块533也恰上升至脱离该外环体42的插置槽421的状态(如图6所示),所以此时该外环体42即不受定位(即为“离”的作用)而可转动,使得减速装置40的动力无法传导到该索轮30上,此时使用者即可顺利快速进行手动放钢索的动作。然后当使用者要恢复动力绞车I动力放、收钢索的作用功效时,只要在图2和6所示的状态下,以手扳动该操控把手521反向回转,使由图2和6所示的状态恢复到图1和4所示的状态即可。其动作是当扳动该操控把手521做横向反向回转时,即会连动整体外套管52同步回转,因此位于该外套管52内部的二抬升杆527也同步回转,并且即由原先停留于该抵入槽5432内的状态,恢复成停留于该通孔5434内的状态,因此在不受外力抬升的情形下,该楔形块54连同该离合器杆53 二者即受该弹性件53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而共同下降,使得该离合器杆53的插置块533重行进入该外环体42的插置槽421内停留,其作用使得该外环体42重行受到定位不动(即为“合”的作用),因此动力重行由减速装置40传导到该索轮30上,以达成由动力放、收钢索的作用功效。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将动力绞车I中的该离合装置50设置为密封式的构造组成。由上述说明配合图式所示可以很清楚看出,该内座体51与该壳体41 二者间因是由螺接固定,故确是密封;该外套管52与该内座体51 二者间亦是由插接固定,尤其更套接该O形环511,故能更为密封;该抬升杆527则是插置固接于该外套管52内,故与该外套管52间亦为密封式的结合;最后,于该外套管52顶面上的塞口 526处更罩盖上该顶塞盖522,所以亦为密封式组装。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绞车I是由扳动该操控把手521做横向移动来达成操控离合的作用,在操作过程中,完全不会有穿设孔或间隙外露。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绞车I在操作使用上完全不虞水液(例如雨水)、灰尘或其他异物会渗入累积,所以完全不会有因水液(例如雨水)、灰尘或其他异物渗入,造成机件受损、故障或误动作的可能,同时在操作中也不会有夹到操作者手部或其他异物的顾虑,而得以完全达成本实用新型所预期的实用新型目的。
权利要求1.种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动力绞车是由一动力源提供动力,经由一减速装置减速后,传导至一索轮上,使该索轮做正、反向转动,以放、收该索轮上所卷收的钢索;该减速装置的壳体上开设有一结合槽,内壁设有内螺纹;该减速装置包括有一外环体,外表上至少具有一插置槽;该动力绞车包括一离合装置,经过该减速装置壳体上的结合槽对该外环体的插置槽施加或不施加定位,使动力由减速装置传导或不传导至索轮; 其特征在于;该离合装置由一内座体、一外套管、一操控把手、一顶塞盖、一离合器杆、一弹性件、一扣环、一楔形块及一定位螺帽所组成,其中,该内座体包括有一圆柱形的下插管、一圆柱形的上插管及一介以中间呈外扩状的档板,该下插管外壁设有外螺纹,该内座体底端设有一开口,向内深入形成一容室,于该上插管顶端通出形成为一非圆形的角槽;该外套管成圆筒状,该操控把手固接于外表面上,该外套管底部向内伸入一下容穴,该下容穴向上通出形成一贯槽,通出后外扩形成一上容室,其顶面为一塞口,供该顶塞盖塞置,在该上容室内接近底部处固设有一组径向设置的抬升杆,二抬升杆的内端端头间的间距不小于该贯槽的宽度;该离合器杆具有一插置块,容置于该容室内,在选择性控制下自该开口向下通出,以抵入该外环体的插置槽内;该插置块上面连设一非圆柱形的角柱,其角形与该内座体的角槽对应,该弹性件套设于该角柱上,该角柱外表面上接近顶端处凹设有一环沟槽,供该扣环夹设;该楔形块有一圆盘状的基座,中间贯穿一角槽,是供该离合器杆的角柱穿设过者,该基座下面具有一组布列于二侧呈对称弧度状设置的调动块,各调动块的底面区分成一斜降坡及一抵入槽,该斜降坡自基座底面起渐降,至最底时通过一界缘进入该抵入槽,二调动块间形成一间距,位于该基座边缘处的间距最窄,而即形成为一通孔,该通孔的宽度不小于该抬升杆的宽度;该定位螺帽有一角形的操作块,中央贯穿一结合槽,其内壁设有内螺纹;组装时,该弹性件穿套于该离合器杆的角柱上,该角柱穿置入该内座体的角槽达成相同形状的结合,同时该离合器杆的插置块进入该内座体的容室内部;然后将该内座体的上插管套置于该外套管的下容穴内,使该离合器杆的角柱通过该贯槽及二抬升杆间的间距进入该上容室内,接着将该楔形块放置入该上容室内,使该楔形块二通孔分别跨置于一抬升杆上,并使该离合器杆的角柱穿置入该楔形块的角槽达成相同形状的结合,然后将该扣环夹扣于该角柱的沟槽内;接着将该定位螺帽由其结合槽的内螺纹与该内座体下插管的外螺纹对应螺接,再将该内座体的下插管由其外螺纹旋入该减速装置壳体上结合槽的内螺纹内,使该下插管与该结合槽结合,最后将该顶塞盖塞置于该上容室的塞口处。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座体外表面上更凹设有一环沟槽,供套设一 O形环。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减速装置壳体上的结合槽,顶面形成有一扩大外径的沉窝;该定位螺帽于该操作块底部具有一抵入块,对应容置于该沉窝内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动力绞车横拉式离合装置,由一动力源提供动力,经由一减速装置减速后传导至一索轮上,以放、收该索轮上所卷收的钢索;该减速装置的壳体上开设有一结合槽;该减速装置包括有一外环体,外表上至少具有一插置槽;该动力绞车包括一离合装置,可经过该减速装置壳体上的结合槽对该外环体的插置槽施加或不施加定位,使动力可由减速装置传导或不传导至索轮;主要改良在于该离合装置设置为密封式的构造组成,操作上由扳动一操控把手做横向移动来达成操控离合的作用,因此在使用上完全不虞水液、灰尘或其他异物会渗入累积,致造成机件受损、故障或误动作的可能,同时也不会有夹到操作者手部或其他异物的顾虑。
文档编号B66D1/14GK202924650SQ20122061064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黄事吉 申请人:川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