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机的压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962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榨油机的压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油机,特别是一种榨油机的压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螺旋式榨油机的压榨组件主要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榨膛,榨膛中设有榨杆,榨膛上装有进料斗和出料口。其工作原理是:油料通过进料箱或由进料泵打进空心的榨杆进入,由于榨杆在榨膛内的推进作用,使油料连续地向前推进;同时,由于榨杆上螺距的缩小和根圆直径逐渐增大,使榨膛内空间体积逐渐缩小而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油料被推进并被压缩,挤出的油脂则从榨膛上的开设的油孔流出。在螺旋式榨油机中,榨膛是用于固液分离的关键部件,其结构关乎榨后滤渣的含液量的高低。榨膛是液压榨油机的重要部件,榨膛承压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出油率和出油的质量。现有的榨膛均是在油筒壁上开设出油孔,在榨杆挤压油料时,物料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张力,使开设有油孔的侧壁产生径向变形,降低了榨膛的抗挤压强度,因而现有的榨膛的抗挤压强度低,影响了榨膛的使用寿命,而且这种采用油孔的方式向外出油,其出油效率较低。另外,榨膛和榨杆装配后进行榨油时,如果榨膛或榨杆的加工工艺没达到要求,则榨杆很容易在榨膛内晃动,从而与榨膛的内壁发生摩擦,影响到榨杆和榨膛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油率高、承压能力强、运行稳定的压榨组件。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榨油机的压榨组件,包括榨膛和设在榨膛内的榨杆,所述榨膛内腔套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漏油筒,榨膛的下侧设有开口,漏油筒在位于榨膛的开口的部位设置有出油缝,所述漏油筒内腔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榨膛的一端设有排渣口,其在位于排渣口 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阻挡油脂流出排渣口的第一台阶,所述榨杆上设有和第一台阶相应的第二台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油缝沿漏油筒的横向设置,其数量为两条以上。进一步,所述榨杆包括锥形的榨杆本体,榨杆本体的外侧设置有螺旋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中榨膛内套接有漏油筒,由于漏油筒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能承受住很大的压榨压力,漏油筒的内腔加工为横截面为六边形的形状,其工艺要求相比横截面为圆形来说,工艺要求较低,内腔的平面度、垂直度等公差都较容易达至IJ,加工制造较方便,能够轻易地加工制造出来。加工工艺达到了,榨杆装入漏油筒中,二者的装配精度就能够更好地得到保证,这样二者相配合对油料进行压榨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榨杆在漏油筒的内腔晃动从而与漏油筒的内壁发生摩擦,而且漏油筒的内腔与榨杆本体之间的间隙较小,这样油料在压榨时就承受到很大的压力,就能够榨出更多的油脂,另外,漏油筒上的出油缝相比于以前采用的油孔结构,其能够更迅速有效地排出油脂。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漏油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f图5所示,一种榨油机的压榨组件,包括榨膛I和设在榨膛I内的榨杆2,榨杆2包括锥形的榨杆2本体和环绕在榨杆2本体外侧的螺旋齿22,榨膛I内腔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榨膛I的内腔套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漏油筒3,榨膛I的侧面设有开口 11,漏油筒3在位于榨膛I的开口 11的部位设置有出油缝31,漏油筒3上的出油缝31的数量为两条以上,其方向朝下以方便迅速地漏油出来,油脂从出油缝31流出进入集油桶。榨膛I和漏油筒3的材料均采用铝合金,二者均采用压铸的方式制造;漏油筒3内腔的横截面设置为正六边形,其工艺要求相比横截面为圆形来说,工艺要求较低,内腔的平面度、垂直度等公差都较容易达到,加工制造较方便,能够轻易地加工制造出来。加工工艺达到了,将榨杆2装入漏油筒3时,二者的装配精度就能够更好地得到保证,这样二者相配合对油料进行压榨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榨杆2在漏油筒3的内腔晃动从而与漏油筒3的内壁发生摩擦,影响到榨杆2和漏油筒3的使用寿命。榨杆2在榨膛I内的旋转,油料进入压榨组件后,由于榨杆2上的螺旋齿22的作用,油料连续地向前推进;同时,由于螺旋齿22的螺距的缩小和根圆直径逐渐增大,使油料在榨膛I内空间体积逐渐缩小,从而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漏油筒3的内腔可以加工成柱形或者锥形,但是这种形状的漏油筒3与榨杆2 —起对油料进行压榨时,压榨力并不高,压榨效果很差,油料的出油率不高。作为优选,漏油筒3的内壁加工成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形状,且使漏油筒3的内壁与榨杆本体21之间的间隙足够小,这样油料在进行压榨时,由于漏油筒3内壁的角度不断改变,油料不断地发生翻转,就能够对油料进行更充分的压榨,油料也能榨出更多的油脂。另外,所述榨膛I的一端设有排渣口12,排渣口 12的下方设置有接渣桶。其在排渣口 12 —端的内壁上设置有阻挡油流出排渣口 12的第一台阶13,所述榨杆2上设有和第一台阶13相应的第二台阶23这样保证了在压榨组件内榨出的油不会沿榨膛I的内壁流出排渣口 12,大部分的油都通过漏油筒3流出,只有少部分的油附在料渣上排出排渣口 12;另外,第一台阶13和第二台阶23的存在,使大量被压榨了的油料堆积在台阶下又再次被压棒,因此提闻了油料的利用率。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榨油机的压榨组件,包括榨膛(I)和设在榨膛(I)内的榨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膛(I)内腔套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漏油筒(3),榨膛(I)的下侧设有开口(11),漏油筒(3)在位于榨膛(I)的开口(11)的部位设置有出油缝(31),所述漏油筒(3)内腔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榨油机的压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膛(I)的一端设有排渣口( 12 ),其在位于排渣口( 12 ) —端的内壁上设有阻挡油脂流出排渣口的第一台阶(13),所述榨杆(2)上设有和第一台阶(13)相应的第二台阶(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榨油机的压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缝(31)沿漏油筒(3)的横向设置,其数量为两条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榨油机的压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杆(2)包括锥形的榨杆本体(21),榨杆本体(21)的外侧设置有螺旋齿(22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榨油机的压榨组件,包括榨膛和设在榨膛内的榨杆,所述榨膛内腔套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漏油筒,榨膛的下侧设有开口,漏油筒在位于榨膛的开口的部位设置有出油缝,所述漏油筒内腔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本产品中榨膛内套接有漏油筒,漏油筒的内腔加工为横截面为六边形的形状,由于漏油筒具有一定的厚度,能承受住很大的压榨压力,而且漏油筒的内腔与榨杆本体之间的间隙较小,这样油料在压榨时就承受到很大的压力,就能够榨出更多的油脂,另外,漏油筒上的出油缝相比于以前采用的油孔结构,其能够更迅速有效地排出油脂。
文档编号B30B9/14GK203004348SQ20122070669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毛崇会, 张勇华, 杨炳松 申请人:江门市嘉威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