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馈送器和在带式馈送器中的带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8181215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式馈送器和在带式馈送器中的带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式馈送器和在带式馈送器中的带安装方法,该带式馈送器向部件加载机构的拾取位置供应要在部件安装装置中安装并且被载带保持的电子部件,该带安装方法将载带安装到带式馈送器。
背景技术
已知带式馈送器作为在部件安装装置中的电子部件的供应装置。通过间歇地发送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带式馈送器向部件加载机构的传送头的拾取位置供应电子部件。在载带的上部被盖带覆盖并且载带被引导的同时,载带被带发送机构沿着在接近拾取位置的带式馈送器的主体部分中设置的带路径而节距发送。因此,在拾取位置,部件加载机构的传送头通过覆盖构件具有的部件取出开口拾取电子部件。
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通常通过围绕供带盘缠绕而被供应,并且当安装新的载带时,执行带安装操作,该操作插入从供带盘的带取出部分拉出的载带,并且在拾取位置中设置在覆盖构件的下侧处。在这个带安装操作中,需要复杂的操作,即,在载带的发送孔与形成带发送机构的链轮齿的发送销适当的接合之后,载带被将要在主体部分中设置的按压构件从上按压到带路径。因此,为了使得带安装操作容易,传统上已知带式馈送器,其中,在拾取位置附近引导载带的带导轨可附接到主体部分并且可从主体部分拆下,并且带式馈送器包括在带导轨中的剥离构件,其从载带剥离盖带(例如,参见专利文件I )。根据该结构,当从主体部分拆下带导轨时,可以将载带设置到带导轨,并且存在可以改善带安装操作的可操作性的优点。现有技术文件专利文件专利文件I :日本专利公布No. 437005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包括上述专利文件的现有技术中,当从主体部分拆下带导轨时设置载带,并且在带导轨中包括从载带剥离盖带的剥离构件,在该现有技术中,当将载带安装到带式馈送器时存在下面的缺点。即,如上所述,当安装载带时,必须精确地将用于剥离盖带的剥离构件与载带和盖带的接合表面对齐,并且该对齐需要操作员的仔细的手指操作。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当载带被安装到带导轨时需要时间来确认该对齐,并且在载带安装操作中需要人力和时间。因此,本发明意欲提供一种带式馈送器和一种在该带式馈送器中的带安装方法,其通过使得在载带安装操作中的对齐容易使得有可能改善操作性和操作效率。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一种带式馈送器通过节距发送在部件容纳凹陷部分中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来向传送头的拾取位置依序供应所述电子部件,所述带式馈送器包括主体部分,其具有带路径,所述带路径引导所述载带,所述载带包括其中形成所述凹陷部分的基带和通过覆盖所述凹陷部分而附接在所述基带的上表面上的盖带;带发送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中,并且当链轮齿的发送销与在所述基带中设置的发送孔接合时通过使得所述链轮齿间歇地旋转而以预定节距来节距发送所述载带;以及,引导部分,其在所述主体部分上在包括所述拾取位置的预定范围中引导由所述带发送机构发送的所述载带,并且被形成为可附接到所述主体部分并且可从所述主体部分拆下,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包括下部构件,所述下部构件引导所述载带的下侧,并且具有附接和拆卸机构,用于向所述主体部分附接和从所述主体部分拆下;上部构件,其在宽度方向上引导所述载带,并且通过使用引导表面将所述载带从上按下来引导所述载带的上表面;打开和关闭机构,其相对于所述下部构件打开和关闭所述上部构件;下引导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中,并且当在通过所述打开和关闭机构从所述下部构件打开所述上部构件后向所述上部构件安装所述载带时从下引导所述载带;剥离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的所述引导表面处,并且使得通过在所述载带的所述节距发送中在所述基带和所述盖带的所述接合表面之间插入来在至少包括所述凹陷部分的剥离对象范围中剥离接合表面;以及,上推单元,其在剥离开始位置从下侧上 推所述下引导构件,在所述剥离开始位置,在所述节距发送方向上在所述剥离构件的上游端处设置的锐利形状的剥离刀尖开始剥离所述接合表面,并且其中,当向所述上部构件安装所述载带时,所述上推单元将要安装的所述载带与所述下引导构件一起上推,以使得在所述剥离开始位置中的所述剥离刀尖与所述接合表面对齐,并且进入所述接合表面之间。在带式馈送器中的本发明的一种带安装方法,所述带式馈送器通过节距发送在部件容纳凹陷部分中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来向传送头的拾取位置依序供应所述电子部件,所述带式馈送器包括主体部分,其具有带路径,所述带路径引导所述载带,所述载带包括其中形成所述部件容纳凹陷部分的基带和通过覆盖所述凹陷部分而附接在所述基带的上表面上的盖带;带发送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中,并且当链轮齿的发送销与在所述基带中设置的发送孔接合时通过使得所述链轮齿间歇地旋转而以预定节距来节距发送所述载带;以及,引导部分,其在所述主体部分的包括所述拾取位置的预定范围中引导由所述带发送机构发送的所述载带,并且被形成为可附接到所述主体部分并且可从所述主体部分拆下,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包括下部构件,所述下部构件引导所述载带的下侧,并且具有附接和拆卸机构,用于向所述主体部分附接和从所述主体部分拆下;上部构件,其在宽度方向上弓I导所述载带,并且通过使用弓I导表面将所述载带从上按下来引导所述载带的上表面;打开和关闭机构,其相对于所述下部构件打开和关闭所述上部构件;下引导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中,并且当在通过所述打开和关闭机构从所述下部构件打开所述上部构件后向所述上部构件安装所述载带时从下引导所述载带;以及,剥离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的所述引导表面处,并且使得通过在所述载带的所述节距发送中在所述基带和所述盖带的所述接合表面之间插入来在至少包括所述凹陷部分的剥离对象范围中剥离接合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带安装方法向所述带式馈送器安装所述载带,并且在在从所述主体部分拆下所述引导部分后向所述引导部分内引入所述载带的带引入步骤中,当向所述上部构件安装所述载带时,在剥离开始位置,与所述下引导构件一起上推要安装的所述载带,以使得在所述剥离开始位置中的剥离刀尖与所述接合表面对齐,并且进入所述接合表面之间,其中,在所述剥离开始位置,在所述节距发送方向上在所述剥离构件的上游端处设置的锐利形状的所述剥离刀尖开始剥离所述接合表面。本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在通过使得剥离构件在基带和盖带的接合表面之间插入来在载带的节距发送中剥离接合表面的结构中,在其中在所述剥离构件的上游端处设置的锐利形状的所述剥离刀尖开始剥离所述接合表面的所述剥离开始位置,包括所述上推单元,所述上推单元从下侧上推从下引导所述载带的所述下引导构件,并且当安装了所述载带时,所述上推单元将所述载带与所述下引导构件一起上推,以使得在所述剥离开始位置中的所述剥离刀尖与所述接合表面对齐,并且进入所述接合表面之间。由此,便利了在载带安装操作中的对齐,并且可以改善操作性和操作效率。



图I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装置的顶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装置的部分截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带式馈送器的结构的说明图。图4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带式馈送器的透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安装到带式馈送器的引导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 (a)和6 (b)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安装到带式馈送器的引导部分的功能的说明图。图7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安装到带式馈送器的引导部分的功能的说明图。图8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安装到带式馈送器的引导部分的功能的说明图。图9 (a)和9 (b)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安装到带式馈送器的引导部分的上部构件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0 (a)和10 (b)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装配到带式馈送器的引导部分的带剥离机构的剥离构件的形状的说明图。图11 (a)至11 (C)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装配到带式馈送器的引导部分的带剥离机构的布置的说明图。图12 (a)至12 (d)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在带式馈送器中的带剥离行为的说明图。图13 (a)至13 (e)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在带式馈送器中的带剥离行为的说明图。图14 (a)和14 (b)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在带式馈送器的带剥离机构中的上推单元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明图,该上推单元将载带与下引导构件一起上推。图15 (a)和15 (b)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在带式馈送器的带剥离机构中的上推单元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明图,该上推单元将载带与下引导构件一起上推。图16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在带式馈送器的带剥离机构中的上推单元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明图,该上推单元将载带与下引导构件一起上推。图17 (a)至17 (c)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在带式馈送器中的带安装方法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18 (a)至18 (b)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在带式馈送器中的带安装方法的步骤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参考图I和2描述在基板上安装电子部件的部件安装装置I的结构。部件安装装置I具有在基板上安装诸如半导体芯片的电子部件的功能,并且图2部分地示出了在图I中的AA截面。在图I中,在X方向(基板传送方向)上在基座Ia的中心布置了基板传送结构2。基板传送结构2传送从上游输入的基板3,并且在被设置来执行部件安装操作的安装阶段定位基板3。在基板传送结构2的两侧均布置部件供应部分4,并且,在每一个部件供应部分4中并行地设置多个带式馈送器5。带式馈送器5通过节距发送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来向下述的传送头的吸嘴的拾取位置供应电子部件。Y轴工作台6A和6B被布置在基座Ia的上表面的两端处,并且在Y轴工作台6A和 6B上建立两个X轴工作台7A和7B。通过驱动Y轴工作台6A,X轴工作台7A在Y方向上水平地移动,并且通过驱动Y轴工作台6B,X轴工作台7B在Y轴上水平地移动。分别与传送头8 一体地移动的基板识别相机9被安装到X轴工作台7A和7B。通过分别组合和驱动Y轴工作台6A、X轴工作台7A、Y轴工作台6B和X轴工作台7B,传送头8水平地移动,使用吸嘴8a (参见图2)从部件供应部分4拾取电子部件,并且安装在被基板传送结构2定位的基板3上。Y轴工作台6A、X轴工作台7A、Y轴工作台6B和X轴工作台7B变为移动传送头8的头移动结构。在基板3上方与传送头8 —起移动的基板识别相机9将基板3成像并识别基板3。而且,在从部件供应部分4至基板传送结构2的路径上布置部件识别相机10。当从部件供应部分4取出电子部件的传送头8移动到由安装阶段定位的基板3时,当由吸嘴8a保持的电子部件在部件识别相机10上方在X方向上移动时部件识别相机10将由吸嘴8a保持的电子部件成像。当识别装置(在附图中未示出)识别上面的成像结果时,识别由吸嘴8a保持的电子部件的位置,并且识别该电子部件的类型。嘴保持部分11以预定姿态容纳多个类型的吸嘴8a,并且当传送头8进入嘴保持部分11并且执行交换行为时根据在传送头8中要安装的电子部件的类型来执行嘴交换。描述部件供应部分4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在部件供应部分4中设置馈送器基座4a以安装多个带式馈送器5。带式馈送器5被馈送器安装滑架12布置在部件供应部分4中,并且滑架12具有卷盘保持部分13,用于保持用于以缠绕状态容纳载带15的带卷盘14。卷盘保持部分13包括用于可旋转地保持带卷盘14的保持辊,并且通过旋转在部件供应部分4中布置的带卷盘14,可以拉出载带15。接下来,参考图3来描述带式馈送器5的结构和功能。如图3中所示,带式馈送器5包括主体部分5a和安装部分5b,安装部分5b从主体部分5a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当通过使得主体部分5a的下表面沿着馈送器基座4a来安装带式馈送器5时,在安装部分5b中设置的连接器5c与馈送器底座4a适配。由此,在带式馈送器5被固定和安装到部件供应部分4的同时,带式馈送器5电连接到部件安装装置I的控制装置21。在主体部分5a内从主体部分5a的后端向主体部分5a的前端连续地设置引导从带卷盘14拉出并且被带入主体部分5a内的载带15的带路径5d。载带15具有如下结构在形成带主体的基带15a中,以预定节距设置作为用于容纳和保持电子部件16的部件容纳凹陷部分的部件容器15b和用于节距发送载带15的发送孔15d。在部件容器15b的下侧处形成从基带15a向下突出的凸起部分15c。盖带15e通过覆盖部件容器15b而附接在基带15a的上表面上,以防止电子部件16从部件容器15b掉出。在主体部分5a中内置了用于节距发送载带15的带发送部分17。带发送部分17包括发送电机19,其可旋转地驱动在带路径5d的前端设置的链轮齿20 ;以及,馈送器控制部分18,其控制发送电机19。当向馈送器底座4a安装带式馈送器5时,馈送器控制部分18连接到控制装置21。在链轮齿20上以预定的节距设置了与发送孔15d适配的发送销20a (参见图8)。当这些发送销与发送孔15d接合时,通过驱动发送电机19以使得链轮齿20通过耦合到旋转轴19a的锥齿轮25而间歇地旋转,向下游侧(在图3中的左侧)节距发送载带15。链轮齿20和发送电机19形成带发送机构,该带发送机构通过下述方式以预定节距来节距发送 载带15 :当在主体部分5a处设置的链轮齿20的发送销20a与发送孔15d接合时使得链轮齿20间歇地旋转。链轮齿20的前侧变为拾取位置,其中,在部件容器15b中的电子部件16被传送头8的吸嘴8a吸住和取出,由上述的带发送机构沿着带路径5d发送的载带15被下述的引导部分30在包括上面的拾取位置的预定范围内引导,该范围即用于将载带15向吸嘴8a的拾取位置引导并且使得发送孔15d适当地与发送销20a接合所需的范围。对于附接在基带15a上的盖带15e,在引导部分30中包含的带剥离机构部分地剥离与基带15a的接合表面,使得暴露在部件容器15b中的电子部件16。如图4中所示,在主体部分5a中的前端的预定范围(在带发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成为引导安装部分22,引导部分30附接到该引导安装部分22并且从其拆下。引导部分30包括下部构件31和上部构件32。通过将下部构件31具有的下游安装部分31a和上游安装部分31b分别接合和固定到下游适配部分23和上游锁定部分24,引导部分30被安装到引导安装部分22,并且通过相反地执行上面的操作,从引导安装部分22拆下引导部分30。接下来,将参考图5至8来描述形成引导部分30的部件和这些部件的功能。如图5中所示,引导部分30包括下部构件31和上部构件32。如在A-A截面中所示,下部构件31具有如下结构在形成下部构件31的主体的纵向形状的矩形截面构件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凹槽31g,并且下部构件31具有使用在凹槽31g的两侧处的带支撑部分31e和31f来从下侧支撑载带15的功能。当在下部构件31上承载载带15时,在凹槽31g中适配凸起部分15c,在其中形成发送孔15d的范围中通过带支撑部分31e来支撑发送孔15d,并且通过带支撑部分31f来支撑基带15a的相对端,使得引导带的发送。在没有凸起部分15c的平基板形状的纸带的情况下,载带15也被带支撑部分31e和31f支撑。下游安装部分31a在下部构件31的下游端(在图5中的左侧)处向下延伸,并且,在下游安装部分31a的下端处设置嵌入部分31c,并且嵌入部分31c具有与下游适配部分
23的嵌入凹陷部分23a (参见图8)适配的形状。上游安装部分31b在下部构件31的上游侧(在图5中的右侧)延伸。锁定部分31d被设置在下部构件31的前端处,并且具有与上游锁定部分24的锁定构件24a可锁定的形状。当向带式馈送器5的引导安装部分22安装引导部分30时,在嵌入部分31c与下游适配部分23的嵌入凹陷部分23a适配后,通过锁定构件24a来锁定锁定部分31d。当从带式馈送器5的引导安装部分22取下引导部分30时,在释放锁定部分31d与锁定构件24a的锁定后,嵌入部分31c从嵌入凹陷部分23a拆下。因此,下部构件31具有的嵌入部分31c和锁定部分31d形成用于附接和拆卸下部构件31的附接和拆卸机构。即,在本实施例中的引导部分30的结构中,下部构件31 具有引导载带15的下侧的功能,并且具有设置了用于附接和拆卸的附接和拆卸机构的结构。描述上部构件32的形状。如在图5中的B-B截面所示,上部构件32的主要部分是纵向构件,该纵向构件具有向下打开的矩形框形状截面,即,其中侧部分32b从水平上部部分32a的两个侧端向下延伸的截面。上部部分32a的背面是用于引导载带15的上表面的引导表面32s。上部构件32的下游端具有通过向下延伸侧部分32b而形成的枢轴支撑板32c ;通过向下弯曲上部部分32a而形成并且覆盖枢轴支撑板32c的上部的上盖部分32d。枢轴支撑板32c具有枢轴孔32e,并且当上部构件32耦合到下部构件31时,与下游安装部分31a具有的枢轴支撑孔31h适配的枢轴支撑销33被插过枢轴孔32e,使得上部构件32被枢轴支撑销33可绕轴旋转地支撑。由此,上部构件32以自由打开/关闭的方式耦合到下部构件31。S卩,下游安装部分31a具有的枢轴支撑孔31h、枢轴支撑板32c具有的枢轴孔32e和枢轴支撑销33成为打开和关闭机构,用于相对于下部构件31打开和关闭上部构件32。即,该打开和关闭机构通过下述方式来相对于下部构件31打开和关闭上部构件32 :使得上部构件32围绕在下部构件31中的在带发送方向上的下游设置的枢轴点(在枢轴支撑孔31h中适配的枢轴支撑销33)旋转。在上部构件32的几乎全长范围中在上部构件32中布置下引导构件40。下引导构件40的一端通过固定构件32 j被固定到屈曲部分32f,并且,下引导构件40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构件32k被固定到枢轴支撑板32c。下引导构件40位于在B-B截面中的上部部分32a下方,并且对应于在下部构件31中的凹槽31g的位置。下引导构件40是诸如叶片弹簧的弹性板构件,并且具有当在通过上述的打开和关闭构件从下部构件31打开上部构件32后向上部构件32安装载带15时从下引导载带15的功能。当相对于下部构件31关闭上部构件32时,即,当上部构件32围绕枢轴支撑销33旋转并且覆盖下部构件31的上部(参见图6 (a))时,上部构件32的侧部分32b位于带支撑部分31e和31f旁边,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引导载带15,并且作为上部部分32a的背表面的引导表面32s位于通过下部构件31发送的载带15的上表面上,并且从上向下支承载带15使得引导上表面(参见图6 (b)的C-C截面)。将,上部构件32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引导载带15的功能和通过使用引导表面32s从上向下支承载带15来引导载带15的上表面的功能。在上部构件32的上游,侧部分32b变为延伸和向下弯曲的屈曲部分32f,并且在两个屈曲部分32f之间的空间形成带插入开口 32g,带插入开口 32g被设置来在上游打开并且向内部引导载带15。当在引导部分30处设置载带15时,载带15的前端从带插入开口 32g插入,并且载带15被在上部构件32内设置的下引导构件40引导,并且被引导到在上部构件32中的下游。即,在上部构件32中的带发送方向的上游处设置带插入开口 32g,并且带插入开口 32g成为带引入部分,其向上部构件32内引入载带15。
而且,屈曲部分32f的下端具有用于锁定的锁定销32i,并且当将上部构件32向下部构件31关闭时,屈曲部分32f适配于在上游安装部分31b的下游处设置的锁定凹陷部分31k内。通过压缩弹簧构件35水平地在下游偏置的销状的锁定构件34通过在锁定凹陷部分31k中突出而被安装到上游安装部分31b,并且当将上部构件32向下部构件31关闭时,通过使用锁定构件34锁定锁定销32i来固定上部构件32的位置。上部构件32的上游端具有握环32h,并且操作员在上部构件3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时抓着握环32h以执行下推和上拉的操作。当引导部分30被安装到引导安装部分22时,在与链轮齿20干扰的范围内在带支撑部分31e中设置与链轮齿20形状对应的释放部分31i,并且,在带支撑部分31e中设置切口部分31 j,以包含下述的定位机构。通过部分地切割带支撑部分31e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来形成切口部分31 j,并且,在其中容纳对齐构件36的范围中设置切口部分31 j,对齐构件36是细长构件,其一端向上弯折以成为销安装部分36a。对齐构件36被枢轴支撑销38在下部构件31中可绕轴旋转地支撑,并且枢轴支撑销38的一端被支撑支架39支撑,支撑支架39 被固定到带支撑部分31e的侧表面。在除了图5的附图中,省略了支撑支架39的图示。在销安装部分36a的上表面上,在与在载带15中的发送孔15d之间的节距对应的间隔中设置一对对齐销37,并且,可以通过切口部分31 j在带支撑部分31e的上表面上暴露对齐销37。接下来,参考图6 (a)、6 (b)和7来描述当上部构件32向下部构件31关闭时的引导部分30的形状和部分的功能。图6 (a)示出上部构件32通过围绕枢轴支撑销33旋转而相对于下部构件31处于闭合状态。此时,通过使用锁定构件34锁定在屈曲部分32f中设置的锁定销32i来固定上部构件32。在该状态中,通过偏置单元(在附图中未示出)来在围绕枢轴支撑销38的逆时针方向(箭头a)上偏置对齐构件36,并且对齐销37在带支撑部分31e的上表面上通过切口部分31 j突出。由此,当引导部分30从引导安装部分22拆下时,总是在固定位置的对齐销37被适配于在上部构件32中引导并且在上部构件32和下部构件31之间保持的载带15的发送孔15d中,并且确定在带发送方向上的引导部分30和载带15的相对位置。在此,当确定对齐销37的位置时,将载带15的发送孔15d设置在其中链轮齿20的发送销20a被确定地接合的位置处。因此,通过在通过对齐销37定位载带15后将引导部分30安装和固定到引导安装部分22,将载带15设置在其中链轮齿20的发送销20a与发送孔15d接合的位置,而没有其他位置调整操作。图6 (b)示出在图6 Ca)中所示的条件下从下面向销安装部分36a的相对端36b施加用于释放适配的外力F。即,使用该外力F,在相对于偏置力的顺时针方向上围绕枢轴支撑销38旋转对齐构件36,并且,销安装部分36a随着对齐销37 (箭头b)降低,并且从带支撑部分3Ie的上表面退出。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引导安装部分22中,在对应于与销安装部分36a相对的端部36b的位置处布置叶片弹簧构件26 (参见图8)。由此,当向引导安装部分22安装引导部分30时,叶片弹簧构件26向对齐构件36施加向上的外力(参见图6(b)),并且对齐销37从载带15的发送孔15d离开。因此,载带15的节距发送不被对齐销37阻碍。在上述的结构中,被枢轴支撑销38可绕轴旋转地支撑的对齐构件36和在销安装部分36a处设置的对齐销37形成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通过使得对齐销37接合在引导部分30中的载带15的发送孔15d中而在带发送方向上定位载带15和引导部分30的相对位置。该定位机构通过在本实施例中在下部构件31中设置对齐销37而形成,并且成为下述结构该结构包括适配释放机构,以使得当下部构件31被安装到引导安装部分22时对齐销37从发送孔15d分离。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结构示例,其中,通过作为适配释放机构的叶片弹簧构件26来在对齐构件36上施加绕轴旋转力,但是可以将诸如压缩弹簧的其他机构用作用于使得对齐构件36移动使得销安装部分36a降低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其中在下部构件31中设置定位机构的结构示例,但是可以在上部构件32中设置定位结构,只要该结构具有用于定位在带发送方向上的载带15和引导部分30的相对位置的功能。图7示出通过上拉握环32h (箭头c)而使得上部构件32围绕枢轴支撑销33旋转来打开引导部分30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执行新的载带15的设置。在这个状态中,对齐销37在带支撑部分31e的上表面上通过切口部分31 j突出,并且这个状态是可以对齐载带15的状态。当通过关闭上部构件32来将对齐销37适配在发送孔15d时,被引导到上部构件32 内的载带15被相对于引导部分30定位于带发送方向上。图8示出当以该方式关闭下部构件31和上部构件32时将引导部分30安装到引导安装部分22的行为。在该安装操作中,当下游安装部分31a与下游适配部分23对齐并且将上游安装部分31b与上游锁定部分对齐时,首先,下游安装部分31a降低(箭头e),使得嵌入部分31c与嵌入凹陷部分23a适配,然后,上游安装部分31b降低(箭头d)使得通过锁定构件24a来锁定锁定部分31d。此时,期望更精确地定位下游安装部分31a和上游安装部分31b的对齐销被设置在下游适配部分23和上游锁定部分24,并且与在下游安装部分31a和上游安装部分31b中设置的适配孔适配。因此,在该状态中,引导安装部分22具有的叶片弹簧构件26从下面抵靠对齐构件36的相对端36b,使得向相对端36b施加用于释放对齐销37的适配的外力,并且因此,从带支撑部分31e的上表面撤出对齐销37。接下来,将参考图9 (a)至11 (C)来描述在引导部分30的上部构件32中设置的盖带剥离机构50的结构。图9 (a)示出上部构件32的顶视图,并且上部部分32a具有第一开口 41和第二开口 42。第一开口 41包括部件取出开口 41a,其中,在载带15上保持的电子部件16被吸嘴8a拾取;销释放开口 41b,用于避免链轮齿20的发送销20a对于上部部分32a的干扰;以及,带释放开口 41c,用于防止盖带15e在下述的带剥离时被部件取出开口 41a捕获。第二开口 42被用作识别开口,以当通过下述的盖带剥离机构50从载带15剥离盖带15e时可视地识别剥离状态。如图9 (b)中所示,盖带剥离机构50被设置于作为上部构件32的上部部分32a的背表面的引导表面32s处。盖带剥离机构50具有从其中从载带15的基带15a提供部件容器15b的一侧剥离盖带15e的功能,以使得在部件容器15b中的电子部件16暴露(参见图13(e))。S卩,盖带剥离机构50通过在载带15的节距发送中在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面之间插入来从在至少包括部件容器15b (参见图13 Ce))的剥离对象范围R中的一侧剥离接合表面,并且包括下述的第一剥离构件51和第二剥离构件52。如在下述的移动说明中详细描述,盖带剥离机构50通过下述方式使得在拾取位置中的盖带15e向基带15a折叠为平面形状使得第一剥离构件51和第二剥离构件52从基带15a剥离的盖带15e的一侧向另一侧弯曲,并且在将载带15向拾取位置引导的处理中将弯曲的盖带15e从下侧向上部构件32的引导表面32s按压。当从带插入开口 32g导入的载带15到达盖带剥离机构50的上游端处时,开始带剥离,但是为了此时使得在盖带剥离机构50的前端设置的剥离刀尖51f 确定地进入在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之间,在与侧部分32b中的剥离刀尖51f的附近等同的预定范围中设置切口部分321。切口部分321被设置来用于使得从带插入开口 32g插入的载带15的接合表面通过下引导构件40确定地与盖带剥离机构50对齐的操作。即,使用切口部分321,可以使用操作员的手指的上推移动或通过在上部构件32中布置的机械上推机构来抬起下引导构件40。如图10 Ca)和10 (b)中所示,通过下述方式来形成盖带剥离机构50 :将由金属杆制成的第二剥离构件52覆盖在从金属板制成的第一剥离构件51的上表面上。第一剥离构件51是在中间具有折叠部分KL的细长形状的板构件,并且包括在折叠部分KL的下游处的水平部分51a和在折叠部分KL的上游处的斜坡部分51c。水平部分51a具有部件取出部分51b,从其中,取出电子部件16。在斜坡部分51c的上游侧端和前端设置分别被边缘切割 为锥形形状的侧刀尖51d和前刀尖51e,并且,侧刀尖51d和前刀尖51e的交点变为锐利形状的剥离刀尖51f。如下所述,在带剥离处理中,剥离刀尖51进入到在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面之间。第二剥离构件52是杆状构件,其具有与第一剥离构件51的斜坡部分51c的上表面对应的基座形状。如在D-D截面中所示,第二剥离构件52的侧表面具有锥形的凹圆锥表面52c,诸如其曲率半径向下游逐渐减小的内圆锥表面。第二剥离构件52的上表面具有定位孔52a和用于附接到上部构件32的附接螺孔52b。凹圆锥表面52c作为弯曲工作表面,以当被剥离刀尖51f剥离并且被带发送到下游的盖带15e抵靠凹圆锥表面52c时使得盖带15e向折叠方向弯曲。通过下述方式来形成盖带剥离机构50 :使得第二剥离构件52的下表面抵靠第一剥离构件51的斜坡部分51c,并且使用诸如钎焊的结合方法来粘结第一剥离构件和第二剥离构件。在该状态中,水平部分51a具有与第二剥离构件52的上表面相同的表面,并且前刀尖51e和剥离刀尖51f从第二剥离构件51的前端向上游突出,并且侧刀尖51d从第二剥离构件52侧面突出。当盖带剥离构件50被安装到上部构件32时,通过将定位孔52a和附接螺孔52b与上部构件32对齐并且经由上部部分32a通过螺纹将固定螺栓接合到附接螺孔52b,将盖带剥离机构50固定和安装到上部构件32。在该状态中,如图11 (a)中所示,部件取出部分51b对应于上部部分32a的部件取出开口 41a,并且剥离刀尖51f位于第二开口 42之下。因此,在图11 (b)中所示的上部构件32向下部构件31关闭的安装状态中,盖带剥离机构50的剥离刀尖51f位于下部构件31的凹槽31g之上,如图11 (c)中所示。由此,盖带剥离机构50在载带15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对齐销37附近,对齐销37被设置在作为载带15的定位机构的销安装部分36a处,并且,定位机构和盖带剥离机构50被布置在非干扰位置处,在该非干扰位置处,定位机构和盖带剥离机构50不相互干扰。通过布置盖带剥离机构50和定位机构,防止引导部分30的纵向尺寸增大,并且紧凑的引导部分30变得可行。接下来,参考图12 (a)至12 (d)和13 (a)至13 (e)来描述使用盖带剥离机构50的盖带15e的带剥离处理。图12 (a)示出在其中打开上部构件32的引导部分30中(参考图7),从带插入开口 32g插入的载带15的前端到达盖带剥离机构50的剥离刀尖51f,并且可以从第二开口 42被看到。在该状态中,载带15被下引导构件40从下面抬起,并且如图13 (a)中所示,剥离刀尖51f进入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之间,并且由此开始带剥离。S卩,如图12 (b)中所示,当载带15被带发送到下游侧(箭头f)时,在剥离刀尖51f的两侧形成的侧刀尖51d和前刀尖51e插入在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之间,并且盖带剥离机构50和载带15相对于彼此移动。由 此,如图13 (b)中所示,盖带15e从其中在基带15a中设置部件容器15b的一侧(在图13 (b)中的右侧)剥离。被剥离并且部分地变为从基带15a直立状态的盖带15e抵靠凹圆锥表面52c,并且利用凹圆锥表面52c的弯曲工作被弯曲到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在图13 (b)中,为左侧),因此,如图12 (c)中所示,通过进一步带发送载带15 (箭头g),盖带15e的剥离范围沿着侧刀尖51e的刀范围扩大。同时,如图13 (c)中所示,当载带15被上推并且被下引导构件40沿着第一剥离构件51的斜下表面抬起时,抬起基带15a。当使用该抬起剥离的盖带15e沿着锥形形状的凹圆锥表面52c并且被上推时,剥离的盖带15e的弯曲程度增大。如图12 (d)中所示,进一步带发送载带15 (箭头h),并且当要吸住的电子部件16到达与拾取位置对应的部件取出开口 41a时,载带15变得与上部部分32a的引导表面32s相邻,由此,如图13 (d)中所示,从其弯曲程度逐渐地增大的盖带15e被从下侧向引导表面32a按压,并且被向基带15a折叠为平面形状。在该状态中,如图13 (e)中所示,在被设置为包括部件容器15b的剥离对象范围R中完全地剥离盖带15e,并且,在上侧暴露到达在部件取出开口 41a中的部件取出部分51b的位置的电子部件16。当吸嘴8a (参见图3)对于以这种方式暴露的电子部件16执行拾取行为时,电子部件16被真空吸住和取出。在这个拾取位置中,因为盖带15e被折叠为平面形状,所以与其中当剥离的盖带15e在直立状态中时执行拾取行为的现有技术作比较,有可能将拾取行为所需的吸嘴8a的上和下冲程设置得较小。由此,可以防止随着上和下冲程的增大的缺陷,诸如,因为嘴安装精度和因为当嘴上和下移动时产生的水平位置偏离导致的部件吸住精度的降低。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引导部分30中设置的盖带剥离机构50具有下述结构该结构具有第一剥离构件51和第二剥离构件52,该第一剥离构件51和第二剥离构件52通过在载带15的节距发送中在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之间插入来在至少包括凹陷部分的剥离对象范围R中从一侧剥离接合表面。在通过第一剥离构件51和第二剥离构件52从基带15a剥离的盖带15e以其一侧向另一侧弯曲的同时,在将载带15向与拾取位置对应的部件取出开口 41a引导的过程中,通过从下侧向上部构件32的引导表面32s按压弯曲的盖带15e,在拾取位置中的盖带15e被向基带15a折叠为平面形状。即,形成盖带剥离机构50的第一剥离构件51和第二剥离构件52具有以锐利形状在带发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处设置并且在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之间进入的剥离刀尖51f ;以及,向拾取位置逐渐变细的凹圆锥表面52c,其作为弯曲工作表面,被剥离刀尖51f剥离并且被节距发送到下游的盖带15e抵靠该弯曲工作表面,使得盖带15e被弯曲到折叠方向。
在这个带剥离中,因为如上所述的盖带剥离机构50位于在载带15的宽度方向上的、包括销安装部分36a和对齐销37的载带15的定位机构附近,所以当从基带15a剥离盖带15e时,载带15被定位机构水平地定位。即,其位置趋向于在剥离盖带15e后变得不稳定的基带15a可以被对齐销37确定地固定,并且可以容易地将载带15与引导部分30精确地对齐。接下来,参考图14 (a)、14 (b)、15 (a)和15 (b),描述上推单元,该上推单元在剥离开始位置从下侧上推下引导构件40,在该剥离开始位置,当在盖带剥离机构的前端处的剥离刀尖51f进入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之间时开始剥离。在本实施例中的引导部分30中的带剥离中,重要的是,确保当载带15到达盖带剥离机构50时使得剥离刀尖51f进入接合表面之间进入。在此,在剥离开始位置处包括从下侧上推下引导构件40的上推单元,该下引导构件40从下侧引导载带15,在剥离开始位置,剥离刀尖51f 开始剥离接合表面,g卩,剥离开始位置是其中从带插入开口 32g插入的载带15的前端到达剥离刀尖51f的位置。S卩,当向上部构件32安装载带15时,上推单元将作为安装对象的载带15与下引 导构件40引起上推,以使得接合表面在剥离开始位置与剥离刀尖51f的高度适当地对齐,并且使得剥离刀尖51f确定地在接合表面之间进入。此时,载带15的上表面被从下向以与剥离刀尖51f的预定间隔在上游处设置的按压构件43按压,并且,在其中按压构件43抵靠的范围中禁止盖带15e从基带15a剥离。由此,防止了因为剥离盖带15e和打开部件容器15b导致的电子部件16的掉落。即,按压构件43作为剥离防止机构,其通过从上侧向下按压盖带15e来禁止盖带15e从还没有到达盖带剥离机构50的基带15a剥离。操作员可以通过上部构件32具有的第二开口 42可视地识别剥离刀尖51f和载带15的对齐。即,在作为剥离防止机构的按压构件43和在上部构件32中的盖带剥离机构50之间形成的第二开口 42作为识别开口,使用它,通过部分地去除上部构件32的上表面来可视地识别使用该盖带剥离机构进行的盖带的剥离状态。首先,参考图14 (a)和14 (b),描述使用在屈曲部分32f处布置的手操作的杆构件44 (杆构件)上推下引导构件40的结构。在图14 (a)中,在屈曲部分32f中,具有分别向上游和下游延伸的邻接端44b和操作端44c的杆构件44被围绕在中心部分设置的枢轴支撑销44a周围可旋转地可绕轴旋转地支撑。邻接端44b被延伸到切口部分321内,并且在接近其中可以从下上推下引导构件40的第二开口 42并且在其下的位置。操作端44c从屈曲部分32f向上游延伸,并且处于操作员可以执行下推操作的位置处。图14 (b)示出了将载带15通过带插入开口 32g安装到上部构件32的状态。此时,操作员在载带15的前端到达剥离刀尖51f (箭头i)前执行下推操作端44c的操作。由此,邻接端44b升起(箭头j ),抵靠下引导构件40,并且将载带15与凸起部分15c —起抬起。由此,载带15的上表面通过被按压顶着按压构件43的下表面而在高度上被定位,并且在这个状态中,向下游发送载带15,使得盖带剥离机构50的剥离刀尖51f适当地进入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之间。并且开始正常的剥离。即,在图14 (a)和14 (b)中所示的示例中,在上部构件32的屈曲部分32f中支撑上推单元,并且上推单元被形成使得当操作员操作所设置的杆构件44 (杆构件)的操作端44c (另一端)使得邻接端44b (—端)抵靠下引导构件40的下表面时从下侧上推下引导构件40。
接下来,参考图15 (a)和15 (b),描述下述示例其中,操作员执行通过使用手指来抬起下引导构件40的操作。在此,通过上部构件32具有的切口部分321,可以使用手指来触及下引导构件40。图15 (a)示出将载带15通过插入带插入开口 32g而安装到上部构件32的状态。此时,因为凸起部分15c的形状的厚度,下引导构件40可能未适当地抬起和引导凸起部分15c,并且有可能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可能未适当地与剥离刀尖51f对齐。在这样的情况下,操作员通过如图15(b)中所示的第二开口 42观看,使得手指45进入切口部分321,使用手指45抬起下引导构件40。并且向下游带发送载带15。由此,载带15的上表面通过被按压顶着按压构件43的下表面而在高度上被定位,并且在这种状态中,载带15被发送到下游,使得盖带剥离机构50的剥离刀尖51f适当地进入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之间,并且开始正常的剥离。即,在图15 (a)和15 (b)中所示的示例中,上推单元被形成使得操作员使用手指45从下侧通过在上部构件32中设置的切口部分321 上推下引导构件40,使得操作员的手指45可以触及在上部构件中的下引导构件40。除了在图14 (a)和14 (b)与图15 (a)和15 (b)中所示的那些的结构也是可能的,只要实现相同的功能。例如,图16示出卷盘保管单元140,卷盘保管单元140将多个带卷盘14集体地保管,引导部分30预先被安装到每一个带卷盘14内。卷盘保管单元具有通过平行和同轴地布置而保管多个带卷盘14的功能,并且具有通过使得下部构件31适配在带卷盘14的卷盘侧板14a中来根据带卷盘14而容纳和保管引导部分30的结构。在盒状容器141中布置多个带卷盘14,并且在盒状容器141的两个侧面部分的上部上横向地建立按压杆142。当在这种状态中向上部构件32安装载带15时,上部构件32从按压杆142的上部降低,并且按压杆142位于切口部分321中。通过逐渐地下推上部构件32,下引导构件40抵靠按压杆142,并且相对于上部构件32上推下引导构件40。由此,载带15与盖带剥离机构50在高度方向上对齐,并且获得与在图14 (a)和14 (b)与图15 (a)和15 (b)中所示的示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接下来,参考图17 (a)和17 (b)与图18 (a)和18 (b),描述向带式馈送器5内安装新的载带15的带安装方法。首先,当从主体部分5a拆下引导部分30时,将载带15从带插入开32g引入上部构件32内(带引入步骤)。如图17 (a)中所示,当通过下述方式打开引导部分30时执行这个操作从锁定凹陷部分31k拉出屈曲部分32f,并且使得上部构件32相对于下部构件31绕轴旋转(箭头m)。在带引入步骤中,当向上部构件32安装载带15时,通过在剥离开始位置将要安装的载带15与下引导构件40 —起从下侧上推,在剥离开始位置处的剥离刀尖51f对齐并且被使得在接合表面之间进入,在该剥离开始位置处,具有锐利形状的、在节距发送方向上在第一剥离构件51的上游端设置的剥离刀尖51f开始剥离接合表面。使用在图14 (a)和14(b)与图15 Ca)和15 (b)中所示的方法的任何一种来执行下引导构件40的上推。其后,通过从剥离开始位置向下游发送载带15,盖带剥离机构50执行带剥离。即,当向上部构件32内引入载带15时,如图13 (c)至13 (e)中所示,当被第一剥离构件51从基带15a剥离的盖带15e以部件容器15b的一侧向另一侧弯曲时,在向被设置来对应于拾取位置的部件取出开41a引导载带15的过程中,通过从下侧向上部构件32的引导表面32s按压弯曲的盖带15e,在拾取位置中的盖带15e向基带15a折叠为平面形状。在带剥离中,通过使用在盖带剥离机构50的上游处设置的按压构件43从上按压载带15来禁止盖带15e从还没有到达盖带剥离机构50的基带15a剥离。因此,防止了缺陷,诸如在部件容器15b中的电子部件16在直立姿态中的部件站立或电子部件16从在打开状态中的部件容器15b掉出的部件掉落。在带引入步骤后的过程中,操作员从作为识别开口的第二开42可视地识别使用盖带剥离机构50的盖带15e的剥离状态,通过部分地去除在盖带剥离机构50和按压构件43之间的上部构件3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来提供该识别开口。由此,通过监控诸如剥离异常的故障的出现来防止缺陷。然后,通过使得对齐销37适配在引入载带15的发送孔15d中,载带15和引导部分30在带发送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对齐(对齐步骤)。S卩,如图17 (b)中所示,调整载带15的位置,使得发送孔15d的位置对应于对齐销37,并且通过将上部构件32向下部构件31关闭,在发送孔15d中适配对齐销37。
然后,如图17 (C)中所示,向下部构件31关闭上部构件32。此时,因为如图11
(a)至11(c)所示布置包括对齐销37和销安装部分36的定位机构和盖带剥离机构50,上部构件32可以与下部构件31整合,而不使得定位机构和盖带剥离机构50相互干扰。由此,在处于上部下部整合条件中的引导部分30中,当在盖带剥离机构50剥离盖带15e的前部后完成馈送操作时,通过在带发送方向上适当地定位来设置新的载带15。在该状态中执行载带15的安装。S卩,如图18 (a)中所示,在载带15被安装到的引导部分30与引导安装部分22对齐后,安装和固定引导部分30 (引导部分固定步骤)。在引导部分固定步骤中,如图8中所示,当下游安装部分31a与下游适配部分23对齐并且上游安装部分31b与上游锁定部分对齐时,首先,下游安装部分31a降低(箭头O),然后,上游安装部分31b降低(箭头η)。图18
(b)示出以这种方式来完成引导部分固定步骤的状态。即,通过使得嵌入部分31c适配于在下游适配部分23中的嵌入凹陷部分23a中,并且使用在上游锁定部分24中的锁定构件24a锁定锁定部分31d,引导部分30被固定到引导安装部分22。由此,叶片弹簧构件26抵靠销安装部分36a,并且对齐销37被向下退出并且与载带15的发送孔15d分离,使得释放定位,并且可以执行载带15的带发送。同时,在链轮齿20中的发送销20a与载带15的发送孔15d接合,并且可以执行载带15的节距发送。如上所述,在通过使得第一剥离构件51和第二剥离构件52插入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之间来在载带15的节距发送中剥离接合表面的结构中,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带式馈送器5包括上推单元,上推单元将从下引导载带15的下引导构件在剥离开始位置从下侧上推,在该剥离开始位置,以锐利形状在第一剥离构件51的前端设置的剥离刀尖51f开始剥离接合表面,并且当安装载带15时,通过上推单元将载带15与下引导构件40 —起上推以使得在剥离开始位置处的剥离刀尖51f与接合表面对齐,并且进入接合表面之间进入。由此,便于在载带安装操作中的对齐,并且可以改善操作性和操作效率。虽然参考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显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正。本申请基于在2011年I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o. 2011-012605),其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在此。
工业上的适用本发明的带式馈送器和在带式馈送器中的带安装方法具有使得在载带安装操作中的对齐容易并且改善操作性和操作效率的效果,并且在其中电子部件被从带式馈送器取出并且被安装在板上的部件安装领域中有益。符号的描述I部件安装装置3基板4部件供应部分
5带式馈送器5a主体部分5d带路径8传送头15 载带15b 部件容器15d 发送孔15e 盖带16 电子部件17 带发送部分19 发送电机20 链轮齿20a 发送销22 引导安装部分23 下游适配部分24 上游锁定部分30 引导部分31 下部构件31a 下游安装部分31b 上游安装部分31c 嵌入部分31d 锁定部分31e 带支撑部分32 上部构件32a 上部部分32b 侧部部分32c 枢轴支撑板32g 带插入开口321 切口部分32s 引导表面33 枢轴支撑销
34 锁定构件36 对齐构件37对齐销38枢轴支撑销40下引导构件41第一开口42第二开口43按压构件
44杆构件50盖带剥离机构51第一剥离构件51f剥离刀尖52第二剥离构件52c凹圆锥表面(弯曲工作表面)R剥离对象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式馈送器,其通过节距发送在部件容纳凹陷部分中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来向传送头的拾取位置依序供应所述电子部件,所述带式馈送器包括 主体部分,其具有带路径,所述带路径引导所述载带,所述载带包括其中形成所述凹陷部分的基带和通过覆盖所述凹陷部分而附接在所述基带的上表面上的盖带; 带发送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中,并且当链轮齿的发送销与在所述基带中设置的发送孔接合时通过使得所述链轮齿间歇地旋转而以预定节距来节距发送所述载带;以及, 引导部分,其在所述主体部分上在包括所述拾取位置的预定范围中引导由所述带发送机构发送的所述载带,并且被形成为可附接到所述主体部分并且可从所述主体部分拆下,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包括 下部构件,所述下部构件引导所述载带的下侧,并且具有附接和拆卸机构,用于向所述主体部分附接和从所述主体部分拆下; 上部构件,其在宽度方向上引导所述载带,并且通过使用引导表面将所述载带从上按下来引导所述载带的上表面; 打开和关闭机构,其相对于所述下部构件打开和关闭所述上部构件; 下引导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中,并且当在通过所述打开和关闭机构从所述下部构件打开所述上部构件后向所述上部构件安装所述载带时从下引导所述载带; 剥离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的所述引导表面处,并且使得通过在所述载带的所述节距发送中在所述基带和所述盖带的所述接合表面之间插入来在至少包括所述凹陷部分的剥离对象范围中剥离接合表面;以及, 上推单元,其在剥离开始位置从下侧上推所述下引导构件,在所述剥离开始位置,在所述节距发送方向上在所述剥离构件的上游端处设置的锐利形状的剥离刀尖开始剥离所述接合表面, 其中,当向所述上部构件安装所述载带时,所述上推单元将要安装的所述载带与所述下引导构件一起上推,以使得在所述剥离开始位置中的所述剥离刀尖与所述接合表面对齐,并且进入所述接合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式馈送器,其中,在所述上部构件上可绕轴旋转地支撑所述上推单元,并且所述上推单元被形成使得当操作员操作杆构件的一端时从下侧上推所述下引导构件,所述杆构件被设置使得另一端抵靠所述下引导构件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式馈送器,其中,所述上推单元被形成使得操作员使用手指从下侧通过切口部分上推所述下引导构件,所述切口部分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中使得所述操作员的手指能够触及在所述上部构件中的所述下引导构件。
4.一种带安装方法,所述带式馈送器通过节距发送在部件容纳凹陷部分中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来向传送头的拾取位置依序供应所述电子部件,所述带式馈送器包括主体部分,其具有带路径,所述带路径引导所述载带,所述载带包括其中形成所述部件容纳凹陷部分的基带和通过覆盖所述凹陷部分而附接在所述基带的上表面上的盖带;带发送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中,并且当链轮齿的发送销与在所述基带中设置的发送孔接合时通过使得所述链轮齿间歇地旋转而以预定节距来节距发送所述载带;以及,引导部分,其在所述主体部分上在包括所述拾取位置的预定范围中引导由所述带发送机构发送的所述载带,并且被形成为可附接到所述主体部分并且从可所述主体部分拆下,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包括下部构件,所述下部构件引导所述载带的下侧,并且具有附接和拆卸机构,用于向所述主体部分附接和从所述主体部分拆下;上部构件,其在宽度方向上引导所述载带,并且通过使用引导表面将所述载带从上按下来引导所述载带的上表面;打开和关闭机构,其相对于所述下部构件打开和关闭所述上部构件;下引导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中,并且当在通过所述打开和关闭机构从所述下部构件打开所述上部构件后向所述上部构件安装所述载带时从下引导所述载带;以及,剥离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的所述引导表面处,井且使得通过在所述载带的所述节距发送中在所述基带和所述盖带的所述接合表面之间插入来在至少包括所述凹陷部分的剥离对象范围中剥离接合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带安装方法向所述带式馈送器安装所述载帯,并且在在从所述主体部分拆下所述引导部分后向所述引导部分内引入所述载带的带引入步骤中,当向所述上部构件安装所述载带时,在剥离开始位置,与所述下引导构件一起上推要安装的所述载带,以使得在所述剥离开始位置中的剥离刀尖与所述接合表面对齐,并且进入所述接合表面之间,其中,在所述剥离开始位置,在所述节距发送方向上在所述剥离构件的上游端处设置的鋭利形状的所述剥离刀尖开始剥离所述接合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带式馈送器中的带安装方法,其中,操作员操作杆构件的一端,使得从下侧上推所述下引导构件,在所述上部构件上可绕轴旋转地支撑所述杆构件,并且所述杆构件被设置使得所述杆构件的另一端抵靠所述下引导构件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安装方法,其中,操作员使用手指从下侧通过切ロ部分上推所述下引导构件,所述切ロ部分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中使得所述操作员的手指能够触及在所述上部构件中的所述下引导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意欲提供一种带式馈送器和在该带式馈送器中的一种带安装方法,其通过使得在载带安装操作中的对齐容易使得有可能改善操作性和操作效率。在通过使得盖带剥离机构(50)插入在基带(15a)和盖带(15e)的接合表面之间而在载带(15)的节距发送中执行剥离的结构中,在其中在前端设置的锐利形状的剥离刀尖(51f)开始剥离接合表面的剥离开始位置,从下引导载带(15)的下引导构件(40)被杆构件(44)从下侧上推,并且当安装载带(15)时,与下引导构件(40)一起上推载带(15),以使得在剥离开始位置的剥离刀尖(51f)与接合表面对齐,并且进入到接合表面之间。
文档编号H05K13/02GK102783263SQ201280000801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5日
发明者中井伸弘, 木下丰, 永尾和英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