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9507阅读:2560来源:国知局
Ecu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ECU外壳,包括上盖和底盖,上盖边缘形成的上接合部和底盖边缘形成的下接合部固定连接,上盖和底盖固定连接后形成前端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包括前部的用于固定ECU接插头的第一容置腔和后部的用于容置ECU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的上表面与腔口平行且高于第二容置腔的上表面;底盖的底部横向设有若干散热片;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容置腔来固定ECU接插头,上盖冲压过程中冲压不良可以大幅减少;底盖的散热片是横向设置,散热面积会变大;上盖的防水槽注入密封胶后,底盖的下防水条再插入防水槽中,起到完美的防水密封效果。
【专利说明】ECU外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ECU外壳。
【背景技术】
[0002]因为E⑶又称“行车电脑”或“车载电脑”。从用途上讲则是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在汽车中作用很是重要,所以对ECU的保护变得也很重要。从而对ECU外壳的要求也越来越闻。
[0003]现有技术中,与E⑶接插头连接的E⑶外壳包括上盖和底盖,上盖边缘形成的上接合部和底盖边缘形成的下接合部固定连接,上盖和底盖固定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置ECU的前端开口的容置腔,ECU接插头插入容置腔的腔口,底盖纵向设置有散热片。现有技术中的ECU外壳结构存在如下缺陷:(I)容置腔的上表面水平,而ECU接插头的横截面呈梯形状,若腔口要固定住ECU接插头,腔口与上接合部形成的角度需和ECU接插头边角的角度相同,从而固定住ECU接插头的上部和两侧,而梯形的ECU接插头的边角角度一般较小,导致上盖冲压过程中,腔口和上接合部的衔接部极易出现冲压不良;2)底盖的散热片是纵向设置,因ECU外壳为长方体,所以纵向设置的散热片与底盖本体的接触面积会较小,导致散热面积小,进而散热效果不够理想;(3)上盖和底盖之间没有防水密封结构,不利于保护容置腔内放置的E⑶。
[0004]因此亟需发明更符合用户要求的、结构设计更完善的ECU外壳。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ECU外壳,其冲压不良更少、散热效果好且防水密封效果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E⑶外壳,与E⑶接插头连接,E⑶外壳包括上盖和底盖,上盖边缘形成的上接合部和底盖边缘形成的下接合部固定连接,上盖和底盖固定连接后形成前端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包括位于前部的用于固定ECU接插头的第一容置腔和位于后部的用于容置ECU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的上表面与腔口平行且高于第二容置腔的上表面;上接合部凸起形成有用于注入密封胶的上防水槽,下接合部凸起形成有下防水条,下防水条插入上防水槽;底盖的底部横向设有若干散热片。
[0008]其中,所述底盖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凸出于底盖的下表面,散热结构纵向开有穿透底盖的第一散热通道,散热结构还横向开有连通外部的第二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连通。
[0009]其中,所述散热结构和底盖一体成型。
[0010]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0011]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3±0.5mm。
[0012]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上表面的面积为上盖上表面的面积的15%_35%。[0013]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位于E⑶外壳前端的中部。
[0014]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上表面的高度差为9±0.5mm
[0015]其中,所述上盖和底盖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0016]其中,所述上防水槽具体由上接合部的中部凸起形成,所述下防水条具体由下接合部的中部凸起形成。
[001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容置腔来固定ECU接插头,因为第一容置腔的上壁和两边的侧壁均和ECU接插头紧密连接,已经起到了固定效果,所以容置腔的腔口与上接接合部形成的角度不需和ECU接插头边角的角度非常接近,从而使冲压过程中因为角度过小而造成的冲压不良可以大幅减少;底盖的散热片是横向设置,因ECU外壳为长方体,所以横向设置的散热片与底盖本体的接触面积会更大,从而由有更大的散热面积,进而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上盖的上防水槽注入密封胶后,底盖的下防水条再插入上防水槽中,下防水条会将密封胶挤压至顶部和两边,从而密封胶固化后能将上盖和底盖之间存在的缝隙处密封好,起到完美的防水密封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底盖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底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至图3包括如下附图标记:
[0022]上盖-1 ;上接合部-11 ;上防水槽-12 ;底盖-2 ;下接合部_21 ;下防水条-22 ;散热片-23 ;散热结构-24 ;第一散热通道-25 ;第二散热通道-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见图1至图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4]E⑶外壳,包括上盖I和底盖2,上盖I边缘形成的上接合部11和底盖2边缘形成的下接合部21固定连接,上盖I和底盖2固定连接后形成前端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包括前部的用于固定E⑶接插头的第一容置腔和后部的用于容置E⑶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的上表面与腔口平行且高于第二容置腔的上表面;上接合部11凸起形成用于注入密封胶的上防水槽12,下接合部21凸起形成下防水条22,下防水条22插入上防水槽12 ;底盖2的底部横向设有若干散热片23。上防水槽12具体可由上接合部11的中部凸起形成,下防水条22具体由下接合部21的中部凸起形成。
[0025]本实施例的“前”、“后”、“左”、“右”、“内”、“外”等方位词以ECU接插头的插接方向
为参考方向,插接端为“前”。
[0026]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容置腔来固定E⑶接插头,因为第一容置腔的上壁和两边的侧壁均和E⑶接插头紧密连接,已经起到了固定效果,所以第一容置腔的腔口与上接合部11接合部形成的角度不需和ECU接插头边角的角度非常接近,从而冲压过程中因此角度过小造成的冲压不良可以大幅减少;因E⑶外壳为长方体,所以横向设置的散热片23与底盖本体的接触面积会更大,从而由有更大的散热面积,进而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上盖I的上防水槽12注入密封胶后,底盖2的下防水条22再插入上防水槽12中,下防水条22会将密封胶挤压至顶部和两边,从而密封胶固化后能将上盖I和底盖2之间存在的缝隙处密封好,起到完美的防水密封效果。
[0027]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设计了一个可以让设于第二容置腔的E⑶直接的与外部进行空气流通的方式,从而散热速度更快、效果更好的散热结构24。散热结构24凸出于底盖2的下表面,散热结构24开有纵向穿透底盖2的第一散热通道25,散热结构24还横向开有连通外部的第二散热通道26,第一散热通道25和第二散热通道26连通。散热结构24可以将E⑶的热量引至外部,采用垂直的两个散热通道主要考虑防水等因素,水花如溅起来从第二散热通道26进入的话不会直接进入容置腔内。
[0028]为工艺流程简化,散热结构24可以和底盖2—体成型。且第一散热通道25和第二散热通道26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结合E⑶产品的散热情况,第一散热通道25的横截面的直径设计为3±0.5mm。可以平衡散热效果和防水能力。
[0029]因第一容置腔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固定E⑶插接头,因此其大小相对于第二容置腔可以小很多,第一容置腔上表面的面积为上盖I上表面的面积的15%-35%,且第一容置腔位于E⑶外壳前端的中部,从而使第二容置腔有更大的空间用于容置E⑶,
[0030]为对E⑶接插头的固定效果良好,第一容置腔上表面和第二容置腔上表面的高度差可为9±0.5臟。
[0031]本实施例的上盖I和底盖2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即在上盖I和底盖2均打孔,然后通过固定件将两者固定紧密,固定方式简单,节约加工成本。其中固定件可为螺丝。
[0032]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E⑶外壳,与E⑶接插头连接,E⑶外壳包括上盖和底盖,上盖边缘形成的上接合部和底盖边缘形成的下接合部固定连接,上盖和底盖固定连接后形成前端开口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容置腔包括位于前部的用于固定E⑶接插头的第一容置腔和位于后部的用于容置E⑶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的上表面与腔口平行且高于第二容置腔的上表面;上接合部凸起形成有用于注入密封胶的上防水槽,下接合部凸起形成有下防水条,下防水条插入上防水槽;底盖的底部横向设有若干散热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凸出于底盖的下表面,散热结构纵向开有穿透底盖的第一散热通道,散热结构还横向开有连通外部的第二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CU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和底盖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CU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ECU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3±0.5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上表面的面积为上盖上表面的面积的15%-3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ECU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位于ECU外壳前端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上表面的高度差为9±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底盖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水槽具体由上接合部的中部凸起形成,所述下防水条具体由下接合部的中部凸起形成。
【文档编号】H05K5/03GK203435271SQ20132047644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6日
【发明者】古金培, 杰瑞明, 程功 申请人:东莞传动电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