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236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器。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包括至少一根用于加热的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上设有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散热片采用长条形散热片,每根电加热管上均匀缠绕有散热片,一条散热片的两个端部固定在一根电加热管的两个端部上。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加大了散热面积,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进而避免了电加热管温度过高、散热不充分,导致空调器线路烧坏,同时由于散热率较高,提高了空调器的制暖效率。
【专利说明】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空调器不仅可以制冷、还可以制暖,所以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夏季乘凉和冬季取暖的需要。而且机体自身体积较小,安装方便;依靠电力驱动,使用的局限性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空调器由于具有上述优点,正逐渐走向千家万户。
[0003]而目前使用的普通不锈钢管式空调器的加热器元件在正常工作中表面温度高,以致易引发火灾事故及高温蒸发油脂与塑料等异味、制暖速度较慢。
[0004]另外,加热器的电加热管外通常焊接复数片散热片,以便于散热。采用焊接的方式,在焊接时温度较高,容易使电加热管内部绝缘层碳化;焊接的可控性不强,容易受人工因素的影响;焊接用的助焊剂有腐蚀作用,而且难以清除。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包括至少一根用于加热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上设有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采用长条形散热片,所述电加热管上均匀缠绕有所述散热片,一条所述散热片的两个端部固定在一根所述电加热管的两个端部上;
[0008]所述散热片的端部通过套管箍在所述电加热管上,压紧所述套管,所述散热片固定在所述电加热管与所述套管之间。
[0009]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设置在整个电加热管上的设计,加大了散热面积,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进而避免了电加热管温度过高、散热不充分,导致空调器线路烧坏,同时由于散热率较高,提高了空调器的制暖效率。另外,采用散热片缠绕的方式,与散热片套接的方式相比,工艺更为简单方便,减少工艺难度。
[0010]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摒弃了传统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而是采用套管箍紧散热片的方式进行固定,避免了焊接方式带来的焊接温度高、加热管内部绝缘层碳化、焊接用的助焊剂有腐蚀等众多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方式具有工艺简单方便、环保节能、固定稳定可
靠等优点。
[0011]所述套管采用钢套管、不锈钢套管中的其中一种。以便更好的散热和固定。
[0012]套管可以有如下几种形式:
[0013]第一种形式:所述套管的一端外径大于另一端外径,即有一大端、一小端;所述套管首先将外径大的一端套进所述电加热管,然后将散热片套进所述套管内;至少将外径大的一端,即大端压紧,将散热片固定在所述电加热管与套管之间。
[0014]所述套管大端的半径大于所述电加热管的半径的1.1倍,小于1.4倍;所述套管大端套在所述电加热管上,而且所述散热片的末端插入所述套管大端;在所述套管大端上挤压出褶皱,进而使套管大端压紧所述散热片。
[0015]这种方式,在外径大的一端可靠固定散热片,无需焊接。而需要将散热片松开时,可以通过外径大的一端松开套管,与传统的焊接相比,散热片的拆卸简单方便。
[0016]将所述小端套在所述电加热管上,且所述散热片不伸入所述小端内。以便于起到加固作用。
[0017]所述套管的压紧方向可以是电加热管的管径方向,也可以是与管径方向垂直的方向。
[0018]所述套管外径大的一端沿外径小的一端外径圆滑减小。
[0019]所述大端内侧设有螺旋形凹槽,所述螺旋形凹槽的螺旋程度与所述散热片缠绕的螺旋程度匹配,所述散热片末端嵌入到所述螺旋形凹槽内,便于固定。
[0020]第二种形式:所述套管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至少一锁扣,所述锁扣处于锁闭状态时锁住所述开口的两侧。
[0021 ] 所述套管包住所述电加热管上的所述散热片的末端。进而将散热片固定住。
[0022]可以是,所述套管包住所述电加热管上的所述散热片的末端后,锁住锁扣,进而使所述套管缩紧,进而牢固的固定住散热片。
[0023]所述套管上可以设置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处分别设有所述锁扣。通过两个锁扣进行缩紧,可以进一步加强压紧力度。
[0024]第三种方式:所述套管为一金属环,所述金属环的半径大于所述电加热管的半径的1.1倍,小于1.5倍;所述金属环套在所述电加热管上,而且所述散热片的末端插入所述金属环;在所述金属环上挤压出褶皱,进而使金属环压紧所述散热片。
[0025]优选为通过挤压设备,在所述金属环上均匀挤压出6个角型褶皱,使所述金属环呈现六边形的环状结构。
[0026]所述电加热管包括至少两个直管部分,和至少一个弯折部分,两个所述直管部分通过所述弯折部分连接;
[0027]所述散热片依次缠绕一个直管部分、弯折部分、另一个直管部分。本实用新型在弯折部分也套设有散热片,有效避免了弯折部分温度过高的问题。
[0028]所述电加热管采用金属PTC发热的电加热管,以便提高加热效率。
[0029]还包括一电加热管架体,所述电加热管架体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电加热管纵支架,两个所述电加热管纵支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加热管横支架,所述电加热管横支架与所述电加热管纵支架交叉连接;
[0030]所述电加热管固定在所述电加热管横支架上。
[0031 ] 所述电加热管横支架的两端设有凹陷,所述电加热管横支架的两端凹陷通过自攻螺丝连接所述电加热管纵支架。
[0032]所述电加热管横支架与所述电加热管纵支架之间设有隔热垫,所述电加热管横支架与所述自攻螺丝之间也设有隔热垫。
[0033]所述电加热管架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加热管夹板,所述电加热管夹板的中部设有固定用夹板通孔;所述电加热管夹板的端部为圆弧形端部,两个圆弧形端部的弯度朝向
一致;[0034]所述电加热管夹板与所述电加热管横支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圆弧形端部弯度朝向所述电加热管横支架,所述电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电加热管夹板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电加热管放置在电加热管横支架上,通过螺栓或其他固定装置通过夹板通孔将电加热管夹板与电加热管横支架固定,在固定过程中,电加热管卡在圆弧形凸起中,得到固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加热管夹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加热管夹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40]参照图1,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包括至少一根用于加热的电加热管7,电加热管7采用金属PTC发热的电加热管7,以便提高加热效率。电加热管7上设有散热片2,散热片2采用长条形散热片2,每根电加热管7上均匀缠绕有散热片2,一条散热片2的两个端部固定在一根电加热管7的两个端部上。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2设置在整个电加热管7上的设计,加大了散热面积,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进而避免了电加热管7温度过高、散热不充分,导致空调器线路烧坏,同时由于散热率较高,提高了空调器的制暖效率。另外,采用散热片2缠绕的方式,与散热片2套接的方式相比,工艺更为简单方便,减少工艺难度。
[0041]图2,散热片2的端部通过套管6箍在电加热管7上。套管6优选采用金属或不锈钢套管。以便更好的散热。压紧套管6,散热片2固定在电加热管7与套管6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摒弃了传统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而是采用套管箍紧散热片的方式进行固定,避免了焊接方式带来的焊接温度高、加热管内部绝缘层碳化、焊接用的助焊剂有腐蚀等众多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方式具有工艺简单方便、环保节能、固定稳定可靠等优点。
[0042]套管6可以有如下几种形式:
[0043]参照图2,第一种形式:套管6的一端外径大于另一端外径,即有一大端61、一小端62 ;套管6首先将外径大的一端套进电加热管7,然后将散热片2套进套管6内;至少将外径大的一端,即大端61压紧,将散热片2固定在电加热管7与套管6之间。
[0044]套管6大端61的半径大于电加热管7的半径的1.1倍,小于1.4倍;套管6大端61套在电加热管7上,而且散热片2的末端插入套管6大端61 ;在套管6大端61上挤压出褶皱,进而使套管6大端61压紧散热片2。这种方式,在外径大的一端可靠固定散热片2,无需焊接。而需要将散热片2松开时,可以通过外径大的一端松开套管6,与传统的焊接相比,散热片2的拆卸简单方便。
[0045]将小端62套在电加热管7上,且散热片2不伸入小端62内。以便于起到加固作用。套管6的压紧方向可以是电加热管7的管径方向,也可以是与管径方向垂直的方向。套管6外径大的一端沿外径小的一端外径圆滑减小。[0046]大端61内侧设有螺旋形凹槽,螺旋形凹槽的螺旋程度与散热片2缠绕的螺旋程度匹配,以便于散热片2末端嵌入到螺旋形凹槽内,便于固定。大端61内侧设有I?5圈,优选I圈螺旋形凹槽63,螺旋形凹槽63的螺旋程度与散热片2缠绕的螺旋程度匹配,以便于散热片2末端嵌入到螺旋形凹槽63内,便于固定。
[0047]具体实施中,还可以设置散热片2的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外径小的小端62处。至少将外径小的一端压紧,将散热片2固定在电加热管7与套管6之间。这种方式,在外径小的一端可靠固定散热片,而需要将散热片松开时,可以通过外径大的一端松开套管,与传统的焊接相比,散热片的拆卸简单方便。套管6的压紧方向可以是电加热管7的管径方向,也可以是与管径方向垂直的方向。
[0048]参照图3,第二种形式:套管6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处设有至少一锁扣8,锁扣8处于锁闭状态时锁住开口的两侧。
[0049]套管6包住电加热管7上的散热片2的末端。进而将散热片2固定住。
[0050]可以是,套管6包住电加热管7上的散热片2的末端后,锁住锁扣8,进而使套管6缩紧,进而牢固的固定住散热片2。
[0051]套管6上可以设置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处分别设有锁扣8。通过两个锁扣8进行缩紧,可以进一步加强压紧力度。
[0052]参照图4,第三种方式:套管6为一金属环,金属环的半径大于电加热管7的半径的1.1倍,小于1.5倍;金属环套在电加热管7上,而且散热片2的末端插入金属环;在金属环上挤压出褶皱,进而使金属环压紧散热片2。
[0053]优选为通过挤压设备,在金属环上均匀挤压出6个角型褶皱,使金属环呈现六边形的环状结构。
[0054]参照图1,电加热管7包括至少两个直管部分11,和至少一个弯折部分12,两个直管部分11通过弯折部分12连接。散热片2依次缠绕一个直管部分11、弯折部分12、另一个直管部分U。本实用新型在弯折部分12也套设有散热片2,有效避免了弯折部分12温度过高的问题。
[0055]还包括一电加热管7架体,电加热管7架体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电加热管纵支架31,两个电加热管纵支架3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加热管横支架32,电加热管横支架32与电加热管纵支架31交叉连接,优选垂直连接。电加热管7固定在电加热管横支架32上。
[0056]电加热管横支架32与电加热管纵支架31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电加热管横支架32的两端设有凹陷,电加热管横支架32的两端凹陷通过自攻螺丝连接电加热管纵支架31。电加热管横支架32与电加热管纵支架31之间设有隔热垫,电加热管横支架32与自攻螺丝之间也设有隔热垫。
[0057]参照图1,电加热管7的直管部分11与电加热管夹板33固定。电加热管7的相邻两个直管部分11的距离与两个圆弧形凸起的距离相同。在固定电加热管7时,两个直管部分11分别固定在两个圆弧形凸起中。
[0058]电加热管横支架32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电加热管横支架32相互平行设置在两个电加热管纵支架31之间。每个电加热管横支架32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电加热管夹板33。电加热管夹板33的数量根据电加热管7的直管部分11的个数而定。相邻两个直管部分11共用一个电加热管夹板33。[0059]电加热管7架体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电加热管7,每根电加热管7的两端均采用套管6固定散热片2的端部。至少两根电加热管7可以采用并排的方式排布在电加热管7架体上,也可以采用叠合的方式排布在电加热管7架体上。参照图1中,采用并排的方式排列。
[0060]至少两根电加热管7之间可以采用并联结构,或者串联结构。在相同加热效果下,采用两根电加热管7,相对于采用一根电加热管7,可以有效减少单根电加热管7的长度,降低生产难度。
[0061 ] 电加热管横支架32上还设有一温控器支架34,温控器支架34与电加热管纵支架31平行设置,温控器支架34与电加热管横支架32垂直设置,温控器支架34位于电加热管7的一侧。电加热管7连接一用于限定电加热管7温度的温控器4,温控器4设置在温控器支架34上,电加热管7通过温控器4连接供电电路。在电加热管7升到设定的切断温度值时,温控器4切断电加热管7的供电电路;在电加热管7降到设定的导通温度值时,温控器4接通电加热管7的供电电路。这样供电电路在温控器4的控制下,自动的根据温度变化导通或切断,一方面能够防止加热器过热,一方面节约了电力能源。
[0062]温控器支架34与电加热管横支架32之间采用自攻螺丝固定连接,连接处设有隔热垫。
[0063]温控器支架34的一端设有一热溶断器支架35,热溶断器支架35位于电加热管7的上方。电加热管7的供电电路连接有一热熔断器5,热熔断器5设置在热熔断器支架35上。以便能够在漏电时及时切断供电电路。
[0064]参照图1,电加热管7架体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电加热管纵支架31、两根相互平行的电加热管横支架32,电加热管纵支架31与电加热管横支架32相互垂直。在电加热管横支架32上设有两个电加热管7,两个电加热管7排成一排设置。电加热管7呈弯折状。电加热管7通过复数个电加热管夹板33固定在电加热管横支架32上。相邻的两个直管部分采用同一个电加热管夹板33固定。
[006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包括至少一根用于加热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上设有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采用长条形散热片,所述电加热管上均匀缠绕有所述散热片,一条所述散热片的两个端部固定在一根所述电加热管的两个端部上; 所述散热片的端部通过套管箍在所述电加热管上,压紧所述套管,所述散热片固定在所述电加热管与所述套管之间;所述套管采用钢套管、不锈钢套管中的其中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一端外径大于另一端外径,即有一大端、一小端;所述套管首先将外径大的一端套进所述电加热管,然后将散热片套进所述套管内;至少将外径大的一端,即大端压紧,将散热片固定在所述电加热管与套管之间,所述小端套在所述电加热管上,且所述散热片不伸入所述小端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大端的半径大于所述电加热管的半径的1.1倍,小于1.4倍;所述套管大端套在所述电加热管上,而且所述散热片的末端插入所述套管大端;在所述套管大端上挤压出褶皱,进而使套管大端压紧所述散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压紧方向是电加热管的管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压紧方向是电加热管的管径方向垂直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内侧设有螺旋形凹槽,所述螺旋形凹槽的螺旋程度与所述散热片缠绕的螺旋程度匹配,所述散热片末端嵌入到所述螺旋形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至少一锁扣,所述锁扣处于锁闭状态时锁住所述开口的两侧;所述套管包住所述电加热管上的所述散热片的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为一金属环,所述金属环的半径大于所述电加热管的半径的1.1倍,小于1.5倍;所述金属环套在所述电加热管上,而且所述散热片的末端插入所述金属环;在所述金属环上挤压出褶皱,进而使金属环压紧所述散热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环上均匀挤压出6个角型褶皱,使所述金属环呈现六边形的环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采用套管固定散热片末端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包括至少两个直管部分,和至少一个弯折部分,两个所述直管部分通过所述弯折部分连接; 所述散热片依次缠绕一个直管部分、弯折部分、另一个直管部分。
【文档编号】H05B3/42GK203608384SQ201320587953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3日
【发明者】黄加连, 黄骥 申请人:上海华族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