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285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举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顶板;底板,与所述顶板平行;一对上链杆,每个上链杆的一端铰接到顶板的下表面;一对下链杆,与所述一对上链杆的长度相同,并且每个下链杆的一端在与对应的上链杆铰接到顶板的下表面的位置对应的位置铰接到底板的上表面;一对连接件,在每个连接件的中部形成有孔,每个连接件将上链杆连接到对应的下链杆,并且上链杆的另一端和对应的下链杆的另一端铰接到连接件;调节丝杆,穿过每个连接件的所述孔,通过调节丝杆调节使所述顶板水平地上升或者下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举升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由于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不安全的问题,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检修效率。
【专利说明】举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举升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更换电铲跑轮的举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铲的每个跑轮厚度为210mm,重约100kg,在进行更换时,需要借助千斤顶往上顶,而立轴下端与轨板平面间距离非常小,千斤顶过高不能直接放在跑轮下方,所以更换电铲跑轮的传统的方法是使用两根钢钎两人慢慢往上抬,另两人配合装螺栓。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在钢钎下方垫石头或对键,顺利的情况下需要2小时才能完成更换。由于现场石头不规则且钢钎容易滑动,所以费时费力且非常不安全,一旦钢钎歪斜,打滑或重叠的石头不稳,加之现场作业空间限制,极易发生伤害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更换电铲跑轮的举升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利用钢钎更换电铲跑轮存在的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顶板;底板,与所述顶板平行;至少一对上链杆,每个上链杆的一端铰接到顶板的下表面;至少一对下链杆,与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的长度相同,并且每个下链杆的一端在与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中对应的一个上链杆铰接到顶板的下表面的位置对应的位置铰接到底板的上表面;至少一对连接件,在每个连接件的中部形成有孔,所述至少一对连接件中的每个连接件将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中的一个上链杆连接到所述至少一对下链杆中对应的一个下链杆,并且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中的所述一个上链杆的另一端和所述至少一对下链杆中的对应的所述一个下链杆的另一端铰接到所述至少一对连接件中对应的连接件;至少一个调节丝杆,穿过所述至少一对连接件中的每对连接件的所述孔,通过调节丝杆调节所述每对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顶板水平地上升或者下降。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举升装置还包括调节螺栓,调节螺栓通过设置在底板的螺纹孔固定,以使所述举升装置找平。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调节丝杆包括丝杆和螺母。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到连接件。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是两对上链杆并且所述至少一对下链杆是两对下链杆时,所述两对上链杆的铰接到顶板的下表面的位置所在点依次连接,形成矩形形状。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所述顶板上形成有孔,以减轻顶板的重量。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是一对上链杆并且所述至少一对下链杆是一对下链杆时,所述一对上链杆的铰接到顶板的下表面的位置所在点的连线经过顶板的中心,并关于所述中心对称。[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举升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0013]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举升装置的主视图。
[0014]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举升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0016]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举升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举升装置的侧视图。
[0017]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举升装置包括:顶板1,呈矩形,用于放置重物(例如,电铲的跑轮);底板2,与所述顶板I平行地放置;两对上链杆3 (包括上链杆31和32)和3’(包括上链杆31’和32’),上链杆31和31’的一端铰接到顶板I的一侧(左侧)的下表面的两点(即,铰接点a和铰接点a’),上链杆32和32’的一端铰接到顶板I的另一侧(右侧)的下表面的两点(即铰接点b和铰接点b’ );两对下链杆4 (包括下链杆41和42)和4’(包括41’和42’),下链杆41和41’的一端铰接到底板2的与上链杆31和31’的铰接点a和a’对应的上表面的两点(即,铰接点c和铰接点c’),下链杆42和42’的一端铰接到底板2的与上铰链32和32’的铰接点b和b’对应的下表面的两点(即,铰接点d和铰接点d’);两对连接件5 (包括连接件51和52)和5’(包括连接件51’和52’),在连接件51和52以及51’和52’的中部形成有孔,上链杆31的另一端和下链杆41的另一端铰接到连接件51,上链杆32的另一端和下链杆42的另一端铰接到连接件52,上链杆31’的另一端和下链杆41’的另一端铰接到连接件51’,上链杆32’的另一端和下链杆42’的另一端铰接到连接件52’;两个调节丝杆6和6’,调节丝杆6穿过连接件51和52的所述孔,调节丝杆6’穿过连接件51’和52’的所述孔,通过同时对调节丝杆6和6’进行调节以调节连接件51和52以及51’和5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顶板I平行地上升或者下降。
[0018]虽然在附图中示出了顶板呈矩形,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顶板也可以呈其他合适的形状,例如,圆形,或者是其他不规则形状,只要能够放置重物即可。
[0019]铰接点a与铰接点c的连线垂直与顶板I,同样,铰接点b与铰接点d的连线、铰接点a’与铰接点c’的连线以及铰接点b’与铰接点d’的连线均垂直与顶板I,并且铰接点a、铰接点a’、铰接点b’和铰接点b依次连线呈矩形形状。但铰接点a、铰接点a’、铰接点b’和铰接点b之间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依次连接四个点a、a’、b’和b所形成的四边形可以呈梯形形状,只要能够实现顶板I平行地上升或下降的任何形状均可。
[0020]可选地,在对举升装置进行组装时,连接件之间的距离最好大于铰接点a和铰接点b之间的距离,从而在举升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同时在连接件51和52以及51’和52’的外侧调节调节丝杆6和6’使每个上链杆和对应的每个下链杆转动,以使连接件51和52以及51’和52’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使得举升装置上升,当连接件51和52以及51’和52’之间的距离与铰接点a和铰接点b以及铰接点a’和铰接点b’之间的距离相等时,举升装置上升到最高点。
[0021]可选地,当调节连接件51和52以及51’和52’之间的距离时,调节丝杆6和6’可以一端固定,一端进行调节,也可以两端同时进行调节,所以所述调节丝杆6和6’可包括丝杆和螺母。优选地,调节丝杆6和6’的丝杆的一端可分别固定(例如,焊接)到连接件51和51’的孔中,螺母设置在另一连接件52和52’的外侧的丝杆上,通过同时转动调节丝杆6和6’的螺母,即可调节连接件51和52以及51’和5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顶板I升高或降低。但调节丝杆6的结构不限于此。
[0022]可选地,调节丝杆6和6’也可均包括丝杆和两个螺母,调节丝杆6和6’的丝杆分别穿过连接件51和52以及51’和52’的孔,螺母分别设置在连接件51和52以及51’和52’的外侧,可通过同时向内调节调节丝杆6和6’的两个螺母来调节连接件51和52以及51’和5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顶板I升高。
[0023]举升装置还可包括调节螺栓7,当举升装置在放置到地面工作时,可能会由于地面的不平而发生晃动,所以可在底板上优选地设置四个调节螺栓7,调节螺栓7通过设置在底板的螺纹孔固定,当工作地面不平时,可通过调节调节螺栓7以使所述举升装置找平。虽然本实施例示出了四个调节螺栓,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举升装置也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调节螺栓,只要能够使举升装置找平即可。
[0024]在满足能够承重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材料,可在顶板I和底板2上设置任意大小的一个或多个孔,所述孔避开铰接点的位置。
[0025]虽然在附图中示出举升装置包括两对上链杆、两对下链杆、两对连接件以及两个调节丝杆,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举升装置可以仅包括一对上链杆、一对下链杆、一对连接件以及一个调节丝杆。具体地讲,所述举升装置包括:顶板1,呈矩形,用于放置重物(例如,电铲的跑轮);底板2,与顶板I平行地放置;一对上链杆3,包括上链杆31和32,上链杆31的一端铰接到顶板I的下表面的一点(即,铰接点a),上链杆32的一端铰接到顶板I的下表面另一点(即,铰接点b);—对下链杆4,包括与上链杆31和32长度相同的下链杆41和42,下链杆41的一端铰接到与上链杆31的铰接点a对应的底板2的上表面的一点(SP,铰接点c),下链杆42的一端在铰接到与上铰链32的铰接点b对应的底板2的上表面的另一点(即,铰接点d);—对连接件5,包括连接件51和52,在连接件51和52的中部形成有孔,上链杆31的另一端和下链杆41的另一端铰接到连接件51,上链杆32的另一端和下链杆42的另一端铰接到连接件52 ;调节丝杆6,穿过连接件51和52的所述孔,通过调节丝杆调节连接件51和52之间的距离,以使顶板I平行地上升或者下降。
[0026]铰接点a和铰接点c的连线垂直于顶板1,并且铰接点b和铰接点d的连线同样垂直于顶板I。铰接点a和铰接点b的连线可经过顶板I的中心并关于中心对称,以防止在顶板I上放置重物时由于重心不稳而发生倒塌。
[0027]同样地,在对该举升装置进行组装时,最好使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大于铰接点a和铰接点b之间的距离,在举升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在连接件51和52的外侧调节调节丝杆6使上链杆31、32和下链杆41、42转动,以使连接件51和52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使得举
升装置上升。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举升装置的调节螺栓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螺栓7的功能与结构相同,所以此处将省略对调节螺栓的描述。[0029]虽然上述两个实施例分别示出了具有两对和一对上链杆、下链杆、连接件以及两个和一个调节丝杆的情况,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举升装置也可包括多对上链杆、多对下链杆、多对连接件以及多个调节丝杆,只要能够实现顶板I平行地上升或下降即可。
[0030]另外,为了能够保证顶板平行地上升或下降,在存在两对或者多对上链杆和下链杆(例如,如图1所示,在存在两对上链杆3和3’以及两对下链杆4和4’的情况下)并且在顶板I的下表面的铰接点(例如铰接点a、b、c、d)依次连线呈矩形形状时,该实施例可只包括一对连接件。所述一对连接件中的每个连接件可以是在中心形成孔的矩形平板结构,其中,上链杆31和31’的一端铰接到顶板I的下表面(如图1所示),另一端铰接到所述一对连接件中的一个连接件的一侧,下链杆41和41’的一端铰接到底板2的上表面(如图1所示),另一端铰接到所述一对连接件中的一个连接件的另一侧,同样地,上链杆32和32’的一端铰接到顶板I的下表面(如图1所示),另一端铰接到所述一对连接件中的另一个连接件的一侧,下链杆42和42’的一端铰接到底板2的上表面,另一端铰接到所述一对连接件中的另一个连接件的另一侧。这样,上链杆31和31’和下链杆41和41’铰接到所述一对连接件中的一个连接件的两侧的铰接端,上链杆32和32’和下链杆42和42’铰接到所述一对连接件中的另一个连接件的两侧的铰接端,此时,可仅使用一个调节丝杆穿过所述一对连接件的孔,调节此调节丝杆,即可使上链杆和下链杆同时转动,使用这种结构使得操作更简便可靠,并且能够确保顶板I平行地上升或下降。
[00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更换电铲跑轮的举升装置,首先解决了人工抬升跑轮不好对键的难题;其次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第三是解决了人工用钢钎抬升跑轮易打滑砸伤人的问题,使跑轮在更换和组装时安全可靠。
[0032]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板; 底板,与所述顶板平行; 至少一对上链杆,每个上链杆的一端铰接到顶板的下表面; 至少一对下链杆,与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的长度相同,并且每个下链杆的一端在与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中对应的一个上链杆铰接到顶板的下表面的位置对应的位置铰接到底板的上表面; 至少一对连接件,在每个连接件的中部形成有孔,所述至少一对连接件中的每个连接件将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中的一个上链杆连接到所述至少一对下链杆中对应的一个下链杆,并且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中的所述一个上链杆的另一端和所述至少一对下链杆中对应的所述一个下链杆的另一端铰接到所述至少一对连接件中对应的连接件; 至少一个调节丝杆,穿过所述至少一对连接件中的每对连接件的所述孔,通过调节丝杆调节所述每对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顶板水平地上升或者下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装置,其中,所述举升装置还包括调节螺栓,调节螺栓通过设置在底板的螺纹孔固定,以使所述举升装置找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升装置,其中,所述调节丝杆包括丝杆和螺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举升装置,其中,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到连接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装置,其中,当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是两对上链杆并且所述至少一对下链杆是两对下链杆时,所述两对上链杆的铰接到顶板的下表面的位置所在点依次连接,形成矩形形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举升装置,其中,在所述顶板上形成有孔,以减轻顶板的重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装置,其中,当所述至少一对上链杆是一对上链杆并且所述至少一对下链杆是一对下链杆时,所述一对上链杆的铰接到顶板的下表面的位置所在点的连线经过顶板的中心,并关于所述中心对称。
【文档编号】B66F7/06GK203498013SQ201320608440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母勇刚, 聂坤健, 向志 申请人: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