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178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且发光装置为发光面积大。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含基板、第1电极膜、第2电极膜及有机层的发光装置。基板具有第1主面,具有在与第1主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贯穿基板的贯穿孔,并且包含设在贯穿孔的外围且包括第1部分及第2部分的内侧部、及设在内侧部的外围的外侧部。第1电极膜设在第1主面上,且包含当向第1主面投影时与第1部分重叠的第1端子区域、及当向第1主面投影时与外侧部重叠的第1区域。第2电极膜设在第1主面上,且包含当向第1主面投影时与第2部分重叠的第2端子区域、及设在第1区域与外侧部之间的第2区域。有机层设在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包含发光层。
【专利说明】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0002]例如,有将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 OLED)作为光源的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理想的是发光面积大的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313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光面积大的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
[000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包含基板、第1电极膜、第2电极膜及有机层的发光装置。所述基板具有第1主面,具有在与所述第1主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贯穿所述基板的贯穿孔,并且包含设在所述贯穿孔的外围且包括第1部分及第2部分的内侧部、及设在所述内侧部的外围的外侧部。所述第1电极膜设在所述第1主面上,且包含当向所述第1主面投影时与所述第1部分重叠的第1端子区域、及当向所述第1主面投影时与所述外侧部重叠的第1区域。所述第2电极膜设在所述第1主面上,且包含当向所述第1主面投影时与所述第2部分重叠的第2端子区域、及当向所述第1主面投影时设在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外侧部之间的第2区域。所述有机层是设在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包含发光层。
[0008][发明的效果]
[000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光面积大的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a)及图1(b)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0011]图2(a)至图2(c)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0012]图3(a)至图3(c)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的照明器具的示意图。
[0013]符号的说明:
[0014]20:基板
[0015]20a:第 1 部分
[0016]20b:第 2 部分
[0017]20e:外侧部
[0018]20f:外缘
[0019]20h:贯穿孔
[0020]201:内侧部
[0021]20p:第 1 主面
[0022]24:透明密封构件
[0023]25:密封体
[0024]26:绝缘膜
[0025]27:第1电极膜
[0026]27e:第 1 区域
[0027]27f:外缘
[0028]27h:孔
[0029]27?:第1端子区域
[0030]28:第2电极膜
[0031]28e:第 2 区域
[0032]28f:外缘
[0033]28h:孔
[0034]28?:第2端子区域
[0035]30:有机层
[0036]31:空穴传输层
[0037]32:发光层
[0038]33:电子传输层
[0039]41:照明器具本体
[0040]41a:连接部(贯穿构件)
[0041]42a:第 1 配线
[0042]42b:第 2 配线
[0043]120:发光装置
[0044]220:照明器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参照图式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6]另外,图式是示意性或概念性的图,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部分间的大小的比率等未必一定与现实相同。而且,在表现相同部分时,也有时根据图式使彼此的尺寸或比率不同而进行表示。
[0047]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及各图中,对于与已有的图式中描述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且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0048](第1实施方式)
[0049]图1 (a)及图1 (b)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进行例示的示意性截面图。
[0050]图2(a)至图2(c)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进行例示的示意性俯视图。
[0051]图1(a)是图2(a)至图2(c)的A1-A2线截面图。图1 (b)是图2 (a)至图2 (c)的B1-B2线截面图。
[0052]如图1 (a)及图1 (b)所示,发光装置120包含基板20、第1电极膜27、第2电极膜28及有机层30。
[0053]基板20具有第1主面20p。例如,在第1主面20p上设有第1电极膜27。第2电极膜28设在第1电极膜27与基板20之间。有机层30设在第1电极膜27与第2电极膜28之间。在基板20上设有透明密封构件24。在基板20与透明密封构件24之间设有密封体25。
[0054]作为透明密封构件24,可使用玻璃(glass)基板及透明树脂中的至少任一个。密封体25可使用例如树脂。密封体25连续地设在基板20与透明密封构件24之间的区域的周围。
[0055]将从基板20朝向有机层30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将垂直于Z轴方向的1个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垂直于Z轴方向且垂直于X轴方向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例如,第1主面20p垂直于Z轴方向。
[0056]有机层30中设有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 31、发光层32及电子传输层33。空穴传输层31设在第2电极膜28上。发光层32设在空穴传输层31上。电子传输层33设在发光层32上。
[0057]基板20为透光性。基板20例如为透明基板。例如,可使用玻璃基板作为基板20。基板20也可为透明树脂基板。
[0058]第2电极膜28例如为透光性。第2电极膜28例如为透明电极。第2电极膜28可使用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 ΙΖ0)或导电性高分子等。
[0059]例如,第1电极膜27的透光率低于例如第2电极膜28的透光率。第1电极膜27例如为非透光性。第1电极膜27可使用例如银(Ag)膜或铝(A1)膜等。
[0060]发光装置120中,例如从第1电极膜27经由电子传输层33而向发光层32注入电子。例如,从第2电极膜28经由空穴传输层31而向发光层32注入空穴。发光层32中,所注入的电子与空穴再结合。利用再结合时产生的能量(energy),从发光层32射出光。
[0061]本说明书中,所谓“透明”表示对于发光层32的发出光具有穿透性。所谓“透明”并不限于透光率为100%的情况。例如,表示波长550nm下的穿透率为大于或等于20%,理想的是大于或等于30%。发光层32发出可见光。所谓“透明”也表示对于遥控器(remotecontroller)的发送信号、或人体传感器(sensor)的检测对象光等具有穿透性。例如,所谓“透明”也表示对于红外线具有穿透性。
[0062]所谓“不透明”表示对于发光层32的发出光具有遮光性或反射性。所谓“不透明”并不限于对于发光层32的发出光的穿透率为0%的情况。所谓“不透明”也表示穿透率比“透明”的区域相对较低的情况。例如,表示波长550nm下的穿透率为小于或等于20%,理想的是小于或等于15%。
[0063]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120中,设有在Z轴方向贯穿发光装置120的孔。
[0064]基板20具有贯穿孔20h。贯穿孔20h是在垂直于第1主面20p的方向贯穿基板20。
[0065]图2 (a)中例示出基板20的平面形状(图案(pattern))。基板20包含内侧部20 i及外侧部20e。在贯穿孔20h的外围设有内侧部20i。外侧部20e设在内侧部20i的外围。内侧部20i包含第1部分20a及第2部分20b。
[0066]如图1 (a)所示,第1电极膜27包含第1端子区域27i及第1区域27e。第1端子区域27i也设在基板20的第1主面20p的一部分上。第1端子区域27i是从第1部分20a以覆盖有机层30的侧面的方式连续地设置。第1端子区域27i电连接于第1区域27e。
[0067]在第1端子区域27i与有机层30的侧面之间、及第1端子区域27i与第2电极膜28之间,设有绝缘膜26。
[0068]当将第1端子区域27i向第1主面20p投影时,第1端子区域27i重叠于第1部分20a。当将第1区域27e向第1主面20p投影时,第1区域27e重叠于外侧部20e的一部分。
[0069]如图1(b)所示,第2电极膜28包含第2端子区域28i及第2区域28e。第2区域28e设在基板20的外侧部20e与第1区域27e之间。第2端子区域28i是以重叠于第2部分20b的方式设置。当将第2端子区域28i向第1主面20p投影时,第2端子区域28i重叠于第2部分20b。第2端子区域28i电连接于第2区域28e。第2区域28e与第1区域27e电绝缘。
[0070]有机层30设在第1区域27e与第2区域28e之间。
[0071]图2(b)中例示出第1电极膜27的平面形状(图案)。
[0072]该示例中,设有在Z轴方向贯穿第1电极膜27的孔27h。第1电极膜27包含第1端子区域27i及第1区域27e。
[0073]如图2(a)及图2(b)所示,当向基板20的第1主面20p投影时,第1端子区域27i重叠于第1部分20a。当向第1主面20p投影时,第1区域27e重叠于外侧部20e。
[0074]图2 (c)中例示出第2电极膜28的平面形状(图案)。
[0075]该示例中,设有在Z轴方向贯穿第2电极膜28的孔28h。第2电极膜28包含第2端子区域28i及第2区域28e。
[0076]如图2(a)及图2(c)所示,当向基板20的第1主面20p投影时,第2端子区域28i重叠于第2部分20b。当向第1主面20p投影时,第2区域28e重叠于外侧部20e。第2区域28e设在外侧部20e与第1区域27e之间。
[0077]如图2(a)至图2(c)所示,外侧部20e的外缘20f的形状、第1区域27e的外缘27f的形状、及第2区域28e的外缘28f的形状例如为圆形。也可为多边形形状。外侧部20e的外缘20f的形状、第1区域27e的外缘27f的形状、及第2区域28e的外缘28f的形状例如也可为矩形。
[0078]当投影在X-Y面内时,第1端子区域27i及第2端子区域28i设在发光装置120的中央附近。当从第1电极膜27向有机层30注入电子时,能从第1端子区域27i注入电子。当从第2电极膜28向有机层30注入空穴时,能从第2端子区域28i注入空穴。
[0079]作为从第1电极膜27注入电子的其他方法,例如有在发光装置的外侧部设置端子区域的方法。例如,在发光装置的外侧部形成多个端子区域。这时,形成有端子区域的区域成为非发光区域。如果形成多个端子区域,那么非发光区域有时会变广。例如,配线连接于端子区域。由此,有时难以将发光装置安装于照明器具本体。另外,对于第1电极膜27与第2电极膜28,理想的是通过确保绝缘空间或配置绝缘构件等来维持绝缘。
[0080]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120中,例如,将端子区域设在发光装置120的中央附近。由此,例如,与将端子区域设在发光装置的外侧部的情况相比,更能减小端子区域的面积。能缩小非发光区域。即,能扩大发光面积。发光装置120中,设有在Z轴方向贯穿基板20的贯穿孔。由此,能穿过贯穿孔而将发光装置安装于照明器具本体。容易将发光装置120安装于照明器具本体。
[0081]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提供发光面积大的发光装置。而且,使发光装置与照明器具本体的安装变得容易。
[0082]图3(a)至图3(c)是对使用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的照明器具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0083]图3(a)是对照明器具220进行例示的透视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C1-C2线截面图。图3(c)是图3(a)的D1-D2线截面图。
[0084]如图3(a)所示,照明器具220包含发光装置120及照明器具本体41。在照明器具本体41设有连接部41a (贯穿构件)。
[0085]如图3(b)及图3(c)所示,例如,连接部41a连接于设在发光装置120的基板20上的贯穿孔20h。连接部41a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贯穿孔20h。可使用贯穿孔20h,将发光装置120安装于照明器具本体41。发光装置120向照明器具本体41的安装变得容易。更理想的是,在连接部41a的穿过贯穿孔20h的部分设置防掉落部。防掉落部例如突出于Y轴方向。防掉落部例如与发光装置120接触。
[0086]例如,电流经由照明器具本体41而流向发光装置120。例如,照明器具本体41包含第1配线42a及第2配线42b。第1配线42a例如电连接于第1端子区域27i。第2配线42b例如电连接于第2端子区域28i。电连接变得容易。
[0087]例如,连接部41a为绝缘体。如图3 (a)所示,连接部41a配置在第1配线42a与第2配线42b之间。第1配线42a与第2配线42b绝缘。第1电极膜27与第2电极膜28绝缘。
[0088]发光装置120中,例如,将端子区域(第1端子区域27i及第2端子区域28i)设在发光装置120的中央附近。由此,例如,与将端子区域设在发光装置120的外侧部的情况相比,更能减小端子区域的面积。能缩小非发光区域。即,能扩大发光面积。
[0089]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发光面积大的照明器具。而且,发光装置与照明器具本体的安装变得容易。
[009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提供发光面积大的照明器具。而且,发光装置与照明器具本体的安装变得容易。
[0091]另外,本申请说明书中,“垂直”及“平行”不仅表示严格的垂直及严格的平行,还包含例如制造步骤中的偏差等,为实质性的垂直及实质性的平行即可。
[0092]以上,已参照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具体例的限定。例如,关于基板、第1电极膜、第2电极膜、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及照明器具本体等各要素的具体构成,只要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通过从周知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而与本发明同样地实施、且获得同样的效果,则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93]而且,关于将各具体例中的任意2个以上的要素在技术上可行的范围内加以组合而成的形态,只要包含本发明的宗旨,则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94]另外,关于可由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以上文所述的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为基础,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而实施的所有的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只要包含本发明的宗旨,则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95]另外,在本发明的思想范畴中,只要是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则能想到各种变更例及修正例,而且,这些变更例及修正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96]已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提出,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以其他多种形态实施,且可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多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属于发明的范围或宗旨内,并且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揭示的发明及与其同等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第I主面,包含在与所述第I主面交叉的第I方向上贯穿所述基板的贯穿孔,并且包含设在所述贯穿孔的外围且包括第I部分及第2部分的内侧部、及设在所述内侧部的外围的外侧部; 第I电极膜,设在所述第I主面上,包含当向所述第I主面投影时与所述第I部分重叠的第I端子区域、及当向所述第I主面投影时与所述外侧部重叠的第I区域; 第2电极膜,设在所述第I主面上,包含当向所述第I主面投影时与所述第2部分重叠的第2端子区域、及设在所述第I区域与所述外侧部之间的第2区域;及 有机层,设在所述第I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包含发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侧部向所述第I主面投影时,所述外侧部的外缘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板向所述第I主面投影时,所述贯穿孔设在所述圆形的中心部。
4.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本体,包含穿过所述贯穿孔的贯穿构件。
【文档编号】H05B33/12GK104470024SQ20141009309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金子高志, 林顺也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