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775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包括三级起升门架、侧移器、前起升油缸、两只后起升油缸和液压管路系统。三级起升门架由外门架、中门架和内门架组成;外门架的宽度A为730mm,三级起升门架装配后宽度方向一侧的三个门柱的总宽B为149mm,总厚度C不大于175mm;门架结构强度大,可实现12.5m高起升,配置具有倾斜和侧移双重功能的侧移器,实现门架垂直,货物单独倾斜。前起升油缸顶部的前缸链轮的径向与三级起升门架所在平面之间呈倾斜状;将缸头处的4根胶管与前缸链条交叉布置,使4根胶管和前起升油缸前后重叠在一起,使前起升油缸上方的内门架内形成一个较宽的空档,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驾驶员的观察视野。
【专利说明】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叉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前移式叉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仓储车辆广泛应用于烟草、食品、纺织、电子等行业;特别适用在窄巷道和狭窄的高架库作业。目前市场上对前移式叉车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三点:1、视野良好,即操作者在使用前移车堆垛时,坐在驾驶座椅上能够观测到货物及货架的相对位置;2、实现高起升,即在1m以上的高货架上堆垛,且要求最大起升高度增加的同时,叉车的承载能力降低很少;3、高稳定性,即货物在高货架堆垛前倾及后倾时,整车晃动小。
[0003]目前,前移式叉车的三级全自由起重系统的门架槽钢前后错开或左右并列布置,存在门架纵向总厚C大于210mm,使货物的承载距靠前,以致起重量低;横向总宽B大于169mm,外门架总宽A不大于690mm,再加上液压管路布置不重叠,以致门架中间的空档小,视野差;且三级起重系统多为门架倾斜方式,即货物和门架一起前后倾斜,倾斜总重量大,整车晃动也大,且倾斜油缸安装在外门架下端,倾斜油缸受力大。
[0004]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前移式叉车门架配置的侧移器多为单一侧移功能,不能实现倾斜功能,操作不灵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前移式叉车的使用效能。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前移式叉车的使用效能,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
[0006]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包括三级起升门架、侧移器4、前起升油缸6、两只后起升油缸7和液压管路系统9,所述三级起升门架由外门架1、中门架2和内门架3组成;所述前起升油缸6设于内门架3内中间的下部,前起升油缸6的顶部通过矩形框状的链轮支架62设有前缸链轮65,前缸链轮65上跨设有前缸链条61 ;所述两只后起升油缸7分别设于外门架I下部两侧,且位于外门架I外部;液压管路系统9包括主油管92、主滑轮93、主钢管94、第一侧移胶管95、第二侧移胶管96、第一倾斜胶管97、第二倾斜胶管98,所述侧移器4设于外门架I的前部;
所述外门架I的宽度A为730mm,外门架I的左外门柱17和右外门柱18的厚度相等;所述外门架I上的左外门柱17和右外门柱18分别为槽钢,所述左外门柱17的内侧上部和右外门柱18的内侧上部分别设有外门滚轮15 ;所述中门架2上的左中门柱27和右中门柱28分别为工字钢,所述左中门柱27的内侧上部和右中门柱28的内侧上部分别设有中门上滚轮25,左中门柱27的外侧下部和右中门柱28的外侧下部分别设有中门下滚轮210 ;所述内门架3上的左内门柱32和右内门柱33分别为工字钢,所述左内门柱32的外侧下部和右内门柱33的外侧下部分别设有内门滚轮36 ;所述外门架I套设在中门架2上,使左外门柱17包扣在左中门柱27的外侧上,右外门柱18包扣在右中门柱28的外侧上;所述中门架2套设在内门架3上,使左中门柱27的内侧和左内门柱32的外侧之间呈交错扣合状,右中门柱28的内侧和右内门柱33的外侧呈交错扣合状;所述外门架1、中门架2和内门架3装配后,三级起升门架宽度方向一侧的三个门柱的总宽B为149mm;所述外门架1、中门架2和内门架3装配后的总厚度C和左外门柱17的厚度或右外门柱18的厚度相等,所述总厚度C不大于175_ ;
所述前起升油缸6设于内门架3内一侧下部,前起升油缸6顶部的所述前缸链轮65的径向与三级起升门架所在平面之间呈倾斜状;
所述液压管路系统9的主钢管94位于三级起升门架的中部,所述主油管92、第一侧移胶管95和第二侧移胶管96位于外门架I的后部一侧,所述第一倾斜胶管97和第二倾斜胶管98位于外门架I的后部另一侧;使前起升油缸6上方的内门架3内形成一个空档,方便驾驶员观察。
[0007]所述链轮61的径向和三级起升门架所在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α为35?45度。
[0008]所述前起升油缸6的轴心线和内门架3的中心线之间的偏离距离D为55?61mm,使前起升油缸6的内门架3内形成一个宽的空档。
[0009]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发明起重系统中外门架、中门架、内门架装配后沿三级起升门架宽度方向的横向总宽B减小到149mm,在外门架宽度A尺寸一定时,中间空档宽,视野好;总厚度C不大于175mm,见图5 ;使货物的承载距靠后侧,提高整车的承载货物能力;
2.外门架采用175_宽的左、右外槽钢,具有较大的抗弯截面模量,结构强度大,本起重系统可实现12.5m起升高度;
3.门架配置具有侧移和倾斜双重功能的侧移器,实现门架垂直,货物单独前后倾斜;减去了门架I吨多自重的倾斜,改善起重系统受力状况,解决高起升门架前后倾斜时整车晃动大问题;
4.前缸的链轮的径向和三级起升门架所在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α为35?45度,将缸头处的四根胶管与前缸链条交叉布置,使四根胶管和前起升油缸前后重叠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驾驶员的观察视野;
5.一组实现侧移器功能及一组实现倾斜功能的管路,固定胶管斜拉布置在外门架后侦牝尽量解决液压管路影响视野的问题,且中间使用钢管总成及八通接头过渡,也减小节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M处局部放大图。
[0012]图3为图1的主视图。
[0013]图4为图1的后视图。
[0014]图5为图3的俯视图。
[0015]图6为图3的D-D剖视图。
[0016]图7为外门架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为中门架结构示意图。
[0018]图9为内门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为前起升油缸安装图。
[0020]图11为前起升油缸安装图俯视图。
[0021]上图中序号:
1-外门架,2-中门架,3-内门架,4-侧移器,6-前起升油缸,7-后起升油缸,9-液压管路系统,11-上侧板,12-顶横梁,13-挂链板,14-挡板,15-外门滚轮,16-中横梁,17-左外门柱,18-右外门柱,19-支座横梁,112-下横梁,21-中上横梁,22-竖板,23-缸头座,25-中门上滚轮,26-中门中横梁,27-左中门柱,28-右中门柱,29-中下横梁,210-中门下滚轮、31-内顶横梁,32-左内门柱,33-右内门柱,34-前缸链条支座,35-后缸链条支座,36-内门滚轮,37-内上横梁,38-前缸底座,39-内下横梁、61-前缸链条,62-链轮支架,65-前缸链轮、92-主油管,93-主滑轮,94-主钢管,95-第一侧移胶管,96-第二侧移胶管,97-第一倾斜胶管,98-第二倾斜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3]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包括三级起升门架、侧移器4、前起升油缸6、两只后起升油缸7和液压管路系统9。三级起升门架由外门架1、中门架2和内门架3组成。
[0024]前起升油缸6安装于内门架3内中间偏左的下部,前起升油缸6的顶部通过矩形框状的链轮支架62设有前缸链轮65,前缸链轮65上跨设有前缸链条61 ;所述两只后起升油缸7分别设于外门架I下部两侧,且位于外门架I外部;液压管路系统9包括主油管92、主钢管94、第一侧移胶管95、第二侧移胶管96、第一倾斜胶管97、第二倾斜胶管98,所述侧移器4设于外门架I的前部。
[0025]参见图5,外门架I的宽度A为730mm,外门架I的左外门柱17和右外门柱18的厚度相等。
[0026]参见图7,外门架I上的左外门柱17和右外门柱18分别为槽钢,外门架I的左外门柱17和右外门柱18的顶部之间通过两块上侧板11固定安装有顶横梁12,顶横梁12的下部连接着直角弯板状的挂链板13,挂链板13向外门架I 一侧弯曲;顶横梁12下方的外门架3上通过安装板依次平行固定安装有中横梁16和支座横梁19,所述顶横梁12、中横梁16和支座横梁19均位于外门架I后侧外部,且均向后凸起;顶横梁12两端的左外门柱17的内侧和右外门柱18的内侧分别安装有外门滚轮15。顶横梁12两端插入两块上侧板11上的矩形孔中,顶横梁12两端设有方形挡板14,左外门柱17和右外门柱18的底部设有下横梁112,下横梁112两端设有向后凸起的圆弧。
[0027]参见图8,中门架2上的左中门柱27和右中门柱28分别为工字钢,中门架2的左中门柱27和右中门柱28的顶部之间通过两根竖板22固定安装有中上横梁21,中上横梁21下方的中门架2上依次平行安装有两根中门中横梁26和中下横梁29,且中上横梁21、两根中门中横梁26和中下横梁29均位于中门架2后侧外部;中上横梁21和相邻的中门中横板26之间的中门架2上固定安装有横梁状的缸头座23 ;与中上横梁21相邻的左中门柱27的内侧和右中门柱28的内侧分别安装有中门上滚轮25,中下横梁29两端的左中门柱27的外侧和右中门柱28的外侧分别安装有中门下滚轮210。
[0028]参见图9,内门架3上的左内门柱32和右内门柱33分别为工字钢,内门架3上的左内门柱32和右内门柱33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内顶横梁31,内顶横梁31下方的内门架3上依次平行固定安装有内上横梁37和内下横梁39,内上横梁37和内下横梁39之间的内门架3上分别平行安装有横梁状的前缸链条支座34和横梁状的后缸链条支座35 ;内下横梁39两端的左内门柱32的外侧和右内门柱33的外侧分别安装有内门滚轮36。
[0029]参见图5,外门架I套设在中门架2上,使左外门柱17包扣在左中门柱27的外侧上,右外门柱18包扣在右中门柱28的外侧上;中门架2套设在内门架3上,使左中门柱27的内侧和左内门柱32的外侧之间呈交错扣合状,右中门柱28的内侧和右内门柱33的外侧呈交错扣合状;
参见图5和图6,内门架3上两侧的内门滚轮36分别配合位于中门架2的左中门柱27的内侧和右中门柱28的内侧;所述中门架2下部两侧的中门下滚轮210分别配合位于外门架I的左外门柱17的下部内侧和右外门柱18的下部内侧;所述中门架2上部两侧的中门上滚轮25分别配合位于内门架3的左内门柱32的上部外侧和右内门柱33的上部外侧;所述外门架I上部两侧的外门滚轮15配合位于中门架2的左中门柱27的上部外侧和右中门柱28的上部外侧。外门滚轮15、中门上滚轮25、中门下滚轮210和内门滚轮36均为复合滚轮。
[0030]参见图5,外门架1、中门架2和内门架3装配后沿三级起升门架宽度方向的横向总宽B为149mm ;外门架1、中门架2和内门架3装配后的总厚度C和左外门柱17的厚度或右外门柱18的厚度相等,总厚度C不大于175mm。
[0031]前起升油缸6安装于内门架3内一侧下部;参见图9,内门架3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前缸底座38 ;前起升油缸6的底部为球面状,前缸底座38的顶面为内凹的球面状,前起升油缸6的底部和前缸底座38的顶面呈弧面接触配合,有利于前起升油缸6的自动回中心定位。
[0032]参见图10和图11,前起升油缸6顶部的前缸链轮65的径向与三级起升门架所在平面之间呈倾斜状,倾斜夹角为42度。
[0033]参见图10,前起升油缸6的轴心线和内门架3的中心线之间的偏离距离D为61mm。液压管路系统9的主钢管94位于三级起升门架的中部,主油管92、第一侧移胶管95和第二侧移胶管96位于外门架I的后部一侧,第一倾斜胶管97和第二倾斜胶管98位于外门架I的后部另一侧;使前起升油缸6上方右侧的内门架3内形成一个较宽的空档,方便驾驶员观察。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包括三级起升门架、侧移器(4)、前起升油缸(6)、两只后起升油缸(7)和液压管路系统(9),所述三级起升门架由外门架(I)、中门架(2)和内门架(3)组成;所述前起升油缸(6)设于内门架(3)内中间的下部,前起升油缸(6 )的顶部通过矩形框状的链轮支架(62 )设有前缸链轮(65 ),前缸链轮(65 )上跨设有前缸链条(61);所述两只后起升油缸(7)分别设于外门架(I)下部两侧,且位于外门架(I)外部;液压管路系统(9)包括主油管(92)、主滑轮(93)、主钢管(94)、第一侧移胶管(95)、第二侧移胶管(96)、第一倾斜胶管(97)、第二倾斜胶管(98),所述侧移器(4)设于外门架(I)的前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门架(I)的宽度A为730mm,外门架(I)的左外门柱(17)和右外门柱(18)的厚度相等; 所述外门架(I)上的左外门柱(17)和右外门柱(18)分别为槽钢,所述左外门柱(17)的内侧上部和右外门柱(18)的内侧上部分别设有外门滚轮(15);所述中门架(2)上的左中门柱(27)和右中门柱(28)分别为工字钢,所述左中门柱(27)的内侧上部和右中门柱(28)的内侧上部分别设有中门上滚轮(25),左中门柱(27)的外侧下部和右中门柱(28)的外侧下部分别设有中门下滚轮(210);所述内门架(3)上的左内门柱(32)和右内门柱(33)分别为工字钢,所述左内门柱(32)的外侧下部和右内门柱(33)的外侧下部分别设有内门滚轮(36);所述外门架(I)套设在中门架(2)上,使左外门柱(17)包扣在左中门柱(27)的外侧上,右外门柱(18 )包扣在右中门柱(28 )的外侧上;所述中门架(2 )套设在内门架(3 )上,使左中门柱(27)的内侧和左内门柱(32)的外侧之间呈交错扣合状,右中门柱(28)的内侧和右内门柱(33)的外侧呈交错扣合状;所述外门架(I)、中门架(2)和内门架(3)装配后,三级起升门架宽度方向一侧的三个门柱的总宽B为149mm ;所述外门架(I)、中门架(2)和内门架(3)装配后的总厚度C和左外门柱(17)的厚度或右外门柱(18)的厚度相等,所述总厚度C不大于175_ ; 所述前起升油缸(6)设于内门架(3)内一侧下部,前起升油缸(6)顶部的所述前缸链轮(65)的径向与三级起升门架所在平面之间呈倾斜状; 所述液压管路系统(9)的主钢管(94)位于三级起升门架的中部,所述主油管(92)、第一侧移胶管(95)和第二侧移胶管(96)位于外门架(I)的后部一侧,所述第一倾斜胶管(97)和第二倾斜胶管(98)位于外门架(I)的后部另一侧;使前起升油缸(6)上方的内门架(3)内形成一个空档,方便驾驶员观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门架(I)的左外门柱(17)和右外门柱(18)的顶部之间通过两块上侧板(11)设有矩形钢管形状的顶横梁(12),顶横梁(12)两端插入两块上侧板(11)上的矩形孔中,顶横梁(12)两端设有方形挡板(14),顶横梁(12)的下部连接着直角弯板状的挂链板(13),挂链板(13)向外门架(I) 一侧弯曲;所述顶横梁(12)下方的外门架(I)上通过安装板依次平行设有中横梁(16)和支座横梁(19),所述顶横梁(12)、中横梁(16)和支座横梁(19)均位于外门架(I)后侧外部,且均向后凸起;顶横梁(12)两端的左外门柱(17)的内侧和右外门柱(18)的内侧分别设有外门滚轮(15);左外门柱(17)和右外门柱(18)的底部设有下横梁(112),下横梁(112)两端设有向后凸起的圆弧;所述中门架(2)的左中门柱(27)和右中门柱(28)的顶部之间通过两根竖板(22)设有中上横梁(21),中上横梁(21)下方的中门架(2)上依次平行设有两根中门中横梁(26)和中下横梁(29 ),所述中上横梁(21)、两根中门中横梁(26 )和中下横梁(29 )均位于中门架(2 )后侧外部;所述中上横梁(21)和相邻的中门中横板(26 )之间的中门架(2 )上设有横梁状的缸头座(23);与中上横梁(21)相邻的左中门柱(27)的内侧和右中门柱(28)的内侧分别设有中门上滚轮(25 ),中下横梁(29 )两端的左中门柱(27 )的外侧和右中门柱(28 )的外侧分别设有中门下滚轮(210); 所述内门架(3)上的左内门柱(32)和右内门柱(33)的顶部之间设有内顶横梁(31),内顶横梁(31)下方的内门架(3 )上依次平行设有内上横梁(37 )和内下横梁(39 ),内上横梁(37 )和内下横梁(39 )之间的内门架(3 )上分别平行设有横梁状的前缸链条支座(34 )和横梁状的后缸链条支座(35 );内下横梁(39 )两端的左内门柱(32 )的外侧和右内门柱(33 )的外侧分别设有内门滚轮(36); 所述内门架(3)上两侧的内门滚轮(36)分别配合位于中门架(2)的左中门柱(27)的内侧和右中门柱(28)的内侧;所述中门架(2)下部两侧的中门下滚轮(210)分别配合位于外门架(I)的左外门柱(17)的下部内侧和右外门柱(18)的下部内侧;所述中门架(2)上部两侧的中门上滚轮(25)分别配合位于内门架(3)的左内门柱(32)的上部外侧和右内门柱(33)的上部外侧;所述外门架(I)上部两侧的外门滚轮(15)配合位于中门架(2)的左中门柱(27)的上部外侧和右中门柱(28)的上部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滚轮(15 )、中门上滚轮(25 )、中门下滚轮(210 )和内门滚轮(36 )均为复合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链条(61)的径向和三级起升门架所在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α为35?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起升油缸(6)的轴心线和内门架(3)的中心线之间的偏离距离D为55?61mm,使前起升油缸(6)上方的内门架(3)内形成一个宽的空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实现高起升的前移式叉车的起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架(3)的下部设有前缸底座(38);前起升油缸(6)的底部为球面状,所述前缸底座(38)的顶面为内凹的球面状,前起升油缸(6)的底部和前缸底座(38)的顶面呈弧面接触配合,有利于前起升油缸(6)的自动回中心定位。
【文档编号】B66F9/08GK104355271SQ201410569196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王冬艳, 钟继萍, 张丽, 胡晓海, 白迎春, 石磊, 陈伟 申请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