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502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网孔式散热片机构。该网孔式散热片机构适用于装设在一电子装置中一会产热的工作模块;该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包括:一连接该工作模块的基座、多个第一散热片以及多个第二散热片;该基座包括一面向该工作模块的第一侧面、一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以及多个贯穿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对流孔;该多个第一散热片由该基座的第一侧面凸伸且彼此间隔;该多个第二散热片由该基座的第二侧面凸伸且彼此间隔。本实用新型利用对流孔的设置避免了工作模块发生闷烧且产生对流气流增进散热效率,并利用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大幅增加了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表面散热面积。
【专利说明】网孔式散热片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片,特别是指一种网孔式散热片机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由于电子装置效能的迅速提升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市场兴起,电子装置中的工作模块(例如IC芯片)在多功与微型化的双重需求下,单位体积的耗能功率也不断大幅提升,连带造成工作模块产生的废热也随之增加。若无法对工作模块进行适当的散热设计,将导致电子装置容易发生故障甚至损毁。因此,如何提升工作模块的散热效率一直是现今业界积极投入研究的课题。
[0003]而在各种散热的技术中,在工作模块表面装设散热片机构是一种相对经济且简易的选择。通过在工作模块的顶面安装一个具有高热传导系数的散热片机构,并在散热片机构相反于工作模块的一侧设置多个散热鳍片,让工作模块产出的废热可迅速地传导至散热片机构并通过散热鳍片散出,达到增进散热效率的目的。然而,现有的散热片机构在装设于工作模块顶面时会将工作模块与工作模块周边的组件完全覆盖,因此常造成热空气积蓄在散热片机构的底部,并对工作模块及其周边的组件造成闷烧而导致工作模块过热损毁。此夕卜,现有的散热片机构只利用顶面的散热鳍片进行散热,不但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小,且只能被动地依靠空气流过散热鳍片将废热排除,故散热效率相比其他散热技术明显不佳。因此,现有的散热片机构设计显然还具有值得改善的空间。
[0004]从而,需要提供一种网孔式散热片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工作模块闷烧的散热片机构。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片机构。
[0007]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节省材料使用的散热片机构。
[0008]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适用于装设在一电子装置中一会产热的工作模块;该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包含:一连接该工作模块的基座、多个第一散热片以及多个第二散热片;该基座包括一面向该工作模块的第一侧面、一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以及多个贯穿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对流孔;该多个第一散热片由该基座的第一侧面凸伸且彼此间隔;该多个第二散热片由该基座的第二侧面凸伸且彼此间隔。
[0009]较佳地,该基座还包括一由该第一侧面向该工作模块凸伸的连接柱;该基座以该连接柱连接该工作模块。
[0010]较佳地,该连接柱具有一面积对应并连接该工作模块的连接面。
[0011]较佳地,该多个第一散热片界定多个位于彼此间的第一对流间隙;该多个第二散热片界定多个位于彼此间的第二对流间隙;该多个第一对流间隙与该多个第二对流间隙彼此以该多个对流孔相互连通。
[0012]较佳地,该基座与该工作模块彼此沿一连接方向排列;该多个第一对流间隙、该多个第二对流间隙及该多个对流孔彼此沿该连接方向对齐并排。
[0013]较佳地,各第一散热片与一对应的第二散热片彼此沿该连接方向对齐并排。
[0014]较佳地,该多个第一散热片与该多个第二散热片由该基座沿该连接方向延伸。
[0015]较佳地,该多个第一散热片与该多个第二散热片为方形针鳍式散热片、圆形鳍针式散热片、鳍片式散热片或鳍片断开式散热片。
[0016]较佳地,该多个对流孔呈方形孔或圆形孔。
[0017]较佳地,该基座、该多个第一散热片及该多个第二散热片彼此为一体成型。
[0018]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基座形成多个贯穿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对流孔,使工作模块运作产生的热空气能经由对流孔迅速排除,不会积聚在第一侧面而避免了工作模块发生闷烧,且通过对流孔产生对流气流而增进了整体的散热效率,还由于对流孔的设置而节省了基座的材料使用。此外,通过面对工作模块的第一侧面与相反于工作模块的第二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大幅增加了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散热表面积,使散热效率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的特征与功效,将在参照附图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20]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0021]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一工作模块的组装;
[0022]图3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该工作模块的连接方式;
[0023]图4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顶面;
[0024]图5是一沿图4中V-V剖线剖切的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热传导;
[0025]图6是一沿图4中V1-VI剖线剖切的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产生的对流气流;
[0026]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0027]图8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顶面;
[0028]图9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0029]图10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顶面;
[0030]图1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以及
[0031]图1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顶面。
[0032]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33]I基座3第二散热片
[0034]11第一侧面31第二对流间隙
[0035]12第二侧面4电子装置
[0036]13对流孔41工作模块
[0037]14连接柱411散热垫片
[0038]141 连接面42电路板
[0039]2第一散热片X连接方向
[0040]21第一对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0042]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网孔式散热片机构装设在一电子装置4中一会产热的工作模块41上。该工作模块41设置于电子装置4的一电路板42,并经由一位于其顶面的散热垫片411沿一连接方向X连接网孔式散热片机构。
[0043]参阅图1、图3及图4,网孔式散热片机构整体为一体成型,并包含一沿连接方向X与工作模块41并排连接的基座1,以及多个设于基座I的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基座I包括一面向工作模块41的第一侧面11、一相反于第一侧面11的第二侧面12、多个沿连接方向X贯穿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的对流孔13,以及一由第一侧面11向工作模块41凸伸的连接柱14。由于对流孔13的设置使基座I制作所需的材料减少而产生了节省材料使用的功效。
[0044]连接柱14具有一面积对应并连接工作模块41顶面的连接面141,使网孔式散热片机构通过连接柱14的连接面141与工作模块41相连接。第一散热片2由基座I的第一侧面11沿连接方向X朝下凸伸且彼此间隔,并界定多个位于彼此间的第一对流间隙21。第二散热片3由基座I的第二侧面12沿连接方向X朝上凸伸且彼此间隔,并界定多个位于彼此间的第二对流间隙31。各第一散热片2与一对应的第二散热片3彼此沿连接方向X对齐并排。该多个第一对流间隙21与该多个第二对流间隙31彼此以该多个对流孔13相互连通(见图4及图6),且第一对流间隙21、第二对流间隙31及对流孔13彼此沿连接方向X对齐并排。
[0045]参阅图4及图5,当工作模块41运作产热时,废热经由工作模块41顶面的散热垫片411传导至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连接柱14,并经由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基座I分别向上下两方向传递至各第一散热片2及各第二散热片3 (如图5中箭头所示),进而通过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逸散到空气中被排除。利用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底侧的第一侧面11与顶侧的第二侧面12分别形成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让整体的散热面积比传统只有一侧形成散热鳍片的散热片机构大幅增加,使散热的效率显著地提升。须注意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片2在连接方向X的延伸长度约为Imm至3mm,为了使位于第一侧面11的第一散热片2具有足够的空间延伸而不与电路板42发生干涉,基座I的连接柱14在连接方向X的长度与工作模块41的高度相配合,让第一散热片2与电路板42上的各结构能保持一间距以供空气通过。
[0046]参阅图4及图6,在工作模块41运作产热的同时会使其周边空气的温度上升,导致基座I的第一侧面11处产生热空气。由于热空气的密度比一般空气低,因此位于第一侧面11与电路板42间的热空气会依序经由第一对流间隙21、对流孔13及第二对流间隙31向上流动,并吸引冷空气由第一侧面11的边缘进入第一侧面11与电路板42间而造成循环气流(如图6中箭头所示),藉此,网孔式散热片机构不但不会使热空气积聚在邻近工作模块41的第一侧面11造成工作模块41闷烧,也使工作模块41产生的高温向周边扩散的范围减小,且还能利用产生的循环气流使空气主动流过各第一散热片2间的第一对流间隙21与各第二散热片3间的第二对流间隙31,加速排除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的热能而大幅提升了散热的效率。要强调地,由于第一对流间隙21、第二对流间隙31及对流孔13彼此沿连接方向X相互对齐并排,所以循环气流由第一侧面11通过对流孔13向第二侧面12的流动时不会受到阻挡而能保持最佳的流动速率。
[0047]当然易于了解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为方形针鳍式散热片而对流孔13呈方形孔,但实际上第一散热片2、第二散热片3及对流孔13的方式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也可依设计需求设计为圆形鳍针式散热片、鳍片式散热片、鳍片断开式散热片或波浪式散热片等变化方式,对流孔13也可依需求设置为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参阅图7及图8,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为圆形鳍针式散热片,而基座I上的对流孔13则呈圆形孔。参阅图9及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在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为鳍片式散热片,而基座I上的对流孔13则呈方形孔。再参阅图11及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在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为鳍片断开式散热片,而基座I上的对流孔13则呈方形孔。第二较佳实施例至第四较佳实施例显示了多种第一散热片2、第二散热片3与对流孔13的变化方式,说明了第一散热片2、第二散热片3与对流孔13的设计只要能增加散热整体的散热面积并产生对流气流,皆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方式。
[0048]综上所述,藉由基座I形成多个贯穿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的对流孔13,使工作模块41运作产生的热空气能经由对流孔13迅速排除,不会积聚在第一侧面11而避免了工作模块41发生闷烧,且通过对流孔13使空气产生对流气流加速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的排热,增进了整体的散热效率,还由于对流孔13的设置而节省了基座I的材料使用。此外,通过面对工作模块41的第一侧面11与相反于工作模块41的第二侧面12分别凸伸多个第一散热片2与第二散热片3,大幅增加了网孔式散热片机构的散热表面积,使散热效率得以更进一步地提升。故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49]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网孔式散热片机构,该网孔式散热片机构适用于装设在一电子装置中一会产热的工作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包括: 一基座,该基座连接该工作模块,并包括一面向该工作模块的第一侧面、一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以及多个贯穿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对流孔; 多个第一散热片,该多个第一散热片由该基座的第一侧面沿连接方向朝下凸伸且彼此间隔;以及 多个第二散热片,该多个第二散热片由该基座的第二侧面沿连接方向朝上凸伸且彼此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括一由该第一侧面向该工作模块凸伸的连接柱;该基座以该连接柱连接该工作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柱具有一面积对应并连接该工作模块的连接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散热片界定多个位于彼此间的第一对流间隙;该多个第二散热片界定多个位于彼此间的第二对流间隙;该多个第一对流间隙与该多个第二对流间隙彼此以该多个对流孔相互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与该工作模块彼此沿一连接方向排列;该多个第一对流间隙、该多个第二对流间隙及该多个对流孔彼此沿该连接方向对齐并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与该工作模块彼此沿一连接方向排列;各第一散热片与一对应的第二散热片彼此沿该连接方向对齐并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与该工作模块彼此沿一连接方向排列;该多个第一散热片与该多个第二散热片由该基座沿该连接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散热片与该多个第二散热片为方形针鳍式散热片、圆形鳍针式散热片、鳍片式散热片或鳍片断开式散热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对流孔呈方形孔或圆形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孔式散热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该多个第一散热片,以及该多个第二散热片彼此为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H05K7/20GK203934234SQ201420194179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1日
【发明者】陈馨恩, 蔡升宏, 刘湘肇 申请人: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