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0986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橡胶体,其中,首先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为长方形,这样增大了该减震装置与轿厢底部和轿底框的接触面积;其次通过在橡胶体上设有两个孔,从而可以产生较大的压缩形变,具有优良的阻尼和减震性能;最后通过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两端的上通孔和下通孔安装螺栓,使得该减震装置与轿厢底部和轿底框紧密牢固连接;该减震装置能够起到电梯超载保护称量和轿厢减振的双重功能,具有优良性能参数和高稳定性。
【专利说明】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垂直式升降电梯中,在轿厢底部与轿底框连接位置安装减振垫,以在电梯运行中起到电梯超载保护称量和轿厢减振的双重功能。根据电梯的不同额定载重量,在轿底框上安装4-10个减振垫均匀支撑轿厢,减振垫的压缩位移直接反映轿厢的载重量,当载重量达到额定数值时,此时减振垫高度会降低到一定数值,从而使轿厢底部的碰触传感器接触并发出超载警报,减振垫在此工作过程中起到电梯超载保护的称量功能,以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在电梯运行时,减振垫还能保持轿厢的平稳运行,同时对轿厢起隔振降噪以达到减振效果,以提高电梯的乘用舒适性。
[0003]由于减振垫具有轿厢超载称量和轿厢减振的双重功能,并且轿厢底部对零件的安装尺寸及形位公差要求非常高,整个开发和制造工艺技术含量很高。当前,电梯轿厢减震垫一般依靠国外进口,国内的自主化研发和生产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电梯轿厢减震垫的性能参数和稳定性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起到电梯超载保护称量和轿厢减振的双重功能,具有优良性能参数和高稳定性,且耐磨、粘度高、弹性好、无毒安全、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000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橡胶体,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为长方形,所述上连接板的长度和宽度与所述下连接板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所述橡胶体的上顶面与所述上连接板紧密粘接,所述橡胶体的下底面与所述下连接板紧密粘接,所述橡胶体的纵向上至少设有两个通孔,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上通孔和下通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内壁上均设有内螺纹。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腰形长孔,所述上腰形长孔设置在所述橡胶体的两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板上与所述上腰形长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下腰形长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橡胶体的长度小于所述下连接板上两端的下腰形长孔之间的距离。
[0010]进一步地,所述橡胶体采用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或丁基橡胶上述中的任意一种。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采用不锈钢板或碳素钢板。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橡胶体,其中,首先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为长方形,这样增大了该减震装置与轿厢底部和轿底框的接触面积;其次通过在橡胶体上设有两个孔,从而可以产生较大的压缩形变,具有优良的阻尼和减震性能;最后通过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两端的上通孔和下通孔安装螺栓,使得该减震装置与轿厢底部和轿底框紧密牢固连接;该减震装置能够起到电梯超载保护称量和轿厢减振的双重功能,具有优良性能参数和高稳定性,且具有耐磨、粘度高、弹性好、无毒安全、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各种客、货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如图1、图2所示,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I与所述下连接板2之间的橡胶体3,其中,所述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2采用不锈钢板或碳素钢板,这样使得该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2具有较高的塑性、韧性和机械强度,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所述上连接板I与所述下连接板2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2均为长方形,所述上连接板I的长度和宽度与所述下连接板2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通过采用形状、大小相等的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2,这样有效增大了该减震装置与轿厢底部和轿底框的接触面积,在电梯运行时,使得该减震装置不仅能保持轿厢的平稳运行,同时对轿厢起隔振降噪以达到减振效果,以提高电梯的乘用舒适性;所述橡胶体3的上顶面与所述上连接板I采用强力胶水紧密粘接,所述橡胶体3的下底面与所述下连接板2采用强力胶水紧密粘接,所述橡胶体3的纵向上至少设有两个通孔3-1,其中,所述橡胶体3采用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或丁基橡胶上述中的任意一种,使得该橡胶体3具有耐油、耐高低温、高阻尼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音和缓冲性能,另外,在橡胶体3的纵向上至少设有两个通孔3-1,这样避免过于厚实的橡胶体3硫化时间过长和里外硫化深度不一致的缺点,从而保证硫化均匀,精确地保证产品的动静刚度,动静刚度比越小,橡胶材料的弹性就越好,振动传递效果也越好,所述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2上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通孔3-1相连通的上通孔1-1和下通孔2-1,所述上通孔1-1和下通孔2-1内壁上均设有内螺纹。
[0017]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上连接板I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腰形长孔1-2,所述上腰形长孔1-2设置在所述橡胶体3的两侧,所述下连接板2上与所述上腰形长孔1-2对应的位置设有下腰形长孔2-2,通过在上、下位置对应的上腰形长孔1-2和下腰形长孔2-2内安装螺栓,从而可以使该减震装置能够与轿厢底部和轿底框紧密牢固连接,且设计成腰形便于螺栓在孔内方便位置的调节。
[0018]如图1、图2所示,所述橡胶体3的长度小于所述下连接板2上两端的下腰形长孔2-2之间的距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安装螺栓时避免其碰到或损坏橡胶体3,从而保证了橡胶体3的完整性。
[001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I)、下连接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I)与所述下连接板(2)之间的橡胶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I)与所述下连接板(2 )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2 )均为长方形,所述上连接板(I)的长度和宽度与所述下连接板(2)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所述橡胶体(3)的上顶面与所述上连接板(I)紧密粘接,所述橡胶体(3)的下底面与所述下连接板(2)紧密粘接,所述橡胶体(3)的纵向上至少设有两个通孔(3-1),所述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2)上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通孔(3-1)相连通的上通孔(1-1)和下通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孔(1-1)和下通孔(2-1)内壁上均设有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I)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腰形长孔(1-2),所述上腰形长孔(1-2)设置在所述橡胶体(3)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2)上与所述上腰形长孔(1-2 )对应的位置设有下腰形长孔(2-2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体(3)的长度小于所述下连接板(2)上两端的下腰形长孔(2-2)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体(3)采用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或丁基橡胶上述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2)采用不锈钢板或碳素钢板。
【文档编号】B66B5/14GK203922396SQ201420364935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许应龙 申请人:南通江中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