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体积变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077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体积变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小体积变轨装置,由直线电机、进给推杆、固定支架、移动支架、直线轨道、弧线轨道、直线岔道、弧线岔道、主干道、导轨、膨胀螺栓、底部固定加强板、侧向定位板、“C”型上滑道和“T”型下滑块组成,直线电机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其输出轴与进给推杆通过键连接,用以施加直线方向的力矩给进给推杆,进给推杆与移动支架通过销轴相连,两条导轨分布在直线电机的左右两侧,每条导轨分“C”型的上滑道和“T”型下滑块两部分,在“C”型上滑道的内部安装有可沿轴向移动的“T”型下滑块,通过控制直线电机,使进给推杆处于伸张或者收缩状态,来实现两条轨道线路通或断,从而实现变轨,该装置适用于核电站厂房、维修机房等空间狭小,有变轨要求的场所。
【专利说明】 一种λ!、体积变轨装置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体积变轨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实现轨道交换的专用设备,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
[0002]国内外的变轨装置种类比较多,运用的工作环境也不同,大多采用比较复杂的驱动机构和运动导向装置,需要较大的布置空间;根据用途不同,结构各异,有的采用旋转电机直接旋转轨道实现过轨对接,也有采用齿轮机构,也有手动过轨装置;但大都存在着体积大、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的缺陷。
[0003]根据使用环境不同,功能也不同,实现方式也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变轨装置存在的体积大、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的缺陷,提出了新型的变轨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小体积变轨装置,由直线电机(I)、进给推杆(2)、固定支架(3)、移动支架
(4)、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导轨(10)、膨胀螺栓(11)、底部固定加强板(12)、侧向定位板(13)、“C”型上滑道(14)和“Τ”型下滑块(15)组成,其中直线电机(I) 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直线电机(I)另一端为输出端,连接带丝杆的进给推杆(2),并使得进给推杆(2)沿其自身轴线作往复运动,进给推杆(2)与移动支架(4)通过销轴相连,两条导轨(10)分布在直线电机(I)的左右两侧,两条导轨(10)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每条导轨(10)分“C”型的上滑道(14)和“Τ”型下滑块(15)两部分,在“C”型上滑道(14)的内部安装有可沿轴向移动的“Τ”型下滑块(15),考虑到直线轨道(5)和弧线轨道(6)的可动距离,“Τ”型下滑块(15)的轴向长度要小于“C”型的上滑道(14)的轴向长度,两根“Τ”型下滑块(15)和直线轨道(5)及弧线轨道(6)焊接,移动支架⑷一端和弧线轨道(6)顶面焊接,移动支架(4)另一端通过销轴和进给推杆(2)连接;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为“工”字型结构,直线岔道
[7]、弧线岔道⑶位于左侧导轨(10)的左侧,主干道(9)位于右侧导轨(10)的右侧,当直线电机(I)转动,进给推杆(2)处于伸张状态时,使得弧线岔道(8)、弧线轨道(6)和主干道
(9)形成通路;当直线电机(I)反转,进给推杆(2)处于收缩状态时,使得直线岔道(7)、直线轨道(5)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从而实现了变轨的功能;导轨(10)的底部安装有底部固定加强板(12),其中底部固定加强板(12)截面为梯形,与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焊接,用于直线轨道(5)在与直线岔道(7)对接时的定位和对直线轨道(5)端部底板的加强,也用于弧线轨道(6)在与弧线岔道(8)对接时的定位和对弧线轨道(6)端部底板的加强;侧向定位板(13)与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焊接,用于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在与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对接时的限位。
[0007]所述梯形截面的底部固定加强板(12),其梯形边与底面的角度为5?10度。
[0008]所述“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块(15)的接触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斜面,如果是斜面,则倾斜角度一般为8?13度。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优点在于:
[0010](I)本装置采用了“C”型上滑道和“T”型下滑块的结构,大大减小了变轨装置的体积,大幅度减小了净空的要求,更能满足狭小的空间。
[0011](2)通过固定加强板和侧向定位板的设计,使得直线轨道或弧线轨道和直线岔道或弧线岔道对接时定位准确,同时可以避免由于直线轨道或弧线轨道长期使用过程中引起的变形导致的定位不准等因素。
[0012](3)本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采用多级安全保障,安全性高,不受轨道形状的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
[0013]图1为变轨装置示意图的主视图。
[0014]图2为变轨装置示意图的俯视图。
[0015]图3为上滑道及下滑块图。
[0016]图4为直线电机和进给推杆装置图的主视图。
[0017]图5为直线电机和进给推杆装置图的左视图。
[0018]图6为直线电机和进给推杆装置图的俯视图。
[0019]图7为底部固定加强板和侧向定位板的安装示意图的主视图。
[0020]图8为底部固定加强板和侧向定位板的安装示意图的左视图。
[0021]图9为底部固定加强板和侧向定位板的安装示意图的俯视图。
[0022]图10为弧线岔道、弧线轨道以及主干道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1为直线岔道、直线轨道以及主干道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24]一种小体积变轨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俯视图,由直线电机(I)、进给推杆(2)、固定支架(3)、移动支架(4)、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⑶、主干道(9)、导轨(10)、膨胀螺栓(11)、底部固定加强板(12)、侧向定位板(13)、“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块(15)组成,其中直线电机(I) 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直线电机(I)另一端为输出端,连接带丝杆的进给推杆(2),并使得进给推杆(2)沿其自身轴线作往复运动,进给推杆(2)与移动支架(4)通过销轴相连,直线电机(I)和进给推杆(2)的连接关系图如图4?6所示,其中图4为主视图,图5为左视图,图6为俯视图。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两条导轨(10)分布在直线电机(I)的左右两侧,两条导轨
(10)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每条导轨(10)分“C”型的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块(15)两部分(如图3所示),在“C”型上滑道(14)的内部安装有可沿轴向移动的“T”型下滑块(15),考虑到直线轨道(5)和弧线轨道(6)的可动距离,“T”型下滑块(15)的轴向长度要小于“C”型的上滑道(14)的轴向长度,两根“T”型下滑块(15)和直线轨道(5)及弧线轨道(6)焊接,移动支架(4) 一端和弧线轨道(6)顶面焊接,移动支架(4)另一端通过销轴和进给推杆(2)连接;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为“工”字型结构,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⑶位于左侧导轨(10)的左侦牝主干道(9)位于右侧导轨(10)的右侧,当直线电机(I)转动,进给推杆(2)处于伸张状态时,使得弧线岔道(8)、弧线轨道(6)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当直线电机(I)反转,进给推杆(2)处于收缩状态时,使得直线岔道(7)、直线轨道(5)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从而实现了变轨的功能;导轨(10)的底部安装有底部固定加强板(12),其中底部固定加强板(12)截面为梯形,与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焊接,用于直线轨道(5)在与直线岔道(7)对接时的定位和对直线轨道(5)端部底板的加强,也用于弧线轨道(6)在与弧线岔道(8)对接时的定位和对弧线轨道(6)端部底板的加强;侧向定位板(13)与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焊接,用于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在与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对接时的限位。本实施例中的“C”型上滑道和“T”型下滑块总高度为60mm,推杆直线电机+固定支架共高191mm,实现了变轨装置体积小的目标,其中“C”型上滑道(14)端部密封;“C”型上滑道(14)侧面带注油孔;所述“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块(15)的接触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斜面,如果是斜面,则倾斜角度一般为8?13度,本实施例设计该倾斜角度为10度,可防止油脂掉落。
[0026]图7?图9给出了底部固定加强板(12)和侧向定位板(13)的安装示意图,其中图7为主视图,图8为左视图,图9为俯视图。所述梯形截面的底部固定加强板(12),如图8所示,其横截面为梯形,其梯形边与底面的角度为5?10度,本实施例采用10度。
[0027]图10和图11给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变轨装置实现变轨的示意图,其中图10为弧线岔道(8)、弧线轨道(6)以及主干道(9)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直线岔道(7)、直线轨道(5)以及主干道(9)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权利要求】
1.一种小体积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直线电机(I)、进给推杆(2)、固定支架(3)、移动支架(4)、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导轨(10)、膨胀螺栓(11)、底部固定加强板(12)、侧向定位板(13)、“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块(15)组成,其中直线电机(I) 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直线电机(I)另一端为输出端,连接带丝杆的进给推杆(2),并使得进给推杆(2)沿其自身轴线作往复运动,进给推杆(2)与移动支架(4)通过销轴相连,两条导轨(10)分布在直线电机(I)的左右两侧,两条导轨(10)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每条导轨(10)分“C”型的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块(15)两部分,在“C”型上滑道(14)的内部安装有可沿轴向移动的“T”型下滑块(15),考虑到直线轨道(5)和弧线轨道(6)的可动距离,“T”型下滑块(15)的轴向长度要小于“C”型的上滑道(14)的轴向长度,两根“T”型下滑块(15)和直线轨道(5)及弧线轨道(6)焊接,移动支架(4) 一端和弧线轨道(6)顶面焊接,移动支架(4)另一端通过销轴和进给推杆(2)连接;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为“工”字型结构,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⑶位于左侧导轨(10)的左侧,主干道(9)位于右侧导轨(10)的右侧,当直线电机(I)转动,进给推杆(2)处于伸张状态时,使得弧线岔道(8)、弧线轨道(6)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当直线电机(I)反转,进给推杆(2)处于收缩状态时,使得直线岔道(7)、直线轨道(5)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从而实现了变轨的功能;导轨(10)的底部安装有底部固定加强板(12),其中底部固定加强板(12)截面为梯形,与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焊接,用于直线轨道(5)在与直线岔道(7)对接时的定位和对直线轨道(5)端部底板的加强,也用于弧线轨道(6)在与弧线岔道(8)对接时的定位和对弧线轨道(6)端部底板的加强;侧向定位板(13)与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焊接,用于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在与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对接时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截面的底部固定加强板(12),其梯形边与底面的角度为5?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块(15)的接触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斜面,如果是斜面,则倾斜角度一般为8?13度。
【文档编号】B66C7/12GK204038888SQ20142040301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2日
【发明者】刘后建, 刘现全, 高伟, 张三林, 陈万军, 赵浩君, 张勇 申请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刘后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